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日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发挥应有的功能。引导学生自觉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通过对“狂人”人物形象的分析,挖掘他“迫害狂”症状表象之下的深层特点。通过体会五四时期革命者“狂人”坚定地追求理想,执着地唤醒大众改变吃人的黑暗社会, 勇敢而正义的精神品质
学习重点一是了解小说诞生的时代背景,分析人物活动的环境特点,才能真正理解小说的思想内涵。
学习难点是对“狂人”表面的“迫害狂”表现下如何挖掘人物象征性的形象特点,探究“狂人”的思维逻辑,从他所谓的胡思乱想和荒唐之言中看到他思想的清晰和深刻。
情境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鲁迅先生的小说《狂人日记》。这部作品是1918年发表在宣传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期刊《新青年》上的,我们知道,“新文化运动”,其口号正是“民主与科学(德先生和赛先生)”,留日归来的鲁迅同样经受着时代思想的洗礼,于是就有了崭新内容和形式的现代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一经发表,就震动了青年们的心。一个评论家这样来形容自己读过《狂人日记》后的感受“我们就好像从薄暗的古庙的灯明底下骤然间走到夏日的炎光里,我们由中世纪跨进现代。”(多媒体出示)那么这节课我们就在这片夏日炎光的引领下去洞见当时的人性、社会和历史。
学导结合
解题
首先来看题目《狂人日记》,也就是说这部小说是以日记的形式写成的,同学们都写过日记,它是直接面向自我的,这部小说展现的就是“狂人”复杂隐秘的内心世界,可见要理解这篇课文,关键就要分析“狂人”这个人物形象。
分析“狂人”形象(多媒体出示)
1、下面同学们快速阅读小序,回答一个问题:主人公为什么被称为狂人呢?
提示:小说的小序部分给我们了一些信息。再结合课文内容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迫害狂”患者,常有荒唐之言,敏感多疑,(如果有同学答他敢于反对封建礼教,教师要予以肯定顺势提问下一个问题)
那小说就只是想描写一个病人,供医生作参考吗?显然不是。
2、同学们已经反复读过几遍课文了,你从狂人的行为、语言和内心独白中对这个人物有哪些更深刻的理解和发现?在小组中分享你的理解和发现并和同学们讨论完善你的结论。
把课本分成三大部分,分部分分析狂人形象。学生展示对“狂人”形象的理解,把自己的发现写到黑板上。教师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并总结形象特点。
重点段落分析:
一二三部分
①“只有廿年以前,把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踹了一脚,古久先生很不高兴。”
解析:“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比喻我国封建主义社会统治的长久历史。
“踹了一脚”表明狂人对封建统治的历史的不满和反抗。(反抗者)
(教师提问:那么狂人为什么对封建主义社会统治的长久历史不满呢?引出下一个段落)
②齐读“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解析:“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第二遍出现)——有探究精神
“仁义道德”——封建道德,礼教思想。(注意引号说明是特殊意义,)
“吃人”——封建思想泯灭个性,压制天性,摧残人性(吃人的含义,本意历史记载和现实中的吃人实例,象征意封建礼教对人思想和精神的摧残。作为一个迫害狂患者狂人最主要的症状是认为周围的人甚至他的哥哥都要害他吃他。那理解了狂人所说的“吃人”我们就找到了分析狂人形象的一把钥匙。)
从字缝里看出字来(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思想深刻
教师总结补充学生的板书
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惊心动魄得把千百年来被人们视为行为准则和规范的神圣的礼教道德和吃人联系在一起,揭露了封建历史的真相。觉醒者
四五六七部分
③他们这群人,又想吃人,又是鬼鬼祟祟,想法子遮掩,不敢直截下手,真要令我笑死。我忍不住,便放声大笑起来,十分快活。自己晓得这笑声里面,有的是义勇和正气。老头子和大哥,都失了色,被我这勇气正气镇压住了。
解析:面对吃人者的凶残,看出他们的怯懦。毫不畏惧,充满了嘲笑和蔑视。勇敢充满正义感。反抗者。
八九十部分
④分角色朗读整个第八部分,一人读“狂人”的话,一人读年轻人的话,先自由读再展示,学生评价是否读出了人物的语气。
解析:“相貌是不很看得清楚”——代表吃人者(读之前提示)
第一个“对么?”是试探语气;第二个“对么?”语气加强,要重读,斗争的决心;第三个“对么?”语气更强,重读一定要得到回答,逼问语气;到了“从来如此,便对么?”读出质疑和批判,语气很强。整体是步步紧逼的语气。
“通红崭新”要重读,表现“狂人”的愤怒和沉痛之情。
“年轻人”:“他仍然笑着说,‘不是荒年,怎么会吃人。’”——伪善
“这等事问他什么。你真会……说笑话。……今天天气很好。”——转移话题,逃避,狡猾
含含胡胡的答道,“不……”,“没有的事……”——支支吾吾,懦弱
他便变了脸,铁一般青。睁着眼说,“有许有的,这是从来如此……”,“我不同你讲这些道理;总之你不该说,你说便是你错!”——恼羞成怒,露出凶残的真面目。
提示:对照第六部分“狮子似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
⑤有感情诵读。
陈老五也气愤愤的直走进来。如何按得住我的口,我偏要对这伙人说,(勇敢坚定)
"你们可以改了,从真心改起!要晓得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有远见,坚定相信未来)
"你们要不改,自己也会吃尽。即使生得多,也会给真的人除灭了,同猎人打完狼子一样!——同虫子一样!"(有远见,吃人的危害不会有好结果)
那一伙人,都被陈老五赶走了。大哥也不知那里去了。陈老五劝我回屋子里去。屋里面全是黑沉沉的。(象征着黑暗的社会,)横梁和椽子都在头上发抖;抖了一会,就大起来,堆在我身上。
万分沉重,动弹不得;他的意思是要我死。(封建统治者吃人者对“狂人”压制迫害)我晓得他的沉重是假的(怯懦),便挣扎出来,出了一身汗。可是偏要说,
"你们立刻改了,从真心改起!你们要晓得将来是容不得吃人的人,……"(竭力反抗,坚定揭露)
十一十二十三部分
⑥“有了四千年吃人履历的我,当初虽然不知道,现在明白,难见真的人!”
——自审精神。自己也多少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从小受封建思想教育,生活的环境无论家庭还是社会都会受到影响。
回到小序看,“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补”说明没有摆脱束缚,屈从于封建社会,抗争失败。所以说“难见真的人”。要想改变吃人者,改变社会,只能靠“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所以狂人大声疾呼“救救孩子”。怎样才能救孩子呢?只有大人改变社会现状,改变旧思想,接受民主科学的新思想,改变教育。否则只能继续陷在吃人的泥沼里,一代又一代。
3、教师总结并补充对狂人的形象分析,整理板书:反抗者、觉醒者、启蒙者、自审者
出示多媒体总结狂人形象:狂人实际上是一个 敢于向传统挑战的已经觉醒的知识分子的象征形象,一个敢于向现实的世俗社会挑战的清醒的反封建的民主主义者的象征形象。(板书“象征”)
4、我们看到在黑暗势力面前,狂人毫不畏惧,“依然走我的路”。面对凶残的吃人者,他“放声大笑”“有的是义勇和正气”。他思想深刻,是时代的启蒙者,能看清社会历史的真相,能看清吃人者的本质。他有自己坚定的理想追求,坚信“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存在”。他站出来大声疾呼“救救孩子”,呼吁人们改变这个吃人的社会。
(多媒体出示问题)这样一个思想深刻的社会觉醒者启蒙者,勇敢坚定的反封建战士为什么被塑造成一个“狂人”(迫害狂患者、不正常的人)呢?
提示:社会上大多数人:被封建礼教思想束缚,看不清社会历史吃人的本质,把封建道德思想看作是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狂人:却跳出来质疑、抨击、反抗封建礼教制度,所以不被人们理解,与社会格格不入,是个孤独的呐喊者。人们眼中的他必定非正常人。
板书:可见狂人真因为反对吃人的社会而被看做病人,他想让吃人的社会变成真人的社会,其实他不是需要救治的病人而恰是要救人。
三、探究深化:狂人的形象越真实,他的热情就越发可悲可笑,又越发人深省,你认为古今中外有这样的狂人吗?
学生发言:哥白尼、布鲁诺、屈原、黄大年、梵高
(多媒体出示,学生齐读)《狱中题壁》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自题小像》 鲁迅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就是借“狂人”之口来唤醒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改变吃人的黑暗社会。应该说正是这些在黑暗中孤独前行的“狂人们”让越来越多的人找到通往光明的道路,今天我们应该向他们致敬!是的每个时代,每个国家都需要这样的人,在中国,鲁迅先生称他们为“中国的脊梁”。
(多媒体出示,学生齐读)中国的脊梁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且介亭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今天我们认识了“狂人”这个人物形象,在他精神的感召下,我们应立志做“真的人”,做脊梁。
四、布置作业
阅读鲁迅先生著名小说《药》,分析主人公夏瑜的人物形象。
课件10张PPT。课程名称:《狂人日记》
学科:语文
版本:鲁教版 选修《中国现当代小说》
19:122018年4月19:1219:12 从薄暗的古庙的灯明底下骤然间走到了夏日的炎光里来,我们由中世纪跨进了现代。19:121.为什么被称为“狂人”?
分析“狂人”人物形象在小组中分享你的理解和发现。2.从狂人的行为、语言和内心独白中,你对这个人物有什么更深刻的理解和发现?19:12狂人实际上是:
一个敢于向传统挑战的已经觉醒的知识分子的象征形象;
一个敢于向现实的世俗社会挑战的清醒的反封建的民主主义者的象征形象。19:12 这样一个思想深刻的社会觉醒者、启蒙者、勇敢坚定的反封建战士,为什么被塑造成一个“狂人”呢?19:12 狂人的形象越真实,他的热情就越发可悲可笑,又越发人深省,你认为古今中外有这样的狂人吗? 狱中题壁
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自题小像
鲁迅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19:12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 《且介亭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国的脊梁19:12 阅读鲁迅的小说《药》,分析夏瑜的人物形象。评测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五
这几天是退一步想:( )那老头子不是刽子手扮的,真是医生,也( )是吃人的人。他们的祖师李时珍做的 “本草什么”上,明明写着人肉可以煎吃;他还能说自己不吃人么?
至于我家大哥,也( )冤枉他。他对我讲书的时候,( )说过可以“易子而食”;又一回偶然议论起一个不好的人,他便说不但该杀,还当“食肉寝皮”。我那时年纪还小,心跳了好半天。前天狼子村佃户来说吃心肝的事,他也毫不奇怪,不住的点头。可见心思是同从前一样狠。既然可以“易子而食”,便什么都易得,什么人都吃得。我从前单听他讲道理,也胡涂过去;现在晓得他讲道理的时候,不但唇边还抹着人油,而且心里满装着吃人的意思。
六
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赵家的狗又叫起来了。
狮子似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
七
我晓得他们的方法,直捷杀了,是不肯的,而且也不敢,怕有祸祟。所以他们大家连络,布满了罗网,逼我自戕。试看前几天街上男女的样子,和这几天我大哥的作为,便足可悟出八九分了。最好是解下腰带,挂在梁上,自己紧紧勒死;他们没有杀人的罪名,又偿了心愿,自然都欢天喜地的发出一种呜呜咽咽的笑声。否则惊吓忧愁死了,虽则略瘦,也还可以首肯几下。
他们是只会吃死肉的!——记得什么书上说,有一种东西,叫“海乙那”的,眼光和样子都很难看;时常吃死肉,连极大的骨头,都细细嚼烂,咽下肚子去,想起来也教人害怕。“海乙那”是狼的亲眷,狼是狗的本家。前天赵家的狗,看我几眼,可见他也同谋,早已接洽。老头子眼看着地,岂能瞒得我过。
最可怜的是我的大哥,他也是人,何以毫不害怕;而且合伙吃我呢?还是历来惯了,不以为非呢?还是丧了良心,明知故犯呢?
我诅咒吃人的人,先从他起头;要劝转吃人的人,也先从他下手。
1.文中空白处该填的词语是( )
A.假如 虽然 毫不 亲口 B.假使 仍然 并不 亲口
C.假使 居然 并不 亲自 D.假使 仍然 毫不 亲口
【答案:D 解析:A项中“虽然”不表结果,填入不合适;B项中“并不”的强调作用不如“毫不”;C项中“亲自”多表示动作,而不是语言。】
2.画线的语句真实用意是( )
A.表明狂人精神真正存在病理上的问题,思维混乱。
B.表明狂人故意这样说,证明医生也是吃人的人。
C.有意表明狂人的思维混乱、不清晰,以增强文章的可信性。
D.狂人原先记得,只是一时忘记了。
【答案:C解析:鲁迅先生在文中故意让狂人忘却《本草纲目》的全称,真正用意是表现本文是狂人在病中所记,以增强文章的可信性。】
3.“狮子似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真正的指的是谁( )。
A.赵家的狗 B.赵贵翁 C.大哥 D.一切吃人者
【答案:D解析:作者的真正的用意是表明一切吃人者像狮子一样凶恶——像野兽一样吃人,所以凶恶;像兔子一样胆怯——吃人时,也害怕被人吃,所以胆怯;像狐狸一样狡猾——必然找到冠冕堂皇的吃人理由,才肯下口,显出狡猾。】
4.下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用《本草纲目》上载人肉可以煎吃,以及“易子而食”“食肉寝皮”等典故来证明中国的吃人传统由来已久。
B.赵家的狗、“海乙那”等都是吃人者的帮凶。
C.“最可怜的是我的大哥,他也是人,何以毫不害怕;而且合伙吃我呢?”点明在杀人礼教的惯性之下,亲属沦为凶手而竟不自知,表明了封建礼教的麻痹作用和吃人者的可悲。
D.狂人反对、诅咒吃人,但同时也认为存在着“劝转”吃人者放弃吃人的可能和希望,给了读者一丝希望和亮点。
【答案:B 解析:B项,作者通过“海乙那”这个事例,来说明赵家的狗也吃人这一事实,并非表明“海乙那”是吃人者帮凶的意思。】
5.文章“我诅咒吃人的人,先从他起头;要劝转吃人的人,也先从他下手。”如何理解?“我”为什么劝转吃人的人要从大哥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