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期末调研
历史试题(选修)
总分:12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认为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各个文明都发生了重大的文化事件,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以下属于这一轴心时代的思想家及其主张是
A.王阳明“知行合一” B.墨子“兼爱”、“非攻”
C.朱熹“格物致知” D.马丁·路德“因信称义”
2. 黄宗羲为自己的著作《明儒学案》作序:“盈天地皆心也。变化不测,不能不万殊。心无本体,工夫所至,即其本体。故穷理者,穷此心之万殊,非穷万物之万殊也。穷心则物莫能遁,穷物则心滞一隅。”这说明黄宗羲
A.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B.提倡天下为主君为客
C.批判继承传统儒学 D.反对封建伦理道德
3.“人文主义者对教会进行了攻击和嘲讽,他们揭露和攻击的对象是教会出现的弊端,要求恢复到基督教原始真义上,提倡将人的价值纳入到神学体系中,为人性和人的生活的价值在宗教中找到应有的地位,从而达到人性与神性的统一。”这里的人文主义者
A.抨击君主专制,提倡宗教自由 B.汲取传统养分,彰显人性价值
C.反对禁欲苦行,追求民主政治 D.提倡因信称义,倡导王权至上
4. 《全球通史》指出:“这些哲人受被牛顿所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控制物质世界、而且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他们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这些哲人”提出的原则
A.冲击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 B.打破了民众对罗马教会的迷信
C.直接推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D.挣脱了教会禁欲主义的束缚
5. 冯天瑜在《科举制度——中国“第五大发明”》中认为,书写、印刷等物质条件大有进步,为普通人读书并参加科考创造了便利条件,为科举考试简便、直观、公开的操作提供可能。以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造纸术、印刷术促进中国社会转型 B.活字印刷术发明推动了科举制形成
C.科举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技术进步 D.造纸和印刷术发展助力了制度创新
6. 唐朝李颀有诗赠书法家好友,称其:“露顶据胡床,长叫三五声。兴来洒素壁,挥笔如流星。”以下与该书法家创作风格一致的作品是
A B C D
7. 19世纪,剑桥大学老师赛奇威克在一封信中说“当我读着您的著作的时候,我感到痛苦多于愉快”,“我一向把因果关系称为上帝的意志,并且我能够证明,上帝是为了它所创造的万物的利益而有所作为的。”这部著作
A.开始打破人们对教会的迷信 B.把造物主从无生命研究领域驱逐出去
C.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 D.改变多数人对人类在生物界地位的看法
8. 1919年,在经过考察队数月观测后,英国皇家学会和皇家天文学会联合召开大会,天文学家罗伊尔宣布:“星光确实按照爱因斯坦引力理论的预言发生偏转。”这一发现
A.奠定了近代物理学的基础 B.首次揭示时间空间的本质属性
C.力求通过观测证明相对论 D.利用量子论成功解释广电效应
9. 张岱年在《中国文化概论》中评价道:他所宣扬的儒学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儒学,而是一种“儒表西里”的新儒学,一种体现资产阶级思想和观念的儒学,故又称“新学”。这里“他”的学说
A.借助经学外衣否定君主专制 B.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C.成为了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D.促使中国迈开近代化第一步
10.李大钊在《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中说“余之掊击孔子,非掊击孔子之本身,乃掊击孔子为历代君主所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掊击孔子,乃掊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这说明李大钊批判儒家思想的主要目的是
A.揭露封建礼教吃人本质???????? B.否定孔子思想权威
C.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D.大力宣传社会主义
11.1906年,孙中山指出:“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之外,国体民生尚当与民变革……故前代为英雄革命,今日为国民革命。所谓国民革命者,一国之人皆有自由、平等、博爱之精神,即皆负革命之责任……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这表明,孙中山
A.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 B.对民权主义的认识有了发展
C.对辛亥革命失败作了深入反思 D.为国共合作奠定了政治基础
12.毛泽东曾指出:“在世界资本主义战线已在地球的一角崩溃,而在其余的角上又已经充分显露其腐朽性的时代……任何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如果发生了反对帝国主义,即反对国际资产阶级、反对国际资本主义的革命,它就不再是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而属于新的范畴了。”以上主张应当体现于
A B C D
13.以下是1949-2008年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单位:所)统计表,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时间类别 1949 1957 1965 1978 1985 1990 2000 2008
普通中学 41 249 346 2699 1607 1620 2736 2693
职业中学 / / / / 116 123 183 294
普通高等学校 3 11 16 40 62 61 221 608
A.1949—1956年,我国教育事业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B.文革结束后,教育界拨乱反正,恢复高考,高等教育迅猛发展
C.20世纪90年代,确立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推动教育事业发展
D.21世纪以来,由于普通高等学校的扩招,职业中学日益萎缩
14.右图《圣拉查尔火车站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9C%A3%E6%8B%89%E6%9F%A5%E5%B0%94%E7%81%AB%E8%BD%A6%E7%AB%99" \t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5%8B%E5%8A%B3%E5%BE%B7%C2%B7%E8%8E%AB%E5%A5%88?/?_blank?)》是一幅表现巴黎火车站的画,这是一个日常生活场面的实际“印象”。画家相信光线和空气的神奇效果是最为重要的,他巧妙的平衡了画面的调子和色彩,出色地表现了力量、空间、对比和运动。下列创作理念与该作品最为贴切的是
A.“专注于对自然任意和瞬间的描绘”
B.“我不会画天使,因为我从没有见过他”
C.“最美的艺术品就是要传达出艺术家的纯粹的幻想”
D.“色彩的目的,是表达画家的需要,而不是看事物的需要”
15.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皆称诸侯曰友邦君,是君臣之争亦未定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
A.分封制的主体是王族和功臣 B.分封制进一步明确君臣等级
C.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D.宗法关系是维系皇权的纽带
16.《晋书·刘毅传》载:“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爱憎决于心,情伪由于己。……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兴则扶上。……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据此可知该制度
A.选拔人才有较强的主观性 B.有助于加强君主专制
C.导致世家大族的逐渐衰落 D.助长奢靡的社会风气
17.“在雅典,公职津贴制实行后,特别是给出席公民大会和公民法庭的公民津贴,使穷人也能从政。公民大会和公民法庭中的人数较前大为增加。”材料表明公职津贴制的实行
A.使雅典公民摆脱了贫困地位 B.提高了公民的参政热情
C.使大部分雅典居民积极参政 D.扩大了雅典的公民范围
18.罗马共和国早期,祭司们为了永远垄断法律的解释权,常常把法律的“奥秘”处记载成册,藏于密室。公元前304年,罗马官员弗拉维乌斯首度公布了民事诉讼程序。这一官员的做法
A.使罗马公民法逐步向万民法发展 B.为《十二铜表法》奠定基础
C.以保障罗马帝国公民权利为前提 D.有利于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
19.1913年美国最高法院法官奥利弗·霍姆斯认为,“如果我们丧失了宣布国会立法无效的权力的话,我不认为美国走到尽头了。但如果我们不能宣布几个州的法律无效的话,我认为联邦就会陷入危机。”这表明,他强调的是维护美国政治体制中
A.分权制衡原则 B.联邦至上原则
C.人民主权原则 D.契约神圣原则
20. 从全局发展趋势看,德意志帝国近50年(1871-1918)的历史是德意志民族在帝国政治框架下共同走向富强繁荣,但因政治制度的先天缺陷最后走向战争与崩溃的历史。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内容中体现这种“先天缺陷”的是
A.皇帝担任国家元首 B.内阁掌握行政大权
C.内阁只对皇帝负责 D.民选产生帝国议会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5题,共60分。要求: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1.(13分)地方行政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廷尉斯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西周的封建是层层分封,而汉代封建只有一层分封,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每个王国领有三四郡、五六郡不等。除了诸侯王以外,刘邦又分封萧何、张良等一百多位功臣为列侯,建立侯国,这些侯国的地位与县相当,但直属中央。因此,汉代封建只是郡县制的变形,并没有完全回到西周封建的道路上去。
——周振鹏《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三 在传统的郡县制基础上另加行省之类的高级督政组织于中央与路府州县之间,把行省当做分寄与集权的枢纽,既有所分寄,又立足于集权。……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元行省制所体现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李治安《行省制度研究》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秦朝是如何破解这一局面的?(4分)
▲ ▲ ▲
(2)据材料二,指出汉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说明“汉代封建只是郡县制的变形”的理由。(3分)
▲ ▲ ▲
(3)据材料三,为什么说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行省制“优”在何处?(4分)
▲ ▲ ▲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认识。(2分)
▲ ▲ ▲
22.(12分)论说儒学功过,要让儒学回到它所产生和演变的特定历史环境中,具体地、历史地进行分析。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武帝曰:“三代受命,其符安在?灾异之变,何缘而起?”董仲舒答曰:“臣闻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皆积善累德之效也。……上下不和,则阴阳缪鏊(同“戾”),而妖孽生矣。此灾异所缘而起也。”
——摘编自《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对于孔子及其思想,)后代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它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也有康有为的孔子。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主张的作用。(4分)
▲ ▲ ▲
(2)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并论证李泽厚提出的观点。(8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
▲ ▲ ▲
23.(13分)英国是世界史上最早开始现代化的国家,形成了独特的政治现代化模式。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光荣革命把近100年来困扰英国不休的主权问题解决了:既然议会创造了国王,主权当然在议会。……光荣革命以后100多年的时间里,贵族控制国家政权,原因即在于它控制议会,而控制的手段就是当时流行的所谓“旧制度”。“旧制度”指的是光荣革命以后形成的一整套议会选举与工作制度,这是英国贵族寡头制度的基石。
材料二 在18世纪早期的农业社会中,土地是英国主要的财产形式,由土地贵族集体掌握政权,因而克服了专制的王权,显然具有某种合理性。但这种贵族政治自工业革命开始后就越来越不合理了,由此而引发了议会改革运动。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扩大选举权,增加选民人数。伦敦和北部工业区的大中城市议席席位得以增加。改革法消灭了衰败选邑,贵族操控下院议员选举的影响力减少,1832年改革具有里程碑意义,它标志着英国从贵族制向民主制迈出第一步。这以后,改革就在不断进行,直至20世纪完全确立现代民主制度。
——以上摘编自钱乘旦主编《英国通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光荣革命对英国政治现代化的影响。结合材料一、二,归纳17世纪晚期至18世纪贵族集体掌握政权的原因。(4分)
▲ ▲ ▲
(2)结合所学知识阐释,为什么说工业革命导致英国贵族政治“越来越不合理”?据材料二,归纳1832年议会改革取得的主要成果。(5分)
▲ ▲ ▲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英国政治现代化转型的演变趋势及其成功经验。(4分)
▲ ▲ ▲
24.(12分)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近代中国与世界互动交流过程中所发生的重大事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第一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几乎全部是由激进民主主义者转变而来的。是列强的侵略,激发了中国国内急切的民主改革和革命运动;而帝国主义的压迫,又成为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的祸害——军阀背后的“乱源”。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及战后巴黎和会的列强“分赃”丑剧,促使中国人抛弃了对资本主义国家曾经有过的不切实际的幻想,对他们展开了最激烈的批判——五四运动由此爆发;而俄国十月革命及其政府的反帝立场并宣布放弃沙俄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又赢得了中国民主主义知识分子的普遍同情与好感。于是在他们中间走出了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人。
材料二 马克思主义与近代中国的关系实际经历了两个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一是作为知识、思想、学说的马克思主义随着“西学东渐”而传入中国并逐步传播发展的学理性阶段;二是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的实践指南,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实践中探索中国革命与建设新路的实践性阶段。在这个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对近代中国的发展道路产生了独一无二的影响;而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摘编自马勇等著《近代中国与世界》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推动中国激进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的历史因素,指出这一转变对中国革命的影响。(5分)
▲ ▲ ▲
(2)据材料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经历了哪两个阶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运用的主要思想成果。(3分)
▲ ▲ ▲
(3)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克思主义与近代中国的“互动”产生的影响。(4分)
▲ ▲ ▲
25.(10分)历史上对王安石变法褒贬不一,莫衷一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王安石变法的变法手段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他更多地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王安石变法是想尽量用经济的办法管理国家财政,反映了宋代商品货币在社会生活中的活跃,也证明王安石的变法思想和变法举措有很大的前瞻性。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南宋至晚清近800年间对王安石及其变法的评议以否定为主。宋廷南渡以后,宋高宗表示“朕最爱元祐”,要求以元祐史臣的观点重修《神宗实录》,贬斥王安石新法褒奖元祐更化。后世不少史书对王安石变法史实的取舍和评议大都源自重修的《神宗实录》。清人蔡上翔说:“公之受秽且蔓延于千万世,尤莫甚于此书。”
(注:元祐,北宋年号,由反对变法的旧党当政;元祐更化,指司马光为代表的旧党推翻王安石变法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8E%8B%E5%AE%89%E7%9F%B3%E5%8F%98%E6%B3%95?/?705728" \t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5%83%E7%A5%90%E6%9B%B4%E5%8C%96?/?_blank?)的事件)
——摘编自李华瑞《九百年来王安石变法评议的演变和发展》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王安石变法重视商品货币作用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变法中体现这一特点的措施及其积极影响。(6分)
▲ ▲ ▲
(2)据材料二,概括影响南宋至晚清对王安石及其变法评价的因素。据此说明进行史料研习应注意的问题。(4分)
▲ ▲ ▲
2018~2019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期末调研
历史试题(选修)参考答案
1、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1.B 2.C 3.B 4.A 5.D 6.C 7.D 8.C 9.A 10.C
11.B 12.B 13.B 14.A 15.B 16.A 17.B 18.D 19.B 20.C
二、材料解析题:(共计60分)
21.(4分)(1)原因:王室衰微;宗法制遭到破坏(血缘关系疏远)。(2分)
破解:统一六国;推行郡县制。(2分)
(3分)(2)制度:郡国并行制。(1分)
理由: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侯国直属中央。(2分)
(4分)(3)原因:行省成为中央与地方分寄与集权的枢纽;中央寄部分权力于行省,借行省集权中央。(2分) 优点: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主辅结合(2分)
(2分)(4)认识: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在继承中不断变革;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需要妥善处理。(2分)
22.(4分)(1)主张: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2分)作用:一方面有助于强化君主的权威;另一方面有助于劝诫君主实行仁政。(2分)
(8分)(2)
等级 观点方面 论据方面 论证方面
7-8分 历代思想家对儒家思想的重新解释 和发展是为了适应时代或阶级的需要(1分) 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需要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董仲舒把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糅合进儒家思想,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春秋大一统”等思想。(2分) 隋唐时期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佛教和道教挑战。宋代朱熹等儒学家融合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有力维护了封建统治(2分) 明朝中后期,阶级矛盾尖锐,封建统治陷入危机。王阳明吸收佛教思想继承发展心学,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学说。(2分) 19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康有为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的先师,借助儒家思想宣传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想。(或其他论据言之有理亦可,论据每点2分,总分不超过6分) 论证逻辑严密.结构严谨.行文流畅。(1分)
5-6分 观点明确;能从上述两个方面提出部分论据;论证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2-4分 观点较明确;能从上述1-2个方面提出部分论据,且表述较为准确;论证表述清楚。
0-1分 观点不明确;不能合理提出论据进行论证;表述不清楚。
23.(4分)(1)影响:确立议会主权;形成贵族寡头政治(或贵族控制国家政权)。(2分)
原因:议会选举和工作制度不完善;土地贵族实力强大。(2分)
(5分)(2)原因:工业革命造就工业财富,工业资本家崛起;新的工人阶级人数众多,没有政治权利。(2分)
成果:选举权扩大、选民人数增加;增加了大中工业城市的议席;减少了贵族对下议院议员选举的影响力。(3分)
(4分)(3)演变趋势:从君主政治向民主政治转变;权力重心不断下移。(2分)
成功经验:和平、渐进;立法改革。(2分)
24.(5分)(1)因素:列强侵略,激发国内民主革命和改革;封建军阀割据混战;五四运动的推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4分)
影响: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基础。(1分)
(3分)(2)阶段:学理性阶段和实践性阶段。(1分)
理论成果: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或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2分)
(4分)(3)影响: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的实践指南,使中国最终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形成毛泽东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4分)
25.(6分)(1)原因:宋代商品货币经济活跃;王安石有前瞻性。(2分)
措施:青苗法、募役法、市易法、均输法(任意3点得3分)
影响: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改变北宋积贫局面。(1分)
(4分)(2)因素:统治者的喜好和立场;史书修订时选材的范围;(2分)
应注意问题:史料的来源和性质(第一手史料或第二手史料);史料撰写者的立场和态度;孤证不立或史料互证。(任意2点得2分)
PAGE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