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最后的姿势 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最后的姿势 苏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2-02 21:12: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3.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4.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初步了解谭老师,在脑海中形成他最后的姿势的初步印象。
【教学难点】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当面临突如其来的5.12大地震的时候,一个普通的老师留给我们的又是什么,这节课我们继续回到2008年5月12日那天,共同去走近我们的谭千秋老师,共同去感受那定格谭老师生命的——最后的姿势。(齐读课题)
二、紧扣“最后的姿势”感受人物品质。
1、谭老师最后的姿势是怎样的?请同学们读课文找出描写谭老师最后的姿势的语句,并划下来。
(生交流、课件出示)
A、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1)在学生眼里,谭老师讲课绘声绘色,不仅妙语连珠,而且很有幽默感。谭老师从教26年以来,不仅教学成绩显著,被评为特级教师,而且还非常爱学生,在校园里看到一块小石头都要捡起来,生怕学生们在玩耍时受伤,因此他也被同事们誉为“最疼学生的人”。然而同学们再也听不到谭老师的声音了,讲台上再也见不到那个充满活力的身影了。
过渡:今天我们就循着课题,围绕这最后的姿势来走近我们的谭千秋老师,真实的感受地震中那震撼人心的一幕。
2、深入理解,感受品质(2——7)
(1)谭老师是在什么样的情况给我们留下最后的姿势?
(引导出示环境描写,通过朗读体会环境的危急,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天空阴沉沉的。
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
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
地动山摇,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重的砸下来,楼房塌陷了……。?
(课件出示,学生朗读)
这四句话的顺序能不能换一换?(不能,情况越来越危急。)
你怎么知道情况越来越危急的?(学生根据理解有感情的朗读。个别读,教师及时点评)
(教写法:环境描写 侧面描写)
(2)反复诵读,加深体会。
当“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他喊:“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
(句子朗读训练,读出情况的紧急,读出谭老师的镇静。)
当碎裂的砖块砸下来的时候,
B: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1)指名读。
(2)划一划谭老师这最后的姿势里有几个动作。
拉、撑、护(板书)
再读(着重注意动词)
(3)演示理解“撑”
“拉”和“护”我们比较容易理解,我们来看看这个“撑”,什么样的姿势叫做“撑”?(请学生上台演示、学生点评)
在演中评,在评中感受谭千秋老师的品质,在感受后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训练。
教师小结:这简简单单的一拉一撑一护,这简简单单的三个动作(板书:动作),撑起的是(一片生命的天空),护住的是(四个学生的生命),付出的却是(自己宝贵的生命)。
(引读)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当水泥板重重的砸下来的那一刻,(引读)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当楼房最终塌陷的瞬间,(引读)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教写法:语言 动作 正面描写)
?3、补充阅读,加深人物感受。
让我们跟随一段资料去真实的感受地震中那震撼人心的一幕:(8——11)
C、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
(1)13日22点12分,当救援人员扒开一层层瓦砾,搬开一块块砖头,抬走一块块水泥板后,终于发现了谭老师,(引读)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
(2)教师误读,体验感悟
(教师范读,提醒学生注意)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用身体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
交流理解为什么要用“死死地护着”?
(3)这位第一个发现谭老师的救援人员是眼含热泪的说这句话的,这热泪中包含着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你就是第一个发现谭老师的救援人员,你眼含热泪的向身边的人们说:(引读)“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
谭老师誓死护卫学生的形象,让他永生难忘,也让我们——永生难忘!是啊,怎能忘?不敢忘?
(5)地震结束了,四个学生获救了,看着已经逝去的谭老师,想到自己的生命是谭老师用他那51岁的宝贵生命换来的,获救的学生这样回忆:(出示、引读)“地震时,眼看教室要倒,谭老师飞身扑到了我们的身上。”
好一个——(引说)飞身扑!这飞身一扑,(???????? );这飞身一扑,(?????????? );这飞身一扑(??????????? )。
让我们和获救的学生一起深情的回忆:(引读)“地震时,眼看教室要倒,谭老师飞身扑到了我们的身上。”
(6)每当回忆起谭老师,他的同事们总是十分感慨,一位老师这样说:(出示指名读)“如果要快速逃离现场,论条件,老师离门口最近,最有可能离开。但在生死攸关的一刻,谭老师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
是啊,他把自己生的机会给了学生,用自己的身躯为学生撑起了一片生命的天空。
?同学们再也听不到谭老师的声音了,讲台上再也见不到那个充满活力的身影了。(课件出示,引读)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教写法:侧面描写)
3、理解“最后的姿势”:
简简单单的八个字——张开双臂,护住学生就概括了谭老师最后的姿势,在你的心中谭老师最后的姿势是怎样的?
(课件出示)张开双臂,护住学生,这是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你觉得这姿势是怎样的姿势?
(舍生忘死、视死如归、恪尽职守、奋不顾身、无私大爱,大爱无疆、爱生如子、舍死忘生)
(7)四十个小时前,他正为疼爱的女儿梳洗打扮,早早地来到学校上班。三十二个小时前,他正为学生们讲课。三十一个小时前,他用自己的身体护住四个学生。现在,他已经永远离开了人间……
在汶川地震五周年纪念日之际,你就是被救的学生,面对谭老师舍身救人的塑像,你会做些什么?你想说些什么?
a、学生练写:谭老师,我来看您了
b、读卡片,写卡片,布置黑板(将学生的心语布置成一个巨大的爱心)
(8)教师小结:同学们的一句句话都带着对谭老师的敬佩,带着感动,饱含着深情,我要说的只有八个字:英雄不死,精神千秋!让我们再次记住谭老师那最后的姿势!
三、理解课题,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1、汶川大地震是一场百年不遇的灾难,人在自然灾害面前是渺小的,但生命的坚强和人间的大爱是光彩夺目的。在灾难突然降临之时,可爱可敬的人们演绎了一个个惊天地泣鬼神的感人故事,谭千秋老师是其中之一。让我们在音乐声中一起来回忆那些熟悉的身影
(1)四人小组交流资料,说清楚人物、事迹!
(2)师生合作配乐合作诵读《大爱》
2、希望同学们永远不要忘了这些可亲可敬的人,课后可以多去了解一下他们的故事,把他们的故事讲给你们的同学听,讲给你的朋友听,讲给你的家人听,让他们的感动更多的人,让他们在更多人心中种下爱的种子,让他们为更多人的前行增加动力和勇气。
【教材分析】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特大地震。这场灾难夺去了无数同胞的生命,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地震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最后的姿势》是根据在此次地震中的真实事件改写的。课文以感人的笔触,记述了地震来临的瞬间,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守护四位学生的感人事迹,展现了他恪尽职守,一心为学生的无私大爱。
?叙事性文章中最有价值的是细节。通过文章的四处环境描写以及正侧面描写的方法来理解“最后的姿势”的内涵是本次学习的重难点。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基本具备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主要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能力然而,地震带来的灾难离我们的学生实际比较远,学生所了解的也只是从电视画面获得的一些感性印象,需要老师在学习过程中适时的加以辅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