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1 春朱自清
/夯实基础巩固知识/
/预习自测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嗡(wēng) 蓑(suō) 黄晕(yùn)
抖擞(sǒu) hōng(烘)托 jiàn(健)壮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欣欣然张开了眼。
欣欣然: 欢欢喜喜的样子。 ?
(2)山朗润起来了。
朗润: 明亮滋润。 ?
(3)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呼朋引伴: 呼唤朋友,招引伙伴。 ?
(4)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
花枝招展: 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这里比喻姿态优美。 ?
3.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0(反复、拟人)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0(引用、比喻、拟人)
(3)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0(排比、比喻)
4.请仿照画波浪线句子的句式,再写几句话,给春天绘色。
春天是红的,红的春联,红的桃花,红的脸颊; 春天是绿的 , 绿的小草 , 绿的嫩芽 , 绿的心愿 ;春天是蓝的,蓝的天空,蓝的大海,蓝的梦想。?
5.朗读并比较下面两个句子,说说哪一句好,谈谈你的理解。
(1)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2)看,春雨很细,很密,落在屋顶上,密密麻麻的。
示例:第(1)句好。第(1)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细且密、细且亮、细且柔的特点,并用“斜织”“薄烟”来描绘春雨的细密、迷蒙,形象贴切;第(2)句只是客观的描写,语言缺乏生动性。
/基础运用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yùn酿。鸟儿将kē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瞭亮地响。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yùn(酝)酿 kē(窠)巢 应和(hè)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瞭亮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嘹亮 ”。?
(3)“卖弄”在文中的意思是 表演、展现 。?
(4)画线句子运用了 拟人 的修辞手法。?
7.某校七年级(1)班开展以“走进自然,歌唱自然”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二十四节气歌”中暗含了“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其中有一个既是节气又是传统节日,请你写出它的名称,并简要说说你对这一传统节日的认识。
示例:清明。人们通过踏青、扫墓之类的活动来祭祀祖先和英烈等以表达怀念、感恩之情。(意思相近即可)
(2)当春季来临时,学校准备组织同学们到野外踏青。你的好朋友明明不想参加踏青活动,请你针对明明的话来劝说他。
明明:踏青有什么意思,还不如在家玩电脑游戏,那才带劲儿呢!
示例:明明,长期玩电脑游戏,不利于身心健康,还影响学习;而参加踏青活动,不仅能亲近自然,呼吸新鲜空气,还能学会如何与老师、同学友好相处,何乐不为?希望你能和我们一起去!
(3)活动中,王菲同学为班级黑板报写了一段文字,请你帮她修改。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田里的稻子熟了,果园里的果子也熟了,[A]农民伯伯汗流浃背挥汗如雨地收割金黄的稻谷,摘下红通通的苹果,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农忙结束后,孩子们尽情地玩耍,大人们开始聊一年的收获,真是有着说不尽的欢畅啊![B]秋天里,我们可以看到那金色的大千世界,大地穿上了厚厚的毯子,准备让它的儿女们过冬。
①[A]处画线句中有语意重复的问题,应将“ 汗流浃背(或:挥汗如雨) ”一词删去。?
②[B]处画线句中有搭配不当的问题,应将“ 穿上 ”改为“ 铺上 ”。?
/阅读探究拓展延伸/
/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到“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回答下列问题。
8.选文向我们展现了四幅春日图景,分别是 春草 图、 春花 图、 春风 图和春雨图。?
9.简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钻”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草萌发的景象,表现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春草的喜爱之情。
(2)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闹”字写出了蜜蜂之多,不仅有声响,还隐含了一片喧闹沸腾的景象。
(3)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逼”原意是逼迫,在这里是刺激的意思,突出在春雨滋润下的小草极其青绿的特点。
10.文中描写春花图时,为什么要写蜜蜂闹、蝴蝶飞?
从侧面表现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
11.选文第二段中“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三个分句的语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不能颠倒。因为这三种颜色与上句中的“桃树、杏树、梨树”以及后面的“桃儿、杏儿、梨儿”的顺序一一对应,存在内在逻辑关系。
/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倾听春雨
迪 迪
①“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细品诗句,很是陶醉于诗人听雨的惬意和浪漫,我心甚是向往。不料,今夜心烦意乱,毫无困意,碰巧窗外下起了一场春雨,于是也来学古人的雅兴——听雨。
②听雨,用耳朵聆听,要想听出几分诗情来,首先得将心清理干净,给听来的雨留下一块安顿之地。抛下世俗杂念,宁静、淡远起来,只等雨入得心来。沉寂的夜里,世界一下子空了,只有我和雨同在。
③起初,响起零星的雨声,悄悄的,怯怯的。雨之所以选在这寂寞无声的夜落下来,只因春雨是一年之中的初雨,初即新,是新的都有几分羞涩,几分试探,如新娘,用夜做了盖头。零星的几点雨,是带头雨、将军雨,紧跟其后的雨,从山的那头齐齐奔涌而来、倾泻而至。这雨组成一堵有声的可穿越的墙,逐渐缩小范围,近了,近了,将整座房子淹没了。夜,本来就隐去了万物,各自有了独立性,而这时的雨声,也彻底将三尺之外的世界隔离了,腾出一个独我的空间,这时是最适合想事的。无雨的夜晚,显得单调,有雨的夜晚则是闹中取静,是真正的静。哗哗的雨声入心,能涤荡心尘,使之清亮干净。同时,雨也能将世间的不平和肮脏洗刷得洁净明亮。
④这雨声不是古人笔下的“雨打芭蕉”,而是打在了窗外青翠的松枝上、水仙花细小的花瓣上、黑润的泥土上、透明的玻璃上。似一位姑娘轻盈的步调,这是春姑娘从天宫里来视察春天里花儿草儿的工作来了,因为这些生灵是春的使者,它们答应将春天装点成花红柳绿的模样。听,“沙沙沙沙”,春姑娘的脚步越来越急促,她要趁着夜色将春的美酒洒满人间,因为仙子是不能让尘世中的人目睹她的芳容的。雨下得越来越紧,雨声杂中有序,仿佛聚集了一群姑娘在忙碌着,她们的动作匆忙而又娴熟。
⑤黑夜中的万物本是没有形状的,是隐匿的,但雨声能将它们找出来。你听,那柔曼的是池塘,那清脆的是石缝,那轰响的是铁皮屋,那沉闷的是泥土,一同合奏出一曲动人的乐章。千家百院的水汇在一起,在大街小道上汇成了急流,淙淙声不绝于耳。
⑥忽地,雨声飘远了,寂静的一片,春姑娘一定是去了村东头的杨柳岸了。她在那里给待绿的柳树点上了无数嫩黄的芽苞,只待春风柔柔地一吹就绽开了。或是去了村西头的麦田,洒下一片甘露,泥土变得湿漉肥沃起来,禾苗酣畅地吸吮着。或是去了远处的山头,那里有更多春的萌动,需要春雨牛奶般的滋润。
⑦被雨水洗过的夜,温润清新。行行青瓦间的积水,从屋檐上点点跌落,在那咬耳,在那窃窃私语。雨水自天上来,突降凡尘,为各自的去向居所,或沾沾自喜,或忧怜悲叹。夜深了,这些声音渐息,它们或许是说累了,或许是想到了随遇而安,都睡去了。它们明天得早起,该润土的润土,该催芽的催芽,该养花的养花。
⑧“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一阕《虞美人·听雨》道出了多少人心中的感慨,是啊,悲欢离合总无情,一场雨,谁也无法预料会下多久,也许几分钟就没了,也许会下一整夜,只有把握有雨的时刻,将她细细聆听,才不负一场春雨情。就像谁也无法预测人的生老病死会在何时结束,所以得珍惜当下的日子,才不负一场生命情。
⑨次日,雨过天晴,阳光破窗而入,放眼望去,山也朗润,水也清和。昨夜的心烦意乱,早已随雨夜的逝去而归为平静。
(有删改)
12.阅读第③~⑦段,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文字,概括作者听雨的过程。
起初,雨声是 悄悄的、怯怯的 ;紧跟其后的雨,雨声是 哗哗的 ;雨下得越来越紧,雨声是 杂中有序的 ;黑夜中的万物的雨声 合奏出一曲动人的乐章 ;忽地,雨声飘远了,此时是 寂静的 ;积水从屋檐上点点跌落,像在 咬耳、窃窃私语 。?
13.结合第②段,说说听雨需要怎样的心境。
抛下世俗杂念,宁静、淡远的心境。
14.第⑥段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运用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春雨来临时,自然万物生机勃勃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15.文中第⑧段引用《虞美人·听雨》有何妙处?
①引用《虞美人·听雨》,告诉读者人生有悲欢离合,但更要珍惜当下的时光,才不负一场生命情。②照应标题,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的浪漫色彩,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16.作者在文章结尾说:“昨夜的心烦意乱,早已随雨夜的逝去而归为平静。”结合全文谈谈春雨的作用。
雨声入心,能涤荡心尘,使之清亮干净。同时,雨也能将世间的不平和肮脏洗刷得洁净明亮。被雨水洗过的夜,温润清新。
/写法借鉴提升能力/
本文中作者善于运用奇妙的比喻来增强语言的情味。如写春风拂面“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等。这些比喻新颖、贴切,不落俗套,富有表现力,蕴藉深厚,句外有意,朴实清新中有隽永的意味。
17.请你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一处你喜欢的景物。
【片段示例】
月光透过斑驳的树隙丝丝缕缕地洒下来,在地面上铺了一层碎银。每一片绿叶似乎都静静地浸在牛乳里。墙角的花披上了轻纱,似红霞摇着修长的花枝,散发出醉人的花香。清风阵阵,给人们带来一丝凉意。风吹过时,树叶就发出“沙沙沙”的声响,像在窃窃私语,又像在编织着夏夜的梦。草丛里各种不知名的虫儿“唧唧”“铃铃”地唱着歌,此起彼伏,组成一支和谐的乐曲。我想,它们这是在开音乐会吧!
/
第14题: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
解答此类题,首先,需明确各种修辞手法的特征;然后,根据每种修辞手法的特征进行辨析;最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使用该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答题模板】运用了××修辞手法,把××比作××(或“把××拟人化”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某方面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之情。
2 济南的冬天老舍
/夯实基础巩固知识/
/预习自测
1.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只填选项)
(1)济 A (A.jǐ B.jì)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2)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 B (A.zhāo B.zhuó C.zháo)落。?
(3)水藻 A (A.zǎo B.zào)真绿,把终年贮 B (A.chǔ B.zhù)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绿苹 安适 摇蓝 肌肤
水藻 宽敝 澄清 地痰
错别字
苹
蓝
敝
痰
改正
萍
篮
敞
毯
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响晴: 晴朗无云。 ?
(2)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秀气: 小巧而清秀。 ?
(3)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空灵: 灵活而捉摸不透。 ?
4.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0(D)
A.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B.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C.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
D.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
【解析】A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B、C两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5.朗读并比较下面两个句子,说说哪一句好,谈谈你的理解。
(1)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2)你看,山上的矮松变得青黑,树尖上覆盖着一些雪。
示例:第(1)句好。第(1)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山上的矮松”比作“日本看护妇”,形象地写出了雪松妖娆的特点。第(2)句只是客观地描写雪后的山景,语言缺乏生动性。
/基础运用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大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xiǎng亮的天气反有点儿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情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奇迹(jì) 伦敦(dūn) xiǎng(响)亮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温情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温晴 ”。?
(3)“毒”在文中的意思是 形容阳光强烈 。?
(4)文段主要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对比 。?
7.七年级(1)班开展以“关爱留守儿童,暖冬在行动”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下面是某同学搜集到的一段新闻材料,请你简要概括材料内容。
2018年1月9日,共青团云南省委、云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简称“云南青基会”)、云南省志愿者协会启动“青春暖冬行动”,倡议社会为家庭经济困难的青少年、留守儿童送去关爱和温暖。所有爱心捐款将以每人500元的标准给予困难孩子一次性暖冬补助。“青春暖冬行动”得到了社会的大力支持,截至记者发稿时,云南青基会通过腾讯公益众筹、新浪微公益众筹等方式面向全社会筹集暖冬爱心善款共计30万余元,并且还在增加。
云南三部门联合发出“青春暖冬行动”倡议,得到社会大力支持。
(2)同学们看了“冰花男孩”的新闻报道以后感触很深。下面是某同学写的一篇日记的片段,其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帮他修改。
[A]看了“冰花男孩”的事迹,我的心很痛,[B]“冰花男孩”是超过6 000多万乡村留守儿童的一员,经年不见父母,物质上的艰苦已经很折磨人,精神上的父爱母爱更是成了难得的奢望。[C]与他相比,我生活在蜜罐里,我的父母正努力为我争取上重点高中。帮助留守儿童时不我待,因为,他们是乡村振兴的希望种子,是未来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①[A]处用词不当,应将“ 事迹 ”一词修改为“ 事件/报道 ”。?
②[B]处语意重复,应将“ 超过(或:多) ”一词删去。?
③[C]处成分残缺,应在“ 重点高中 ”后面加上“ 的机会 ”。?
(3)活动最后,大家针对如何更好地关注留守儿童的精神生活展开讨论,请说说你的看法。
可以从亲情温暖、心理健康、兴趣爱好等方面关注留守儿童的精神生活。
/阅读探究拓展延伸/
/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到结尾部分,回答下面的问题。
8.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内容。
主要写了济南冬天的雪后的小山和冬天的水色。
9.“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过渡句,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10.选段写小雪之“妙”,主要是通过哪些景物来烘托的?
通过山上矮松的雪态,山尖的雪色,山坡的草色,山腰的落日阳光,来烘托小雪之“妙”。
11.赏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动词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1)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
第一个“卧”是用拟人的手法,展现出村庄的安详、宁静;第二个“卧”也是用拟人的手法,表现雪在房顶上宁静的状态。两句话里的“卧”很好地描绘了村庄的宁静、和谐,并与第三段中的“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相呼应,用拟人的手法写活了济南。
(2)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用“忍”字把水写得脉脉含情,“不忍得”使水富有了灵气,突出水的“绿”,“绿的精神”之珍贵、可爱;“况且……还……”相配合,进一步写出了水“不忍冻上”的原因;“照”字表现了垂柳像人一样有爱美之心,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济南的秋天
老 舍
① 。设若你的幻想中有个中古的老城,有睡着了的大城楼,有狭窄的古石路,有宽厚的石城墙,环城流着一道清溪,倒映着山影,岸上蹲着红袍绿裤的小妞儿。你的幻想中要是这么个境界,那便是个济南。设若你幻想不出——许多人是不会幻想的——请到济南来看看吧。?
②请你在秋天来。那城,那河,那古路,那山影,是终年给你预备着的。可是,加上济南的秋色,济南便由古朴的画境转入静美的诗境中了。这个诗意秋光秋色是济南独有的。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秋和冬是不好分开的,秋睡熟了一点便是冬,上帝不愿意把它忽然唤醒,所以做个整人情,连秋带冬全给了济南。
③诗的境界中必须有山有水。那么,请看济南吧。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便越发的不同了。以颜色说吧,山腰中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射,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山脚是镶着各色绦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山顶上的色儿也随着太阳的转移而不同。山腰中的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动,特别是在秋天,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忽然又温暖一会儿,这个变化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颜色觉得出这个变化,而立刻随着变换。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和着彩色,轻轻地抹上一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有这样的山,再配上那蓝的天,晴暖的阳光;蓝得像要由蓝变绿了,可又没完全绿了;晴暖得要发燥了,可是有点凉风,正像诗一样的温柔;这便是济南的秋。况且因为颜色的不同,那山的高低也更显然了,山的棱角曲线在晴空中更真了,更分明了,更瘦硬了。看山顶上那个塔!
④再看水。以量说,以质说,以形式说,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有泉——到处是泉——有河,有湖,这是由形式上分。不管是泉是河是湖,全是那么清,全是那么甜,哎呀,济南是“自然”的Sweet heart吧?大明湖夏日的莲花,城河的绿柳,自然是美好的了。可是看水,是要看秋水的。济南有秋山,又有秋水,这个秋才算个秋,因为秋神是在济南住家的。先不说别的,只说水中的绿藻吧。那份儿绿色,除了上帝心中的绿色,恐怕没有别的东西能比拟的。这种鲜绿全借着水的清澄显露出来,好像美人借着镜子鉴赏自己的美。是的,这些绿藻是自己享受那水的甜美呢,不是为谁看的。它们知道它们那点绿的心事,它们终年在那儿吻着水波,做着绿色的香梦。淘气的鸭子,用黄金的脚掌碰它们一两下。浣女的影儿,吻它们的绿叶一两下。只有这个,是它们香甜的烦恼。羡慕死诗人呀!
⑤在秋天,水和蓝天一样的清凉。天上微微有些白云,水上微微有些波皱。天水之间,全是清明,温暖的空气,带着一点桂花的香味。山影儿也更真了。秋山秋水虚幻地吻着。山儿不动,水儿微响。那中古的老城,带着这片秋色秋声,是济南,是诗。
(有删改)
12.第①段横线处应填入的句子是0(C)
A.济南的秋天是静谧的
B.济南的秋天是温和的
C.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
D.济南的秋天是虚幻的
【解析】这句话在文中起着总领全文的作用,文章侧重写“济南”的秋天富有诗意,因此应填C项。
13.如何理解第②段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作者将春天西湖和夏天瑞士的风光与济南秋天的景色相提并论,突出济南秋天之美;写上帝馈赠秋冬两季给济南,表现济南的美好以及作者对济南的喜爱。
14.文章第③④两段中,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展开了对济南秋山、秋水具体景象的描摹。山有哪些方面不同?水有什么特点?
山的颜色、方向、高矮不同;水清澄、甜美。
15.第③段写秋山的颜色,没有按由低到高或由高到低的顺序,而是先写“山腰”,再写“山脚”和“山顶”,其原因是什么?
既符合人们日常的观察习惯,又为下文重点写山腰做铺垫。突出山腰颜色变化莫测,给人以动感。
16.本文与《济南的冬天》相比,在内容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描写了济南的山和水,都表达了作者对济南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不同点:一个描写的是济南的冬季,表现济南温暖的特点;一个描写的是济南的秋季,突出山水的色彩变化,赞美济南的诗情画意。
/写法借鉴提升能力/
紧紧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来写,使全文基调一致,色彩和谐,这是本文突出的写作特点。济南虽然地处北中国,但是冬天无大风而多日照,气候“温晴”。文章紧紧抓住这一点,使笔下的种种景物跟这“温晴”的天气紧密联系在一起,构成一幅温暖晴朗的济南冬天图景。
17.请你选择某种景物,写出其特点。
【片段示例】
雪从正月十一下起。刚一开始,雪肆无忌惮如同撒盐般落在广袤的大地上,同时也不停地侧敲着人们的房子、窗户和雨伞,发出“吱吱”的声音,清脆而幽雅。走在路上的我,感觉这声音是那么的熟悉和美妙,仿佛把我带入了那个远逝的梦幻般的童真年代,在大山里、小溪边,我和小伙伴们正在聆听“叮叮当当”的泉水声。
一阵汹涌的雪过后,接踵而来的是芦絮般的小雪,一小片,一小片的,虽下得不大,但不久地面、屋顶上白了一层,宛如覆盖了一层白毯。树枝上,草坪间,山尖上顶着一串串的小白花,与朦胧的天空灰白相间,很有些中国古代山水画“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的韵味。
3* 雨的四季刘湛秋
/夯实基础巩固知识/
1.(枣庄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但是一会儿天暗了,万lài俱寂,突然一阵大雷雨袭来,夹着倾盆大雨和两声惊天动地的霹雳。大雷雨之后,出现了一幅使我难忘的景色:雷雨一会儿就过去了,天上① 密布 着一色灰云,晦暗、苍白、阴霾的暮色忽然② 降临 到大地上,仿佛③ 垂挂 着一重严密的灰色纱幕;雨点轻柔而均匀地洒落在树叶上,紫红色的闪电一次又一次地划破铅灰色的天空,远处的隆隆雷声像汹涌澎湃的海涛余波,不断滚滚传来。在这阴森森的氛围中,蓦然间一只夜莺在我窗前的一株枫树上鸣啭起来!在雨中,在闪电中,在隆隆的雷声中,夜莺啼叫得像是一只清脆的银铃,它歌唱得如醉如痴,它要压倒雷声,唱亮昏暗——我从来没有听见过这样美的声音。它的歌声在那时而铅灰、时而艳紫的天空的烘托下,像一道灿烂的银光在闪闪辉耀。?
(节选自罗莎·卢森堡《狱中书简》)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万lài(籁)俱寂 阴霾(mái) 一重(chónɡ)
(2)根据句子意思,将“降临”“垂挂”“密布”分别填入①②③处横线上。
(3)将下面的句子改为反问句,不得改变原意。
我从来没有听见过这样美的声音。
我怎么会听见过这样美的声音?
(4)选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主要采用了 拟人 、 比喻 、 排比 三种修辞手法。?
2.请你参加有关“雨”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下面各题。
(1)【活动一 猜一猜】猜下列谜语。
①千条线万条线,落入水中皆不见。(打一自然现象)
②久雨不晴。(打一省会城市名)
③杜甫《白帝》中有诗云:“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打一成语)
① 下雨 ② 贵阳 ③ 变幻莫测(或:大雨倾盆) ?
(2)【活动二 赏一赏】“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我不但浇灌了禾苗,荡涤了灰尘,也浸润了古今中外文人墨客多情的心,所以我的身影一再出现在各类文学作品中。请你展示两句写雨景、抒雨情的古诗名句(要注明作者和题目),并选一句做简要赏析。
名句: 示例: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
赏析: 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 ?
(3)【活动三 谈一谈】平凡的雨却蕴含着一种伟大,无生命的雨却蕴含着深邃的内质与精神,请你谈谈你从雨的身上读出了哪些可贵的品质。
示例:无私奉献,不怕牺牲。
/阅读探究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夏之雨
风信子
①蒸沤的热浪,堆叠着、郁积着。潺潺的汗珠,涌动着、翻滚着。黏答答的肌肤挣不脱薄衫的依附,雨,成了人间的渴盼与最爱。
②一半的天,蓝得不带一丝犹疑;另一边的天际,却是尘烟滚滚,黑云片片,黑浓的云迅即卷漫开来,扑腾跌宕、漫漫溢溢。镶着金边,绣着蕾丝,只展现上苍诡谲的骤风,氤氲一场天地神奇。
③乍然的雷闪里,雨如根根银箭,带着雪亮的簇矢,疾射而下,狂暴猛戾地射向每一个角落。似乎,要把上苍的怒意倾泻净尽;似乎,要将人间的愤懑恣肆填平。于是,奔腾在柏油路面上,驰骋在朵朵伞花上。激进的弦箭,弹射在一洼洼的水痕里,带着一朵朵半圆的气泡,奔向滔滔的街头。
④荷,擎着碧翠伞盖,迎一场雨的婚礼。蛙,在荷畔鼓掌欢呼,呱呱地鸣叫,仿佛催唤着易害羞的荷,快快在短促的夏雨中展露生命精华。
⑤雨停歇,荷香幽远,浸浸漫漫笼罩着一方水塘。盛装的荷犹缀着浑圆的雨珠。天边的虹折射在雨珠上,幻化出不可思议的宁谧、沁凉。
⑥似乎,尘世里,唯有荷花的地方,才有清凉!
⑦仿佛,夏之雨,只为迎娶荷而倾落!
⑧雨骤然落,乍然歇,如梦般掀起人的希望。却又在乍然休止后,重新点燃夏的火炬。于是,希望、失望,兴奋、诅咒交替着,雨来了又去。人,在雨的戏弄中,无奈地苍老、消沉!
⑨枝折花倾,窗破瓦掀。上苍以它的威猛、酷戾回报众生的贪得无厌。上苍以它的冷峻、残苛晓谕世人,四时有定,强求不得。
⑩风,只在心静、身静时,才能感受到它的存在!风,只在无所欲、无所求时,才能弥漫周身!浮泛的人生,遍布的枷锁,妄求夏之风,如何可得?
/夏,热热烈烈地来,却也在西风的吹拂下,凄凄凉凉地去,留下的是孤寂的心,萧索的情,以及一声声无可奈何的叹惋。
/叹惋人世仓促无常,叹惋红颜成白发!
/不曾去思索,不曾去回顾,只沉湎在浪涌处,只浮泛在浪花里,一年年,红的是凤凰花,白的是少年头!
/夏,年年来,年年去,而红尘依旧,炎凉依旧,而这人生,却再也不能重新走过!
(有删改)
3.文章第①段主要是写盛夏的 炎热 以及对雨的 渴盼 。?
4.文章第②段描绘的天空中的奇特景象,预示着什么?
预示着雨的到来。
5.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乍然的雷闪里,雨如根根银箭,带着雪亮的簇矢,疾射而下,狂暴猛戾地射向每一个角落。
将雨比作“银箭”,生动地描写了雨的形态,写出了它闪亮、快速的特点;“疾射”形象地写出了雨的急、快,富有动感。
6.文中第③段画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拟人。作用:赋予雨以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写出夏雨来得急、大。
7.雨后的景象是怎样的?(用文中句子回答)
荷香幽远,浸浸漫漫笼罩着一方水塘。盛装的荷犹缀着浑圆的雨珠。天边的虹折射在雨珠上,幻化出不可思议的宁谧、沁凉。
8.文章结尾句抒发了一种什么感情?向读者暗示了什么?
借夏雨的来去匆匆来感叹人生的易逝,暗示我们要珍惜每一寸光阴,心里要少装一些物欲的要求,这样才能享受诗意的人生。
9.文章按 时间 顺序,对 雨前 、 雨中 和雨后的景象加以描写,最后抒发了对夏的感受和对人生的感悟,做到了景与情的交融。?
/写法借鉴提升能力/
本文中作者运用了大量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不同季节“雨”的特点,如“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作者将春雨的水珠与少女的眼泪相比,渲染出春雨的无比娇美。
10.请你使用多种修辞手法,描写一个“雨”的片段。
【片段示例】
这时,小雨点一个个从天上跳下来。它们伴着雷声,随着风儿的舞姿散开来了!它们有的跳到了地上,“嘚嘚嘚”如万马奔腾,战鼓激昂;有的跳到了树叶上,“沙沙沙”如清风拂柳,窃窃私语;有的跳入了池塘,“咚咚咚”似珠玉轻碰,清脆悦耳。道路两旁的树木也不甘落后,它们贪婪地吮吸着大自然赐给的雨水,一边还摇摆着枝叶跳起了欢快的舞蹈。
4 古代诗歌四首
/夯实基础巩固知识/
/预习自测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碣石(jié) 澹澹(dàn) 萧瑟(sè)
枯藤(téng) cāng(沧)海 竦zhì(峙)
天yá(涯) 幸甚至zāi(哉)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诗中的意思。
(1)东临碣石 临: 到达,登上 ?
(2)杨花落尽子规啼 杨花: 柳絮 ?
(3)次北固山下 次: 停宿 ?
(4)乡书何处达 乡书: 家书 ?
(5)断肠人在天涯 断肠: 形容悲伤到极点 ?
3.根据提示填写诗句。
(1)曹操《观沧海》中表现诗人远大抱负,突出大海吞吐日月、包孕万千景象的句子是“ 日月之行 , 若出其中 ; 星汉灿烂 , 若出其里 ”。?
(2)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手法表达诗人对朋友深切关心的句子是“ 我寄愁心与明月 , 随君直到夜郎西 ”。?
(3)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立意新颖,构思巧妙,富有哲理,“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见于言外”,流传千古的名句是“ 海日生残夜 , 江春入旧年 ”。?
4.根据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填空。
(1)《观沧海》是一首 写景抒情 诗。诗人以“ 观 ”字统领全篇,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诗人面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只好把一片深情托付给 明月 ,表达了对老友的 思念 之情。?
(3)《次北固山下》是一首 五言 律诗,此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 冬末春初 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 思乡 之情。?
(4)《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 深秋暮色 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 凄苦 的心境。?
/基础运用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千百年来,咏月的诗人不记其数,中国人之钟情于月亮,在于其明澈而不炫目、宁谧而不沉寂。秦风汉韵,唐诗宋词,都融在如练的月华中。古人咏月,让人看见的不是jiǎo洁的月光,而是千年诗赋的动人华章。月亮那温馨怡人的风致,飘逸脱尘的气韵,晶莹剔透的品质,慰藉了多少孤寂幽怨的心灵。月亮就是诗心,举头一望,心灵自会变得澄明。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炫目(xuàn) jiǎo(皎)洁 澄明(chénɡ)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不记其数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不计其数 ”。?
(3)“月亮就是诗心,举头一望,心灵自会变得澄明”,可以用李白的诗句“ , ”来佐证。?
示例一: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示例二: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4)画线句子运用了 排比 和 拟人 的修辞手法。?
6.班级准备开展以“古诗苑漫步”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辑古诗】在“分门别类辑古诗”活动中,有一本诗集收录了下面几首诗,请根据它们所抒发的情感,给诗集命名。
《次北固山下》0王 湾
《春望》0杜 甫
《渔家傲·秋思》0范仲淹
《天净沙·秋思》0马致远
诗集名称:《 思乡集 》?
(2)【写寄语】仿写句子,完成诗集的寄语。
读古诗,如同拥抱美妙的世界。
你能领略山的风采:有的婀娜隽秀,有的巍峨挺拔。
你能聆听水的旋律:有的婉转低回, 有的澎湃激昂 。?
你能欣赏花的姿容: 有的含苞待放 ,有的灿烂盛开。?
(3)【读诗歌】为使诗歌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活动推荐了一首诗,请你用斜线(∕)为诗歌第一节标出朗读节奏。
寻李白(节选)
余光中
酒入/豪肠
七分/酿成了/日光
余下的/三分
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
就/半个/盛唐
/阅读探究拓展延伸/
/课内精读
(一)阅读《观沧海》,回答下面的问题。
7.(荆州中考)下列对《观沧海》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0(C)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交代观察的方位、地点及观察对象。
B.诗中对海洋摹其形,绘其神,力求表现海洋包容万物、动荡不安的特征。
C.全诗虚写、实写结合,最能反映诗人博大胸怀的是实写大海的句子。
D.诗人借景抒情,把大海的壮阔景象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解析】最能反映诗人博大胸怀的是虚写大海的句子。
8.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示例:(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二)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回答下面的问题。
9.诗人在首句里写了哪两个意象?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杨花、子规。渲染了哀伤、悲凉(或:愁苦、惆怅)的气氛。
10.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种手法,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
示例一: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明月当作使者,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
示例二: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象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
示例三:情景交融(或:以景传情、借景抒情),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
(三)(河南中考)阅读《次北固山下》,回答下面的问题。
1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1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怎样的自然理趣?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时序交替。(或:时间变化、季节交替、新旧更迭)
示例一:通过描写景物,在“残夜”未退红日已出、“旧年”未尽新春已到的画面中表现了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示例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
(四)阅读《天净沙·秋思》,回答下面的问题。
13.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 枯藤 、 老树 、 西风 。?
14.“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了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这样写的作用。
①以乐景写哀情,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乙】天净沙·秋
白 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5.《天净沙·秋思》中的“ 昏鸦(或:夕阳) ”和《天净沙·秋》中的“ 落日(或:残霞) ”,表明两首小令写的都是黄昏之景。?
16.【乙】文作者在曲中描绘了两幅秋景图,分别写了哪些景物?各营造了怎样的环境氛围?
第一幅:前三句,写了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飞鸿等景物。运用写实的手法,描绘出一幅暗淡、萧瑟、冷清的迟暮秋景图。
第二幅:后两句,写了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等景物。画面色彩斑斓,鲜艳明丽,充满着勃勃的生机,与前一幅画面在环境气氛上构成了强烈的反差。
17.这两首元曲的作者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天净沙·秋》写出了作者由冷寂惆怅到开朗希望的情感变化过程。《天净沙·秋思》表达了游子的悲秋思乡之情。
写作 热爱生活,热爱写作
/
在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有欢笑,有感动,当然也会有泪水,有悲伤……这些都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体验,一点一滴都是生命中宝贵的财富。在你成长的过程中,有什么经历让你深受触动,难以忘怀?回忆一下,把它写下来。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
本题要求写一件成长过程中感受最深的事,可以先回忆一下那些最让你动情的事,并与同学交流,互相分享彼此的感触,再从中选择一件事落笔。写作时,需要交代清楚事情的几个要素,如时间、地点、人物等,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最后在结尾处表达一下自己的感受,比如你受到了怎样的触动,这件事在你的成长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迹等,可起到点题的作用。
/
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要写好文章,就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热爱生活,热爱写作。从生活中学习写作,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仔细观察生活,保持敏感和好奇心,时时捕捉生活素材。大自然的春花秋月、校园的一草一木、家庭的平凡琐事、社会的点滴见闻等都是我们的写作素材。
2.积累生活素材,不仅要用眼睛看,更重要的是用心去思考生活、感悟生活,表达我们积极向上的人生志向和情趣。
3.选择自己最熟悉、最动情的东西写。最熟悉、最动情的东西是自己所亲身经历的,有真体验、真感受。
4.要善于运用细节描写,抓住细节,写出特点。可以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细节,精心选择最准确、最恰当的词语进行描述,使文章更有感染力。
/
例文
简析
在唠叨声中长大
“就知道看电视!”“快点做作业!”……唠叨声时不时在耳边响起,嚷得我头都大了。不过呢,如果少了这些唠叨,生活里还真的缺少了许多趣味呢。
老爸的唠叨——山崩地裂
周末,我一边悠闲地看电视,一边吃东西。我看电视的认真劲儿可是无人能比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顾看电视,就连老爸何时来到我身边的,我都没有察觉。
“哼,哼!”突然响起的“警报声”惊醒了沉醉在电视中的我,可我的眼睛还是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屏幕。
“关掉电视,马上去做作业!”老爸的唠叨声加大。我还在沙发上磨蹭……
“快去做作业,快去!”老爸如雷的声音响起,嗡嗡回响在客厅里,山崩地裂一般。老爸发飙了,我赶紧关掉电视,乖乖地去做作业。
老妈的唠叨——柔中带刚
我是一个比较倔强的人,常常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可是如果对方是老妈,失败的只会是我。
一天,我穿了一件自认为非常好看的衣服,温柔的老妈说:“天气还有些冷,不要只顾风度,不要温度。”我不肯听,嘀咕道:“那谁还看得见我的漂亮衣服呀?”老妈笑笑说:“你可以等天气暖和了再穿。”
我还是不听,老妈也不恼,仍然以温和的语气耐心地劝导我,什么感冒啊,打针啊,吃药啊,耽误学习啊,走到大街上像是异类啊……我用手捂紧耳朵,老妈却没有半点停下来的意思……最后,我落败了,换下了那件漂亮的衣服。
我的成长与家人的唠叨密不可分。人们常常觉得唠叨烦人,但我渐渐认识到唠叨声中包含着的是无尽的关爱,是潺潺如溪水般的亲情……
→开头先声夺人,开门见山直接写“唠叨”,主题鲜明。
→生动地写出了自己专注看电视的情景。
→写爸爸的唠叨,照应小标题,真是“山崩地裂”。
→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妈妈的唠叨真可谓柔中带刚,特点分明。
→结尾点题,写出了亲人的唠叨中包含着亲情。
【名师点评】
生活中,我们总是很厌烦唠叨,作者却用另一种眼光看待唠叨。文中分别写了爸爸、妈妈的唠叨,细细读来,这些唠叨中其实都饱含着父母的关爱,都蕴含着动人的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