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百变团花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7 百变团花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9-01-31 08:52: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百变团花教学设计(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材二年级第六课)
教学内容与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团花的基本特点。
(2)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制作团花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感知、思考、探索及发散思维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2.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欣赏及学习制作团花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树立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团花的特点及设计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纹样的设计及镂空的面积大小。
学习材料:
学生准备:学生可采用单色或多色彩纸,剪刀,胶水等等。
教师准备:已做好的不同折法、剪法的团花,用剪纸团花做装饰的各种实物,示范用的彩纸、剪刀、胶水等等。
教学建议:
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剪好的团花进行装裱等等的再创造,以更好、更有创意地美化我们的生活。
教学活动: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准备上课。
二、讲授新课:
(1)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引入:同学们你们看,我这里有一个具有魔力的万花筒,它可以变化出无数种美丽的图案,谁想来瞧瞧?大家一起欣赏。
教师:为什么这个小小的纸筒有这么神奇?咱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吧。
小结:原来万花筒内有几张彩色纸屑和三面能够折射的镜子,当每次晃动万花筒时,纸屑就组成一个新的小图案,镜子再将这个图案重复折射出几个,组成一个新的、大的美丽图案,这就是小纸筒为什么能够变出无数美丽图案的秘密。
揭示主题: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个原理,学习制作美丽的百变团花。(出示课题)
(2)探索学习,学做团花:
①欣赏分析:
教师:为什么我叫它“百变团花”呢?它和其他剪纸有什么区别呢?请你从作品中寻找答案。
小结:因为折法和剪法的不同,所以才会出现不同的效果。百变团花是以正方形纸的中心点为顶点,在连续对边、对角折叠几次后,剪出一个单元的纹样,展开后便成为放射状的团花剪纸。
②合作探究研究团花的不同折法:
(分组发放教师课前已做好的不同折法、剪法的团花。)
教师:请每组同学根据已做好的团花,进行研究,并试着制作。
教师:请每组派一名代表,向大家介绍本组所研究的团花的制作方法。
教师:大家在制作团花的过程中碰到问题了吗?我们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
小结:同学们经过自己的努力,研究制作出了团花的不同折法。
难点指导:折线的交叉点即团花的中心点一定要记清楚,否则容易剪散。
“你们可真棒!”教师鼓励学生。
③学习借鉴教材上各种不同的剪法:
提问:课本上的团花中主要有哪些种花纹?
师生共同学习教材上的各种花纹:如柳叶剪等等。
④创作实践:
教师:听了每组同学的介绍,请你选择你喜欢的方法或创造一种新的制作方法,制作团花。
教师示范一幅团花的折、剪、最后的装裱美化,让学生更深刻更全面地了解团花的艺术魅力,从而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自己动手制作美丽的团花。
⑤发散思维:
教师:大家经过自己的努力,制作出一张张美丽的团花,请你说说这么美的作品,我们可以用它装饰哪里呢?请小组讨论。
教师:请大家欣赏用剪纸团花做装饰的各种实物。
教师:你们想不想也把自己的团花做成一件装饰用的艺术品,我们一起动手制作吧?
(3)游戏活动,展示评价:
①展示:同学们你们看,我们的手多巧!一会儿功夫,我们就做出了这么多漂亮的艺术品,请大家介绍一下你制作的团花艺术品可以用来做什么?你想把它送给班上的哪个同学?
②评价:请收到礼物的同学说说,你现在的感受?
③课件欣赏:民间艺术剪纸及现代剪纸,讲述有关剪纸的故事。
如果你已经喜欢上了剪纸艺术,我们课下还可以继续研究。
(4)集体动手装饰教室,整理自己的美术用具,打扫教室里的环境卫生,安排下节课美术用具,准备下课。
?
课后的教学反思:
手工教学中,我重视儿童创新能力的培养
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素质教育要求我们从知识领域、技能领域和情感领域全面发展,培养创新能力。小学美术教育分为四大课业类型形式:绘画、欣赏、设计和手工。据调查90%以上的学生的喜欢上手工课。在手工制作的过程中,材料的选择、形象的构思、实际的操作、创作的灵感等等最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最能体现学生的独创个性,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才能。
一、鼓励选择多种材料,养成创新意识:
手工制作的材料十分广泛,概括起来有点状、线状、面状、块状材料。手工课是孩子喜欢的内容也是最“麻烦”的事。每到上手工课时间,孩子们往往会一边欢呼雀跃一边又心事重重地问:“我没有纸盒怎么办哪?”“我找不到软电线”……..针对这样的一些情况,我会在每一学期的第一节课带领孩子纵读全册教材,收集一整学期所需的材料,然后自己整理到一个专用的“美术工具袋”中,存放在自己的的小书桌的挂钩上或者小床的抽屉中,以便在上课时使用。及时表扬那些的能够早早将材料准备充分的孩子,让他们积累材料、并指导其试着将材料分类、积累、分类选择,整理、熟悉材料的过程也是创新意识的形成过程。
二、创设审美情境,激发创造欲望:
以教材为依据,根据教材对不同年级、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创设具体的“情景”,让孩子在亲和、广阔、自由的情景中,伴随着我的引导和启示,初步体会艺术形象创造中的感受和作者自己的宣泄。
如二年级《百变团花》的难点是不同的折、剪方法,我通过语言的引导,示范学生基本的折法 , 在这种恰当的情景中,努力营造出一个与主题相适应的氛围---------“你还能创造出新的折、剪的方法吗?”,学生们各个蠢蠢欲动、迫不及待的想探究操作,创作欲望被极大的调动了起来,这时候的思维是活跃的、心里是自由的、孩子的创新才能显而易见别激化出来了,可想而知,作品的呈现是多元化的。
三、注意实际操作,发挥独创个性;
苏霍姆里斯基说过:|“儿童的聪明才智反映在手指尖上”。手工课教学就是最好的,利用儿童好动的天性进行的,即就是让儿童在游戏活动中用剪刀剪、捏、粘等等,然后再进行组合、切割、穿插等等,这比绘画更有利于儿童自由的表现、发挥其内在的艺术潜能和艺术的独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