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件1[上下学期通用]

文档属性

名称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件1[上下学期通用]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4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7-03-04 22:4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7张PPT。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一、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1956——1976)第一部分:感受二十年 今天让我们用几个历史片段来回顾走进半个世纪前的中国,走进我们祖父、祖母的年轻时代. 那时他们也许曾是个农民、是个工人、也可能是个手工业者,资本家、知识分子…… 1月29日,广州举行大规模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联欢大会。朱光市长豪迈地宣布:“我们广州市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会场上爆发出惊天动地的欢呼声。“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的口号声,宛若巨霆,经久不息。省内各城市,先后举行庆祝全行业公私合营和社会主义改造胜利的集会、游行。红旗标语塞道路,人人醺醺若狂。 成就岁月,1956年思考2、朱光市长为什么能说广州已经进入社会主义?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 实现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深刻变革,公有制占据绝对优势地位。1、你知道这新闻会出现在哪一年报纸上?思考3、由此,请你描述当时中国的国情如何?国家主要任务是什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在我们这样落后的经济基础、落后的文化基础上,我们的知识这么有限,我们对于建设、对于科学的经验这么少,建设也许比革命更困难”
《周恩来经济文选》中共八大(1956年)刘少奇作政治报告 一九五六年召开的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分析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的形势,提出了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
——邓小平1982阅读八大内容后,谈谈你对八大的感想主要矛盾主要任务立足
国情遵循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综合平衡稳步前进正确 在五十年代后期,……一个欢欣的梦笼罩着整个国家,每个人都被毛关于未来的描述鼓舞着:六亿人民的解放了的创造力可以随心所欲地增产出大量的粮食和钢铁,再过二十年就要实现共产主义!
——《胡乔木回忆毛泽东》 沸腾的岁月,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 公社成立了,……是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最好的形式。这是毫无疑问的,这是完全肯定了的
——毛泽东思考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主要标志是什么?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2、“一天等于二十年”“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金桥 ”?
材料二:1960年,毛泽东在北京收到邓宝珊(时任甘肃省长)呈送的一样特殊物品:一种用油渣和榆树皮粉糅合而成的食物,这种食物是当时甘肃人赖以生存的东西。材料一:大跃进时,一位多年前解甲归田的副军长杨增华特地从湖北农村跑到北京,找到朱德说:“总司令,我来讨个命令,乡里兴不得炼铁,也吃不得食堂了,把老百姓都搞苦了。”
三年经济困难(59-61)1960-1961年中国非正常死亡人数达3000多万。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钢去,
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
3、为什么这种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材料二:人民公社的特点叫“一大二公”,实际就是搞“一平二调”。……一切财产上交公社,……统一分配,……成员与社员之间严重的平均主义。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一:毛泽东痛切地感到:大跃进的主要教训之一,就是没有搞好综合平衡。他指出:大跃进中,一些指标定得那么高,……都有一部分主观主义,对客观必然不认识。讲了多少年有计划按比例发展,就是不注意,就是不讲综合平衡。
违背经济发展客观规律
违背客观实际情况——
生产关系不符合生产力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A、调整阶级斗争与经济建设关系
B、调整党的知识分子政策
C、调整中共与民主党的关系
D、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间失衡的比例关系
1960年提出八字方针其中“调整”是指1965年国民经济得到一定的恢复和发展通过阅读表格,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11%
+5.6%-13.9%-25%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文革的动乱扩展到经济领域,以阶级斗争为中心   “文化大革命”动乱十年,在经济上,只是国民收入就损失人民币5000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建国30年全部基本投资的80%,超过了建国30年全部固定资产的总和。
          --李先念56
年58
年60
年66
年76
年第一部分:感受二十年前提: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正确:中共八大挫折:大跃进和人
民公社化运动纠正:八字方针文革十年曲折发展十年激情
成就沸腾
挫败调整
恢复严重破坏
拉大距离? 诉衷情????
????父母忠贞为国酬,何曾怕断头? ????如今天下红遍,江山靠谁守? ????业未就,身躯倦,鬓已秋。 ????你我之辈,忍将夙愿,付与东流?
毛泽东(1974年)1、主流—发展原因:2、遭受挫折原因:党把马义与中国实践结合,制定符合国情的方针政策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热情第二部分:认识二十年对中国国情认识不清(社会性质主要矛盾主要任务)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阶级斗争为纲,”左“倾错误泛滥3、启示: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正确认识中国国情建设经济中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能以阶级斗争为纲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
初级阶级。这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
段。需要上百年的时间。我国的社会主
义建设,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走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由于国内的因素和国际的影响,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但已经不是主要矛盾。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是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并且为此而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和环节。
谢谢!阅读材料 中国从52年工业的人均产量不及比利时的1/15到70年代中期已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用三十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百年走完的历程。
大庆油田铁人王进喜1965年石油全部自给,结束“洋油”时代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为了一个主要的核强国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