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语文下册《琴声叮咚》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再现课文描写的画面,感受语言的优美。
2.通过读、写、说相结合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以及对弹琴姑娘的赞美之情。
3.朗读四季琴声,并能仿照其特点写一写清晨或傍晚的琴声。
教学重点:
通过读、写、说相结合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以及对弹琴姑娘的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1.通过读、写、说相结合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以及对弹琴姑娘的赞美之情。
2.朗读四季琴声,并能仿照其特点写一写清晨或傍晚的琴声。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小朋友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给大家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我”被琴声吸引,“我”想见弹琴人,“我”见到了她,琴声流入“我”的心中。)
流入我心里的,是怎样的琴声呢?
二、品读描写琴声的词句 学习提示一:
“请小朋友自由地读一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 ”画出描写琴声的词语和句子。”
1.学生汇报画出的词句
2.小朋友们找得都很好,老师帮你们归归类,我们先来看描写琴声的短语。
“动听的琴声 悦耳的琴声 悠扬的琴声 叮咚的琴声 流水般的琴声 熟悉的、使人感到温暖的琴声”
学生练读,试着读出琴声不同的味道来。个人展示,然后再齐读。 3.这一句直接描写琴声的句子在文中出现了五次,谁来读一读。 “叮咚!叮咚!叮叮咚咚!??”
通过学生个人展示读,教师指导读,男女比赛读,边打节拍边读,放入句子中模拟琴声读,体会这句直接描写琴声句子的节奏韵律美。
三、发现四季琴声的写作特点
(相机出示描写四季琴声的段落)
1.小朋友们,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用心读一读这四段,你一定会有很多收获。
2.学生谈收获与发现。
汇报:这四段都写了四季琴声的季节特点。师引导用一两个简单的词语概括四季的季节特点;两次写到窗帘、窗口。师引导体会窗帘颜色的不同的原因,以及作者写窗帘的妙处。;每一段都对琴声进行了描写。
那这样的琴声勾起了“我”怎样的情感呢?
四、填词语,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我常想,这个弹琴的人是谁呢? 我( )这个弹琴的人。 我( )这个弹琴的人。 我( )这个弹琴的人。”
学生汇报“我钦佩这个弹琴的人。我羡慕这个弹琴的人。我感谢这个弹琴的人。”
作者为什么要用不同的词语来写感受呢?联系上下文,说一说。
汇报:春天,“我”便想知道谁弹琴;夏天,天气如此炎热,其他人都出去乘凉了,只有窗口仍然飘出悦耳的琴声,“我”钦佩弹琴人刻苦的精神;秋夜,天气晴朗,如此美的景色,弹琴人能弹出如此悠扬的琴声,“我”当然羡慕;冬天,“我”深夜归来,琴声带给我温暖,所以“我”感谢这个弹琴的人。
总结:“我”一年四季都能听到悦耳、悠扬、温暖的琴声,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弹琴人非常勤奋刻苦。)板:勤奋刻苦。
五、小组合作,品读四季琴声
学习提示二:小组合作,品读2-9自然段。
读书建议:
1.边读边想象画。
2.边读边体会“我”的情感。
合作提示:每个小朋友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季琴声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提出朗读建议。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只有一次机会展示你们组读得最好的一个季节。) 全班合作配乐朗读。
请四位小朋友分别读2、4、6、8段,其他小朋友读描写作者情感的段落。
六、填标点,体会作者两次见到弹琴人心情的变化导读过渡段。
“谁在弹琴呢?弹琴的是谁呢?我很想知道,并且想见一见他。” 后来“我”见到他了吗?几次见到?原来她是一位?(板:小姑娘) 那作者两次见到她,心情有何变化呢?完成导学单第二个任务,看谁又快又好。
“谁在弹琴呢( )
弹琴的是谁呢( )
我很想知道,并且想见一见他。 难道那弹琴的就是她( )
我愣住了,真的就是她( )”
汇报:“我”一开始很想知道这个弹琴的人是谁,一次音乐会上,“我”终于见到她,但是又有点怀疑,后来确定弹琴人真的是一位小姑娘,“我”又惊讶又高兴。
七、学习首尾段
首段“清晨、傍晚,我家斜对面高楼的窗口,常常传出阵阵动听的琴声——叮咚!叮咚!叮叮咚咚!??”
尾段:“我回到家里,刚在书桌旁坐下来,流水般的琴声,又响在我的耳边,流淌在我的心里。叮咚!叮咚!叮叮咚咚!??”
小朋友们,你们看一看,课文的首尾段有什么不同? 最后琴声不仅响在耳边,还流淌进了“我”的心里。
流淌进“我”心里的难道只有琴声吗?(还有小姑娘勤奋刻苦的精神品质)
八、拓展延伸
课文第一自然段写得比较简单,让我们来当一当小作者,模仿2-9自然段的样子,写一写清晨或傍晚的琴声。
学生展示练笔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