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新变法运动(安徽省六安地区霍山县)

文档属性

名称 维新变法运动(安徽省六安地区霍山县)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0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7-09-20 20:2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粉碎了洋务运动富国强兵的美梦。许多人认为,要改造中国,不仅要改革军事和国防,更要改革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推行新政。维新变法运动第五课一.维新变法运动的背景(原因)1.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2.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首先是资产阶级的维新派,他们兴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有问题问我1、甲午战争以后,中国面临怎样的民族危机?
2、为什么在19世纪末,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的发展?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加剧和瓜分狂潮1.经济侵略的方式: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19世纪末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简表2.瓜分狂潮(争夺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图中动物分别代表哪些国家?它们划分的势力范围在哪里?1.1842年《南京条约》割香港岛
2.1860年《北京条约》割九龙司
3.1898年瓜分中国狂潮中租借“新界”请你说出英国占领我香港地区的过程19世纪末,中华民族面临着怎样的严重危机?列强竟相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严重民族危机;帝国主义国家大量资本输出,进一步控制中国经济命脉1.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进一步
遭到破坏,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在19世纪末有了初步发展的原因2.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出现了一个兴办工业的浪潮。  面对着中国遭受外国侵略的史实和洋务运动的失败,康有为、梁启超等中国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从封建时代的古书中找不到答案。他们开始怀疑儒家经典,并从外国书中了解到日、俄通过变法而强盛;所以他们主张变法维新,救亡图存,形成资产阶级维新派。维新派的出现 甲午战争后的时代特征: 列强竟相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严重民族危机;
帝国主义国家大量资本输出,进一步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一批官僚、士绅、知识分子投资近代工业,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国之路由“重其器”向“重其制”转变,出现了资产阶级维新派。政治:
经济:
思想: 二、维 新 变 法 运 动 经 过兴起发展高潮失败 公车上书 四项措施 百日维新 戊戌政变拒和
迁都
练兵
变法
你知道“公车”的含义吗? 公车上书  封建政府用车马接送被征举的读书人,后来用“公车”作为举人入京应试的代称。开设学堂,培养维新志士创办报纸,宣传维新思想组织学会,壮大变法力量论战交锋,扩大变法影响 四项措施你知道吗?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1.论战内容:(1)要不要维新变法(2)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3)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2.论战的性质:资本主义思想和封建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3.论战的作用:
(1)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摆脱封建思想束缚,扩大了维新派的影响及维新思想的传播。
(2)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在中国传播开来。什么叫君主立宪?用宪法限制君主权力的政治制度,是资产阶级专政的一种形式在维新派宣传鼓动下,光绪帝支持变法光 绪 帝时间: 1898年6月11日——1898年9月21日内容:政治方面:裁汰冗员,准许官民上书言事,经济方面:废除旗人寄生特权。保护农工商业的发展。军事方面:裁汰旧军,训练新式海陆军。文化教育方面:废除八股取士,普遍设立中小学堂,开办京师大学堂,设立译书局等。从变法内容看都有什么积极作用?有没有触犯哪些人的利益? 百日维新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帝,捕杀维新志士,废除新法(只保留京师大学堂),戊戌变法失败。 戊戌政变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绝命诗戊戌变法失败了,逃走的和留下的人,都是光明磊落的,肝胆相照,像昆仑山一样巍峨高大。 为什么?  我认为他们的选择都是光明磊落的,正如谭嗣同所说:“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去留肝胆两昆仑 ”。然而谭嗣同用自己的鲜血来唤醒民众、激励后人,愿意为改革流血牺牲的精神更让人钦佩。 1.戊戌变法的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也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和一场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2.戊戌变法的作用:
⑴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
⑵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的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具有进步意义。3.失败的原因:
⑴主观:资产阶级的维新派缺乏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勇气,只采取改良的办法;把希望寄托在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严重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⑵客观: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4.历史教训:资产阶级的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行不通的。三.戊戌变法的评价(影响)练习维新变法运动的背景是:
⑴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
⑵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首先是资产阶级的维新派,他们兴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它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它的失败说明:资产阶级的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⑴主观:资产阶级的维新派缺乏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勇气,只采取改良的办法;把希望寄托在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严重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⑵客观: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
它对中国当时的社会造成的影响是:
⑴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
⑵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的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具有进步意义。
警世洪钟 《天演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