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9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7-01-05 19:4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6张PPT。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过渡时期总路线国民经济恢复两个概念:
生产力三要素:生产工具、劳动者、劳动对象
生产关系三要素:
生产资料所有制、产品分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过渡时期总路线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 半殖半封社会1、过渡时期:社义社会2、任务:“一化”:
“三改”:私有制-公有制工业化发展生产力(实质)变革生产关系
(实质)王小青老师的创意图片:总路线的主体是
A、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B、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C、对个体手工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A决定适应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时间:1953——1957年)过渡时期总路线国民经济恢复三大改造1、必要性:
2、方针和原则:
3、方法:
4、步骤:二、三大改造的完成(农业)小农经济束缚生产力的发展积极发展稳步前进 自愿互利典型示范逐步推进a.互助组:土地个体所有,个体经营
b.初级社:土地个体所有,集体经营
c.高级社:土地集体所有,集体经营二、三大改造的完成(工商业)1、政策:
2、形式:赎买政策国家资本主义赎买政策概念:国家有代价地把私营企业收归国有。
作业反馈:
Ⅰ、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
“和平过渡”。这是指
A、资本家由剥削者到劳动者过渡
B、初级国家资本主义到高级国家资本主义过渡
C、企业公私合营到全行业公私合营的过渡
D、生产资料私有制到生产资料公有制的过渡
国家资本主义概念: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联系着的,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
作业反馈:
Ⅱ、国家资本主义的特点是
①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同私人资本合作
②限制资本主义剥削
③受到人民政府的管理和工人的监督
④带有若干社会主义性质
A、①②B、 ②③ 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重点问题归纳:(1)49—56年农村生产关系变革趋势:
(2)建国后中共对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政策:
依据(历史、现实):
认识:
(3)三大改造完成的三个标志性意义:封建土地
所有制农民土地
所有制社会主义
集体所有制土改改造参加人民政协、保存富农经济、五反运动、
合理调整工商业、赎买政策革命性、恢复经济一切从实际出发社义革命的胜利、社义制度的基本建立、社义初级阶段第一个五年计划过渡时期总路线变革生产关系发展生产力三大改造资本主义
工商业水调歌头
游泳
1956年6月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 ?胜似闲庭信步,
?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璧, 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武汉长江大桥:横跨汉阳龟山与武昌蛇山之间,是万里长江上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大桥。1955年9月正式开工修建,1957年9月全部建成,同年10月15日通车。它使京广铁路连成一线。长 江武汉长江大桥康 藏宝 成鹰 厦新 藏青 藏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第一汽车制造厂从工业建设成就区域布局来看,有何特点?Why?
从工业建设成就来看,优先发展重工业,Why?
一五计划改变了哪两个省过去不通铁路的状况?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建设成就川、闽第一个五年计划过渡时期总路线变革生产关系发展生产力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
工商业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政治:民主政治建设1954年《宪法》与1949年《共同纲领》
在内容上的有哪些不同?
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重要意义?练一练:1、1953年中共提出的总路线包括社会主义的工业化
和社会主义改造两大任务,这两大任务的关系是
A、同时进行 B、先工业化后改造
C、有主有次 D、先改造后工业化
2、“一五”计划取得的最大成就是
A、工矿业 B、农业 C、交通运输业 D、商业
3、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A、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
B、把私人资本纳入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轨道
C、在中国探索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
D、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AAD4、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所谓初、中级
国家资本主义与高级国家资本主义的主要区别是
A、是否与国营经济发生联系
B、与国营经济的联系程度不同
C、是否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D、自觉改造与被迫改造的区别
5、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是因为
A、国家经济实力充足 B、照顾到国际的影响
C、民族资产阶级拥护宪法,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D、民族资产阶级对国家建设无一裨益
6、教材选择:
BCD1、教材概念阐释:研究性学习(1)社会主义改造:就是要把农民和手工业者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个体所有制改造为合作社社员的集体所有制,把以剥削工人剩余劳动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私有制改造为全民所有制。
(2)公私合营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是过渡到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的最好形式。最后产生全行业的公私合营,即按行业将公私合营、私营企业统管起来。
(3)初级社:土地入股,统一经营,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
(4)高级社:土地等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具有完全
社会主义性质。
(5)鞍山钢铁公司:我国最大的黑色冶金工业基地。
(6)宝成铁路:陕西宝鸡到四川程度,全长68千米。1952年7月1日开始修建,56年7月12日完工,58年
1月1日正式通车。
(7)鹰厦铁路:由江西鹰谭到福建厦门,全长697千米。1955年2月动工兴建,1957年4月全线通车。58年1月开始营运。
(8)武汉长江大桥:横跨汉阳龟山与武昌蛇山之间,是万里长江上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大桥。1955年9月正式开工修建,1957年9月全部建成,同年10月15日通车。它使京广铁路连成一线。
(9)康藏公路:起自四川雅安经康定、甘孜、昌都、终于西藏拉萨,全长2400多千米,平均海拔高3000米以上。1954年12月通车。后来,又修筑雅安到成都段,称川藏公路。
(10)青藏公路:起自青海西宁,终于西藏拉萨,全长
2100千米,平均海拔4000米。1954年12月全线通车。
(11)新藏公路:起自新疆南部的叶城,翻越昆仑山和
冈底斯山,终于西藏阿里地区的噶大克,全长1179千米。
1957年10月建成通车。1958年南延2500多千米到达普兰县。海拔超过4000米,成为世界上最高的公路。
(12)工业化:使现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要地位。党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以及社会主义改造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始了有步骤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经过三年经济恢复工作之后,1952年底,党中央按照毛泽东的建议,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即:“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各项工作离开它,就要犯右倾或‘左’倾的错误。”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一化三改”、“一体两翼”的总路线,其实质就是要改变生产关系,即解决所有制问题,扩大国有制,新建、改建、扩建国营企业;将劳动人民的和资产阶级的两种私人所有制,经过公私合营,改变为集体所有制和国营企业,以提高生产力,完成国家工业化。其中,“一化”,即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主体;“三改”,即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两翼”。“化”与“改”之间,这一“改”与那一“改”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互相制约,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总路线。“化”和“改”,都规定必须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并且规定必须逐步2、参考文章:进行和逐步实现。这是考虑到我国原来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改造亿万的个体农民和手工业者,必须做艰苦细致的工作,只有经过长期的努力才可能实现。当时估计,需要三个五年计划即15年时间,加上三年恢复时期,共18年。这是较为稳重的估计。但是过渡时期总路线在实际执行时,在具体步骤和方法上,同原先所设想的先进行15年或20年的新民主主义建设,然后进一步实行和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有了变化,而预计要用的时间仍大体相同。   为了更好地向全国人民宣传总路线,党中央于1953年12月28日,批准并转发了经毛泽东两次修改过的中央宣传部编写的《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这个提纲形成了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准确表述。   按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的任务,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已经基本上完成。这就表明,过渡时期已经完结,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已经实现。从我们今天的认识高度来看,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建设社会主义还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还需要党
和人民作巨大的努力,甚至还会有原来根本没有预料到的艰难和曲折,但是,中国共产党已经领导中国人民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这无论如何是一个伟大的胜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我们国家的历史和党的历史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尽管由于社会主义改造的加速进行,使后期的改造工作过于急促和粗糙,因而从党的领导的角度来总结,有深刻的教训应该吸取,即主要是党在巨大的胜利面前骄傲了,不像过去那样谨慎、那样注意倾听群众的呼声和尊重党内民主了。但是,对于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几亿人口的大国,消灭私有制这样一个深刻的革命变革来说,有两个基本的事实是应当看到并充分肯定的:第一这是在没有破坏生产力而是促进生产力发展、保证国民经济基本稳定增长的情况下完成的。第二这是在得到人民群众普遍拥护的情况下完成的。这两点很难做到而确实做到了。总之,在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做到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和人民群众的广泛拥护,从而比较顺利地实现了社会主义的目标,这个事实说明,总的看来,党对社会主义改造的领导是成功的。   社会主义改造后期,由于过于急促和粗糙,遗留下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从我们后来的实践和认识看,这些问题主要有:一是当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居于绝对统治地位时,有没有必要使它成为惟一的经济成分,可不可以适当地保留一部分有益于国计民生的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二是随着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个体经济改造的完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扩大到了全部经济生活中,在这种情况下,市场调节的作用是否还需要发挥作用?怎样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三是国营经济如何发挥中央、地方各级和企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集体经济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需不需要划分层次,并根据不同情况发挥不同层次的积极性?还是公有的范围越大、经营越集中越好?这些问题,党在改造过程中大都或多或少地有所觉察,但是,来不及反复研究和慎重决策,就在改造高潮中被掩盖起来了。这些问题,以及社会主义改造后期过急过粗带来的其他问题,只要冷静下来,实事求是,认真调查和调整,是可以在实践中依靠经验的积累逐步加以解决的。(新华网)国家资本主义
毛泽东在1953年7月写的《关于国家资本主义》一文,对我国过渡时期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作了阐述:“中国现在的资本主义经济其绝大部分是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联系着的,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这种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不是普通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即新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它主要地不是为了资本家的利润而存在,而是为了供应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而存在。不错,工人们还要为资本家生产一部分利润,但这只占全部利润中的一小部分,大约只占四分之一左右,其余的四分之三是为工人(福利费)为国家(所得税)及为扩大生产设备(其中包含一小部分是为资本家生产利润的)而生产的。因此,这种新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带着很大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是对工人和国家有利的。”经过国家资本主义,完成由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改造,这是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必经之路。史学动态国家资本主义,按照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联系的程度和社会主义因素的多少,分为低级形式和高级形式。1953年以前,我国实行国家资本主义,重点放在工业中的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和商业中的委托经销、代销等初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上。国家资本主义的高级形式是公私合营。1954年,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发展单个企业的公私合营,1956年,从单个企业的公私合营推进到全行业公私合营阶段。全行业公私合营后,企业的生产资料由原来单个企业公私合营的公私共有,转归国家支配。资本家虽然还对生产资料有所有权,但已不能买卖,只有在定息的形式上被保留着。这时的企业基本上属于社会主义性质。到1966年9月,随着定息的停止,全行业公私合营企业的性质就变为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了。手工操作机器生产1956年各种经济成分公有制经济资本主义工商业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公有制经济资本主义工商业个体经济1952年底各种经济成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