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人教版地理八下第十章《中国在世界中》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年人教版地理八下第十章《中国在世界中》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02-02 16:58: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9年人教版地理八下第十章《中国在世界中》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下列做法中不利于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有(  )
A.垃圾分类处理 B.乱扔废电池
C.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D.节水宣传
2.下列灌溉方式属于节水农业的是(  )
A.大量使用农药、化肥
B.选择耗水量大的农作物
C.采用大水漫灌、自流灌溉的灌溉方式
D.推广喷灌、滴灌技术
3.新疆塔里木河两岸有一种树──胡杨树,被誉为“三个一千年”(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但是,现在的塔里木河两岸,却见大片的胡杨林枯死(如图).画面显示当地(  )

A.土壤污染严重 B.土地荒漠化加重
C.地面在沉降 D.水资源污染严重
4.要实现区域内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做到(  )?
A.充分利用有利的地理条件,对不利的地理条件忽略不计
B.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发挥各自的优势,分工协作,互惠互利
C.坚持以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不考虑生态环境问题
D.大力开采资源以促进经济发展
5.下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碧水蓝天说:“我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B.天晴朗说:“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C.草花香说:“我们要坚持保护环境不放松。”
D.不毛之地说:“只要挣钱,保不保护环境与我无关。”
6.把长江流域的水调到华北和西北地区的水利工程是(  )
A.引黄济青 B.三峡工程 C.引黄入晋 D.南水北调
7.“西气东输”工程的气源指的是(  )
A.准噶尔盆地 B.塔里木盆地 C.柴达木盆地 D.四川盆地
8.下列关于我国国情叙述错误的是(  )
A.已步入发达国家行列
B.经济建设成就巨大,但地区差异显著
C.东部地区水土资源分配不合理
D.自然资源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
9.以下不属于我国发展中面临的挑战的是(  )
A.人地关系不够和谐 B.区域发展不平衡
C.海洋权益面临严峻挑战 D.国际地位不断下降
10.读“我国各经济特区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①为广东厦门,②为福建汕头
B.③为广东深圳,④为广西珠海
C.⑤为海南岛,⑥为上海浦东地区
D.⑥为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
二.多选题(共2小题)
11.随着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悄悄地发生了变化.在城市,政府越来越注重开辟绿道,发展公交.越来越多上班族、学生选择骑自行车或坐公交车上班上学(如图).这种行为倡导了一种(  )

A.时尚生活方式 B.节能生活方式
C.低碳生活方式 D.流行生活方式
12.关于“南水北调工程”正确的是(  )
A.“南水北调”工程主要解决我国水资源在空间上分布不均的问题
B.“南水北调”工程东线方案是利用已有京杭运河调水
C.“南北北调”工程的西线方案是解决华北缺水的问题
D.“南水北调”工程的是把黄河流域的水调到长江流域
三.填空题(共5小题)
13.读下面两幅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1)给两幅漫画配上合适的名字:A   ,B   .
(2)这两幅漫画反映的问题是   .
14.请为我们的地球母亲把脉,写出她的症状和治理办法.
症状一:水资源短缺;治理办法:   
症状二:   ; 治理办法:   
症状三:   ; 治理办法:   .

15.我国人口、资源、   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可持续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面临资源紧缺等一系列突出问题.
16.南水北调工程就是把长江丰富的水资源调到缺水严重的   和   地区.
17.位于珠江三角洲的两个经济特区是   、   .
四.判断题(共1小题)
18.西气东输工程对缓解我国华北地区电力紧张的状况起重要作用.   .(判断对错)
五.解答题(共3小题)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一次性用品充斥在人们高消费、快节奏的生活中,充当着把资源变成垃圾的急先锋。一次性杯子、一次性饭盒、一次性筷子、一次性牙刷、一次性尿布,一次性照相机、纸餐巾、纸抹布……目前,上海平均每天消耗一次性饭盒184万只,一年6.7亿只,重量超过3 300吨。
材料二:如图所示。
(1)图中的物品是以发泡饭盒为代表的   消费品。
(2)结合材料一,说说此类物品对环境产生怎样的危害?
(3)你如何评价图中的物品?
(4)为此,我们在生活中应当怎样面对这些物品?

20.节能、环保、低碳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渐渐被人们所接受,并不断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 方式。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身边的环境洁净优美,充满生机,抬头可望蓝天白云,低头可见清水长流。请你用所学的地理知识为家乡的环境建设提出建议(至少两点)。
21.阅读有关南水北调工程材料,分析回答:
社会各界关注的南水北调工程已于2002年年底正式开工建设.经过数十年研究,南水北调工程总体格局确定为西、中、东三条线路,分别从长江流域的上,中、下游调水,以缓解北方地区干旱缺水、水环境恶化等问题,适应西北、华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1)南水北调工程将   、   、   、   四大流域连接起来.
(2)南水北调工程的东线和中线是将   (河流)的水调往   地区;东线调水可利用   河道.
(3)南水北调工程的中线是从   水库调水,经过湖北、   、   等省输往北京、天津.




2019年人教版地理八下第十章《中国在世界中》单元测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下列做法中不利于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有(  )
A.垃圾分类处理 B.乱扔废电池
C.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D.节水宣传
【分析】地球是人类惟一的家园,在茫茫的宇宙中,除了地球之外,目前尚未发现其他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自然环境提供人类生存发展的环境资源的同时,也遭到了人类极大的破坏,只有当自然环境处与一种生态平衡的和谐状况时,人类的前景才是乐观的,请大家保护环境,善待家园.
【解答】解:A.C.D.的做法有利于环境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爱护环境与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哪些行为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说一说.
2.下列灌溉方式属于节水农业的是(  )
A.大量使用农药、化肥
B.选择耗水量大的农作物
C.采用大水漫灌、自流灌溉的灌溉方式
D.推广喷灌、滴灌技术
【分析】世界上的人口不能无节制地增长.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解答】解:在农业方面的节水措施有:①改变灌溉技术、方式,废弃大水漫灌、自流灌溉,推广喷灌、滴灌技术,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②改变作物品种,在北方缺水的地区种植耐旱、耗水量小的农作物,节约灌溉用水。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减少水污染。根据题意。
故选:D。
【点评】中国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人口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3.新疆塔里木河两岸有一种树──胡杨树,被誉为“三个一千年”(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但是,现在的塔里木河两岸,却见大片的胡杨林枯死(如图).画面显示当地(  )

A.土壤污染严重 B.土地荒漠化加重
C.地面在沉降 D.水资源污染严重
【分析】西北地区大多数地方降水甚少,多表现为典型的荒漠景观,地表植被稀疏,或为荒凉的戈壁,或为浩瀚的沙漠.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沿河树木以耐旱的胡杨为主,牲畜也以耐渴的骆驼为代表.
【解答】解:历史上塔里木河水量很大。但自20世纪初以来,塔里木河水量开始减少,特别是近30年来,由于人们过度取水,水量大减,土地荒漠化加重。绿色走廊濒临灭绝,河流两侧的胡杨林大片死亡,沙漠也步步逼近。人民的生产生活因此受到了极大影响。读图可知,该地为新疆塔里木河两岸大片的胡杨林枯死的现象,是土地荒漠化加重的结果。
故选:B。
【点评】考查塔里木盆地的生态环境问题.
4.要实现区域内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做到(  )?
A.充分利用有利的地理条件,对不利的地理条件忽略不计
B.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发挥各自的优势,分工协作,互惠互利
C.坚持以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不考虑生态环境问题
D.大力开采资源以促进经济发展
【分析】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发展.
【解答】解:AC的做法必然会破坏环境;D的做法必然会破会资源;只有B的做法是正确的:要实现区域内的可持续发展,应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分工协作,保护生态环境,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关系。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解.
5.下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碧水蓝天说:“我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B.天晴朗说:“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C.草花香说:“我们要坚持保护环境不放松。”
D.不毛之地说:“只要挣钱,保不保护环境与我无关。”
【分析】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应该是协调发展的,我们不能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破坏环境。
【解答】解:我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处理好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当前与长远的关系;要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做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故ABCD四个答案中只有D说法是错误的。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6.把长江流域的水调到华北和西北地区的水利工程是(  )
A.引黄济青 B.三峡工程 C.引黄入晋 D.南水北调
【分析】依据四大工程中的南水北调工程来解答此题.
【解答】解: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受降水的影响,时空分布不均匀,季节分配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空间上分布南多北少、东多西少,为了解决空间上的分布不均匀,正在修建的跨世纪工程是南水北调,该工程主要是把长江水系的水调到缺水严重的华北、西北地区。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我国四大工程之一的南水北调工程的具体内容,属于基础题.
7.“西气东输”工程的气源指的是(  )
A.准噶尔盆地 B.塔里木盆地 C.柴达木盆地 D.四川盆地
【分析】我国天然气储量丰富,主要分布在五大气区,其中四大盆地气区分布在陆地,具体包括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陕甘宁盆地和柴达木盆地,其中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丰富的油气区,西气东输的主干线是由塔里木至上海的4200千米管道.
【解答】解:西气东输工程西起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东至上海,西气东输对于调整我国能源结构、促进环境状况改善具有重大意义。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西气东输工程的起止点,属于基础题.
8.下列关于我国国情叙述错误的是(  )
A.已步入发达国家行列
B.经济建设成就巨大,但地区差异显著
C.东部地区水土资源分配不合理
D.自然资源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
【分析】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多,底子薄,耕地少,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
【解答】解:(1)我国虽然经济发展迅猛,但仍属于发展中国家,故A错误;
(2)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地区发展很不平衡,区域差异明显,故B正确;
(3)我国东部地区水土资源配合不合理,特别是华北地区,水资源严重不足,故C正确;
(4)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少,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9.以下不属于我国发展中面临的挑战的是(  )
A.人地关系不够和谐 B.区域发展不平衡
C.海洋权益面临严峻挑战 D.国际地位不断下降
【分析】我国拥有全球1/15的陆地面积,目前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5,也就是说人口密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3倍。尽管我国大规模的工业化只有半个世纪的历史,但由于人口多、发展速度快以及过去一些政策的失误,环境与资源问题十分突出。
【解答】解:半个世纪,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主要有:改革开放经济加速发展、成为第一大货物出口国、航天方面取的成就等;但我国还面临很多的挑战:如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人地关系不够和谐、生态环境恶化,区域发展不平衡、海洋权益面临挑战等,我国的国际地位是不断提高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的挑战问题,理解解答即可。
10.读“我国各经济特区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①为广东厦门,②为福建汕头
B.③为广东深圳,④为广西珠海
C.⑤为海南岛,⑥为上海浦东地区
D.⑥为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
【分析】我国的经济特区有:厦门、汕头、深圳、珠海、海南,其中,海南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
【解答】解:A、①为福建厦门,②为福建福州。故不符合题意。
B、③为深圳,④珠海。故不符合题意。
C、⑤为海南岛,⑥为上海浦东地区。故符合题意。
D、海南省为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我国经济特区等知识点。
二.多选题(共2小题)
11.随着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悄悄地发生了变化.在城市,政府越来越注重开辟绿道,发展公交.越来越多上班族、学生选择骑自行车或坐公交车上班上学(如图).这种行为倡导了一种(  )

A.时尚生活方式 B.节能生活方式
C.低碳生活方式 D.流行生活方式
【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节能环保已成为时代的要求.
【解答】解:坐公交车可节约燃料,减少污染;骑自行车上下学,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因此选坐公交车上班上学倡导了节能环保的生活方式。
故选:B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爱护环境与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哪些行为不符合环境保护,以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号召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培养节约意识.
12.关于“南水北调工程”正确的是(  )
A.“南水北调”工程主要解决我国水资源在空间上分布不均的问题
B.“南水北调”工程东线方案是利用已有京杭运河调水
C.“南北北调”工程的西线方案是解决华北缺水的问题
D.“南水北调”工程的是把黄河流域的水调到长江流域
【分析】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受降水的影响,时空分布不均匀,季节分配夏秋多、冬春少,空间上分布南多北少、东多西少;为了解决空间上的分布不均匀,正在修建的跨世纪工程是南水北调,该工程主要是把长江水系的水调到缺水严重的华北、西北地区,该工程分东、中、西三条调水路线.
【解答】解:“南水北调”工程主要解决我国水资源在空间上分布不均的问题;“南水北调”工程东线方案是利用已有京杭运河调水;“南北北调”工程的西线方案是解决西北缺水的问题;“南水北调”工程的是把黄河流域的水调到长江流域。根据题意。
故选:AB。
【点评】本题考查南水北调工程的基本概况,属于基础题.
三.填空题(共5小题)
13.读下面两幅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1)给两幅漫画配上合适的名字:A 所剩无几 ,B 苦难的母亲 .
(2)这两幅漫画反映的问题是 漫画A反映的是资源的问题,漫画B的反映的是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 .
【分析】环境与资源是人类在地球上生存的保障.它制约着人类的行为活动,而人为因素也影响、改变着自然环境.由于人们的环保意识太差,环境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正在受到人类生产、生活等所带来的严重破坏.保护资源和环境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日益被人们所关注.
【解答】解:(1)A图所表现出的就是人口的增长让地球上的资源迅速减少﹣﹣“所剩无几”;B图所表现出的是地球母亲带着众多的儿女艰难的维持着生活﹣﹣“苦难的母亲”;
(2)漫画A反映的就是人类与资源的问题,产生这一原因的根本就是世界上的人口增长的过快、过多;漫画B的含义指的就是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已经使得地球上的资源遭到破坏,环境不断恶化,使得地球已不堪重负.
故答案为:(1)所剩无几;苦难的母亲;
(2)漫画A反映的是资源的问题,漫画B的反映的是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人口的增长和环境资源的问题,多结合图例和教材熟练掌握.
14.请为我们的地球母亲把脉,写出她的症状和治理办法.
症状一:水资源短缺;治理办法: 节约、保护水资源 
症状二: 水土流失严重 ; 治理办法: 植树造林,涵养水土 
症状三: 资源短缺 ; 治理办法: 实行计划生育 .

【分析】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空间同样是有限的,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了空前压力,也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解答】解:目前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人口众多,需水量大,水污染、水浪费严重等,症状一:水资源短缺;治理办法:节约、保护水资源;
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症状二:水土流失严重;治理办法:植树造林,涵养水土;
人口的增长让地球上的资源迅速减少,反映了资源短缺的问题,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本就是世界上的人口增长的过快、过多,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要实行计划生育,症状三:资源短缺;治理办法:实行计划生育.
故答案为:节约、保护水资源;水土流失严重;植树造林,涵养水土;资源短缺;实行计划生育.
【点评】世界上的人口不能无节制地增长.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15.我国人口、资源、 环境 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可持续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面临资源紧缺等一系列突出问题.
【分析】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中面临着很多问题,比如,由于人口的过快增长带来的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东、中、西部发展极不平衡的问题;在海域划界和若干岛屿归属上与有关国家存在争议等.
【解答】解: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可持续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面临资源紧缺等一系列突出问题.
故答案为:环境.
【点评】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理解解答即可.
16.南水北调工程就是把长江丰富的水资源调到缺水严重的 华北 和 西北 地区.
【分析】我国跨世纪的四大工程是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
【解答】解:南水北调工程是指将长江水系的丰富水资源调到缺水严重的华北、西北地区,该工程分为西线、中线和东线三个方案.
故答案为:华北;西北.
【点评】本题考查南水北调工程的输水地区,属于基础题,要牢记.
17.位于珠江三角洲的两个经济特区是 深圳 、 珠海 .
【分析】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位于本区的经济特区有深圳和珠海,1985年整个珠江三角洲被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解答】解:位于珠江三角洲的经济特区有深圳和珠海,1985年整个珠江三角洲被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故答案为:深圳;珠海.
【点评】本题考查珠江三角洲的经济特区,结合相关地图,把其位置落实到地图上.
四.判断题(共1小题)
18.西气东输工程对缓解我国华北地区电力紧张的状况起重要作用. × .(判断对错)
【分析】我国“十五”计划中的四大跨世纪工程是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
【解答】解:“西气东输”工程建设的意义是:增加西部当地的财政收入,带动其他相关行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改善环境等.根据题意.
故答案为:×.
【点评】该题考查了我国跨世纪四大工程的主要知识,属于基础题目.
五.解答题(共3小题)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一次性用品充斥在人们高消费、快节奏的生活中,充当着把资源变成垃圾的急先锋。一次性杯子、一次性饭盒、一次性筷子、一次性牙刷、一次性尿布,一次性照相机、纸餐巾、纸抹布……目前,上海平均每天消耗一次性饭盒184万只,一年6.7亿只,重量超过3 300吨。
材料二:如图所示。
(1)图中的物品是以发泡饭盒为代表的 一次性 消费品。
(2)结合材料一,说说此类物品对环境产生怎样的危害?
(3)你如何评价图中的物品?
(4)为此,我们在生活中应当怎样面对这些物品?

【分析】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经济增长模式,指既满足当代入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入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解答】解:(1)从图中看出,图中物品为一次性消费品发泡饭盒;
(2)发泡饭盒为塑料制品,丢弃后难以分解,破坏土壤,影响植物吸收养分和水分,被动物吞食后导致死亡,影响土质结构、污染空气等;
(3)发泡饭盒的使用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也浪费了资源,制造了垃圾,污染了环境;
(4)综上所述,我们尽量不购买一次性消费品;做好宣传,呼吁人们不要购买;建议有关部门加强管理,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故答案为:(1)一次性;(2)难以分解,破坏土壤,影响植物吸收养分和水分,被动物吞食后导致死亡,影响土质结构、污染空气等;(3)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也浪费了资源,制造了垃圾,污染了环境;(4)尽量不购买一次性消费品;做好宣传,呼吁人们不要购买;建议有关部门加强管理,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点评】本题考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正确做法。
20.节能、环保、低碳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渐渐被人们所接受,并不断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 方式。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身边的环境洁净优美,充满生机,抬头可望蓝天白云,低头可见清水长流。请你用所学的地理知识为家乡的环境建设提出建议(至少两点)。
【分析】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加快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烈和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解答】解:家乡存在水污染严重、环境恶化、缺少清洁能源等问题,故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可从调整优化工业结构、提高清洁能源比例以及
建立有效的水资源宏观管理等角度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
1.坚持“环保优先”和“节约优先”的发展思路,调整优化工业结构,推广环保产业;
2.提高清洁能源比例,加快电厂烟气脱硫、脱硝步伐,发展风电、生物发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
3.建立有效的水资源宏观管理,解决洪涝、缺水、水环境恶化的问题。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我们要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只有基础扎实才能灵活答题。
21.阅读有关南水北调工程材料,分析回答:
社会各界关注的南水北调工程已于2002年年底正式开工建设.经过数十年研究,南水北调工程总体格局确定为西、中、东三条线路,分别从长江流域的上,中、下游调水,以缓解北方地区干旱缺水、水环境恶化等问题,适应西北、华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1)南水北调工程将 海河 、 黄河 、 淮河 、 长江 四大流域连接起来.
(2)南水北调工程的东线和中线是将 长江 (河流)的水调往 华北 地区;东线调水可利用 京杭大运河 河道.
(3)南水北调工程的中线是从 丹江口 水库调水,经过湖北、 河南 、 河北 等省输往北京、天津.

【分析】南水北调工程把海河、黄河、淮河和长江四大河流连接起来,该四条河流与南水北调的三条南北路线形成了“四横三纵”的格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从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引水,该线主要从湖北向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省市提供生活和工业用水;中线工程和东线工程都以解决华北地区的城市生活与工业用水为主;东线调水是借用京杭大运河河道输水,大大节约了输水成本.
【解答】解:(1)南水北调工程把海河、黄河、淮河和长江四大河流连接起来;
(2)南水北调工程的东线和中线是将长江的水调往华北地区;东线调水可利用京杭大运河河道;
(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从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引水,该线主要从湖北向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省市提供生活和工业用水.
故答案为:
(1)海河;黄河;淮河;长江;
(2)长江;华北;京杭大运河
(3)丹江口;河南;河北;
【点评】本题考查南水北调路径,结合相关地图记忆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