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二年级下册)》8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理解并体会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感受、理解笔算的算理,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结合学具操作,经历笔算方法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提高有条理、有逻辑的思维习惯和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欣赏数学的简洁美。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问题探索活动,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倾听同学的意见,体会合作的快乐,感受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经历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算方法的探讨。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算算理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小正方体块;学具:小正方体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意义
(一)梳理信息,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快乐的集体舞时间又到了,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学生观看课件,见图1)
谈话:仔细观察情境图,你发现了什么信息?
预设:三(2)班跳舞的同学有3组;每个组有12人。
师: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三(2)班跳舞的同学分3组,每组12人。一共有多少人?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很有价值,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列出算式,理解意义。
师:要解决“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你会列算式吗?
预设: 12×3=或者3×12=
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12×3=
师:为什么用乘法列式?
预设:每组12人,一共有3组,就是求3个12相加的和是多少。
小结:要求3个12是多少,就是用12乘3,或者3乘12。
【设计意图】学生感受集体舞氛围的情境下,引导学生快速发现信息、提出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乘法意义的理解,也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为学生理解、感悟知识奠定基础。
二、借助直观,理解算理
(一)自主猜想,思考方法
师:12×3等于多少呢?请同学们想一想,也可以借助小方块摆一摆,算一算,再把你的想法跟同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独立思考,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掌握信息。
预设有两种方法:1.借助摆小方块进行口算;2.竖式笔算。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有表内乘法和整十数乘一位数以及万以内加法的知识基础,因此,给学生时间和空间,借助小方块的直观,对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有了初步的感知,为理解算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二)交流算法,理解算理
1. 借助摆小方块进行口算。
(1)交流摆法,探究算理。
师:你是怎么摆的?
学生边摆边讲展示摆小方块的过程。
师:为什么这样摆?
预设:先摆12个,再摆3行。这样能清楚地看到是3个12相加的和。
师:那你是怎样算的?
预设1:直接12+12+12=36
师:怎么想到这样算的?
根据学生回答,再次明确:要算12×3等于多少,就是求3个12相加的和是多少。
预设2:先算10×3=30,再算2×3=6,最后把30+6=36。
追问:哪里来的10和2?
学生可能回答:12可以分成10和2,。
再次追问:为什么要把12分成10和2?
根据学生回答,小结:把12分成10和3,再分别乘3,就把12×3变成了以前学过的知识,就能直接算了。
预设3:先算2×3=6,再算10×3=30,最后把6+30=36。
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进一步明确算法。
(2)梳理方法,理解算理
谈话: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刚才摆小方块的过程。(课件演示摆小方块的过程,见图2)。
师:你是怎样算的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3=6 10×3=30 30+6=36
师:同学们借助小方块,用摆一摆的方法,把没学过的知识转化为学过的知识,直接口算了12×3=36,同学们很会思考问题。
2.交流竖式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学生边展示竖式边说自己的想法。
预设1:
师:为什么这样计算?
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12×3就是求3个12相加的和,所以可以这样算。
预设2:
师:你是怎么想的?
根据学生回答,小结:先用个位的2去乘3,再用十位数的10去乘3,最后把两个得数加起来。
预设3:
师:你先算的什么?再算的什么?
预设:①先算2×3=6 ,再算10×3=30,最后算30+6=36。②先算10×3=30,再算2×3=6,最后算30+6=36。
师:6为什么写在这儿?30为什么写在这儿?
预设:6是2×3得来的,是6个一,写在个位上;30是10×3得来的,写在6的下面。
师:这两个竖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预设:相同点都是先一位一位地去乘3,再把两个积加起来;不同点是计算的顺序不同。
师:每一位上的数都要乘3,然后再把两个积加起来。
预设4:
师:你是怎么算的?
学生说计算过程。
师: 3为什么写在这儿?6为什么写在这儿?
根据学生回答,明确:6是2×3得来的,是6个一,写在个位上;30是10×3得来的,表示3个十,写在十位上。
3.沟通优化,梳理算法。
(1)简化竖式,优化写法。
师:观察这些竖式,你有什么想说的?(把几种竖式进行投影展示,见图3)
预设:竖式①和②写起来比较麻烦;竖式③最简便。
师: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就可以写成这样简便的竖式。我们一起来写一下。
学生说算法,教师板书竖式,进一步强调6写在哪儿,3写在哪儿。
(2)沟通算理,优化算法。
谈话:刚才我们用到摆小方块口算和竖式的方法算了12×3。
师:仔细观察,这些方法之间有什么联系?
课件呈现小方块图、口算、竖式的方法。(见图4)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用箭头进行连接。(见图5)
师:这些方法都有2×3=6,10×3=30的计算过程,最后把30和6加起来等于36。
【设计意图】通过摆小方块和竖式的算法展示,充分让学生经历竖式的形成过程,由算理入算法,由具体到抽象,由复杂变简单,学生的思维在知识形成的过程中不断强化,为算法的巩固打下了基础,培养了学生有条理、有逻辑的思维习惯,体验了数学的简洁美。另外,对所有方法的回顾梳理以及对比分析,都对学生整体建构知识有很大的帮助。本节课是学生初次接触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因此不要求学生必须从个位算起,给学生在学习进位乘法笔算时留下了思维冲突和思考的空间。
三、应用算法,解决问题
(一)基本练习(多媒体出示题目)
12×4= 32×3=
4×12= 3×32=
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集体反馈时说说是怎么算的。
谈话:4×12等于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预设:4×12=48,根据12×4就可以算出来。
小结:像这种算式,我们可以先交换因数的位置,再用竖式计算。
(二)解决问题
1.一个玩具汽车23元(见图6),买2个需要多少钱?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反馈时针对出现的错题资源,进一步巩固算法。
2.坦克过桥。多媒体出示题目。(见图7)
学生独立思考后计算,集体反馈。
交流时重点说说是怎样算的。
(四)方框里可以填什么数字?
学生口头回答,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设计意图】通过层次递进、形式多样的练习,引导学生应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进一步提升对算理的理解,巩固算法。尤其是最后一题的拓展,引导学生逆向思考,对算理和算法都是一个挑战,让学生体验计算的乐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四、回顾反思,总结提升
谈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引导学生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全面回顾梳理,反思评价。
预设:
知识:学会了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竖式计算方法。
能力:把不会的知识可以转化成以前的知识来解决。
情感:数学很有趣,有信心学好数学。
师: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希望同学们能够多思考,认真计算,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知识和能力以及情感等方面全面梳理本节课的收获,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学习经验和方法,养成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
[板书设计]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