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2-04 22:58: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8-2019学年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1987年,北京周口店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清单,下列早期人类中,在此遗址生活过的是(  )
①元谋人②北京人③蓝田人④山项洞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使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过着定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  )
A.学会建造房屋 B.掘井饮水方便
C.原始农耕经济发展 D.自然环境的变化
3.歌曲《龙的传人》有一句歌词:“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作为龙的传人的汉族的前身是(  )
A.戎族 B.鲜卑族 C.蚩尤部落 D.华夏族
4.学习历史的价值之一就在于“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前人所走过的路,可以为后来人提供借鉴。学习了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的历史,你从中学到的是(  )
①施仁政,方能得民心
②为君、为臣应做到“有功于民”
③治国要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
④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是战争,是历史的倒退。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5.文物反映一定时期人类的社会活动。下列最能反映商朝社会生活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在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晋国有位大力士姓牛字子耕,这反映了牛耕技术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的使用开始于(  )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7.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  )
A.奴隶制开始瓦解 B.封建制度确立
C.生产力飞速发展 D.诸侯兼并争霸
8.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并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主要原因是(  )
A.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
B.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C.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
D.强化了基层管理的户籍什伍制
9.秦朝拥有绝对权力,决定国家重大事务的是(  )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皇帝
10.秦末农民战争中,对推翻秦朝的统治起决定作用的事件是(  )
A.陈胜、吴广派主力军向咸阳进攻,一直打到咸阳附近
B.项羽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
C.刘邦率兵直逼咸阳
D.秦二世被逼自杀
11.汉初社会经济凋敝,朝廷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出现了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清明的统治时期﹣﹣“文景之治”,下列与之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吸取秦亡的教训,注意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
B.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
C.文帝景帝奖励耕作,关心农桑
D.文景之治的出现,与汉武帝的雄才大略有很大的关系
12.西汉初年,导致社会秩序混乱的两股势力是(  )
A.朝中大将和地方官吏 B.诸侯王和豪强地主
C.朝中大将和豪强地主 D.诸侯王和宦官势力
13.对汉武帝的“大一统”理解正确的是(  )
A.西汉王朝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全统一于中央,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B.只是加强对国家边疆的统一
C.消除王国的势力,使王国不再与中央作对
D.革除秦朝的一切弊病,沿用秦朝的政治制度
14.中国过去有种说法叫半部《论语》治天下,这种说法除了有对论语的赞美,还隐含有儒家思想被奉为中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的意思。中国的读书人只有学习儒家思想才能到朝廷担任官职的情况最早出现在 (  )
A.秦始皇时 B.汉武帝时 C.隋炀帝时 D.明太祖时
15.东汉中期以后,中央政权的典型特征是(  )
A.地方豪强独霸一方 B.朝中大将篡夺皇位
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16.东汉时期,我国涌现出众多优秀的科学家,他们创造了灿烂辉煌的科学成就,对世界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以下关联错误的一项是(  )
A.蔡伦﹣﹣改进造纸术 B.张衡﹣﹣创造了“五禽戏”
C.华佗﹣﹣制成“麻沸散” D.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一书
17.我国优秀的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取材于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历史,历史上的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于(  )
A.公元3世纪初期 B.公元3世纪20年代
C.公元2世纪初期 D.公元2世纪20年代
18.西晋和东晋的建立者分别是(  )
A.司马懿和司马昭 B.司马昭和司马炎
C.司马炎和司马睿 D.司马睿和司马炎
19.许多的成语故事都有它的历史渊源。下列与淝水之战这一历史事件有渊源关系的成语典故是(  )
①破釜沉舟②四面楚歌③草木皆兵④风声鹤唳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下列关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趋向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21.按时间先后排列下列政权(  )
①陈②宋③齐④梁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②③④① D.②①③④
22.某电视剧组准备拍摄以下四组历史镜头,其中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
A.刘邦在灯下阅读《史记》
B.张衡在纸上画地动仪的模型
C.汉武帝练“五禽戏”强身健体
D.刘邦带兵逃入寺院
23.“遒媚劲健,绝代更无”、“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是后人对哪位书法家书法的评价?(  )
A.柳公权 B.米芾 C.赵孟頫 D.王羲之
24.《齐民要术》的内容不包括(  )
A.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要不断进行改革
B.介绍了我国的山川河流的走向
C.农、林、牧、副、渔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法
D.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要抓紧农时,因地耕作
25.两晋南北期时期,曾经统一过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是(  )
A.西晋、北魏 B.前秦、北魏 C.曹魏、北魏 D.前秦、东晋
二、资料分析题(26题12分,27题12分,28题13分,29题13分,共50分)
26.(12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分立趋向统一的春秋战国时期,造就了孔子、老子等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学术思想繁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是孔子。
材料二 如图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创立什么学派?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2)孔子的弟子把他的言行整理成一本什么书?
(3)材料二图中的人是战国时期各学派的代表人物,以下是他们的核心思想,请对号入座,把他们的名字填在横线上。
①主张互爱互利,反对不义战争;   ②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主张以法治国   
③认为人不能战胜自然,对现实人生采取乐天安命的态度;   ④民为贵,君为轻,主张实行“仁政”;   
(4)“百家争鸣”对当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7.(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毛泽东《沁园春?雪》
材料二:汉初分封的诸侯国,势力逐渐膨胀,对皇权构成严重威胁。像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则千乘百骑,和天子一样威风。……
﹣﹣摘自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1)“秦皇汉武”分别指的是哪一历史人物?
(2)你知道秦皇、汉武在经济方面实施的相同措施是什么吗?他们在思想统治方面又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3)材料二反映了汉初社会的哪一问题?汉武采取了哪一措施解决了这一问题?
28.(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汉书?张骞传》
材料二:

材料三:从2013年到2014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正在世界各国人民心中落地生根。复兴丝绸之路,一幅横贯东西,共谋发展的宏伟蓝图正在铺展开来。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初行”的目的是什么?这个人身上的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根据材料二可知,汉代丝绸最远可以运到A国,写出该国的名称。丝绸之路在历史上有什么重要作用?
(3)丝绸之路上的西域在地理上相当于我国今天的什么地方?它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统治之下并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4)材料三告诉我们,中国和丝路沿线国家开始复兴丝路,振兴经济。为复兴此通道,你有何好的建议。
29.(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国鼎立示意图

材料二: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徭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到梁代,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柘,畦吠相望,连字高甍,阡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
材料三:北魏孝文帝曾说:“国家兴自北土,移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吗,光宅中原。”
清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中 ABC分别代表的政权名称。
(2)根据材料二,江南出现了什么局面?
(3)根据材料三,孝文帝采取了什么重要举措?他还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



2018-2019学年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D; 2.C; 3.D; 4.C; 5.A; 6.A; 7.D; 8.A; 9.D; 10.B;
11.D; 12.B; 13.A; 14.B; 15.C; 16.B; 17.B; 18.C; 19.D; 20.A;
21.C; 22.B; 23.D; 24.B; 25.B;
二、资料分析题(26题12分,27题12分,28题13分,29题13分,共50分)
26.

27.

28.

29.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