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1.学会十二个生字。认读一个字。知道“掩耳盗铃”“画蛇添足”是什么意思。
理解两则寓言的故事,懂得其中的道理。有语气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
理解两则寓言的故事,懂得其中的道理。 2.教学难点:理解两则寓言的故事,懂得其中的道理。教学过程: 第1课时一、揭示课题、解题 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寓言两则”的“则”是什么意思?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掩耳盗铃”这则寓言。教师板书:掩耳盗铃。 通过预习,谁知道“掩耳盗铃”中的“掩”、“盗”是什么意思?“掩耳盗铃”是什么意思?(捂住自己的耳朵偷铃铛。)二、明确学习目标 投影出示学习目标: (一)通过自学,掌握"掩耳盗铃"这则寓言中的生字、新词。 (二)结合插图、动画片理解故事内容,懂得这则寓言的寓意。 (三)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 (四)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则寓言。 (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对所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三、课堂自学,整体感知课文 (一)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2、把本课的生字、新词在课文中勾出来读几遍。 3、再读课文,勾出不明白的词语、句子。 4、熟练地读课文。 (二)学生自学。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读带生字的词语卡片,纠正读音。 2、指名试读课文。 (四)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四、理解课文内容 (一)自由读课文。 (二)分小组讨论: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又怎样?指名说一说讨论结果。 (三)重点理解第二自然段。 1、"明明知道"是什么意思?偷铃人明明知道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明明知道只要……就…… 2、在书上勾出含有"只要……就"的句子齐读。 3、指名用"只要……就"口头造句。 4、那个人明明知道用手碰铃铛的后果,他不但没有就此打消偷铃的念头,而是想出了一个办法。 (1)投影出示课后思考练习第一题第(1)小题:掩住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的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学生在书上勾出写偷铃人怎么想的句子读一读。 (2)这句话里用了一个关联词语,是哪个关联词语?"掩住"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如果把耳朵捂住,响声就听不见了。) (3)那个人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他就听不见铃声了。但是他能捂住别人的耳朵吗?别人还能听见铃声吗? 5、他认为自己的想法很好,自己很聪明,于是就按这个想法去做了,结果怎样?(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还这么做 刚……就……课文中的插图所描绘的就是这个结果,指名说出图意。) 6、那个人一开始就"明明知道"盗铃的后果,为了达到目的,他想出了一个自己认为很好的办法。可事实证明,他只是"自作聪明",他的做法在别人看来是"十分愚蠢"的。(板书:自作聪明,十分愚蠢)(关键在于他捂住了自己的耳朵,而无法把别人的耳朵也捂住。) 7、指导朗读。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注意读出自作聪明的语气。 (2)齐读全文,注意朗读时要把盗铃人自作聪明的愚蠢表现出来。五、揭示寓意,总结扩展 (一)投影出示思考题: 1、掩耳盗铃的人愚蠢可笑在什么地方? 2、你应该从他身上吸取什么教训? 3、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分组讨论后,指名回答。 (二)同桌总结,用自己的话说说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 (三)总结扩展。 想一想,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掩耳盗铃"的事?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感想,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六、布置作业 抄写、熟记本课生字所组成的新词。 用"只要……就……"造句。 把"掩耳盗铃"这则寓言讲给家长听。
第2课时
一、创设情境: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寓言故事,这次带给大家的是《战国策·齐策》里的故事,听一听、猜一猜。 (放录音——讲故事——看幻灯片——猜成语) 你们能不能根据刚才听到的故事和看到的图画猜出这个故事的题目呢?(引出课题——《画蛇添足》) 二、读悟探究: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读准字音) (二)指名分节朗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读音和断句。) (三)说一说小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是怎样发生?怎样发展?结果怎样呢? (四)发生:学生读1、2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大意。 (教师注意引导结实“足、余、之、成”等词语,并鼓励学生用上上节课的学习方法。) (五)教师:而后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谁来读读? 用自己的话说大意。(教师注意引导关键词语的理解) “有一人率先把蛇画好了”,他是怎样说?怎样做的?读一读你感受到什么? “我还能给蛇画上脚呢”指导学生用十分傲慢的语气去读,摆出那幅洋洋自得的神态来。(个别读) (六)教师:他很得意!可是最后却没有喝到酒,为什么呢? “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添上脚呢?” ①理解这句话。 ②指导学生读出反问的语气,将质疑、不屑的神情表现出来。(个别读、分组读。) 三、学以致用: 1、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什么? 2、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过“画蛇添足”的时候,用这个成语造句。 教师点拨:比如同学们写作文,本来结构完整,可常常添上一些废话凑数,这可以说是什么? 四、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寓言故事,并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寓意是什么? 2、你能将文言文讲给别人听吗?选择一篇试背。(教师可以提供课文留白或成语故事的图片)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2、分小组选择一个故事演一演。可以在学习“百花园一”时交流展示。 3、收集一些语言故事,了解一下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