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二)(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二)(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2-02 20:09: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二)
单元教学总述
/
  本单元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这些内容都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关于观察物体的知识,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初步接触,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一个简单物体或简单立体图形的形状,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本单元所观察的对象不再是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是较为抽象的由小正方体拼摆而成的立体图形,本单元更注重学生抽象、推理能力的培养。
/
1.明确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掌握辨认从前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的方法。
3.能正确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得到的平面图形。
4.能辨认从同一角度观察不同物体得到的形状。
5.经历观察、实践的过程,建立空间观念,初步形成几何直观能力,发展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
重点:1.明确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掌握辨认从前面、上面、左面观察同一物体的形状的方法。
难点:能正确辨认从前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
/
/
课时教学设计
观察物体(二)
教学设计表
学科:数学 年级:四年级 册次:下 学校: 教师:
课题
观察物体(二)(P13例1、P14例2)
课型
新授课
计划学时
1
教学内容分析
例1让学生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立体图形,发现:看到的形状一般是不同的;例2让学生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的立体图形,发现: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承前启后
观察实物、确定观察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根据看到的形状还原立体图形
教学目标
1.能辨认从前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2.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3.认识到从同一位置观察拼摆的不同的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平面图形可能是相同的。
4.经历较复杂立体图形的观察和拼摆过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推理能力,体验从多角度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的方法。
重难点
重点:能辨认从前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难点:体会由4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拼摆的物体的形状各不相同,观察到的平面图形有时相同,有时不同。
化解措施
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教学设计思路
复习巩固,导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巩固应用,提升能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多个同样的正方体
学生准备:多个同样的正方体、正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同步检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5分钟)
1.教师将一个球和一个圆柱摆放在讲台上,课件出示球和圆柱的平面图,组织学生辨认它们分别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
2.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观察物体的知识。
1.先观察、回答,再对照实物进行观察,检验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分别写出是从什么位置看到的。
/
/
正面 右面 上面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20分钟)
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由4个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
(1)引导学生各自拿出4个同样的小正方体,用这4个小正方体摆成例1中的立体图形。
(2)引导学生从前面、上面、左面观察摆出的立体图形的形状。(提醒学生注意:在前面和左面观察时视线要与立体图形保持水平)
(3)引导学生小组内交流观察结果,并汇报。
(4)师生共同总结:在不同位置看到同一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引导学生从同一角度观察不同的立体图形。
(1)引导学生用小正方体独立拼搭例2中的立体图形。
(2)引导学生实际观察,体会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
(3)引导学生用正方形纸片将观察到的形状摆出来。
(4)提问:不同的物体,从同一位置观察,观察的结果是怎样的?
1.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立体图形。
(1)拿出学具,独立拼摆。
(2)按要求开始观察,并画出自己看到的形状。
(3)小组内交流,并汇报。
①在立体图形的前面观察,看到的是。
②站在立体图形的正前方,从上面观察,看到的是。
③在立体图形的左面观察,看到的是。
(4)总结发现。
2. (1)用小正方体独立拼搭立体图形。
(2)分别从物体的前面、上面和左面进行观察。
(3)各自用正方形纸片摆出看到的平面图形。
(4)小组内议一议,然后概括:不同的物体,从同一位置观察,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2.下面的几何体各是由几个正方体摆成的?
/
从左面可以看到2个小正方形,从前面可以看到3个小正方形。这样的几何体是几号?
/
/
①号
4.一个几何体,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从前面看到的图形是/,搭这个几何体最多需要(7)个小正方体。
三、巩固应用,提升能力。(10分钟)
1.完成教材第13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14页“做一做”。
1.思考后回答问题。
2.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一个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从前面看到的形状是/,搭这个立体图形至少需要(6)个小正方体。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5分钟)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2.在同一位置看到具有相同平面图形的物体的摆放要点:
/
教师个人补充意见: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二)
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从同一角度观察不同的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培优作业
1.在下图中,再添上一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使从侧面和上面两个不同位置观察时,所看到的几何体的图形都不变,这个正方体应放在什么位置?
/
放在前一排左面正方体的上面,如图:/;或放在前一排右面正方体的上面,如图:/。
2.用5个小正方体拼成一个几何体,如果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从左面看到的图形是/,那么从前面看到的是什么图形?
/
教学反思
观察物体这部分内容是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的重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学时,通过学生合作探究、相互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微课设计点
教师可围绕“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设计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