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五章第三节第二课时课件(14张幻灯片)+视频+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五章第三节第二课时课件(14张幻灯片)+视频+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19-02-01 15:32:30

文档简介

图像的简单合成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五章第三节第二课时的内容。这一课时介绍了图像的简单合成。前一课时对图片的处理做了详细的讲解,通过这一课时的学习让学生可以进一步体验photoshop软件强大的图像处理功能,并能制作一个完整的作品,为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提供技术支持。
【学情分析】
前几节课主要介绍了图片的处理(包括旋转、亮度对比度、裁切、缩放和滤镜),学生已具备处理单幅图像的能力,但缺乏“整合”多幅图片形成新作品达到化腐朽为神奇的实际经验。这节课通过解决一个具体问题,制作环保海报让学生切身体会制作一个作品,从无到有,从庸到精的过程。在制作中学习到知识点,又让知识点指导实际操作。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学会使用 Photoshop进行简单的图像合成和美化。
2、过程方法:通过教师辅助、学生探究获得新知识,任务驱动与评价贯穿整个学习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团结互助的精神,以及合理利用信息技术的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Photoshop抠图工具的使用及调整、修饰、美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合成图像表达主题思想
【教法与学法】
教学方法:讲解与演示相结合、启发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法
学习方法:模仿学习、自主探究学习,小组交流合作学习
【设计思想】
尊重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模拟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情感体验,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架构下,搭建以生为本的学习平台,帮助学生通过学与练,以不断解决问题为手段,一步步完成学习任务。
新课标中提出了信息技术课程要以进一步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提高学生总体的信息素养。而在本节课中就坚持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发展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主线的启发式教学思想,努力为学生创设了开放式的学习环境。
本节课以一个学生感兴趣的任务——制作环保海报为主线,其间又分解为三个小任务:体验图像的初步合成、文字的添加、加入个性化元素、调整修饰作品。在完成任务的同时穿插介绍了:图片的移动、羽化、自由变换、图层等。整个过程环环相扣,学生操作性强,再辅以“微视频”“导学案”,让学生切身体会制作一个作品,从无到有,从庸到精的过程。在制作中学习到知识点,又让知识点指导实际操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我们先来欣赏一个视频
师:同学们在赞叹的同时,思考一下这些图片是通过相机直接拍摄得来的吗?
生:不是!
师:那这些图片是怎么得来的呢?
生:合成的!PS的。
师:看来图像合成已经深入人心了。那么今天我们就踏入图像合成之旅、揭开ps的神秘面纱。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感受图像合成的丰富视觉效果的同时,了解图像合成能够实现的效果,激起学生参与创作的热情。
新课讲授
师:同学们思考一下,什么是图像合成?大家先看一下这四幅图片,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区别和联系呢?
生:第四幅图片是前三幅图片的合成。
师:那么图像合成是什么呢?
图像合成是把原来多幅图像合成一幅图像,突出表达某一个主题,或者特定的意义。
师:大家看一下第四幅图片表达的是什么主题啊?
生:环保
师:对,大家看一下这四幅图片,上面的景象是不是令我们非常的痛心啊!(展示因污染带来的环境问题图片)
那么,作为学生的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可以利用所学技术做一幅环保海报,警醒世人,保护环境从现在做起。我们今天的任务就是做一幅环保海报。
三、任务探究 自主学习(任务展示)
1、实践一:“小试牛刀”——图像初步合成
【活动一】:体验图像的初步合成
师:
生:浏览素材,确定作品风格。在桌面各组文件夹里图片选取三张图片进行选取抠出,移动到背景图像中。提示:利用选取工具、移动工具、注意羽化和容差的设置等
设计意图:活动一的操作任务相对简单,学生容易上手,能够顺利完成图像的初步合成。让学生体验图像合成的过程,揭开图像合成的神秘面纱。

2、实践二:层层深入
师:思考:当移动其中一张图片时,其他图片有变化吗?为什么?
师:好,同学们,我们现在对海报已经进行了初步合成,那么它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了吗?
生:没有
师:我们现在看它是不是有些杂乱无章,无论布局还是大小都不合理,这个就涉及到我们今天所要学的图层问题了。
(引出图层的概念)
就相当于一个透明容器,其中放着一个图像元素或一组类似的图像元素。每个图层中的图像元素都可以单独加工,而不影响其他图层
师:播放微视频实践任务二
利用自由变换、图层顺序、对图像进行调整,给海报添加文字标题。
【活动二】: 调整图像、添加标题
师:(巡视)对不会的同学适当指导学生操作。
设计意图:为使作品整体布局合理,学生需要及时调整图像的大小和位置。在调整位置时,发现某些图像选不中,教师适时提出图层的概念,并通过PPT,实物展示加深学生对图层概念的理解。并通过自由变换命令实现图像的合理布局。
3、实践三:大显身手、精益求精。
师:ps作品的精彩之处在于用简单的制作技术演绎了另一种艺术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说明了ps不仅需要技术,更需要创意。利用滤镜、样式,图层混合模式、结合自己的创意,在实践二的基础上,制作具有自己个性特色的海报。
4、展示作品,课堂总结
师:经过同学们精益求精的修改后,作品怎么样呢?我们选取几幅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共同赏析。(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评)
师: 图像合成概念的升华:今天我们制作了一幅环保海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认识到图像的合成并不是多幅图像简单的拼凑,整个过程涉及到作品的布局设计、素材的选取、设计过程中还要考虑怎么组织、处理、修饰和融合,只有这些都处理好了,才能设计出好的作品,才能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设计意图】: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自评、互评,并通过这个环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意识到互助协作过程中,交流、协作的重要性。
课件14张PPT。5.3.2 图像的简单合成教科版信息技术基础(必修) 学习目标图像的合成是指把原来的多幅图像合成一幅图,
突出表达某个主题。利用所学技术做一副环保海报本节课任务-环保海报实践一: 小试牛刀——初步合成在桌面小组文件夹里选取三张图片进行合并操作 提示:利用选框工具、移动工具等思考:当移动其中一张图片时,其他图片有变化吗?为什么? 数字化图像合成原理图层:就相当于一个透明容器,其中放着一个图像元素或一组类似的图像元素。每个图层中的图像元素都可以单独加工,而不影响其他图层。实践二:“层层深入”——对图像的各层进行操作 在实践一的基础上,进一步美化海报。提示: 文字工具 、变形工具、 图层顺序实践三“高手进阶”——综合实践 提示:可以结合PS中的图层属性、混合模式滤镜工具等许多的工具。给自己的海报加入创意的元素进行修饰,让你的作品达到天衣无缝。保存及展示作品将作品以jpg格式,小组编号+自己名字命名保存并提交。
小组推选代表作品展示,主创对作品进行简要分析
要求:表达清晰,能条理的解说海报设计理念,点名海报的主题意义及其特色所在。课堂小结图层概念
磁性套索和魔棒
文字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