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从一战中凡尔登战役的残酷性和古今中外战争的多发性导入新课,引发学生对战争的思考。
二、学习新课:
(一)1、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根源和实质
注重用数据说明问题,引导学生认识一战的爆发是必然的。
2、表现:三对矛盾
3、发展、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引入合作学习理念,课前由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所代表的国家,并有侧重地预习,要求学生用冠冕堂皇的理由阐述“本国”的立场,用外交语言体现其政策,又要为其侵略政策辩解,以分工预习的方式,使学生对某一问题的理解更深刻,也使全体学生共同分享他们研究成果,在课堂上师生共同分析各国政策原因和实质,在此环节用图示法使教学更直观,用问题讨究法使学生的思维和能力达到其最近发展区。
(二)一战
1、导火线,先用大屏幕展示:一战前的巴尔士半岛示意图,设置两个问题:(1)为什么巴尔干成为欧洲的火药桶,(2)当代哪些战争与巴尔干有关。目的,培养学生归纳理解问题的能力同时,引发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思考。
2、大战爆发,介绍参战双方,重点分析意日参战的理由,引导学生的认识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友谊,只有永恒的国家利益,使学生达成“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共识。
3、大战的性质:
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学会抓住主要矛盾的方法
4、大战的进程:
以图文互换,并适当加入影像资料,动态演示,增强学生记忆和学习兴趣。
5、大战的影响:
通过影像资料和学生阅读相结合,使学生准确理解一战影响,为以后学习“二战前的国际关系”史奠定基础。
三、巩固总结:
为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明确完整的概念,强调重点难点,本节用主干知识小节的方式,在教师引导下,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的基本线索,结合知识结构示意图,巩固知识。
四、课堂练习:
引入一道开放性题型,引导学生思考“战争”与“恐怖主义”问题,体现历史命题重点为教材中的主干知识和现实热点两个方向,培养学生准确把握命运意图能力和以古鉴今的能力。
五、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目的巩固知识
六、教学反思:
七、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