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黄鹤楼送别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黄鹤楼送别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2-02 13:48: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能揣摩作者表情达意的词句,适度开发课程资源,领悟李白与孟浩然之间依依惜别的感情。?
??? 2、能在朗读中想象并体会古诗悠远飘逸的意境,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
??????? 指导学生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插图,增强对诗歌情境的感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古诗
1、欣赏《烟花三月》歌曲以及美景。
2、师:这首歌叫《烟花三月》,就是根据黄鹤楼送别这段千古美谈创作的,歌曲唱出了李白与孟浩然分别时的牵挂与不舍。板书:李白 孟浩然??????? 今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齐读课题
3、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要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都讲清楚。
4、朗读诗歌.(指名朗读)
5、读诗就要慢一点,缓一点,读出味道。(齐读)这首诗的意思你明白了吗?先自由地说说,再指名说。
[设计理念:这篇文章景美、情深,教者播放《烟花三月》视频歌曲,为学生创设优美情境,欣赏到了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美景,领略到了黄鹤楼飞檐凌空,长江水的绵延不绝,更增添了一份离别的愁绪伤感,为整首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二、诗话对照、情景同现
1、师:同学们,刚才这几位同学说的意思在文中都可以隐隐约约找得到,下面请大家默读课文,在文中找出和这四句诗相对应的句子,用笔画下来。
2、学生默读、标画,教师行间巡视。
? 3、交流。
师:前两句诗相对应的句子,谁找到了?指名朗读。
师:后两句诗相对应的句子谁找到了?指名朗读。
师:找得准,读得也好,声情并茂。请大家看大屏幕,这是与课文相对应的诗句。
4、朗读体会。
师:我们分组来读一读好吗?女同学读文,男同学读相应的诗。女同学要读好,你们要把男同学带到诗境里面去。配上音乐。
5、师生同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设计理念:通过让学生找到与诗句相对应的语句,然后反复对比诵读,自然而然地理解了诗句的意思,体会到整首诗表达的感情,感受到古诗词奇妙的句式结构以及母语表达方式的丰富多变。]
三、理解对话、领悟诗情。
1、从大家朗读的声音里,从文字里,从诗里,我都感受到一种浓浓的感情,那么诗人和作者想要抒发一种什么感情呢?(朋友之间要离别时的依依不舍的感情.)
2、文中有一个成语表达了这种感情,哪个词?(板书:依依惜别)
3、这个词语在课文的哪一个段落?请你来读一读这句。出示屏幕。
4、同学们,注意到这个“藏”字了吗?他俩为什么要把依依惜别之情藏在心底?又是怎么藏的?
5、试想:在这样的大好春色里,如果孟浩然不去扬州,他会和李白干什么?(欣赏黄鹤楼的美景;把酒言欢;吟诗作对……)
6、小结:是呀,可是那样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这一次的相约却是为了分手,这一次的饮酒却是为了话别,他们心中充满无限的感伤。此时无声胜有声,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最后,李白终于举起了酒杯,说——引读。(第3自然段前一句话)
[设计理念: “依依惜别”是课文的文眼,教者紧扣这一词,引导学生走进文字中去咀嚼品味,潜心感悟两位诗人难舍难分的惜别真情,体会诗人的内心世界。如对“藏”字的两个问题的追问:“为什么藏?”“怎样藏?”,层层深入,让学生透过字面看到文字背后蕴含的丰富内涵。]
7、从李白的这段深情的话,你体会到了什么?(不舍之情)
从哪句话可以看出他不舍得?(指名回答)
8、从这段话里还能体会到李白的什么?(敬仰之情)
从哪句话可以看出他的敬仰之情?(指名回答)
“誉满天下”是什么意思?(美名传天下)把这个词语响亮地读。有哪些诗篇誉满天下呢?谁来背诵?(齐背《春晓》)
师:就是这个满腹诗篇的孟浩然,有着高尚的人格,年轻的时候不愿意与贪官污吏为伍,宁愿和青松和白云相伴到老,李白还有一首诗,就是这样赞美孟浩然的。大家一起来读。出示:
  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师:这样一位有着崇高人格的孟浩然,有着誉满天下的诗篇的孟浩然,怎么能让李白不敬仰呢?让我们再来体会一下李白那种深深的敬仰和不舍之情吧。(齐读)
师:知心的孟浩然宽慰他:引读——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虽然我们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9、分角色朗读。
(1)我们自由地练习一下这段对话,待一会儿找一对最好的朋友、知己来表演一下这番对话。(学生练习朗读。)
(2)表演:谁能作李白?在咱们班你最好的朋友是谁?就请你们二人来表演一下李白和孟浩然的对话。(二生表演朗读)
?[设计理念: 一篇优美的文章,总有那么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教者把“李白说的话”作为切入点,展开深层次教学。首先引导学生从这句话中体会到李白对孟浩然的不舍之情。其次通过对拓展材料的探究,了解孟浩然“风流天下闻”的才华和“白首卧松云”的高尚人格。尤其是让学生回忆背诵每个人都熟悉的古诗《春晓》,从而真正理解了“您的诗篇誉满天下”的意思,拉近了孟浩然与学生的距离,人物形象也变得鲜活起来。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也就呼之欲出,充分调动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为理解“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作了铺垫。]
四、送别吟诗,感受深情
?1、师:多好的一对朋友,多么感人的画面啊!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连岸边的花也黯然落泪了。
你们看到江边的柳树了吗?杨柳依依,仿佛想怎么样?(挽留孟浩然离去的脚步)
沙鸥点点,仿佛在说些什么?(和孟浩然道别)
2、师:不忍离别但是终须别呀。同学们,让我们也跟随李白到江边送送他的好朋友孟浩然吧。全体起立,读:“友人登上了船……流向天边”?
  3、引读体会
师:“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  生读:“李白依然……流向天边”
  师:“白帆已经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 生读:“依然……流向天边”
  4、师:滚滚的江水带着故人流向远方,但李白却久久地站在这里(这就叫伫立),神情专注地看着远方(这就叫凝视),不忍离去,李白此时在想些什么呢?(板书:伫立、凝视)
  5、师:这份思念,这份牵挂,就像是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师:这样的深情厚意,李白只用了两句诗,就把它写得淋漓尽致,生读: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指名读,齐读)
[设计理念: “一切景语皆情语”。教者赋予了杨柳、沙鸥人的情感,面对老朋友的离别,杨柳似乎想挽留老朋友的脚步,沙鸥也希望老朋友能慢点走,这样的想象补白,让学生与文中人物进行心灵的沟通,从而产生情感共鸣,更好地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意境。而通过“李白此时在想些什么?”的想象说话训练,进一步深入大诗人李白的内心世界,再配上一次又一次的感情朗读,课堂达到了高潮,李白与孟浩然的深情厚谊也牢牢地扎根于每个学生的心中。]
 五、总结课堂,升华诗情
1、师:每当我们吟诵起这首诗的时候,我们似乎又回到了那春日的江边?
  (生读“暮春三月,长江边……飞檐凌空” )
  2、师:透过诗中的每一句,我们仿佛还能看到 (生读“友人登上了船……流向天边”?? )
  3、师小结:此情此景,都将像李白的这首脍炙人口的名诗一样,永远地铭记在我们的心中,这段千古佳话也将永远在中国人的心中传诵。
?? 4、推荐阅读两首诗。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潇潇斑马鸣。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我,从来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设计理念: 再次通过深情并茂地朗读让学生重温诗句意思,记住这段千古美谈,感受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通过推荐阅读李白的两首送别诗,让学生多阅读多记忆,丰富学生的诗词积淀,丰盈他们的情感积累。]
板书:
25 黄鹤楼送别

李白???????? 伫立???????? 孟浩然
凝视
依依惜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