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高中生物 必修2《遗传与进化》
第3章 基因的本质
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和方法: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坚持“三贴近”原则,运用讲授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等教学方法,以遗传物质的发现为线索,通过[创境激趣] [引思探究] [体验践行]三个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兴趣,引领学生“直面生活感受科学”、“合作学习领悟科学”、“生活践行运用科学”,通过一系列的自主合作探究,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生成认知。本节课是科学史的回顾和重温,离学生很远。DNA是遗传物质,学生早已知道,没有什么新鲜感和探究欲望。所以新课导入时展示生活中学生所熟悉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好奇,引出遗传物质,再联系前面所学,引导学生对确定DNA是遗传物质的探究,科学实验本身是比较枯燥的,基于此,我以充分运用多媒体,以科学家的故事实验动画为依托,营造探究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全面认识、深刻理解,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热情。
教学过程:(1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图片导入
展示联系生活中俗语、遗传现象的图片和生活中的遗传现象导入新课:
回顾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中染色体的行为,摩尔根通过果蝇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设问:染色体上的DNA和蛋白质谁是遗传物质呢?
介绍: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
学生联系,回顾旧知,积极思考
将学生带入探究的情境
一、
重 温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 验
[探究]:格里菲斯的实验
(介绍肺炎双球菌)多媒体课件模拟“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
设问:
1.各组对照分别能得出什么结论?
2. R型活细菌和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为什么会死亡呢?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剖析、类比、归纳出:
活R型细菌 活S型细菌
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略)
[知识建构1]: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
让学生的思维过程与科学家的思维过程进行碰撞与比较。
[实验设计]:艾弗里的实验--寻找遗传因子
提示:加热杀死的S型菌的物质组成,它们结合在一起无法继续研究
设置情景:
在肯定学生的设计思路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课件重温科学家的实验过程,比较学生的实验方案与艾弗里设计实验的不同,体会艾弗里设计的精巧之处。
小结:
学生合作交流,展示
比较、总结
[知识建构2]
转化因子--DNA, 是遗传物质。
透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感受科学家们的智慧的巧妙
二、
探究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 验
过渡:科学家的故事---艾弗里与诺贝尔奖的缘分。
铺垫、设问:科学发展到此,科学家们的目光已经集中在DNA和蛋白质上,有没有更为简单的生物只含有DNA和蛋白质呢?
学生听故事,思考、感受科学研究背后的辛酸及技术对科学研究的影响,学习科学家的优秀品质。
通过故事引发学生思考,科学研究背后的辛酸及技术对科学研究的影响,学习科学家的优秀品质。
设问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能力。
介绍噬菌体这种病毒。(多媒体展示噬菌体结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
设疑: ①“同学们,当时科学家尚不清楚注入的究竟是蛋白质还是DNA,,用什么方法可以追踪这两种成分是否传给了子代?
介绍“同位素标记法”。
科学家又是如何利用噬菌体开展进一步的实验的呢?通过问题
②如何标记噬菌体?
③离心后子代噬菌体分布于哪层?放射性物质如何分布?
引导学生自学课本相关部分。
[探究]: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
结合板书:前面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设问: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吗?
看视频,学生自学、思考、讨论。
展示:
①实验流程
②操作目的
③描述结果
④总结结论
梳理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知识建构3]:噬菌体的侵染过程中DNA具有连续性,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化抽象为形象
化繁为简
渗透科学研究的方法,体会工具技术对科学研究的推动
三、烟草花叶病毒的侵染实 验
学以致用:
[设计实验]:证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什么?
模仿、应用
比较、推理、归纳得出结论
[建构知识4]:
少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培养学生模仿设计实验,类比、推理、的能力。
总结
回顾本节课的探究内容,归纳总结出:本节课的探究主题。
配乐朗诵探究历程
结束语:同学们,科学是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在科学发展的过程中有艰辛但更多的是喜悦,同学们都有科学家的潜质,科学探索的路上一定有无数惊喜等着你,同学们加油吧!
DNA又有怎样的结构,能舞动生命的旋律,决定你我的未来 ,我们下节再探!
学生思考并总结: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情感升华]
倾听感受,发表感想
训练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能力。
和大家一起来回望科学家当年的艰难探索,体会技术的发展是如何推动科学的进步的。
鼓舞激励,承上启下
【板书设计】 第一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1928格里菲思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
结论:存在“转化因子”
1944艾弗里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
结论:转化因子---DNA,是遗传物物质
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赫尔希和蔡斯)
结论:DNA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三、烟草花叶病毒的侵染实验
结论:少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学生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过程评价表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
分数
创境激趣
a、注意力很难集中,基本记不住视频中的内容
1
b、注意力比较集中,获取视频信息很全面
2
C、学习状态饱满,获取信息全面,能够运用所学内容分析探究问题。
3
引思明理
a、不能积极发言,很难融入到集体探究中去
1
b、积极发表见解,主动提出问题,见解和问题有独创性和挑战性。
2
c、学习中既有紧张感又有愉悦感,获得积极情感体验。
3
体验践行
参与度不高,没有提出自己的创意
1
积极参与,提出了自己的创意
2
c、体验创新的快乐,学以致用,提出的创意富有时代性和建设性
3
课堂检测
完全不理解,做不对答案
1
能选对答案,但是不能清晰的说明原因
2
不仅能选对答案,还能清晰的分析出考点与考查难易程度
3
总体评价
优(12-8)( ) 良好(8-5)( ) 一般(5-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