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单元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单元测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1-31 15:49: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9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下列几组词汇,最能准确反映“过渡时期”这一特殊年代的是(  )
A.工业化 三大改造 合作化
B.“大跃进”人民公社 公私合营
C.“文化大革命”合作化 土地改革
D.调整 巩固 充实 提高
2.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颁布的时间及机构分别是(  )
A.1912年,民国议会
B.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
D.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徐州某中学准备举办一场“一五计划”成果图片展,下列哪一图片不适合采用(  )
A.武汉长江大桥 B.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C.青藏铁路 D.解放牌汽车下线
4.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认为,只有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变为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才能提高生产力,为此,要使“资本主义绝种,小生产业绝种”,与此思想相应的措施是(  )
A.开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B.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D.合理调整工业
5.我国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土地改革完成
6.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B.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三大改造的完成
7.1958年党中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但这条总路线忽视了(  )?
A.当时的国际环境? B.客观经济规律?
C.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D.人的主观能动性
8.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等错误泛滥于(  )
A.抗日战争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一五”计划期间 D.土地改革时期
9.“少年勤学,青年担纲,你是国家的栋梁。导弹、卫星、嫦娥、北斗、满天星斗璀璨、写下你的传奇……”这是“两弹一星元勋”孙家栋院士当选“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时的颁奖词。下列人物中最有可能与孙家栋共事过的是(  )
A.焦裕禄 B.邓稼先 C.袁隆平 D.王进喜
10.“文化大革命”中最大冤案的受害者是(  )
A.邓小平 B.江青 C.华国锋 D.刘少奇
二.多选题(共5小题)
11.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颁布于(  )
A.1949年 B.1952年 C.1954年 D.1984年
12.“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了重大成就。”下列史实中可以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
A.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B.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C.鞍山钢铁公司建成投产
D.大生纱厂建成投产
13.下列说法与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相关的是(  )
A.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B.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C.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14.1958年,社会主义总路线提出后,党中央错误发动了(  )
A.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国民经济调整
15.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时期涌现出许多杰出人物他们是(  )
A.邓稼先 B.焦裕禄 C.王进喜 D.雷锋
三.填空题(共5小题)
16.过渡时期总路线内容可概括为    ,人民公社的特点是   。
17.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了《   》,这是我国第一部   类型的宪法。
18.1953年,我国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轻工业,初步改变了新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改正:   。
19.农业合作化依次经历了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农业互助组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阶段。   (判断对错)
改正:   
20.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是   。
四.辨析题(共2小题)
21.1953年,我党公布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其内容概括为“一大二公”。
错误:   ,改正:   。
2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错误:   
改正:   
五.材料题(共2小题)
23.阅读下列材料: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请完成:
(1)中国共产党是什么时候公布过渡时期总路线的?
(2)我国对农业的改造是通过什么道路?
(3)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方式是什么?
(4)“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和意义分别是什么?
2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施行,使中国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有了可靠的制度保障和宪法依据。
﹣﹣选自习近平在纪念人民代表大会召开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我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哪一年在什么会议上颁布的?
(2)这是一部什么类型的宪法?为什么?
(3)该宪法规定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
六.解答题(共2小题)
25.举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
26.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来治理国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还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必要保障。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是什么?颁布于何时召开的哪次会议?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之前,具有什么作用?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谁?我国的根本制度是什么?



2019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单元测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下列几组词汇,最能准确反映“过渡时期”这一特殊年代的是(  )
A.工业化 三大改造 合作化
B.“大跃进”人民公社 公私合营
C.“文化大革命”合作化 土地改革
D.调整 巩固 充实 提高
【分析】本题考查过渡时期的相关知识。需要掌握过渡时期的含义和时间。解题的关键是对过渡时期的含义和时间的识记。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过渡时期”是指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工业化、合作化、三大改造均属于过渡时期,故A项正确。
B项中人民公社是1958年发动的,不符合过渡时期,应排除。
C项中文化大革命是1976年发动的,不符合过渡时期,应排除。
D项中1961年初,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国民经济调整八字方针,不属于过渡时期,应排除。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过渡时期的相关知识,考查对过渡时期的含义和时间的把握,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运用能力。
2.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颁布的时间及机构分别是(  )
A.1912年,民国议会
B.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
D.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相关史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解答】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的时间是1954年,颁布的机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相关史实。
3.徐州某中学准备举办一场“一五计划”成果图片展,下列哪一图片不适合采用(  )
A.武汉长江大桥 B.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C.青藏铁路 D.解放牌汽车下线
【分析】本题考查一五计划;1953年﹣1957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解答】依据所学可知,1957年我国一五计划完成,建成了武汉长江大桥、长春一汽、沈阳飞机厂、川藏、青藏公路等,C项不是一五计划的成果。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一五计划的相关史实。
4.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认为,只有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变为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才能提高生产力,为此,要使“资本主义绝种,小生产业绝种”,与此思想相应的措施是(  )
A.开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B.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D.合理调整工业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三大改造的相关史实。1953年开始,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解答】1953年开始,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底,我国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选项A是与题干思想相应的措施,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三大改造的相关史实。
5.我国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土地改革完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解答】1956年,我国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建立起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三大改造的方式和意义.
6.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B.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三大改造的完成
【分析】本题以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来的标志为切入点,考查三大改造的相关知识。
【解答】1953年,我国开始进行三大改造,到1956年底,我国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公有制经济经济已经取代私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三大改造的内容、形式以及意义。
7.1958年党中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但这条总路线忽视了(  )?
A.当时的国际环境? B.客观经济规律?
C.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D.人的主观能动性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容.1958年党中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阻碍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
【解答】1958年,党制定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但是这一总路线没有遵循客观的经济规律,错误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我国经济建设带来了重大损失。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注意扎实掌握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内容、评价.
8.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等错误泛滥于(  )
A.抗日战争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一五”计划期间 D.土地改革时期
【分析】本题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等错误泛滥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解答】1958年党和政府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随后党中央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这些左倾错误的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相关知识点。
9.“少年勤学,青年担纲,你是国家的栋梁。导弹、卫星、嫦娥、北斗、满天星斗璀璨、写下你的传奇……”这是“两弹一星元勋”孙家栋院士当选“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时的颁奖词。下列人物中最有可能与孙家栋共事过的是(  )
A.焦裕禄 B.邓稼先 C.袁隆平 D.王进喜
【分析】本题考查了邓稼先。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的模范人物主要有“两弹元勋”邓稼先;“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等,他们身上都具有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解答】根据题干给出的“两弹一星元勋”可知最有可能与孙家栋共事过的是邓稼先。邓稼先担任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的负责人,1963年由他主持的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方案形成。第二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接着他又参加了氢弹的研制,被誉为“两弹元勋”。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邓稼先的事迹。
10.“文化大革命”中最大冤案的受害者是(  )
A.邓小平 B.江青 C.华国锋 D.刘少奇
【分析】本题考查文化大革命的知识点。识记刘少奇是“文化大革命”中,党的历史上最大冤案的受害者。
【解答】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文化大革命时期,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文化大革命中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被开除出党,不久,刘少奇含冤病逝。刘少奇是“文化大革命”中,党的历史上最大冤案的受害者。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文化大革命是一场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和国家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文化大革命带给我们的教训是: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必须进一步建全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
二.多选题(共5小题)
11.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颁布于(  )
A.1949年 B.1952年 C.1954年 D.1984年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解答】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故选:AC。
【点评】本题以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为依托,考查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颁布的意义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内容。
12.“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了重大成就。”下列史实中可以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
A.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B.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C.鞍山钢铁公司建成投产
D.大生纱厂建成投产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我国编制并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了巨大成就.
【解答】1953年~1957年,我国编制并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到1957年,各项经济建设指标,一般都大幅度超额完成,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鞍山钢铁公司建成投产、川藏公路建成通车,这些都是一五计划的成就,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一桥”是指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武汉长江大桥。大生纱厂建成投产是在1899年。
故选:AB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重大成就.
13.下列说法与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相关的是(  )
A.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B.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C.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三大改造.
【解答】1953﹣1956年进行的三大改造,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故选:ABC。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注意掌握三大改造的形成和意义.
14.1958年,社会主义总路线提出后,党中央错误发动了(  )
A.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国民经济调整
【分析】本题以1958年,社会主义总路线提出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1958年党中央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在社会主义总路线的指挥下,党中央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故选:B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相关知识点。
15.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时期涌现出许多杰出人物他们是(  )
A.邓稼先 B.焦裕禄 C.王进喜 D.雷锋
【分析】本题考查了模范人物,注意题目强调的是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时期。
【解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时期即1956年到1966年。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的模范人物主要有“两弹元勋”邓稼先;“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和雷锋等,他们身上都具有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王进喜在大庆石油会战中,组织全队职工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搬运和安装钻机,用“盆端桶提”的办法运水保开钻,打出了大庆油田的第一口油井。他常说:“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曾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压井喷,成为我国石油工人艰苦创业的一面旗帜,被群众誉为“铁人”。邓稼先担任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的负责人,1963年由他主持的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方案形成。第二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接着他又参加了氢弹的研制,被誉为“两弹元勋”。焦裕禄在任中共河南省兰考县县委书记时,兰考县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粮食产量降到历史最低水平。他带领全县干部和群众,同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使兰考贫困面貌大为改观,他身患癌症,仍然坚持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人民称颂他是“党的好干部”。雷锋同志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他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却助人无数,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于1963年3月5日亲笔为他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雷锋精神”的实质和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周总理把雷锋精神全面而精辟地概括为“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故选:ABC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雷锋的事迹。
三.填空题(共5小题)
16.过渡时期总路线内容可概括为 一化三改  ,人民公社的特点是 一大二公 。
【分析】本题考查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一条以“一化三改”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革命同时并举、互相促进的路线;人民公社的特点的“一大二公”.
【解答】据所学知,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一条以“一化三改”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革命同时并举、互相促进的路线.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即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总路线的主体;一是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总路线的两翼.工业化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和目的.离开了工业化,社会主义改造就失去了意义.社会主义改造是工业化不可缺少的条件和手段;人民公社的特点的“一大二公”,其含义是一大是规模大,二公是公有化程度高.
故答案为:
一化三改;一大二公.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同学们的分析和准确理解能力.掌握人民公社的特点和过渡时期总路线内容.
17.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这是我国第一部 社会主义 类型的宪法。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54年9月在北京召开,通过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属于基础知识点,重点记忆即可作答。
【解答】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故答案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社会主义。
【点评】本题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依托,考查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8.1953年,我国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轻工业,初步改变了新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轻工业 ,改正: 重工业 。
【分析】本题以1953年,我国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为切入点,考查的是一五计划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经济建设,我国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故答案为:
错误:轻工业;改正:重工业。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一五计划的有关内容。
19.农业合作化依次经历了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农业互助组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阶段。 × (判断对错)
改正: 把“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农业互助组”调换位置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合作化。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二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解答】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农业合作化开始时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广。它经历了由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故题干表述错误。应把“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农业互助组”调换位置。
故答案为:
×;改正:把“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农业互助组”调换位置。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三大改造的相关史实。
20.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是 三大改造的完成 。
【分析】本题以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性事件为切入点,主要考查三大改造完成的历史意义.
【解答】1956年底,我国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故答案为:三大改造的完成.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三大改造的相关史实.
四.辨析题(共2小题)
21.1953年,我党公布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其内容概括为“一大二公”。
错误: 一大二公 ,改正: 一化三改 。
【分析】本题以改错题的形式考查过渡时期总路线。
【解答】1953年中国共产党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又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是“一大二公”。
故答案为:错误:一大二公;改正:一化三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相关知识。
2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错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改正: 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重要的历史事件。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解答】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故答案为:
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改正: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注意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
五.材料题(共2小题)
23.阅读下列材料: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请完成:
(1)中国共产党是什么时候公布过渡时期总路线的?
(2)我国对农业的改造是通过什么道路?
(3)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方式是什么?
(4)“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和意义分别是什么?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9月25日,党中央正式向全国公布过渡时期总路线。
(2)本题考查农业合作化的相关知识。1953年,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走农业合作化的道路。
(3)本题考查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方式;党对之采取了“和平赎买”的政策,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形式,逐步将其改造成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而且将所有制改造与人的改造相结合,努力使剥削者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4)本题考查“三大改造”;三大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解答】(1)据所学可知,1953年9月25日,党中央正式向全国公布过渡时期总路线。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即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1953年,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走农业合作化的道路。到1956年底,对农业的改革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农村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3)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从以加工订货为主逐步向公私合营过渡。党对之采取了“和平赎买”的政策,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形式,逐步将其改造成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而且将所有制改造与人的改造相结合,努力使剥削者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4)1953﹣1956年进行的三大改造,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故答案为:
(1)1953年。
(2)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集体化道路。
(3)从以加工订货为主逐步向公私合营过渡。
(4)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注意掌握三大改造的相关内容。
2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施行,使中国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有了可靠的制度保障和宪法依据。
﹣﹣选自习近平在纪念人民代表大会召开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我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哪一年在什么会议上颁布的?
(2)这是一部什么类型的宪法?为什么?
(3)该宪法规定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识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时间。
(2)本题主要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识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3)本题主要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识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内容。
【解答】(1)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故答案为:
(1)1954年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颁布的。
(2)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宪法明确规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民主原则,从法律上肯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方向。
(3)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历史基础知识和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能力。识记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内容。
六.解答题(共2小题)
25.举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
【分析】本题以问答题的形式考查过渡时期总路线.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又被概括为“一化三改”.
【解答】1953年中国共产党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又被概括为“一化三改”,所以,“一化”指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指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底“三改”基本完成.
故答案为: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相关知识.
26.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来治理国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还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必要保障。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是什么?颁布于何时召开的哪次会议?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之前,具有什么作用?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谁?我国的根本制度是什么?
【分析】(1)本题考查1954年宪法。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本题考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识记《共同纲领》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3)本题考查我国的根本制度;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解答】(1)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2)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故答案为:
(1)性质: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根本大法;颁布于1954年9月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作用:临时宪法。
(3)人民、社会主义制度。
【点评】本题考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考查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党在社会主义新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