《站在世界地图前的少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认识、会写“暂、柜、籍、韶、狱、犬、渊、彻、革”九个生字,掌握“薄”、“间”两个多音字,理解“聚精会神、争分抢秒、千方百计、鸡犬不宁、深渊”等词语的意思。
2、技能目标:
结合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少年时代的毛泽东是怎样刻苦读书学习的。
3、情感目标:
感悟到书籍对于毛泽东人生的作用和影响,从而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毛泽东酷爱读书的。联系重点语句感受毛泽东的热情与刻苦。
2、了解毛泽东少年时代刻苦学习,立志救国救民的抱负,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诗,这首诗是毛泽东在他十六岁外出求学时写给父亲的。(课件: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2、读诗,你从诗句中感受到了什么?有理想、有志向。
3、今天我们一起走近少年毛泽东,追寻他的读书之路。(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文中的生字。
2、自学生字词,要求读准字音,记住字形,了解字义。
3、出示生字,认读正音,辨别多音字、形近字。
(1)薄:báo单薄;bó微薄
间:jiàn间隔;jiān中间
(2)柜(书柜);拒(拒绝);籍(书籍);藉(慰藉)
4、通过查字典,联系课文具体语言环境相结合的方法来理解词语的意思。
聚精会神、争分夺秒、鸡犬不宁、千方百计、深渊
5、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叙述了毛泽东少年时代在湖南图书馆读书的一段经历并由此开拓视野,树立救国救民的远大志向。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自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2、默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层次。
第一部分(1-3)少年毛泽东在湖南第一中学退学后,决定自学自修,坚持学习。
第二部分(4-7)少年毛泽东到湖南图书馆如饥似渴地读书学习。
第三部分(8-13)读书开拓了毛泽东的视野,站在世界地图前面引发了他救国救民的远大抱负。
第二课时
一、初入读书境界
1、默读课文,想想文中第一部分哪些地方表现少年毛泽东喜爱读书,画出相关语句。
2、学生交流汇报。
3、情境补白:你能想象少年毛泽东是怎样挤出时间读书,千方百计读书的情景吗?
4、毛泽东从书中汲取了知识,开拓了视野,也坚定了走出家门,外出求学,去干一番大事业的决心。
二、沉浸读书天地
1、自由朗读课文第4-7自然段,寻找毛泽东读书足迹,你从哪些地方看到毛泽东对书籍的酷爱。
2、小组交流学习。
3、汇报讨论。
4、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谈感受。引发学生对少年毛泽东刻苦自学精神的敬佩之情。
5、带着敬佩之情朗读第5自然段。
6、毛泽东后来回忆这段生活时,也说:那时进了图书馆,就像牛闯进了菜园子,尝到了菜的味道,就拼命的吃。你能从文中感受到毛泽东的读书之乐吗?
7、体会第五自然段中描写的毛泽东读书的兴趣与收获。
8、小结:在湖南图书馆自学期间,少年毛泽东广泛阅读中外名著及政治、历史、文学、艺术、哲学、神话,几乎什么书都读。这一段少年时期求知的经历,对他以后走上革命道路、具备过硬的本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三、读书的思索
1、自学使毛泽东收获了许多知识,开拓了视野。而每天经过图书馆墙壁前,他都要停下来仔细看一看一幅世界大地图。驻足凝望让这个少年思绪万千,有了新的认识和决心。
2、读课文第8-12自然段,说说毛泽东站在世界地图前想到了什么。
3、交流汇报:地图前的思索。
由世界的广大-人民生活的痛苦-社会制度的不合理-少年要担当变革改造世界的责任。
4、用“他想到……他进一步想……他又想……”句式来说一说少年毛泽东站在世界地图前的思考。从中体会到毛泽东在读书中有了严谨深刻的理性认识和救国救民的思想。
5、通过朗读比较句子情感表达效果。
6、怀着胸中的澎湃之情来朗读少年毛泽东的豪情壮志。导读文中“世界的变化……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感受少年毛泽东的远大志向和救国救民的思想。
7、小结:从这时起,他觉得要做的事情真多,要走的道路真长!毛泽东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四、读书的收获
1、谈谈你从少年毛泽东的读书故事中收获了什么?
2、分组进行“读书”活动。读一读毛泽东传记。
站在世界地图前的少年 同步练习
1、给加粗的字注音。
暂时:__________;
书柜:__________;
书籍:__________;
韶山:__________;
牢狱:__________;
变革:__________;
深渊:__________;
彻底:__________。
2、解释下列词语。
睁眼瞎子:____________________
深渊:____________________
彻底:____________________
争分抢秒:____________________
纠纷:____________________
千方百计:____________________
聚精会神:____________________
鸡犬不宁: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馆门一开,他总是第一个进馆。天天是这样,月月是这样。”从画线的词你读出了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默读课文第三部分(8-13),说说毛泽东在世界地图前想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哪句好,并说说你的理由。
A、韶山冲的情形是这样,全世界的情形,恐怕也差不多!
B、韶山冲的情形是这样,全湘潭县、全湖南省、全中国、全世界的情形,恐怕也差不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每天一来到图书馆,向管理员借了书,就伏在阅览室的桌上聚精会神地读,争分抢秒地看,一刻也不肯休息。”从画线的词可以读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穿着单薄的衣服,在雨雪里走来走去。到馆里看书,从来没有间断过一天。”从画线的词你读出了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能说说毛泽东为什么能成为一代伟人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zàn;guì;jí;yù;yuān;sháo;gé;chè
2、睁眼瞎子:指不识字的人,文盲。
深渊:很深的水。
彻底:一直到底;深入而透彻。
争分抢秒:不放过一分一秒,形容对时间抓得很紧。
纠纷:争执的事情。
千方百计:想尽或用尽一切办法。
聚精会神:形容精神高度集中。
鸡犬不宁:形容骚扰得厉害,连鸡狗都不得安宁。
3、(1)“第一个、天天、月月”这些词可以感悟到毛泽东对读书的勤奋与热爱。
(2)地图前的思索:社会制度的不合理→少年要担当变革改造世界的责任。
(3)第二句好。因为它以层层推进的方式,更加强烈地表达了毛泽东对人民痛苦生活的同情,深刻认识到这一痛苦根源来自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4)这些词说明毛泽东读起书来非常专注。
(5)画线的词让我们感受到了毛泽东求知的执着与刻苦精神。
4、略。答案不唯一。
站在世界地图前的少年 同步练习
课外阅读拓展练习
青年时期的毛泽东
毛泽东同志从青年时期就热爱学习。他顽强刻苦的学习精神远远超过一般人。
毛泽东同志酷爱学习,他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学习。在湖南一师学习的时候,他每天很早就起床,冷水浴后就到自修室去,对着窗前熹微的晨光,高声朗读英文或古典文学。等天大亮了,同学们都来了,他才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一天六节课,他每天都抓紧课余时间把必须完成的作业做好,然后就到阅览室去看书或看报。晚上,学校规定的两个小时自习时间,他总是阅读从图书馆借来的哲学、历史、社会科学等方面的书籍,边读边做笔记,从不浪费一分一秒。星期天,除了爬山、游泳,就去听学术讲座,有时还到一些他敬仰的老师家里去请教学业,从不白白度过。
毛泽东同志不但抓紧时间读书,而且读得特别认真。凡是他自己的书,遇到重要的、精辟的地方,他都要加圈加点,有时还在书页的空白处写上自己的看法。在一本只有十万字的书上,他就用工整的小楷写了一万二千多字的批语和提纲。许多地方都用黑红颜色的毛笔加上圈点、单线、双线、三角、叉子等各种符号,标明书的重要之处,可见他读书的态度是多么认真,理解得多么深透”。
毛泽东就是这样孜孜不倦地学习,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终于走上了革命道路。
1、联系文章内容理解“孜孜不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画出文中的过渡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第一段相照应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第二自然段分成两层,用“‖”标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第四自然段的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毛泽东同志抓紧一切机会学习。请认真阅读原文,然后从下列词语中选择三个最能表现这一点的用“√”标出。
A、很早起来()
B、冷水浴后高声朗读()
C、抓紧业余时间()
D、不浪费一分一秒()
E、边读边做笔记()
7、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想?在以后的学习中你会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
2、毛泽东同志不但抓紧时间读书,而且读得特别认真。
3、毛泽东就是这样孜孜不倦地学习,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终于走上了革命道路。
4、毛泽东同志酷爱学习,他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学习。‖在湖南一师学习的时候,他每天很早就起床,冷水浴后就到自修室去,对着窗前熹微的晨光,高声朗读英文或古典文学。等天大亮了,同学们都来了,他才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5、毛泽东从不浪费一分一秒,认真学习。
6、全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