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2018-2019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佛山市2018-2019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2-05 12:58: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广东省佛山市2018—2019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2019.1
本试卷共5页,23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考号填写在答卷上。
2.用钢笔或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卷上作答,必须答在答题卷规定位置上,否则不给分。
一、选择题:满分60分。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先秦时期的儒家经典记载:“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惟天时求民主”,人主只有能“保享于民”,才能“享天之命”。这反映了,先秦时期
A.已孕育了近代民主思想 B.民本思想成为统治合法性依据
C.天命权威转为君主专制 D.儒家希望假借天命制约统治者
2.清朝学者赵翼说:“西汉开国,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将皆有儒者气象。”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孔子有教无类思想影响 B.察举制和征辟制的推行
C.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 D.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
3.北宋僧人契嵩认为,佛教、儒教以及百家都是圣人之教,都引导人向善,只是各教教人为善的方法各不相同,有的浅显、有的深奥、有的切近,有的玄远,但所起的作用是一致的。这一说法旨在
A.争取更多信徒 B.促进三教合一
C.自由传播佛教 D.打击儒学百家
4.宋明时期家具的设计开始从隋唐的张扬壮美,逐步走向内敛简约,严谨优美,追求秩序和法度,追求家具的使用功能和美感。这折射出宋明时期
A.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B.受经世致用观念影响
C.商品经济繁荣发展 D.理学思想趋向社会化
5.明末清初,学术界出现一股重证据、讲逻辑的实学思潮。学者阎若璩运用西方推算日食月食的方法,倒推古代日食月食时分,与《古文尚书》中有关文字对照,从而确证此书为后人伪造。由此可知,实学思潮
A.注重对经典义理的阐发 B.受西学东渐的影响
C.是经世致用思想的主流 D.推动天文学的发展
6.明代小说的繁盛是在天启、崇祯年间。在短短的二十几年中,便出现了《三言二拍》、《石点头》等二十余种话本小说集。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小说占据主导地位 B.中央集权被削弱
C.商品经济有所发展 D.小说家地位提高
7.有学者评论《清明上河图》道,“它不仅仅是一件伟大的现实主义绘画艺术珍品,同时也为我们展示了北宋大都市的商业、手工业、民俗、建筑、交通工具等详实形象的第一手资料。”这意在说明《清明上河图》
A.开创了新的绘画模式 B.具有重要历史文献价值
C.受到现代艺术家重视 D.是当时太平盛世的刻画
8.古希腊悲剧女英雄安提戈涅反抗国王的恶法时说到,我并不认为你的命令是如此强大有力,以至于你,一个凡人,竟敢僭越诸神不成文的且永恒不衰的法。”这反映了古希腊
A.自然法的精神 B.神权高于王权
C.人文精神衰落 D.法律永恒不变
9.文艺复兴时期,男女服装普遍使用制作繁琐、绕颈而立的拉夫领。且男性服装的肩部、胸部、甚至腹部都使用填充物,突显威武、雄伟的特征;而女性服装上身用紧身胸衣,下部穿有宽大裙撑的裙子,突现人体曲线美。这反映了当时
A.人文主义对服饰的影响 B.倡导个性自由解放
C.复兴古希腊和罗马文化 D.女性地位不断提高
10.启蒙运动时期,“自然神论”、“自然法”、“自然权利”、“自然教育”、“自然秩序”等观念广泛传播。“自然”大行其道的主要原因是
A.人们倡导回归自然 B.上帝创造了自然法则
C.经济发展关注自然 D.自然科学革命的影响
11.19世纪,欧洲中产阶级把家的地位提高到了史无前例的程度。他们把家定义为避难所,家是稳定的中心,家庭生活的快乐和美德被不断赞颂,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充斥着杂志、广告、手册和小说。这反映了
A.大众传媒出现提高了家庭地位 B.人文精神传播促使人们关注家庭生活
C.社会变革给人们带来了焦虑感 D.浪漫主义的兴起使人们美化家庭生活
12.19世纪中叶,欧洲同时诞生了两种影响深远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和鼓吹自由竞争、适者生存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形成对比的是,马克思主义在欧洲得到广泛传播,而社会达尔文主义在美国更受欢迎,在19世纪最后30年成为美国主流思潮之一。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A.欧洲基督教传统更深厚 B.美国资本主义正处于早期上升阶段
C.美国反共传统由来已久 D.欧洲资本主义发展使社会矛盾缓和
13.爱因斯坦指出:“牛顿以前还没有实际的科学成果来支持那种认为物理因果关系有完整链条的信念。”这意在说明牛顿
A.拓展了近代物理学的领域 B.取得了丰硕的科学成果
C.为物理研究提供了新方法 D.增强了人们的科学信念
14.有学者描绘某艺术流派:“他们穿着时髦的服装,走在宽敞的城市大道;他们乘坐火车到郊外旅游度假,他们从室内走向户外;他们感觉到风和日丽,感觉到工业带来的方便、舒适与富裕的物质生活。”这一艺术流派是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代主义 D.印象派
15.1839年,林则徐疝气病复发,派人向广州第一个来华医生伯驾问诊。伯驾要亲见病人,但林则徐格于成例,没有亲自前往,而是派了个替身,取了药和疝气带。这反映了当时
A.西学东渐进程发展艰难 B.天朝上国观念根深蒂固
C.清朝专制集权官场腐败 D.西医功效得到人们认可
16.1902年,梁启超撰写了《古议院考》,提出“《洪范》之卿士,《孟子》之诸大夫,上议院也;《洪范》之庶人,《孟子》之国人,下议院也”,认为上古时期的中国就已经萌生了议院制度的雏形。由此可知,梁启超
A.鼓吹西学中源减少变法阻力 B.认为古代政治比西方优越
C.托古改制宣传民主共和思想 D.为立宪运动寻找历史依据
17.1919年,陈独秀在《答半农的D诗》中说:“我们对于世上同类的姊妹弟兄们,都不可彼界此疆,怨张怪李。我们说的话不大相同,穿的衣服很不一致,各信各的神,各有各的脾气,但这自然会哭会笑的同情心,会把我们连成一气,何等平安,亲密!”这反映了,陈独秀
A.民族主义思想浓厚 B.主张全盘西化
C.具有世界大同思想 D.倡导自由平等
18.1924年,孙中山说到:“我们是因为自由太多,没有团体,没有抵抗力,成一片散沙……所以我们革命的目的与欧洲各国相反,“不能说是争自由,而是要打破个人的自由,争取国家民族的自由。”孙中山思想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袁世凯复辟帝制 B.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C.共产国际的帮助 D.历次革命失败进行反思
19.据统计,1927年11月后,中共中央各类文献中频繁出现“割据”一词,如:“暴动割据”、“农民割据”、“农村割据”、“割据局面”、“割据区域”等。这说明中共中央
A.对革命方式有了新认识 B.放弃了城市革命中心论
C.积极开展农村土地革命 D.开始注重农民阶级力量
20.1956年,“双百方针”一提出,中国作协连续召开会议,讨论和研究如何贯彻这一方针,并根据这一方针的精神总结以往的工作,尖锐批判文艺创作中的教条主义倾向。表明双百方针
A.引发了文艺领域混乱 B.得到了文艺界的响应
C.推动了文艺科技发展 D.在贯彻中遭到了挫折
二、非选择题:满分40分。本大题共3小题,第21小题20分,第22小题12分,第23小题8分。
21.(20分)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人们会持有不同的人生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此时人们仍是教会母亲的儿子……但是,人们的人生观已经改变,他们开始穿与以前不同的服装,不再把全部思想与精力集中于在天堂、等待幸福的永生,他们试图在今生、在地球上建立他们的天堂。英国学者阿伦?布洛克说:“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按其性质来说是属于个人主义的,……它所代表的思想,它对人的经验的价值和中心地位——即人的尊严——的坚持,力量是太大了,它们一旦被恢复和重新提出,就无法加以永远的压制。”
——据房龙《人类的故事》和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材料二 在传统中国,“人生观”是相当清楚而确定的。经过新文化运动洗礼之后,合理的“人生”是什么?这对新、旧或不新不旧的青年都是一个大问号。而且在近代中国,人的生命世界添加了“国家”、“社会”、“团体”等新观念。这使得过去对皇帝、对朝廷、对家庭应采取的明确态度变得模糊起来。……当时儒家、佛家、道家、基督教和国民党的理论家等都提出形形色色的人生观,在竞逐中,左派的理论体系显然胜出。左派作家的书,将人生观与历史观结合在一起,认为鸦片战争是民族耻辱之开始,是反帝反封建之源头。这一说法使一代青年们的心融入这股历史大流中,使他们知道自己的历史地位和使命。“主义”之所以吸引人,在于它提供了一套蓝图,将个人遭际与国家命运联系起来,将已经被打乱了的,无所适从的苦闷与烦恼的人生,转化、汇聚成有意义的集体行动。
——王汎森《后五四的思想变化:以人生观问题为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生观的变化。(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青年人生观变得迷茫的原因,并概括左派人生观胜出对历史产生的影响。(10分)
(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左派人生观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生观的不同,并谈谈你对人生观问题的认识。(6分)

22.(12分)16世纪,王阳明对朱子理学进行了改造;同时期,马丁·路德掀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中叶以后,社会危机不断加深。王阳明以为当时读书人沉溺于理学,无补于社会安危。他提出“心外无理”的命题,认为事物的“理”不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而是存在于人心之中。他认为,“良知”是存在于人性中的天理,是一种天赋的道德。“性无不善,故知无不良。”王阳明强调“致知必在于格物”,“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要求端正人心,去恶存善。
——摘编自侯外庐主编《中国思想通史》等
材料二 中世纪西欧社会处于基督教的绝对统治之下,各种社会弊端丛生。……1517年,路德把《九十五条论纲》张贴到了教堂门口,反对罗马教皇在德国发行赎罪券。路德认为,对上帝的信仰是教徒得到拯救的唯一条件,只有内心真正信仰上帝,才能有真正善良的行为。路德指出,只有《圣经》才是信仰的唯一权威,教徒个人有权凭借自己的良心和理性去解释《圣经》,可以用《圣经》里的话或用理性的论据来反驳教皇的教义。路德宣称,国王有权管理和处置教会财产,日耳曼的金钱不能送给罗马教会。他还提出每个国家都有权建立自己的教会,罗马教廷不得干涉。
——摘编自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王阳明和路德的思想主张。(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阳明与路德思想的相同之处,并指出两种思想产生的共同因素。(6分)

23.(8分)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许多著名思想家,他们在不同的时代不同领域,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推动着人类历史的进步。请你从以下思想家中任意选取其中三个的相关信息,确定一个主题,并结合相关史实进行阐述。(要求:主题明确,阐释切题,史论结合,言之有理。)
①孔子②普罗塔戈拉③朱熹④黄宗羲⑤薄伽丘⑥卢梭⑦梁启超⑧孙中山⑨陈独秀⑩毛泽东⑾邓小平。
广东省佛山市2018—2019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满分60分。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A D B C B A A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C D A D C D A B
二、非选择题:满分40分,21题20分,22题12分,23题8分。
21.(20分)
(1)以人为中心,反对来世观和禁欲主义,追求现世的享受;个人主义;自由平等。(4分)
(2)原因:新文化运动批判传统文化;西学东渐的冲击;近代民族危机(6分)
影响: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共产党的建立,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任两点得4分)
(3)不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生观属于个人主义,中国近代左派人生观倾向集体主义。(2分)
认识:一定时期的人生观是特定时代背景的产物;人生观还受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青少年要把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发展结合在一起。(4分)

22.(12分)
(1)王阳明思想:心即理;人性本善;致良知;反省内心等(3分)。
路德思想:因信称义,否定教皇权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理性思考等(3分)
(2)相同之处:重视个人的主体作用;挑战正统思想(权威);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作用;具有平等观念;方法上由繁琐到简约,被动转为主动。(写出任意一点得2分,两点得3分)
共同因素:新经济因素出现并发展;面临严重社会危机;传统思想束缚。(3分)

23.(8分)
主题:20世纪中国重大理论成果
人物:孙中山 毛泽东 邓小平
阐述: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集中反映了20世纪初资产阶级的政治民主追求和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并在推翻清王朝和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毛泽东思想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形成的全党统一的指导思想,它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成为指导中国革命的正确理论;邓小平理论是在中国沿着改革开放之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形成的,这一思想成为指引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继续前进的旗帜。
(说明:主题、人物各2分,阐释4分。要求:主题明确、精炼,人物归类合理,阐述切题,论述清晰。示例只作为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给分标准,参照示例酌情给分。)



PAGE



7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