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物理沪科版选修3-42.5多普勒效应(教案 同步练习 共2份)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2019学年高中物理沪科版选修3-42.5多普勒效应(教案 同步练习 共2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02-05 22:01:17

内容文字预览


多普勒效应练习
1.关于多普勒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多普勒效应是由波的干涉引起的
B.多普勒效应说明波源的频率发生改变
C.只有声波才可以产生多普勒效应
D.多普勒效应是由于波源与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而产生的
2.当火车匀速向我们驶来时,到达我们之前我们听到的音调将(  )。
A.变高了 B.变低了
C.不变化 D.不能确定
3.如图所示,表示产生机械波的波源O做匀速运动的情况,图中的圆表示波峰。该图表示的是(  )。
A.干涉现象 B.衍射现象
C.反射现象 D.多普勒效应
4.上题中,波源正在移向(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5.上题中观察到波的频率最低的点是(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6.有一种用细绳操纵沿圆周运动飞行的模型飞机,装有内燃发动机作为动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站在中心的操纵者听到发动机工作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忽高忽低地做周期性变化
B.站在中心的操纵者听到发动机工作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是变化的
C.站在场边的观察者听到发动机工作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忽高忽低地做周期性变化
D.站在场边的观察者听到发动机工作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变
7.正在报警的警钟,每隔0.5秒响一次,一声接一声地响着,一个人坐在以60千米/时的速度向警钟行驶的火车中,求此人在5分钟内听到声音响声的次数是多少?(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
8.如图为由波源S发出的波某一时刻在介质平面中的情形,实线为波峰,虚线为波谷,设波源频率为20 Hz,且不运动,而观察者在1 s内由A运动到B,观察者接收到多少个完全波?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多普勒效应是波动过程共有的特征,无论是机械波、电磁波还是光波都会发生多普勒效应。
2.答案:C 解析:由多普勒效应的成因我们知道,当波源与观察者互相接近时,接收到的频率高于声源的原频率,但是由于火车是匀速驶来的,我们听到的声波的频率不变化,音调不变。
3.答案:D 解析:波源运动,造成有的方向波面变密,有的方向波面变疏,在波面变密(变疏)的地方,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与波源发出的频率不同,这种现象是多普勒效应。
4.答案:A 解析:波源运动时在波源前方的波面变密,后方的波面变疏,据此结合图像可知波源正在向A点移动。
5.答案:B 解析:波源在远离B、C、D点,因此在B、C、D点接收到的频率都小于波源的频率,但是B点接收到的频率最低。
6.答案:C 解析:模型飞机做圆周运动,在任意位置到中心的操纵者距离相同,发出的声音的频率不变,即音调不变,所以A、B不正确;站在场边的观察者,当模型飞机靠近时,听到的频率变大,音调变高;当模型飞机远离时,听到的频率变小,音调变低,所以C正确,D不正确。
7.答案:629
解析:由题意知声源的频率赫兹。
根据观察者向波源运动接收到的频率公式有
赫兹
5分钟内听到响声次数n=tf′=5×60×2×=629
即5分钟内人听到声音响声的次数是629。
8.答案:19
解析:观察者在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完全波的个数等于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如果观察者不动,则1 s内,观察者接收的完全波的个数应为20个,然而当观察者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所能接收到的完全波的个数正好比不运动时少1个,即他只接收到19个完全波。

《多普勒效应》教案

一、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
⑴ 知道什么是多普勒效应,知道它是波源与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产生的现象。
⑵ 知道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与波源发出的频率的区别。
⑶ 知道波源与观察者之间相互靠近(远离)时,接收频率大于(小于)发出频率。
⑷ 了解多普勒效应的一些应用。
2.过程与方法
⑴ 通过了解多普勒效应,提高学生对波的认识水平。
⑵ 通过多普勒效应形成过程的分析,提高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观念。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
⑴ 知道什么是多普勒效应。
⑵ 知道波源与观察者间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接受到的频率与发射频率的关系。
2.难点
⑴ 理解多普勒效应的形成过程。
多普勒效应在生活中常见并且有趣,通过生活实例引出多普勒效应容易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欲。运用“极端假设法”设置情景,来区分波源的频率与观察者接受到的频率。由于声波看不见摸不着,因此运用CAI课件来形象直观地解释多普勒效应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的水平不同、兴趣不同、发展需要不同,因此必须建立可供学生选择的平台,通过网页上不同对话框,创设不同的情境,给学生提供不同的选择。在多样化的情境中,学生选择最能吸引自己的题目,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主题,主动、有意义地学习,完成对新知识的建构,同时发展能力。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利用网络教学,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达到自主建构的目的。
五、教学媒体设计与分析
学习目标
媒体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
媒体作用
使用方式
占用时间
了解多普勒效应
录像
汽车驶过时音调变化
A
D
30秒
多普勒效应形成过程的分析
CAI课件
动画演示观察者朝着波源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大于波源发出的频率。
E、F
G
3分钟
多普勒效应的应用
录像
应用事例
H
G
5分钟
合作学习
局域网
师生、生生间交流
F
G
5分钟
自主建构
计算机
选择学习内容
K
H
1分钟
六、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教学过程
设计思路与多媒体应用分析
[提问]当汽车和火车向我们驶来或远去时,你注意过它们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变化吗?
[录像]听汽车和火车驶近观察者时汽笛声音的变化。
[提问]1.汽笛的声音有什么变化?更尖锐还是更低沉?
2.声音变的更尖锐说明音调变高了还是变低了?
[学生讨论]音调的高低由声音的什么因素决定?
音调的高低由声音的频率决定(附音调频率对照表)
[进行选择]汽车驶近观察者时汽笛声频率如何变化?
A.变大????? B.变小??
[教师总结]
当汽车或火车向我们驶来时,我们听到它们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变得更高了。
当汽车或火车向我们远去时,我们听到它们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变得更低了。
声音变尖锐→音调变高→频率变大
[引入新课]
[板书]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与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
[提问]为什么观察者听到的声音频率发生了变化?
[板书]波源的频率:单位时间内波源发出完全波的个数。
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单位时间内观察者接收到的完全波的个数?。
[学生探究]利用下列网络资源分析多普勒效应的形成。
1. CAI课件动态模拟
演示当观察者朝着波源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大于波源发出的频率。
演示当观察者远离波源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小于波源发出的频率。
演示当波源朝着观察者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大于波源发出的频率。
演示当波源远离观察者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小于波源发出的频率。
[提问]如果波源和观察者都运动,且朝同一方向运动,能否发生多普勒效应?
[学生讨论]波源速度大于(小于)(等于)观察者的速度三种不同情况下的结果。
[教师总结]
1. 在多普勒效应中,波源的频率是不改变的,只是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观察者接受到的频率发生了变化。
2.当波源与观察者有相对运动时,如果二者相互接近,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增大;如果二者远离,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减小。
3.多普勒效应是波动过程共有的特征,不仅机械波,电磁波和光波也会发生多普勒效应.
[录像]多普勒效应的应用
1.根据汽笛声判断火车的运动方向和快慢,以炮弹飞行的尖叫声判断炮弹的飞行方向等。
2.交通警察测定公路中行驶汽车的速度。
3.可以测定人造卫星或星球相对地球的运行速度。
4.在医学上,可以利用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对心脏跳动情况进行诊断超声波检测仪。
5. 利用视频片断,通过对遥远星系发出来的光进行光谱分析,发现了“红移”现象,从而有力地证明了宇宙膨胀论。
从生活现象中发现问题,引入学习主题。
?
?
感性认识,为学习多普勒效应作好铺垫。
?
利用几何画板制作的课件,将抽象内容直观化,弱化了学科知识点的难度,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讲解概念、原理,教学重点突出。
进一步深化知识的理解。
?
?
?
?
?
利用多普勒效应的应用实例,解释生活中多普勒效应的用途,从而将学习的内容与实际生活产生联系,学以致用。
?
?
延伸拓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