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高一下)3.3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乙醇课件(24张ppt)+教案+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高一下)3.3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乙醇课件(24张ppt)+教案+测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02-06 15:19:59

文档简介

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第三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醇
一、教学目标
1、【认知能力】:了解乙醇的组成和主要性质,了解乙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加深认识乙醇对于人类日常生活、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2、【创新能力】:从乙醇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出发,让学生知道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建立“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学会运用动手操作、观察、实验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能通过归纳、比较、概括的方法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必备品格】:在实验探究中,体验实验探究的乐趣,激发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逐渐形成将所学的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和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乙醇的分子结构、乙醇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难点:从结构的角度认识乙醇的性质。
四、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观察—动手法、实验探究法、分组讨论法、点拨提升法、归纳总结法等。
五、教学用具:
多媒体、球棍模型拼插工具、无水乙醇、金属钠、酒精灯、金属钠、小刀、镊子、玻璃片、滤纸、玻璃棒、铜丝、试管(若干)、试管架、试管夹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自主学习反馈】表扬自主学习学案完成的特别好的同学,并拍照展示几个同学的学案
情景设计
【图片展示】《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外卖小哥雷海为战胜北大才子彭敏夺冠的图片
【引导】《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在全国掀起了一古诗词热,今天在课堂上也进行一次诗词大会,飞花令的主题字——酒。
【图片展示】“酒”字的书法图片
【问题】你知道哪些和“酒”有关的诗词呢?
【引导】简要介绍“中国酒文化”的发展史,认识到如今“酒”已经不单单是一种饮品,它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形成一种文化——中国酒文化。
【问题】“酒”在人们心中为什么具有这么重要的地位?它有哪些性质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走进“酒”的世界。
教学过程
【引导】“酒”的主要成分就是化学物质乙醇,俗称酒精。
【展示】学习目标。
【要求】在一节课中我要认识乙醇的结构、主要化学性质和在日程生活中的用途。
(一)乙醇的分子结构
【引导】通过昨天晚上的自学,你已经知道了乙醇的分子结构,现在要求大家要亲自动手拼插出乙醇分子的球棍模型。
【过渡】但是首先让同学们拼插的不是乙醇分子的模型,而是乙烷分子的模型。
【要求】拼插好的小组,立刻高高举起你们的乙烷分子模型。看哪一个小组完成的又快又好。
【过渡】所有的小组都将乙烷分子拼插好
【要求】将你们的乙烷分子立刻改装成乙醇分子。
【过渡】所有的小组都将乙醇分子拼插好,选择一个小组的代表。
【问题】你们是如何将乙烷分子改装成乙醇分子的?
【总结】乙醇的分子结构:将将乙烷分子中的一个-H换成一个-OH基团,这种基团的引入对物质的化学性质有明显的决定作用,我们这称这种能决定有机化合物化学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为官能团。
【过渡】其实我们前面已经学过不少的官能团:烷烃取代产物中的卤素原子、烯烃中的碳碳双键都是一种官能团。
【讲授】这个由氧、氢原子组成的官能团的名称叫做羟基,写作-OH。
【要求】我们已经认识了乙醇分子的结构,现在请同学们书写乙醇分子的“四式”(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
(二)乙醇的物理性质
【问题】说到“酒”同学们肯定不陌生,那么你能从你的实际生活经验出发来总结一下“酒”的主要成分——乙醇都有哪些物理性质吗?
【联系生活】
①市面上的36度、39度、53度等勾兑的各种浓度的白酒指的是乙醇的哪项浓度?
②“酒香不怕巷子深”体现了乙醇的哪方面的性质?
(三)乙醇的化学性质

1、乙醇与钠的反应
【分组实验】乙醇与钠的反应
【展示】实验注意事项和实验要求
【过渡】来回巡视指导、帮助学生完成实验
【问题】回忆钠与反应的实验现象,并对比钠与乙醇反应的实验现象,你能找出两个实验现象中的不同点吗?
【点拨提升】类比结果,得出结论:
①乙醇可以与钠反应,并通过断裂羟基中的氧氢键形成H2。
②乙醇中羟基上的氧氢键不如水中的氧氢键活泼。
【要求】现在你已经认识这个反应的原理,请同学们认真完成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即时训练】下列物质都能与Na反应放出H2,其产生H2的速率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 。
①C2H5OH ②H2CO3 ③H2O
2、乙醇与O2的燃烧反应
【问题】上面钠和乙醇的反应,在有机反应中属于那种反应类型?
【引导】其实乙醇不仅能发生取代反应还能发生氧化反应,说到氧化反应,最基本的氧化反应就是燃烧。
【要求】请同学们迅速完成乙醇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乙醇的催化氧化
【问题】乙醇与O2可以在点燃条件下反应,在其他条件下能反应吗?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验证乙醇与O2在催化剂条件下的反应。
【分组实验】乙醇的催化氧化
【展示】实验注意事项和实验要求
【过渡】来回巡视指导学生完成实验
【问题】你观察到了哪些实验现象?
【展示】主要观察到两个实验现象:
a.铜丝:由红变黑,又由黑变红
b.在试管口可以闻到刺激性气味
【引导】关于第二个现象通过同学们的自主学子,已经了解到这个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乙醛,但是第一个现象,在昨天的预习中同学们处理的不太好,所以这个知识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探究。
【合作探究】探究乙醇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的原理
【探究要求】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为了便于同学们探究,我给大家准备了5个问题,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这5个问题,并对他们惊醒逐一的探究,得出结论。得到结论后,请同学们做好并派代表展示你们小组的探究结果。
【展示】合作探究问题:
根据铜丝的颜色变化判断整个过程中可能发生了几个反应?
2、已知乙醛的结构式为
推测出乙醇在反应过程中的断键位置?
3、从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角度判断产生乙醛的同时还可能有哪些产物?
4、铜丝的作用?
5、从氧化还原的角度分析在乙醇在整个过程中体现了什么性质?
【过渡】哪个小组的代表想去黑板上给同学们展示一下你们小组的探究结果?
【点拨提升】乙醇的催化氧化原理:
①2Cu+O2=== 2CuO
②C2H5OH+CuO===CH3CHO+H2O+Cu
③Cu作催化剂
④乙醇体现还原性
⑤乙醇的还原性较强,能被多种常见的氧化剂如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重铬酸钾溶液等氧化。
【问题】请同学们完成这个过程中的总方程式。
【即时训练】将等质量的铜片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红热,分别插入下列溶液中,放置片刻,铜片质量和原来相比不变的是 ( )
A.稀硝酸 B.无水乙醇
C.澄清石灰水 D.稀盐酸
【变式训练】将等质量的铜片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红热,分别插入下列溶液中,放置片刻,铜片质量和原来相比增加的是 ( )
A.稀硝酸 B.无水乙醇
C.澄清石灰水 D.稀盐酸
(三)乙醇的用途

【问题】乙醇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用途非常广泛,你能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总结一下乙醇能有哪些用途吗?
【展示】展示乙醇在生活中的日常应用的图片
整体建构
【引导】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展示】某位同学的课前建构?
【问题】学了本节课知识,对于你的课前建构,你认为有什么值得修改的地方吗?
联系生活
【引导】变质的酒文化
【展示】车祸现场的图片和交警手持酒精探测仪检测驾驶员体内摄入酒精的含量的图片
【问题】你知道酒精探测仪的原理吗?
【展示】酒精探测仪内起作用的主要化学物质红色的CrO3和绿色的Cr2(SO4)3,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释酒精探测仪的原理吗?
【小结】现在还是将来走向社会,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做到: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
【过渡】其实饮酒不仅仅是对我们出行安全造成威胁,其实饮酒本身就有严重危害。
【展示】喝酒脸红的人
【问题】越喝酒脸红的人越能喝吗?喝酒脸红的人是酒精中毒了吗?
【讲授】当人体摄入酒精后,会在肝脏内迅速被氧化成乙醛,而这样的人体内正是缺少能分解乙醛的酶,乙醛在体内聚积无法代谢而刺激人的毛细血管,让人脸红,所以让这些人脸红的不是酒精而是乙醛。
【过渡】关于乙醛的性质,我们以后会继续探索。
【总结】作为青少年学生,身体组织器官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对“饮酒”更是坚决不能触碰。
【倡议】向同学发出倡议:不管什么时刻,抵制饮酒,从自我做起!
积极展示自己的文学功底和诗词储备,聆听关于“酒文化”的介绍,了解“酒文化”的发展史。
4人一组,用球棍模型工具合作动手拼插乙烷的分子模型。
通过比较乙烷分子和乙醇分子的结构,然后将乙烷分子改装成乙醇分子。
学生分析问题,找到回答问题的关键点:将乙烷分子中的一个-H换成一个-OH基团。
找1~2名同学在黑板上写,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写,然后让其他学生修改、补充。
思考并根据自身实际生活经验来总结、认识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应用。
4人一组,实施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
回忆钠与水的反应现象,并回答两个实验中观察到的不同现象。
认识到反应实质,并书写反应方程式(找1~2名同学在黑板上写,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写,然后让其他学生修改、补充)。
学生思考并回答、解释原理。
学生回答取代反应。
找1~2名同学在黑板上写,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写,然后让其他学生修改、补充。
实施实验,认真观察实验,描述实验现象,试着分析产生实验现象的原因。
阅读探究问题,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得出结论。
小组代表去讲台上通过书写、讲解、解疑答惑的形式,展示小组的探究结果。
找1~2名同学在黑板上写,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写,然后让其他学生修改、补充。
学生思考并回答、解释原理。
学生思考并回答乙醇的用途。
1-2名同学回答本节课有哪些收获,其他同学作补充
观察图片,联系本节课知识,探索酒精探测仪的原理,找1-2名同学发表观点
表扬优秀,激励其他学生的上进心
在化学课堂上能展示自己的文学功底,提高全体的学生的参与度,尤其是化学成绩不太理想但是语文成绩可能特别棒的学生的积极性,再通过了解到由古至今“中国酒文化”的发展史,和亲身生活的经历,让同学们对这一节的学习内容充满期待。
引出化学物质乙醇,通过展示学习目标让同学们清楚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要达到的学习程度,在自己内心树立一个小目标。
通过亲自动手拼插,特别是乙烷分子改装成乙醇分子,更能使同学们加深对乙醇分子结构的认识,尤其是对分子空间结构的感受,对培养学生观察动手、归纳总结的能力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再加上首先拼插好的小组首先举起手,能得到老师及时的关注,这对于增强学生团体合作的意识和敢于争先的心理也有着积极的激励作用。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并归纳总结的能力
,引起同学们对官能团的注意。
运用类比的思想,学会比较学习,加深对官能团能影响有机化合物化学性质的理论的认识。
培养思维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能从生活中找到知识,并通过及时的应用,让学生体会到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有一种学有所用的成就感,提高学生继续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和信心。同时培养学生使分析问题、解释问题、得出结论(解决问题)的思想,为以后科学探究奠定基础。
培养学生认真实施实验、动手操作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由此及彼的科学探究思想。
扩大学生视野,使学生坚定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同时培养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和资源进行研究性学习。
针对所学知识点及时训练和巩固,进一步加深学生学习有机化合物化学性质的思维和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占主体地位,由接受知识到自主发现学习的转变。
对于同学们比较熟悉的燃烧反应,采用直接让同学们完成方程式的形式,为后面的学习节省时间。
继续通过动手实验的形式,使知识的获得完全来自学生自身的探索,真正做到让学生在学习中占主体地位,由接受知识到自主发现学习的转变。
对于这种难度较大,学生在课前预习中出现问题比较多的知识,采取小组合作探究,共同努力得出结论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针对特殊问题只是适时的进行一些点拨,知识的攻克完全靠学生自身的努力,再一次体现了让学生在学习中占主体地位,由接受知识到自主发现学习的思想的真是践行。
通过这种小组代表去讲台进行讲解重难点知识、书写反应原理,并对其他小组的疑惑进行解答的形式,真正实现了生生互助学习,把学习和探究的主动权完全放给学生,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逻辑思维和临场反应能力。
针对所学知识点及时训练和巩固,进一步加深学生学习有机化合物化学性质的思维和方法,并对难度稍大一点的问题再追加一个【变式训练】,使学生在训练中真正掌握到知识的内涵,加强巩固和理解。
还是从身边的生活经验出发总结乙醇的用途,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知识来源于生活的内涵。
整体建构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形成一个体系,并建构到以前的知识网络中去,每节课都这样锻炼,让学生体会到知识之间的衔接、递进关系,让知识真正扎根于脑海中。
通过图片的展示引起同学们视觉上的冲击、思想上的共鸣,以及解决问题的欲望,并且将所学知识直接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常见原理的解释,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有所用,激发学生继续探索未知领域的强烈欲望。
以饮酒不尽对他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饮酒本身就存在很大的危害为主题,让学生意识到任何时候都不能触碰法律法规,使学生们的感情得到升华。
对日后乙醛的继续探索埋下伏笔,激起同学们的继续求知欲。
七、板书设计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醇
一、乙醇的结构
二、乙醇的性质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①取代反应
2C2H6O+2Na=2C2H5ONa+H2
②氧化反应
点燃
C2H5OH + 3 O2 2CO2 +3H2O

2C2H5OH+O2 2CH3CHO+2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