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2-06 17:20: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2019年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某班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编写《晚清风云》剧本时,设计了以下几个历史场景,请你帮他们审阅,看看其中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
A.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请求严禁鸦片
B.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
C.黄海大战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D.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再度出逃
2.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下列对这一政策的理解,准确的是(  )
A.清政府向西方列强开放
B.清政府与西方列强之间相互开放
C.西方列强在华势力范围互相开放
D.西方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向美国开放
3.义和团运动斗争矛头直接指向的是(  )
A.英法联军 B.侵华日军
C.清政府 D.帝国主义列强
4.历史漫画形象揭示历史的深刻内涵。如图形象揭示哪一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同11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损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天津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6.鸦片战争后,在唤醒中华民族、萌发中国梦的过程中,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不懈探索,其中,探索自强求富道路并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义和团运动
7.“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方面……却完全被忽视了。”这段材料反映了洋务运动的局限性。洋务运动的局限性是(  )
A.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B.开启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历程
C.未涉及政治改革
D.创办了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8.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之后,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  )
A.公车上书 B.创办国闻报
C.成立强学会 D.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9.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而戊戌变法的参与者谭嗣同临终愤慨地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这两个不同的事件却有着相类似的结局,主要说明(  )
A.他们失败的相同根源在于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
B.他们都没有学习和借鉴西方的先进技术和制度
C.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D.不触动封建统治根基的自救运动和改良运动在中国行不通
10.下列历史人物不是维新派的是(  )
A.谭嗣同 B.李大钊 C.梁启超 D.严复
二.多选题(共1小题)
11.在l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期的近代化探索历程中,有人将先进的中国人展开的一场场救亡图存运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开颅洗脑”。你知道“自我疗伤”和“温药慢治”分别指什么事件吗?(  )
A.洋务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戊戌变法 D.五四运动
三.填空题(共5小题)
12.在甲午中日战争的威海卫海战中,邓世昌率领200余名战士与日军英勇作战,最后壮烈牺牲。   (判断对错)
13.不平等条约中《   》规定清政府割台湾给日本,《   》规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区。
14.   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15.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错误:    订正:   。
16.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
四.辨析题(共3小题)
17.1894年,日本人在福州开办纺织、印刷等数十家工厂,大量产品倾销市场,导致当地手工业作坊纷纷倒闭。以上场景是否符合史实,请指出并说明理由。
18.义和团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起义。
错误:   
理由:   。
19.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判断对错)
五.材料题(共2小题)
20.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乡。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闻一多《七子之歌?台湾》
(1)根据材料一,指出诗中“酷炎的夏日”是哪国侵略者?历史上台湾与祖国大陆曾有过三次分离,导致台湾与祖国大陆第二次分离的是近代哪次战争?
材料二: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日本臣民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
(2)材料二中的内容出自哪一文件?该文件是在何时签订的?当时中方代表是谁?
(3)除材料一、二相关内容外,该文件还涉及哪些有损中国利益的规定?它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21.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当时的一些有识之士受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圆明园被焚的极大刺激与震撼,感到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势在必行,终于启动了一场持续30多年(19世纪60~90年代)的自强运动……从而启动了中国现代化的最初步伐。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乃知其战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兴学校、广书院、重技巧,别考课,使人尽其才……育方于学校,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抡、水雷、电线、铁路,此其用也。﹣﹣﹣﹣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
材料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同盟会革命纲领》
材料四: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陈独秀
(1)材料一中的“自强运动”指我国近代化探索中的什么运动?
(2)材料二与“自强运动”相比,在“学习西方”方面有何新的认识
(3)哪一运动践行了材料二的思想?结果怎样?
六.解答题(共2小题)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0 年,日本爆发经济危机,社会动荡,政局不稳;福泽裕吉(明治维新政治家)力主“进行东洋侵略(注:侵略朝鲜、中国),使国内人心转而外”.
(1)据材料一,指出甲午中日战争前夕日本的社会状况,并概述“国内人心转而外”的含义.
材料二:表格(甲午中日黄海海战双方舰队力量对比)
项目国别 参战舰数 装甲情况 总排水量(吨) 平均航速(海里/时) 鱼雷发射管数 火炮总数 鱼雷艇数
中国 12 12 34466 15.34 27 195 2
日本 12 12 40840 16.33 36 268 0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舰队在哪些方面与日本舰队存在差距?
材料三:李鸿章为避战保船,令北洋舰队退守威海卫港,日军趁机得到黄海制海权…1895年初,日军攻陷威海卫,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清政府无心再战,派李鸿章前往日本议和.
﹣﹣摘自《中国历史》(岳麓书社)
(3)创建北洋舰队的相关历史事件是什么,黄海大战壮烈牺牲的致远舰管带是谁?
(4)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内部原因.
23.观看下面两幅图片并阅读相关文字介绍,回答问题。
图一:为了辅助军事工业,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采取商办、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等方式,开办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等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起初只有3艘轮船,1876年增加9艘,1877年总数达到30艘,使中国轮船吨位增至400万吨左右,约占中外在华轮船总吨位的36.7%,成立后十年间,营业净收入由81000两白银增长到910000两白银。
图二:受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一些私人开始投资创办近代资本主义企业。1872年华侨商人陈启源在广东南海县简村开办继昌隆机器缫丝厂;1882年后,上海成立了一些缫丝厂。1878年,道员朱其昂在天津设立贻来牟机器磨坊。1882年,广州商人合股设立造纸厂,采用机器造纸。天津自来火公司成立于1886年,由官绅杨宗濂、买办吴懋鼎、淮军将领周盛波等合资设立。此外,还有制茶、制糖、制药、碾米、玻璃等近代工业出现。
(1)根据以上两幅图片及文字介绍,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信息点一:    信息点二:    信息点三:   
(2)根据图一文字介绍,写出轮船招商局的企业类型。
(3)根据以上图文内容,你能得出什么历史结论?



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2019年单元测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某班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编写《晚清风云》剧本时,设计了以下几个历史场景,请你帮他们审阅,看看其中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
A.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请求严禁鸦片
B.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
C.黄海大战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D.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再度出逃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甲午中日战争.
【解答】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是在1895年的威海卫战役中,而不是在黄海大战中。ABD表述正确,符合史实。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历史基础知识和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能力.难度中等.
2.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下列对这一政策的理解,准确的是(  )
A.清政府向西方列强开放
B.清政府与西方列强之间相互开放
C.西方列强在华势力范围互相开放
D.西方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向美国开放
【分析】本题考查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考查在中国近代史上首次提出中国市场对全世界开放而遭中国政府拒绝的事件。识记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提出的对象。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1899年美国向列强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是为了缓和列强间的争夺和消弭中国人民的反抗,由列强在中国建立“国际共管体系”,即美国与列强组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实际上是西方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向美国开放。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考查对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内容、目的以及实质的把握,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运用能力。
3.义和团运动斗争矛头直接指向的是(  )
A.英法联军 B.侵华日军
C.清政府 D.帝国主义列强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义和团运动.
【解答】甲午中日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深入,一些外国教会也猖狂的欺压中国人民。19世纪末,列强的侵略加剧了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使广大的中国人民深受其害。从1898年起,活跃在山东的民间组织义和团,以“扶清灭洋”为口号,掀起了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义和团运动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帝国主义列强。
故选:D。
【点评】本题以义和团运动为依托,考查学生对题干信息准确解读、分析、判断的能力.注意掌握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的抗争及区别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
4.历史漫画形象揭示历史的深刻内涵。如图形象揭示哪一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分析】学生对《辛丑条约》的认识为本题主要考查点。
【解答】漫画说明“清政府最终成为任人摆布的木偶”,这是指清政府称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与题意相符。
故选:D。
【点评】掌握《辛丑条约》的签订时间、内容和历史影响。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同11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损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天津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分析】本题考查《辛丑条约》的知识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900年春,八国联军进犯北京。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同11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等。《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完全沦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签订、内容和影响。
6.鸦片战争后,在唤醒中华民族、萌发中国梦的过程中,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不懈探索,其中,探索自强求富道路并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义和团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洋务运动,“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的口号。
【解答】从19世纪60年代﹣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洋务派起初以“自强”口号,购买外国机器,学习西方技术,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建设军事工业需要大量费用,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又提出“求富”口号,创办民用工业。洋务运动试图用近代西方科学技术挽救封建统治危机,虽然没有成功,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是中国近代化的起点。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准确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掌握洋务运动。
7.“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方面……却完全被忽视了。”这段材料反映了洋务运动的局限性。洋务运动的局限性是(  )
A.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B.开启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历程
C.未涉及政治改革
D.创办了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分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知道洋务运动的局限性是未涉及政治改革。
【解答】据题干“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方面…却完全被忽视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其局限性是未涉及政治改革。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洋务运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8.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之后,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  )
A.公车上书 B.创办国闻报
C.成立强学会 D.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分析】本题以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为切入点,考查戊戌变法。
【解答】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梁启超联合1300多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史称“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故选:A。
【点评】本题以戊戌变法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9.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而戊戌变法的参与者谭嗣同临终愤慨地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这两个不同的事件却有着相类似的结局,主要说明(  )
A.他们失败的相同根源在于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
B.他们都没有学习和借鉴西方的先进技术和制度
C.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D.不触动封建统治根基的自救运动和改良运动在中国行不通
【分析】本题以历史人物的言论为切入点,考查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解答】由李鸿章“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可知指的是洋务运动。谭嗣同在就义前大声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可知指的是戊戌变法。洋务运动是一次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戊戌变法是在光绪帝的支持下,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政治改良运动,先后失败了。这说明不触动封建统治根基的自救运动和改良运动在中国行不通。
故选:D。
【点评】本题以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10.下列历史人物不是维新派的是(  )
A.谭嗣同 B.李大钊 C.梁启超 D.严复
【分析】本题考查了维新派。戊戌变法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解答】李大钊不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创办《万国公报》,通过介绍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继续宣传维新变法,后改名为《中外纪闻》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了。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帝,康有为、梁启超逃往国外,谭嗣同等六人被杀害,维新变法最终以失败结束。严复是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也属于维新派。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维新派的代表人物。
二.多选题(共1小题)
11.在l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期的近代化探索历程中,有人将先进的中国人展开的一场场救亡图存运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开颅洗脑”。你知道“自我疗伤”和“温药慢治”分别指什么事件吗?(  )
A.洋务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戊戌变法 D.五四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近代化进程相关知识的内容,需理解和掌握中国近化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
【解答】洋务派为维护清朝统治,领导的洋务运动主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属自我疗伤;康有为领导的戊戌变法和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主要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戊戌变法属温药慢治,辛亥革命属猛药重治;陈独秀领导的新文化运动主要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属开颅洗脑。
故选:AC。
【点评】解答本题需理解和掌握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
三.填空题(共5小题)
12.在甲午中日战争的威海卫海战中,邓世昌率领200余名战士与日军英勇作战,最后壮烈牺牲。 × (判断对错)
【分析】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海战清朝爱国官兵英勇抗战的事实。
【解答】在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命令军舰撞向日舰,最后英勇牺牲。光绪帝这幅挽联哀悼甲午中日战争中牺牲的民族英雄邓世昌。
故答案为:
×。
【点评】要求学生熟记甲午中日战争中黄海海战的事实,教育学生学习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敌、不怕牺牲的精神。
13.不平等条约中《 马关条约 》规定清政府割台湾给日本,《 辛丑条约 》规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区。
【分析】本题考查《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
【解答】《马关条约》签订,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银二亿两,开放重庆、沙市、苏州和杭州为商埠,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保;保证严禁人民反对外国侵略;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重要地区;划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故答案为:
《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点评】本题掌握《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相关知识。
14. 《辛丑条约》 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分析】本题考查了《辛丑条约》的相关知识.《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解答】据所学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这充分表明清政府已成为帝国主义控制中国的工具,清朝政府已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故答案为:
《辛丑条约》.
【点评】应准确识记《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15.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错误: 洋务运动  订正: 鸦片战争 。
【分析】本题以改正错误形式考查鸦片战争、洋务运动。
【解答】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鸦片战争,不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开始的标志。
故答案为:
错误:洋务运动;订正:鸦片战争。
【点评】本题以鸦片战争、洋务运动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6.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京师大学堂 。
【分析】本题以填空题的形式,考查京师大学堂的相关知识.
【解答】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创办于戊戌变法时期的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被公认为中国的最高学府,是现在北京大学的前身.
故答案为:京师大学堂.
【点评】戊戌变法时期创办的京师大学堂和洋务运动兴起的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注意区别.
四.辨析题(共3小题)
17.1894年,日本人在福州开办纺织、印刷等数十家工厂,大量产品倾销市场,导致当地手工业作坊纷纷倒闭。以上场景是否符合史实,请指出并说明理由。
【分析】本题考查《马关条约》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即可作答.
【解答】据所学知,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办厂是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的内容;当时是1894年,还没有任何条约允许外国在中国办厂,所以材料中的场景不符合史实.
故答案为:
表态:不符合;分析: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办厂是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的内容;当时是1894年,还没有任何条约允许外国在中国办厂.
【点评】注意识记《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18.义和团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起义。
错误: 义和团运动;应把“义和团运动”改为“太平天国运动” 
理由: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起义;义和团运动是一场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的相关史实。对比识记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的相关史实。
【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1851﹣﹣186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起义,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但它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而义和团运动是一场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故答案为:
错误:义和团运动;应把“义和团运动”改为“太平天国运动”。理由: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起义;义和团运动是一场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的相关史实。
19.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 (判断对错)
【分析】本题考查京师同文馆的创办.
【解答】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洋务派掀起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兴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兴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洋务运动中,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题干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洋务运动的内容和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的历程.
五.材料题(共2小题)
20.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乡。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闻一多《七子之歌?台湾》
(1)根据材料一,指出诗中“酷炎的夏日”是哪国侵略者?历史上台湾与祖国大陆曾有过三次分离,导致台湾与祖国大陆第二次分离的是近代哪次战争?
材料二: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日本臣民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
(2)材料二中的内容出自哪一文件?该文件是在何时签订的?当时中方代表是谁?
(3)除材料一、二相关内容外,该文件还涉及哪些有损中国利益的规定?它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分析】本题以两则材料为切入点,考查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解答】(1)由“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可知,诗中“酷炎的夏日”指的是日本侵略者;导致台湾与祖国大陆第二次分离的是甲午中日战争。
(2)材料二反映的是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史实,出自《马关条约》。1898年,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
(3)除割占台湾,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外,《马关条约》涉及有损中国利益的规定还有:清政府割辽东半岛、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影响:《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故答案为:
(1)日本侵略者;甲午中日战争。
(2)《马关条约》;1895年;李鸿章。
(3)规定:还有清政府割辽东半岛、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影响:《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点评】本题以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21.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当时的一些有识之士受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圆明园被焚的极大刺激与震撼,感到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势在必行,终于启动了一场持续30多年(19世纪60~90年代)的自强运动……从而启动了中国现代化的最初步伐。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乃知其战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兴学校、广书院、重技巧,别考课,使人尽其才……育方于学校,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抡、水雷、电线、铁路,此其用也。﹣﹣﹣﹣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
材料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同盟会革命纲领》
材料四: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陈独秀
(1)材料一中的“自强运动”指我国近代化探索中的什么运动?
(2)材料二与“自强运动”相比,在“学习西方”方面有何新的认识
(3)哪一运动践行了材料二的思想?结果怎样?
【分析】本题以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为主线,考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
【解答】(1)通过材料一中“19世纪60﹣90年代”,可知这是洋务运动时期,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兴起,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如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2)材料二中《盛世危言?自序》的作者郑观应是近代维新派的代表,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政治制度,比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更为深刻一些。
(3)据所学知,戊戌变法践行了材料二的思想,试图在中国建立群主立宪制,但变法触及地主阶级顽固派利益,最终失败。
故答案为:
(1)洋务运动。
(2)主张学习西方制度。
(3)戊戌变法。变法触及地主阶级顽固派利益,最终失败。
【点评】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
六.解答题(共2小题)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0 年,日本爆发经济危机,社会动荡,政局不稳;福泽裕吉(明治维新政治家)力主“进行东洋侵略(注:侵略朝鲜、中国),使国内人心转而外”.
(1)据材料一,指出甲午中日战争前夕日本的社会状况,并概述“国内人心转而外”的含义.
材料二:表格(甲午中日黄海海战双方舰队力量对比)
项目国别 参战舰数 装甲情况 总排水量(吨) 平均航速(海里/时) 鱼雷发射管数 火炮总数 鱼雷艇数
中国 12 12 34466 15.34 27 195 2
日本 12 12 40840 16.33 36 268 0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舰队在哪些方面与日本舰队存在差距?
材料三:李鸿章为避战保船,令北洋舰队退守威海卫港,日军趁机得到黄海制海权…1895年初,日军攻陷威海卫,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清政府无心再战,派李鸿章前往日本议和.
﹣﹣摘自《中国历史》(岳麓书社)
(3)创建北洋舰队的相关历史事件是什么,黄海大战壮烈牺牲的致远舰管带是谁?
(4)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内部原因.
【分析】(1)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
(2)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
(3)本题考查洋务运动.
(4)本题考查考生的综合能力.
【解答】(1)通过材料一中“日本爆发经济危机,社会动荡,政局不稳”可知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日本的经济社会情况.为了缓解国内的内部矛盾,转移国内人民的视线或矛盾,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开始对外侵略,中国和朝鲜成为日本侵略的对象.
(2)通过材料二中的数据可知,中国舰队在总排水量、平均航速、鱼雷发射管数、火炮总数等方面与日本存在很大差距.
(3)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兴起,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如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并组建了近代第一支海军,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黄海大战中,面对强敌,致远舰管带邓世昌顽强抵抗,最终壮烈牺牲.
(4)通过材料二可知,中国的舰队实力不如日本,在海军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通过材料三“李鸿章为避战保船”,可知李鸿章避战保船,不积极反抗,妥协退让是甲午海战中国失败的内部原因之一;结合所学知识,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清王朝封建统治的腐败无能.
故答案为:
(1)社会状况:日本爆发经济危机,社会动荡,政局不稳.概括含义:转移国内人民的视线或矛盾;或走上对外侵略扩张,侵略朝鲜中国.
(2)差距:总排水量、平均航速、鱼雷发射管数、火炮总数.
(3)历史事件:洋务运动,管带名字:邓世昌.
(4)内部原因:(据材料二)中国舰队整体实力不如日本;(据材料三)李鸿章避战保船,妥协退让;(据所学)清政府腐败无能.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知识掌握,重点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过程、结果及影响
23.观看下面两幅图片并阅读相关文字介绍,回答问题。
图一:为了辅助军事工业,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采取商办、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等方式,开办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等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起初只有3艘轮船,1876年增加9艘,1877年总数达到30艘,使中国轮船吨位增至400万吨左右,约占中外在华轮船总吨位的36.7%,成立后十年间,营业净收入由81000两白银增长到910000两白银。
图二:受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一些私人开始投资创办近代资本主义企业。1872年华侨商人陈启源在广东南海县简村开办继昌隆机器缫丝厂;1882年后,上海成立了一些缫丝厂。1878年,道员朱其昂在天津设立贻来牟机器磨坊。1882年,广州商人合股设立造纸厂,采用机器造纸。天津自来火公司成立于1886年,由官绅杨宗濂、买办吴懋鼎、淮军将领周盛波等合资设立。此外,还有制茶、制糖、制药、碾米、玻璃等近代工业出现。
(1)根据以上两幅图片及文字介绍,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信息点一: 为了辅助军事工业,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和天津电报局创办于洋务运动时期,属于民用工业  信息点二: 轮船招商局在成立后的十年中,营业净收入增长迅速  信息点三: 继昌隆缫丝厂是华侨商人陈启源创办的 
(2)根据图一文字介绍,写出轮船招商局的企业类型。
(3)根据以上图文内容,你能得出什么历史结论?
【分析】本题主要考察洋务运动和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19世纪60年代﹣﹣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发动洋务运动,洋务派中央以奕?为代表,地方以李鸿章、张之洞、曾国藩、左宗棠等为代表,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如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和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局、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等;后期创办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洋务运动是一场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解答】(1)可从企业名称、创办目的、创办时间(时期)、创办方式、企业规模、创办者等方面回答。例如:为了辅助军事工业,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和天津电报局创办于洋务运动时期,属于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在成立后的十年中,营业净收入增长迅速、继昌隆缫丝厂是华侨商人陈启源创办的等等。
(2)从材料一中“开办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等民用工业”可以知道轮船招商局是民用工业。
(3)从材料二中“受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一些私人开始投资创办近代资本主义企业。”能够分析得出,洋务运动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谈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洋务运动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故答案为:
(1)信息一:为了辅助军事工业,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和天津电报局创办于洋务运动时期,属于民用工业;信息二:轮船招商局在成立后的十年中,营业净收入增长迅速;信息三:继昌隆缫丝厂是华侨商人陈启源创办的。
(2)民用工业。
(3)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点评】对此题的分析能力是建立在对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基础上的,所以重点把握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