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一次抱母亲》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一次抱母亲》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2-02 13:42: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楷体一.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并规范书写本课5个一类字,重点书写“瘦”、“脖”等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竟然、翻山越岭“的意思。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人物的对话部分。
3.联系上下文,抓住三次“没想到”,体会“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的含义。感悟母爱的伟大。
4.学习运用抓住人物对话表现人物心情的写法,续写“一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出来”。?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联系上下文,抓住三次“没想到”,体会“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的含义。感悟母爱的伟大。
难点:学习运用抓住人物对话表现人物心情的写法,续写“一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出来”。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设计预习单;2.制作教学课件;3.课前查看预习单,了解学情;4.调整教案
学生准备:完成预习单。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一?? 整体感知——初读感知 整体把握
(一)走进母亲,品味课题之“抱”
1.在课前两分钟,播放《母亲》这首歌。说说你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情预设:这首歌曲是赞美母亲的。母亲给我的印象是,她每天都很忙碌,很伟大。母亲给我很大的安全感,在我生病时她总是无微不至的照顾我。)
2.俗话说:没妈的孩子像棵草,有妈的孩子是个宝。这句话道出了母亲对孩子的疼爱,在她们眼中孩子是生命的全部。而在母亲渐渐老去,身为儿女的我们又该为她们做些什么,以报答她们的养育之恩呢?让我们来一起学习第十三课,看看文中的作者是怎么做的。(板书课题)
3.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说说哪一个字用得好?
(学生预设:一个“抱”字用的好,直奔主题,同时又引发读者的好奇心。因为平时都是母亲抱我们,可是这篇文章却写了我抱母亲。)
4.总结:一个“抱”字,点亮了文章的眼睛,我们读读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写抱母亲的。
(二)初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1.读准生词:瘦小?? 仰面??? 责怪??? 翻山越岭
脖子?? 闭上??? 轮流??? 突发奇想
2.重点书写
?“瘦”字,病字头说明他和病有关,意思是肌肉不丰满。书写时注意“叟”的竖要长一些。“脖”字,是“月”字旁,引导学生想一想还有那些字是“月”字旁。(学生预设:肝、脏、腰、腿、脾、肺、肠等。)
这些字有什么共同点?
溯字源:“月”和“肉”。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看谁能做到读书四不(不错字、不添字、不丢字,不读破句子。)
4.运用 “要素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学生预设:课文主要写了母亲生病住院期间,我去医院照顾母亲。护士换床单时,我把母亲抱上床,发现母亲竟然很轻,我的心里很难过。于是我突发奇想抱着母亲入睡,母亲流下了眼泪。)
环节二 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三)联系上下文,体会第一次抱母亲的感受
1.比较两处“抱”的不同。课题是第一次抱母亲,课文写了两“抱”,同学们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描写两处抱的句子。比较异同。
第一处: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第二处: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为了让母亲容易入睡,我将她轻轻地摇动着。
?
?
(学情预设:A两次抱,我的动作不一样。第一处是使劲抱,第一处抱是轻轻的抱;B两次抱心情不同。)
2.重点写了第几抱?(第一抱)先来看看 “第一抱”的感受。
3.默读课文,用横线划出作者第一次抱母亲的感受
(课件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竟然”换个词语,(意料之外)找一找课文中最能表现“竟然” 的词语。(学生预设:没想到)
(3)阅读课文,找到文中的三处“没想到”,并用波浪线划出来。与同学交流讨论,简单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学生预设:a“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感受:我对母亲不够细心。b我说:“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感受:作者为自己的粗心大意,不够关心母亲而难过。c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母亲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2.这句话写出了我第一次抱母亲难过的心情。(板书:难过 心情)。
难过换个词语(愧疚、惭愧、难受)。愧疚是生词,看老师板书,心里有鬼,感到不舒服,很难过,这就是“愧疚”(板书:愧疚)。
3.哪些语句写出了我的难过,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3自然段,找出关键词语,简单写出自己的体会。下节课我们交流。
(四)布置作业
1.回家仔细观察妈妈一天中所要做的事情。
2.做一张没有写字的卡片。
3.书写本课的生字词。
第二课时
(五)默写词语 巩固书写
1.听写课后生字词,做到书写正确规范。
?
摔倒?? 脖子? 竟然??? 瘦小? 突发奇想? 仰面?? 愧疚? 翻山越岭? ??
2.利用投影仪展示个别学生的书写情况。讲解学生容易写错的字。
(六)抓住人物语言,体会“难过”的含义
1.上节课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3自然段,找出能体现我心情难过的关键词语,并简单写出了自己的体会。现在交流学习结果。
预设重点句一:“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1)交流(预设结果:一个“没想到”写出了我的难过。我没想到母亲是用80多斤的身体承受100多斤的担子,再加上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翻山越岭,年复一年,一直到我们长大。可这些我竟然没想到。)
(2)理解“翻山越岭”。透过这个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学生预设:我仿佛听到了母亲因为劳累而粗重的喘气声;我仿佛看到了山岭上,母亲因为担子太重留下了的串串脚印;我仿佛看到了,在炎炎夏日,因为天气太热,母亲身上的衣服被汗水浸透了。)
母亲是用80多斤的身体承受100多斤的担子,再加上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翻山越岭、年复一年,一直到我们长大。用文中词语就是(力大无穷)。
(3)补白记忆,运用语言?
该睡觉了,母亲还在不停地忙活,我一直以为母亲????????? ,没想到??????????????????????????????????????????????????????????????? 。
该吃饭了,母亲把好吃的推到我面前,让我多吃点,我一直以为母亲???? ,没想到?????????????????????????????????????????????????????? 。
……
(3)指导朗读。我没想到一直以为力大无穷的母亲,竟然这么轻。这句话前面,没有加提示语,请根据刚才的体会加上提示语,再来朗读这段话。
(学情预设:我难过的说……;我深情地说……;我愧疚地说……)
(4)指导读好人物对话。作者抓住了我的语言,写出了我的难过,课文中不仅有我的语言还有护士和母亲的话,该怎样读好人物之间的对话,读出什么心情的呢?请练习上下文想一想,然后同位分角色朗读。
(5)总结。作者抓住人物对话的描写,写出了第一次抱母亲我难过的心情。(板书:对话)我们来看第二处抱母亲。
(七)抓住人物表现,联系上下文,写出人物心情
1.课件出示: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为了让母亲容易入睡,我将她轻轻地摇动。……可是,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留下来……
(1)像体会第一次抱一样,抓住关键词语,想一想,这又是怎样的抱?
(学情预设:从“轻轻地摇动”地摇动一词,体会出这是幸福的抱。从“省略号”体会出母亲留下的是幸福的泪水。)
2.请大家看几张图片,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你想说些什么?
三 总结回顾——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八)回顾全文,总结拓展
1.总结:作者抓住人物对话,写出了人物的心情。让我们感受到母亲的伟大。古往今来,赞美母亲的古诗、文章、名言很多,你能想到哪些?
(学情预设:古诗《游子吟》,名言: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妈妈你在哪儿,哪儿就是最快乐的地方;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
3.诗人说,有一种爱,是人间最伟大,最无私,最广阔,最厚重的爱,那就是母爱。母亲无私的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却从不埋怨,她们将自己的付出看做是理所当然。而儿子仅仅一次抱母亲就让她如此的激动。这就是我们的母亲。所有的爱在这篇课文里都融在了一个“抱”中。这就是课题的妙处。再次齐读课题。
(八)布置作业
1.两行泪水从母亲眼角流下来,请联系上下文,写出母亲的心理活动,写出我和母亲还有护士之间的又一次对话。
2.搜集、阅读描写母亲的文章,学习不同的写法。
六、板书设计
第一次抱母亲
难过(愧疚)?? 心情?
? 通过人物对话突出人物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