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2018-2019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永州市2018-2019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2-05 16:29: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永州市2018年下期高一期末质量监测试卷
历 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量90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及科目,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时,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公元前9世纪前后,周宣王出兵鲁国,干涉其君位继承,引起当时诸侯的集体不快。经此事件后,周天子声望大减,诸侯多有违抗王命之举。这说明中国早期政治制度
A.体现家国一体 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C.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D.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2.中国古代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形成决策核心;另一种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以相互牵制。下列属于后者的措施是
A.汉代实行中外朝制 B.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C.明朝设内阁 D.清朝设军机处
3.宋真宗《励学篇》写到:“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宋真宗这样说是基于
A.军功爵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4.汉文帝时,贾谊鉴于淮南王、济北王的谋逆事件在《治安策》中提出“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建议。这种智慧体现在
A.分封制 B.推恩令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度
5.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符合史实的是
选项 史实 推论
A 古希腊独特的地理环境 是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根源
B 《十二铜表法》的颁布 使外邦人利益得到一定程度上的保障
C 古雅典的民主政治 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D 万民法的形成 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6.在古雅典,如果一位公民的名字被大多数人写在陶片上,他将被放逐。这种情况开始于
A.梭伦执政时期  B.克利斯提尼执政时期
C.伯利克里执政时期 D.苏格拉底执政时期
7.1839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与俄国沙皇长子相爱。英国议会对此不满,要求女王立刻与沙皇长子划清界限,维多利亚女王的恋爱以失败告终。议会对女王婚恋生活的干预表明
A.英国议会改革迫在眉睫 B.议会权力至上原则的确立
C.传统的等级观念依然浓厚 D.国王作为国家象征而存在
8.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后签署的“禁穆令”(暂停中东部分国家移民入境)被联邦法院裁定为违宪,予以终止。这反映出美国
A.司法权制约行政权 B.民主政治存在严重的缺陷
C.联邦法院权力大于总统 D.分权与制衡机制遭到破坏
9.《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议会是立法机构,由帝国议会和联邦议会组成。下列有关德意志议会叙述正确的是
A.帝国议会的作用很大 B.帝国议会凌驾于联邦议会之上
C.帝国议会由选举产生 D.联邦议会由选举产生
10.“它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指英法联军)世界,夷夏之大防因之而完全崩溃。……昔日京华景象正如洪水过地,荡然无存。”它使中国被迫签订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1.学者陈晓楠曾说:“这部充满时代气息的著作,既没有能够在太平天国内部化作征伐江山的动力,也没能对后世思想家产生任何的影响,……但依然给这个腐朽的农民起义运动,带来了一抹亮丽的新鲜的时代色彩。”材料所评论的著作是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临时约法》 D.《共同纲领》
12.图1是20世纪初西方某刊物上登载的一幅有关中国的漫画。漫画中站在中国长城外的美国、英国、俄国等国正想象着中国政府从长城上摔下而四分五裂的情景。该漫画反映的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3.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立时毛泽东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赢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你认为这28年开始于
A.1911年 B.1919年 C.1921年 D.1927年
14.索尔兹伯里在评论某个事件时写到:“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毛泽东牢牢掌握了领导权,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材料中的“分水岭”是指
A.中共“三大”的召开   B.遵义会议的召开
C.八·七会议的召开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5.图2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徽,造型虽有差别,但永恒不变的是其中的五角星和“八一”两字,其中“八一”是为了纪念





A.黄花岗起义 B.武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南昌起义
16.新版教科书把原来的八年抗日战争修订为十四年抗日战争,其中十四年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华北事变 D.卢沟桥事变
17.毛泽东在《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中写道:“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其中,“打到外线去”开始的标志是
A.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B.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D.发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18.巴黎公社委员中许多人是社会主义者,努力维护工人的权益。为此,公社恢复了一些被业主抛弃的工厂的生产,交工人合作社管理。由此可见,巴黎公社
A.运用了工农联盟革命策略 B.建立起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 D.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伟大尝试
19.列宁曾经提出俄国革命要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这一理论出自
A.“四月提纲” B.《告士兵、工人和农民书》
C.《和平法令》 D.《土地法令》
20.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说:“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毛泽东所说的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制
C.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1.图3为新中国历史上的一幅宣传画。画中蕴含的对台政策,说明当时
A.海峡两岸处于隔绝的敌对状态
B.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C.海峡两岸之间终于实现“三通”
D.香港回归祖国,为解放台湾奠定了基础
22.下表是部分国家与中国建交的时间,导致这种情形出现的关键因素是
国家 与中国建交时间 国家 与中国建交时间
加拿大 1970年10月13日 意大利 1970年11月6日
奥地利 1971年5月28日 比利时 1971年10月25日
日本 1972年9月29日 联邦德国 1972年10月11日
A.中国重返联合国 B.中美两国关系的缓和
C.中苏关系正常化 D.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
23.1961年,在南斯拉夫等国的倡议下,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不结盟运动兴起的背景是
A.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发展 B.古巴导弹危机
C.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 D.欧洲联盟的建立
24.2018年6月12日上午,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新加坡举行首次会晤。会后特朗普表示不再有来自朝鲜的核威胁,朝鲜将会有潜力巨大的未来。对此解读正确的
A.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B.美国放弃了称霸世界的计划
C.朝鲜具有和美国抗衡的实力
D.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其中,第25题14分、第26题14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0分。)
25.(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
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情况表:
时间 职位 基本职权
明朝中后期 内阁首辅 拥有票拟权,但不是法定的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
清朝雍正年间以后 军机大臣 承旨拟写,传达皇帝旨意
(1)根据材料一,概括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差异。(8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朝内阁的性质。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朝设立军机处的主要作用。(6分)





26.(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后初期,美国为了在政治上控制亚太地区的盟友,实行对盟友让步的经济政策。日本、南朝鲜、香港、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因此出现高增长势头。由于美国对中国的封锁和禁运政策,中国这个亚太地区的大国被排除在亚太经济大循环之外,这对“亚太经济合作圈”的形成和亚太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其次,美国对其亚洲盟友的援助不是出于发展亚太地区经济的目的,而是深深打上了遏制中国的烙印。
——摘编自冀伯祥《试论中美关系转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材料二  从某种意义上看,尼克松的“越顶外交”可以说是美国在对华政策上把其盟友日本抛在了身后,这必然对日本的外交抉择产生了极大影响。1972年9月25日,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双方先后进行了四次首脑会议和三次外长会议,在恢复中日邦交问题上达成了共识。对此,美国不得不正视这种现实,以谋求同新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在20世纪70年代的中美日三角关系之中,虽然美国的主导地位开始削弱,但是这种三角关系具有明显的互动性特征。然而,从实质上看,当时这种三角关系又是不均衡,不等边的。
——摘编自王云翠《20世纪70年代中美日三角关系的互动态势》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初期美国对盟友让步、对中国封锁禁运的原因,据此分析当时国际格局的基本特征。(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70年代中美日三角关系缓和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美日三角关系缓和的影响。(8分)









27.(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处死查理一世无疑是“革命”,但是经过“光荣革命”的“反革命”,英国用宪政框架吸纳革命原则,成就了代表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近代宪政体制。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达成了王权接受限制的持续妥协,维护了英国持久稳定的法治与和平。
——杨和平《查理一世之死与英国宪政体制的确立》
材料二 宪法规定众议院由各州人民每隔2年所选出之议员组成。南方州和北方州之间的矛盾反映在黑奴如何计算“联邦比例”的问题上,南方州主张黑奴应计算在内,但纳税时黑奴则不算人口;北方州主张黑奴应计算在纳税人口中,不计算在“联邦比例”中。最后,1787年宪法规定:众议院按人口比例选举产生,黑人按人口的3/5计算。
——根据《美洲史》和1787年宪法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资产阶级与王权妥协的表现并分析这种妥协所产生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美国建国初期存在的两对矛盾。指出1787年宪法调和这些矛盾的表现。(8分)













28.(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陈忠实长篇小说《白鹿原》故事片段如下:
  白鹿原上,世代居住着白、鹿两姓子孙。时代变迁,清朝覆灭,民国建立。现任族长白嘉轩之子白孝文、乡约鹿子霖之子鹿兆鹏与白家长工鹿三之子黑娃情同手足,成年后各赴前程。
加入共产党的鹿兆鹏从城里带回革命火种,黑娃成为中坚力量,国共分裂后兄弟俩被迫逃亡。鹿子霖设计陷害下任族长白孝文,引发族内轩然大波……

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从上述故事片段中提取一个情节,并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再评述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评述准确全面。)
























永州市2018年下期高一期末质量监测试卷
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共24题,每题2分,计48分。在每道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C B D B C B D A C B B D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C B D A C D A C A B A A

二、非选择题(共4题,计52分,其中25题14分,26题14分,27题14分,28题10分。)
25.(14分)(1)差异:依据不同:分封制——出身、血缘宗族;郡县制——军功、选贤任能。(4 分)方式不同:分封制——世袭;郡县制——君主任命。(4 分)(其他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2)性质:协助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或秘书性质的机构、内侍机构、顾问机构)。(2 分)
作用:提高了集权政府的行政效率(答到简、密、速等方面亦可给分);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或君主专制达到顶峰)。(4 分)
26.(14分)(1)原因:控制亚太地区;遏制中国;寻求霸权。(任意两点给4分)
特征:美苏冷战、两大阵营对抗。(2分)
(2)表现: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中美建交(任意两点给4分)
影响:国际上出现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中国外交出现新局面;冲击了两极格局,使世界格局朝多极化发展。(从中国、日本、美国、国际等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给分,答出任意两点给4分)
27.(14分)(1)表现: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限制国王权力。(或答18世纪中期形成责任制内阁,国王统而不治。)(2 分)
影响:确立了资本主义代议制(确立了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近代宪政体制);维护了英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维护了英国持久稳定的法治与和平)。(4分)
(2)矛盾:中央与地方;大州与小州;南方与北方。方法:①中央与地方:采用联邦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各州有一定的自治权。②大州与小州:设参众两院。参议员每州两名,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③南方与北方:南方黑奴按3/5折算计入人口比例(或承认奴隶制度)。(答出任意两个方面得8分)
28.(10分)示例1: 情节:清朝覆灭,民国建立。(2 分)
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 (2 分)
评述:20 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不断发展,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加深。1911 年的武昌起义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受其影响,各省纷纷独立。1912 年 1 月,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2 月,清帝退位。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政治民主化进程。(6 分)
示例2:情节:加入共产党的鹿兆鹏从城里带回革命火种。(2分)
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诞生。(2分)
评述: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工人阶级力量壮大并登上政治舞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并日益和工人运动相结合,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中国共产党诞生是中国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6分)
(还可以从国民大革命、国共合作等方面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图1

图2

图3

图4






PAGE



10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