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要求的.)
1.如图的考古发现,为距今六七千年我国原始居民使用的生产工具。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来看,此类工具的出现和使用佐证他们生活在( )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青铜朝代 D.铁器时代
2.“(武王)封功臣谋士,……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材料体现的是( )
A.周初分封 B.商鞅变法 C.秦设郡县 D.汉初分封
3.秦孝公即位时,秦国“兵弱”,而商鞅变法后,秦国人“勇于公战”,这是因为商鞅变法( )
A.奖励农耕 B.按军功授爵位
C.推行县制 D.抑制商业贸易
4.诗人李商隐的千古名句“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道出了勤俭对于持家、兴国的重要性。下列古代帝王以“节俭”著称的是( )
A.汉高祖 B.秦始皇 C.汉文帝 D.汉武帝
5.如图为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图(单位:万人),为解决这一问题,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
A.以德化民,勤俭治国 B.罢兵归农,休养生息
C.颁推恩令,削爵夺地 D.减轻刑罚,裁减官员
6.《汉武的帝国》一书中写道:“从此,中华帝国有了国家意识形态,也有了恒定的核心价值。帝国作为一种制度,也才稳定地延续了两千多年”。其中的“核心价值”指( )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佛教思想
7.“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西汉时期,抗击匈奴的名将是( )
A.董仲舒、主父偃 B.卫青、霍去病
C.蒙恬、霍去病 D.卫青、主父偃
8.两汉时期,多次下令释放奴婢的皇帝是( )
A.光武帝 B.汉武帝 C.汉文帝 D.汉景帝
9.“宗室权落,外戚兴起;外戚势衰,而宦官又盛。”这一现象出现于( )
A.秦朝末年 B.西汉中后期 C.东汉初期 D.东汉中后期
10.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于2015年联合发文要求新疆地区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该地区隶属于中央政权的管辖开始于( )
A.西汉时期 B.东汉时期 C.三国时期 D.唐朝时期
11.据《东观汉记》载:公元二世纪初,蔡伦曾得到当时汉和帝的称赞。原因是他( )
A.出使西域归来 B.完成历史巨著《史记》
C.发明“麻沸散” D.改进造纸术
12.《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记传体通史,可以从书中查阅的史实有( )
①商汤灭夏 ②张骞出使西域
③商鞅变法 ④蔡伦改进造纸术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3.“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这首诗所概括的历史与下列哪一位历史人物最为相关( )
A.诸葛亮 B.孙权 C.曹操 D.周瑜
14.如图所示战役的主要影响是( )
A.奠定了秦朝统一全国的基础
B.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C.奠定了三国立局面的基础
D.形成了南北朝分立对峙局面
15.西晋,是一个骤起骤灭的政权,其盛衰兴亡耐人寻味。对西晋“骤灭”有着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是( )
A.司马氏篡魏 B.定都洛阳 C.七国之乱 D.八王之乱
16.下列关于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东汉魏晋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内迁
B.内迁的少数民族有匈奴、鲜卑、羯、氐、藏
C.少数民族内迁促进了民族融合
D.内迁的根本原因是汉族先进经济文化的吸引
17.“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有( )
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②社会相对安定 ③自然条件好
④北魏孝文帝改革 ⑤南方生产力先进。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④ D.①②④
18.成语“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和哪个战役有关( )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淝水之战 D.巨鹿之战
19.有一位北方朋友,他热衷于对农作物。蔬菜和果树栽培技术的研究。他想详细了解我国古代南北朝时期北方的农业生产技术,可以查阅的书籍是( )
A.《齐民要术》 B.《史记》
C.《伤寒杂病论》 D.《诗经》
20.“割圆不尽十指磨出血,周率可限青史标美名。”这两句诗赞美的是( )
A.王羲之 B.贾思勰 C.刘徽 D.祖冲之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0分)
21.(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丝绸之路开辟后的中西交往
从中国输入西方的物品和技术 从外国传入中国的物品和文化
①大量的丝和丝织品 ②凿井、冶铁 ①中亚的葡萄、黄瓜、胡萝卜、大蒜等农作物 ②罗马的毛织品、玻瑞等手工业品 ③罗马的杂技、印度的佛教
(1)结合所学知识,请将材料一丝绸之路路线中的A、E两处填写完整。
(2)你认为谁最有资格获得开通丝绸之路最大贡献奖?为什么?
(3)根据材料二,写出丝绸之路的重大贡献。
22.(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下既定,民无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纯一色的四匹马),而将相或(有的)乘牛车。上(皇帝)于是约法省禁(制定许多节约的措施),轻田租,十五税一(收入的十五分之一用来交税)。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
﹣﹣﹣汉景帝
(1)材料一说明西汉初年什么样的社会状况?
(2)为改变这一局面,西汉初年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政策?出现了什么结果?
(3)材料二表达的主要意思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他采取了哪些巩固统治的具体措施。
23.(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主(孝文帝)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皆改之。”帝(孝文帝)日…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如语音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材料二:穿汉族服装的鲜卑贵族(如图)。
(1)依据材料一、二概述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2)孝文帝实行上述改革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3)根据所学知识,说明孝文帝改革对当时历史发展的作用。
2018-2019学年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要求的.)
1.B; 2.A; 3.B; 4.C; 5.C; 6.A; 7.B; 8.A; 9.D; 10.A;
11.D; 12.C; 13.A; 14.C; 15.D; 16.B; 17.A; 18.C; 19.A; 20.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0分)
21.
22.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