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垂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认识“钓、蓬、稚、侧、莓、苔、招”7个字,会写“垂、借、应”3个字。理解“蓬头稚子、侧坐、遥招手”在诗句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在反复诵读中理解古诗的意思。
3.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感受乡村儿童的童真童趣。
教学重难点:读懂古诗,感受童真童趣,理解诗意,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赏画激趣,揭示课题。
1.(投影出示一组垂钓图)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2.对了,这些是历代名家的垂钓图,画中洋溢着悠闲自在,轻松快乐的垂钓情趣。
3.(投影出示课文插图)我们再来看一幅图,图上画的是谁?他在干什么?
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孩儿呢?他的垂钓和那些大人们、老人们又有什么不同?又是怎样别有一番情趣呢?唐代诗人胡令能看到这一情景,颇有感触,写下了一首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古诗《小儿垂钓》。(板书课题)
4.范写“垂、钓”二字。
学生跟着老师书空。
? “垂”字的横画比较多,中间这一横最长;“钓”字这里面是个点儿。
齐读课题。知道题目的意思吗?
指名口答。
很多同学钓过鱼,钓鱼是件很有趣的事,诗人笔下的小儿垂钓更是别有一番情趣!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唐代诗人胡令能的古诗《小儿垂钓》。
【设计意图:古诗文在语言上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凝练,言简意赅。而这也恰恰拉大了它和学生的距离,如果单从文字入手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教材的每首古诗都配有生动形象的插图,我在教学中充分运用这些插图,在上课伊始用贴近学生生活的谈话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内容,并结合生活实际进行适当联想,谈出自己的初步感受。这样学生从画意入手初步感知了诗的内容,缩短了教材与自身生活经验的距离。此时,趁机揭示课题,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自然就被调动起来了。】
二、初读诗句,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自读古诗,画出生字反复练读。
2.小组内交流,由小组长检查正音,
3.全班交流: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要求:字音准确,字正腔圆,注意几个字的读音)
3.(课件出示要认识的生字:“钓、蓬、稚、侧、莓、苔、招”)谁来读一读这些字?指名读。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你能记住这些字吗?说说你的好办法可以吗?
齐读生字。
4.现在,谁再来读读古诗。
字都读正确了,小儿在悄悄地垂钓呢,轻轻地读……谁来?
钓鱼时很静,读出幽静的意境,很静……请你推荐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读出了诗中情境,自己有些体会了。
齐读。
5.读诗要读出古诗特有的节奏,边看画面边听老师范读,注意停顿。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6.听了老师读的古诗,你有什么感受?(对学生的表述不必作评价,只要他们能谈出大体的感受就行。)
6.知道怎么读了吗?自己试试,再读一次。
指名读 ,齐读。
给予学生积极评价:
别着急,慢慢来,你一定能读好的。
好,进步了,你真棒!
你不仅读正确、流利,还能读出诗的节奏来了。
【设计意图:正确停顿、富有节奏的朗读可使学生较快地进入赏析古诗的角色。读准诗句的节奏,有利于理解古诗的含义,读出语气和语势,则有利于体会古诗的感情和气势,表现出诗的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节奏感。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文字,扫清文字障碍,读准字音,结合画面内容在头脑中对古诗的文字表述有一个初步的感受。】
三、品词想像,勾画形象
1.孩子们,这首古诗写的是(指板书)——小儿垂钓。读读古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小儿”呢?
学生思考,同桌讨论。
自由发言。
引导学生理解“蓬头稚子”。
预设:
a.蓬头
古时男孩子都是从小就开始留长发的,头发分两边在头顶扎成一个发髻,扎的松松的;而有的孩子呢,年龄小,头发还扎不到,这样的头发都叫——蓬头。
b.稚子
稚子,就是幼儿,小孩子五六岁的样子,上幼儿园,或者小学一年级的小弟弟可以称为稚子。
看来小儿比我们小多了,你还可以从哪儿读出这是一个小孩子?
师:读读“蓬头稚子”,看看图,你有什么疑问吗?
怎么图中的小孩头发一点都不乱啊?
这个问题有点难,同学们你的爸爸妈妈有没有叫过你“小毛孩”“黄毛丫头”?
那是不是你的头发很黄呢?
是呀因为你们可爱啊,爸爸妈妈才这样叫的。
所以这里的“蓬头稚子”这样叫,小孩子就显得很天真,很可爱!
2.引导理解“学垂纶”
现在来读读诗的第一行,“蓬头稚子学垂纶”——纶,是指什么?
教师出示实物介绍:“纶”就是钓鱼用的丝线。垂纶本来是指钓鱼时垂下来的丝线。
诗句中的“垂纶”是什么意思呢?(指名口答)
可是诗人这里为什么不写“学垂钓”,而用“学垂纶”呢?
学生自由说后,教师补充说明:古诗讲究押韵,这首诗一、二、四句是押韵的……
师范读,学生再读古诗,体会诗的韵味。
3.刚才我们读出了“小儿”很小,很稚气,还从哪儿可以看出他很小呢?说说理由。
引导学生理解“草映身”
是呀!因为身子很小,河边的小草都把他遮掩住了。映:在这里是遮,隐藏的意思。小儿好像躲在了草丛里一般,真是个有趣的孩子!
4.孩子们,再读读一二两行,你的眼前出现了一个怎样的小男孩?
能说说他长得什么样吗?脸蛋,眼睛,头发……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天真、可爱)。
一个充满稚气的小男孩,圆圆的脸蛋,大大的眼睛,头发蓬松……多可爱啊,来,读好这两行,读出你眼中的那个小男孩,指名读第1、2句。
【设计意图:在学生读顺诗句文字之后,要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己读懂诗句的意思。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想,充分利用手上的资料,结合插图及平时的生活经验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没弄明白?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观察自然,积累生活,用画面内容和学生的亲身体验帮助其读懂诗文。】
四、品味诗句,体验童趣
1.(投影出示插图)你们瞧,就是那个眼睛大大的、脸蛋圆圆的小男孩正在学钓鱼呢。不过呀,他可不是闹着玩的。再读读古诗,你发现小儿“学垂纶”学得怎么样?(有模有样的、认真、专注、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从哪儿读出来的?
引导理解“遥招手”
为什么只做动作?(因为他不能回答人家,只能做手势。)
学得多认真啊!有人问路都不回答了。我们来演一演当时的情景。
师生同台表演:怕得鱼惊不应人
你们是小儿,我是路人。
2.小孩是怎么坐的?正坐着?
读读诗的一二行,引导学生理解“侧坐”
侧,斜着的意思,侧坐就是斜着(身子)坐着。
做做侧坐的动作,谈谈你的感受。
想怎么坐就怎么坐,怎么坐舒服就怎么坐,很随意,很轻松。
别看他人小,也在学着大人的样子呢!
把钓鱼时的惬意全表现出来了!
从侧坐中我们能体会到小儿学垂纶学得怎么样?
很像模像样,特别认真。
3.小孩“侧坐”在什么上?引导理解“莓苔”。
莓苔就是青苔。也许他正坐在长满青苔的——石头或者砖块上呢!
4.准备好了,开始表演了。
“小朋友,杏花村怎么走呀?”怎么没有人回答我呢?怎么只是冲我招手啊?我要去问问是什么意思了。
唉,小朋友,你为什么不回答我啊?(怕鱼被吓跑。)
是呀,大人钓鱼的时候也怕打扰,你学得很像。
这位小朋友脸都憋得通红了,冲我摆摆手,你刚才为什么也不回答我呢?
这个小儿钓鱼也像大人一样钓得很专注。
你一个劲儿冲我使眼色,后来冲我招手是想和我说什么?
这个小儿钓鱼可真够认真呀!
你冲我摇摇手这是为什么?
学垂钓很投入呢!
我冲你大声喊,你心里怎么想?
看来你们此刻的感受就是诗中的一个字“怕”。
怕什么?
原来是“怕得鱼惊”,所以你“不应人”,所以你才冲着我“遥招手”。
看看这个小儿“不应人”只用手势动作来打发我,你觉得他学钓鱼学得怎样?有模有样、专心致志呢!(板书:专注……)
5.表演得很有趣,能通过你的朗读把小儿“不应人”的认真劲读出来吗?读读诗的后两行。
6.是呀,正是孩子的天真、活泼、专心致志打动了诗人,所以诗人欣然动笔,写下了这首诗。
现在,把这首诗完整地读一读,自己练一练,最好能背诵出来。待会儿比一比谁最能把小孩的形象传神地表现出来。
练一遍就好了吗?谁敢跟我比?
7.指名读
8.让我们学着诗人的样子,一起赞叹小儿自由自在的生活,一起感受他的天真可爱,认真专注。齐背。
【设计意图:古诗文语言凝练,文字优美,意境深远。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不必深究诗句的含义,但诗中描写的风景人情应当知晓。因此,在理解诗情画意之后,应该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诗句,读出诗句所蕴涵的内在情感,和作者产生感情的共鸣,在这一环节,我根据诗句的内容,创设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展开合理想象,充分结合生活中已有的情感体验用心去读,感受诗人的情感和思想,从而进入古诗所描写的意境。】
五、课外延伸,深化拓展
1.引导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小儿垂钓》,认识了一个充满稚气的小孩,看到他学钓鱼的认真专注,特别讨人喜爱。让我们再次感受小儿垂钓的情趣,一起读古诗。
2.《小儿垂钓》这首诗,短短四行,却给我们勾勒了一位天真浪漫、稚气可爱的小儿形象。闭上眼睛,(音乐起)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充满童真童趣的《小儿垂钓》
师范读。
自己也试着吟诵一下这首诗。
谁愿意来试试?推荐一个吧?老师给你配上音乐
一起来吟这首诗,能不看屏幕吗?(音乐)一起来。
【设计意图:音乐是极富感染力的艺术门类,因此我选择悠扬的中国古典名曲,配乐诵读,学生听着悠扬的乐曲,陶醉在美的享受中,真正体现诗句朗读的音乐美。适时的用优美的古典音乐,色彩鲜明的画面,创设氛围把学生引入诗歌的情境,使学生身处古典文化的韵律和氛围里,诵诗歌,学诗歌,身心受到陶冶。)】
3.儿童可爱天真的样子令人陶醉,其实古往今来写儿童的诗还有很多,从唐朝一路走来到宋朝、清朝,不少诗人不约而同的写下了儿童有趣的形象,同学们课后可以再去搜集,查找。老师给同学们推荐几首古诗:白居易的《池上》,袁枚的《所见》,高鼎的《村居》,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同学们课后可以再去搜集,查找一些写儿童的诗,读一读,背一背。
4.诗歌学完了,老师还想给大家留两个作业。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一个完成吧:
(1)展开想象,把《小儿垂钓》改写成一个有趣的故事。
(2)画出你想象中的小儿垂钓图,
【设计意图:在学生领悟了诗的意境,受到了美的熏陶感染后,教师要及时抓住儿童爱画爱美的心理,鼓励学生为古诗配画。这里的配画不是刻意临摹课本插图,而是要让学生画出自己的的感受,画出对古诗的理解;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画诗中没有的景物。这样再次体现了诗情画意,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又深化了对诗意的理解,加深了对诗文的喜爱之情。陶醉于古诗意境美、语言美的学生必然对读诗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此为契机激起学生自学古诗的热情,丰富他们的课外阅读。使在课堂教学中培养训练的想象、语感、情感、美感等能力在阅读实践中得到巩固发展。】
板书设计:?????? 20古诗两首
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
}天真可爱??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专心致志
怕得鱼惊不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