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以内加减法的估算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二年级下册)》41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能利用所学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
2.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能解释估算的过程,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3.经历与小组成员的交流、分享,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掌握加减法估算的一般方法。体验估算的多样性,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跟随着辛勤的小蜜蜂学习了不进位、不退位的三位数加
减法的笔算。大家还记的还有哪个问题没解决吗?
出示课件(见图1)。
预设:
生1:“三、四两队大约有几百只蜜蜂?”
生:“二队比四两队大约多几百只蜜蜂?”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通过学生观察情境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做到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仔细观察,通过学生间的回答,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听课的注意力,让学生迅速进入角色。
二、探索研究
1.解决问题: “三、四两队大约有几百只蜜蜂?”。
师:请同学们把这个问题和与它有关的数学信息连起来读一读。并思考如何列算式。
预设:学生会很快列出算式:86+103。
师:三、四两队大约有几百只蜜蜂?这里有“大约”,是要一个确切的数吗?
(1)学生小组讨论研究,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2)集体交流并汇报。
师:谁想把你的计算过程和大家来说一说?
预设:我是这样想的,86接近100,103接近100,100+100=200,所以,86+103的结果大约是200。(如有不同,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共同研究。)
师:这位同学的想法很好,我们学过估算,但只是一个数,现在要把两个估算的数加在一起,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同学很聪明,学会解决了。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师板:86+103≈200
读作:86加103约等于200。
2.解决问题:“二队比四队大约多几百只蜜蜂?”。
师:同学们刚才探究出了三位数加两位数的估算方法。请同学们再来解决这个问
题。(教学方法基本同上,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放手处理。)
预设:我是这样想的,210接近200,103接近100,200-100=100,所以,210-103的结果大约是100。(如有不同,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共同研究。)
师:这位同学的想法很好,能用我们刚才研究出来的方法解决这个三位数减三位数估算的新问题。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
210-103≈100
读作:210减103约等于100。
3.总结方法
师:我们解决了两个问题题,一是三位数加两位数的估算,二是三位数减三位数的估算。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估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分享。
师生共同总结:把三位数看成与他接近的整百数或者整十的数再进行加减。
【设计意图】在解决“三、四两队大约有几百只蜜蜂?”的环节,通过学生的思考,交流,让学生充分了解解决求两个数和的近似数的方法,体会到可以先分别求出每一个数的近似数,再求出两个近似数的和,结果就是“两个数和的近似数”,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独立或小组中研究得出求“二队比四队大约多几百只蜜蜂?”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掌握类推的方法,训练学生的思维,锻炼学习的能力,培养优良的学习品质。
三、自主练习
聪明的小蜜蜂(见图2)。
学生独立思考后全班分享。注意请学生说清楚思考过程,也就是每个数各自接近哪个数。
【设计意图】这是基础知识练习的题
目,但每组数可以列两个算式,学生根据两个数的特点,自由选择计算方法,训练学生思维,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找一找(连线题)(见图3)。
学生独立审题后,请学生说说
题目的意思,明确是估算得数的范围并连线的习题。
(2)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分享,教师根据学生的分享出示课件连线情况。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数据间选择结果,渗透近似,接近的意识,训练学生灵活选择判断结果的能力。
3.课本43页第5题(见图4)。
(1)光明幼儿园想买一组滑梯和一副跷跷板,一共需要多少元?
(2)估一估,买一组转椅和一副跷跷板,大约需要几百元?
(3)红花幼儿园带了800元钱,买了两种不同的玩具后,还剩一些钱。你知道买的是哪两种玩具吗?
【设计意图】这是一道选择合适的算法解决问题的题目。第(1)题是精确计算,第(2)题和第(3)题都是用估算解决问题的。先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分享时重点引导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并体会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
4.儿童剧场(见图5)。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这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先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即要解决“哪几个年级安排在一起合适”的问题,需要考虑每场安排的各年级人数和不能超过500人,可以通过估算或笔算,选择合理的方法安排场次。
5.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见图6)。
学生根据相关联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在小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这是一道拓展性的思考题,鼓励学生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提出合适的数学问题,并想办法解决。
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学生应当会提出一些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估算题目。要求学生口头提出问题,其他同学倾听并尝试解决问题。
四、课堂评价
师: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用什么方法收获知识的呢?
学生自由发言后师生共同总结。
预设:
生:学习了万以内加减法估算的方法——把每个数看成整十或整百的数,再加减,并运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生:学会了利用迁移类推的思维方法进行学习,通过自主探究,大胆交流,主动分享,认真倾听的学习方法掌握学习内容。
【设计意图】把分散的知识点总结梳理形成知识链,培养学生概括总结的意识,提高学习的能动性,加深印象,巩固知识,升华万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的能力。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