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2-06 17:37: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2019年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伟大诗人李白曾歌颂秦始皇为“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请问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的时间为(  )
A.公元前356年 B.公元前221年
C.公元前60年 D.公元60年
2.“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得用。”这段材料反映了(  )
A.秦朝百姓以金玉为印
B.秦皇权为民,与民共享
C.秦朝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
D.秦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3.有网友评价秦始皇:“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吞并八荒,六合一统,千古一帝,夺万世之潇洒。”该网友评价的主要是秦始皇哪一方面的功绩(  )
A.开始启用“皇帝”称号
B.修筑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C.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D.建立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4.下列关于东汉黄巾起义和秦末陈胜吴广起义相同点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当时的社会统治非常黑暗
B.起义前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
C.都遭到统治者的残酷镇压
D.都使当时的统治者一蹶不振
5.汉初统治者对人民采取轻徭薄赋的客观原因是(  )
A.吸取秦亡的教训 B.重视以德化民
C.经济困难 D.人心思安
6.历史上称西汉文帝、景帝时期的统治为(  )
A.贞观之治 B.文景之治 C.开皇之治 D.开元盛世
7.中国过去有种说法叫半部《论语》治天下,这种说法除了有对论语的赞美,还隐含有儒家思想被奉为中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的意思。中国的读书人只有学习儒家思想才能到朝廷担任官职的情况最早出现在 (  )
A.秦始皇时 B.汉武帝时 C.隋炀帝时 D.明太祖时
8.秦始皇、汉武帝都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封建帝王。下列关于秦皇汉武共同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都是开国皇帝 B.都加强中央集权
C.都是有名的暴君 D.都推行儒学教育
9.“外戚梁冀先后废立了三个皇帝,独揽朝政20余年。”材料反映的史实是(  )
A.皇帝早逝 B.幼主即位 C.宦官得宠 D.外戚专权
10.西汉的城市建设很有特点,在其都城长安出现了专门的商业区,称为(  )
A.街 B.坊 C.市 D.场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
12.秦始皇统一货币,在全国统一使用   ,秦朝还统一文字,把   作为全国规范文字。
13.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大起义是   。
14.公元前207年,刘邦、项羽领导的农民军推翻了秦朝,建立了西汉。   (判断对错)
15.两汉时期,名人辈出。
(1)汉武帝接受   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汉武帝接受   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
(3)汉武帝派   两次出使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
(4)东汉时,宦官   改进了造纸术,纸的使用开始普遍。
(5)东汉时,名医   发明了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
(6)东汉时,名医   写成《伤寒杂病论》。
三.辨析题(共3小题)
16.秦朝的疆域,东至东海,西到临洮,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判断:   ;改正:   。
17.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把楷书作为标准文字,颁行天下。
判断:    改:   。
18.黄巾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
错误:   改正:   。
四.材料题(共2小题)
19.请阅读下列两则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唐?李白《古风》)
材料二:“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
(唐?胡曾《长城》)
(1)材料中的秦王(秦皇)指的是谁?
(2)李白颂扬了他哪方面的业绩?胡曾批评他兴建哪项工程?
(3)对同一个历史人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你是如何评价他的?请说说理由。
20.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
材料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秦王”是谁?
(2)材料二中图示反映他开创了一套怎样的政治体制?
(3)材料二中“秦王”在地方上推行的制度是什么?
(4)除政治领域外,“秦王”还在经济、文化、思想、军事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请一一列举。
①经济:
②文化:
③思想:
④军事:
五.解答题(共2小题)
21.李白有诗曰:“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1)“秦王”是谁?“扫六合”指的是什么?
(2)“秦王扫六合”有什么意义?
(3)秦王在“扫六合”后给了自己什么称号?
(4)为了确立中央集权他在地方上实行什么制度。
22.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唐 李白
材料二: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
﹣唐 胡曾
(1)材料一中的秦王指谁?“扫六合”指的是什么?
(2)材料一中的秦王在地方上实行什么制度?
(3)材料一中的秦王为巩固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分别统一了什么?
(4)材料二中的“胡”指哪个少数民族?为了抗击这个少数民族,秦王采取了什么措施?



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2019年单元测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伟大诗人李白曾歌颂秦始皇为“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请问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的时间为(  )
A.公元前356年 B.公元前221年
C.公元前60年 D.公元60年
【分析】本题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为切入点,考查的是秦始皇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定都咸阳。秦朝的建立,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割据争战的局面,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秦始皇的有关内容.
2.“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得用。”这段材料反映了(  )
A.秦朝百姓以金玉为印
B.秦皇权为民,与民共享
C.秦朝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
D.秦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分析】本题以“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得用。”为切入点,考查的是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解答】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后,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定作自己的尊号,自称“始皇帝”。 并规定皇帝一人才能称“朕”,命令称“制”或诏,玉印称“玺”。这些特有的称谓都突出了皇帝至高无上的独尊地位和专制权威,D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3.有网友评价秦始皇:“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吞并八荒,六合一统,千古一帝,夺万世之潇洒。”该网友评价的主要是秦始皇哪一方面的功绩(  )
A.开始启用“皇帝”称号
B.修筑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C.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D.建立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分析】本题以有网友评价秦始皇的话为切入点,考查的是秦始皇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分析材料可知,体现了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他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他还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推行郡县制,巩固了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成为封建社会主要的政治制度,D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秦始皇的有关内容。
4.下列关于东汉黄巾起义和秦末陈胜吴广起义相同点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当时的社会统治非常黑暗
B.起义前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
C.都遭到统治者的残酷镇压
D.都使当时的统治者一蹶不振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东汉黄巾起义和秦末陈胜、吴广起义的相同点。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解答】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在大泽乡起义,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陈胜、吴广起义起义前没有进行了精心的准备。ACD均是东汉黄巾起义和秦末陈胜吴广起义相同点。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东汉黄巾起义和秦末陈胜吴广起义的相关史实。
5.汉初统治者对人民采取轻徭薄赋的客观原因是(  )
A.吸取秦亡的教训 B.重视以德化民
C.经济困难 D.人心思安
【分析】本题考查了汉初轻徭薄赋。
【解答】汉初统治者对人民采取轻徭薄赋的客观原因是经济困难。西汉建立之初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如何恢复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成为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轻徭薄赋的休养生息政策。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汉初统治者对人民采取轻徭薄赋的客观原因是经济困难。
6.历史上称西汉文帝、景帝时期的统治为(  )
A.贞观之治 B.文景之治 C.开皇之治 D.开元盛世
【分析】本题考查文景之治。
【解答】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文帝和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文景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社会比较安定,国家的粮仓丰满,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注意掌握文景之治是我国古代出现的第一个盛世。
7.中国过去有种说法叫半部《论语》治天下,这种说法除了有对论语的赞美,还隐含有儒家思想被奉为中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的意思。中国的读书人只有学习儒家思想才能到朝廷担任官职的情况最早出现在 (  )
A.秦始皇时 B.汉武帝时 C.隋炀帝时 D.明太祖时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汉武帝在思想方面的大一统措施。
【解答】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方面,采用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因而中国的读书人只有学习儒家思想才能到朝廷担任官职的情况最早出现在汉武帝时。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汉武帝实行的大一统措施。
8.秦始皇、汉武帝都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封建帝王。下列关于秦皇汉武共同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都是开国皇帝 B.都加强中央集权
C.都是有名的暴君 D.都推行儒学教育
【分析】本题考查了秦皇汉武。
【解答】秦始皇、汉武帝都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封建帝王,他们都注重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不是开国皇帝,也不算是有名的暴君,而秦始皇没有推行儒学教育。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需要全面分析题干相关内容,寻找共同之处。
9.“外戚梁冀先后废立了三个皇帝,独揽朝政20余年。”材料反映的史实是(  )
A.皇帝早逝 B.幼主即位 C.宦官得宠 D.外戚专权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东汉外戚专权。
【解答】“外戚梁冀先后废立了三个皇帝,独揽朝政20余年。”材料中特别强调的是“外戚”,它反映了东汉外戚专权。
故选:D。
【点评】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提炼材料观点。
10.西汉的城市建设很有特点,在其都城长安出现了专门的商业区,称为(  )
A.街 B.坊 C.市 D.场
【分析】本题考查两汉经济的发展.
【解答】西汉的城市建设很有特点,在其都城长安出现了专门的商业区,称为市。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两汉经济的发展,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秦朝 。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秦朝建立的知识点.
【解答】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故答案为:
秦朝.
【点评】本题以秦朝的历史特征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秦朝建立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12.秦始皇统一货币,在全国统一使用 圆形方孔钱 ,秦朝还统一文字,把 小篆 作为全国规范文字。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秦始皇统一货币和文字。
【解答】春秋战国时期,货币的形制、重量各不相同。秦统一全国后,秦始皇规定以秦国货币圆形方孔钱为标准样式,统一全国货币。秦朝建立后,为了巩固统一,秦始皇采取一系列措施,其中规定,统一使用小篆为全国规范文字。
故答案为:圆形方孔钱;小篆。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13.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大起义是 陈胜吴广起义 。
【分析】本题考查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大起义.
【解答】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斩木为兵、揭竿而起,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故答案为:
陈胜吴广起义(大泽乡起义).
【点评】本题以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大起义为依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
14.公元前207年,刘邦、项羽领导的农民军推翻了秦朝,建立了西汉。 × (判断对错)
【分析】本题考查西汉的建立。
【解答】公元前207年在巨鹿之战中,项羽民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为灭亡秦朝奠定了基础。随后,刘邦率兵进逼咸阳,秦朝灭亡。
故答案为:
×。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西汉建立的时间人物事件等。
15.两汉时期,名人辈出。
(1)汉武帝接受 董仲舒 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汉武帝接受 主父偃 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
(3)汉武帝派 张骞 两次出使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
(4)东汉时,宦官 蔡伦 改进了造纸术,纸的使用开始普遍。
(5)东汉时,名医 华佗 发明了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
(6)东汉时,名医 张仲景 写成《伤寒杂病论》。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两汉时期的名人.
【解答】(1)为了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持法家、道家等各家学说的读书人,均受到排斥.为发展教育,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推行儒学教育.太学是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
(2)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从此诸侯国越分越小,这样削弱诸侯国的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3)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通了汉与西域的通道,有利于汉与西域各国的经济文化联系,为开辟丝绸之路奠定了基础.张骞是中国历史上开辟丝绸之路的第一人.
(4)早在西汉前期,我国劳动人民就发明了纸.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他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渔网等材料制成植物纤维纸,扩大了原料来源,降低了造纸的成本,提高了纸的质量和产量.为了纪念蔡伦的功绩,人们把他改进的这种纸叫做“蔡侯纸”.造纸术的发明与传播,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发展的进程.
(5)华佗擅长外科手术,为减轻病人疼痛,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还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的活动姿态,编了一套医学体操,叫做“五禽戏”,能强身健体.
(6)东汉末年,张仲景收集了许多民间药方,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故答案为:
(1)董仲舒. 
(2)主父偃. 
(3)张骞. 
(4)蔡伦. 
(5)华佗. 
(6)张仲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两汉时期的名人.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
三.辨析题(共3小题)
16.秦朝的疆域,东至东海,西到临洮,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判断: × ;改正: “临洮”改为“陇西”。 。
【分析】本题以判断题的形式考查秦朝疆域。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秦朝的疆域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南到南海,北到长城一带,秦朝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西到临洮”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判断:×;改正:将“临洮”改为“陇西”。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秦朝疆域四至。
17.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把楷书作为标准文字,颁行天下。
判断: ×  改: 把“楷书”改为“小篆” 。
【分析】本题以秦统一六国为切入点,考查的是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解答】秦朝建立以后,为便于管理,统一了度量衡、货币、文字。规定以小篆作为标准文字,颁行天下。
故答案为:
判断:×; 改:把“楷书”改为“小篆”。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秦朝巩固统一措施。的相关知识点
18.黄巾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
错误: 黄巾起义 改正: 陈胜、吴广起义 。
【分析】本题以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为切入点,主要考查陈胜、吴广起义.
【解答】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在大泽乡起义,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故答案为:
错误:黄巾起义;订正:陈胜、吴广起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史实.
四.材料题(共2小题)
19.请阅读下列两则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唐?李白《古风》)
材料二:“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
(唐?胡曾《长城》)
(1)材料中的秦王(秦皇)指的是谁?
(2)李白颂扬了他哪方面的业绩?胡曾批评他兴建哪项工程?
(3)对同一个历史人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你是如何评价他的?请说说理由。
【分析】(1)本题以秦王扫六合为切入点,考查秦统一六国。
(2)本题以统一六国和修筑万里长城为切入点,考查秦巩固统一措施。
(3)本题以评价历史人物入手,评价秦始皇。
【解答】(1)材料一赞颂了秦王赢政(秦始皇)统一六国的丰功佳绩。故材料中的秦王指的是秦始皇。
(2)由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可以看出李白颂扬的是秦始皇统一六国的业绩。由材料二“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可以看出胡曾批评的是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
(3)秦始皇既是千古一帝,又是暴君。说他是千古一帝,是因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统一车距、文字、货币、度量衡,开凿灵渠,修长万里长城,促进了国家的发展。说他是暴君,是因为他统治时期,刑罚残酷,赋税徭役繁重,统治残暴,焚书坑儒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莫大损失。
故答案为:
(1)秦始皇。
(2)统一六国;修建长城。
(3)秦始皇既是千古一帝,又是暴君;说他是千古一帝,是因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统一车距、文字、货币、度量衡,开凿灵渠,修长万里长城,促进了国家的发展。说他是暴君,是因为他统治时期,刑罚残酷,赋税徭役繁重,统治残暴,焚书坑儒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莫大损失。
【点评】本题以秦始皇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20.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
材料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秦王”是谁?
(2)材料二中图示反映他开创了一套怎样的政治体制?
(3)材料二中“秦王”在地方上推行的制度是什么?
(4)除政治领域外,“秦王”还在经济、文化、思想、军事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请一一列举。
①经济:
②文化:
③思想:
④军事:
【分析】(1)本题考查秦始皇统一六国。
(2)本题考查秦朝的中央集权制。
(3)本题考查郡县制。
(4)本题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解答】(1)材料一赞颂的是秦王赢政统一六国的丰功伟绩,故材料中的“秦王”是赢政。
(2)由材料二中图示,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可知材料二图示反映的是秦始皇开创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政治体制。
(3)由材料二图示,地方设郡,郡下设县,可知秦始皇在地方上推行的制度是郡县制。
(4)除政治领域外,秦始皇还在经济、文化、思想、军事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①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②文化: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汉字;③思想:焚书坑儒,钳制思想,摧残文化;④军事:北修长城,抵御匈奴;开发南疆,修筑灵渠。
故答案为:
(1)赢政(秦始皇)。
(2)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3)郡县制。
(4)①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②文化: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汉字;③思想:焚书坑儒,钳制思想,摧残文化;④军事:北修长城,抵御匈奴;开发南疆,修筑灵渠。
【点评】本题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实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五.解答题(共2小题)
21.李白有诗曰:“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1)“秦王”是谁?“扫六合”指的是什么?
(2)“秦王扫六合”有什么意义?
(3)秦王在“扫六合”后给了自己什么称号?
(4)为了确立中央集权他在地方上实行什么制度。
【分析】(1)本题考查秦统一六国的内容;公元前230﹣﹣﹣221年,“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
(2)本题考查秦统一六国的意义;秦统一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征战混乱的局面。
(3)本题考查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内容;识记嬴政自称皇帝的史实。
(4)本题考查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内容;识记郡县制的建立。
【解答】(1)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30﹣﹣﹣221年,“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
(2)依据所学可知,嬴政统一全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征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3)依据所学可知,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后,认为自己功盖三皇五帝,故自称皇帝;
(4)依据所学可知,为了确立中央集权,秦始皇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由中央直接管辖。
故答案为:
(1)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
(2)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征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3)皇帝。
(4)郡县制。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内容。
22.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唐 李白
材料二: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
﹣唐 胡曾
(1)材料一中的秦王指谁?“扫六合”指的是什么?
(2)材料一中的秦王在地方上实行什么制度?
(3)材料一中的秦王为巩固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分别统一了什么?
(4)材料二中的“胡”指哪个少数民族?为了抗击这个少数民族,秦王采取了什么措施?
【分析】(1)本题以唐朝李白的诗句为依托,考查的是秦灭六国的知识。
(2)本题以唐朝李白的诗句为依托,考查的是郡县制实行的知识。
(3)本题以唐朝李白的诗句为依托,考查的是秦朝巩固统一措施的知识。
(4)本题以唐朝胡增的诗句为依托,考查的是秦与匈奴关系的知识。
【解答】(1)由材料“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的历史。因此说材料一中的秦王指的是嬴政,“扫六合”指的是秦灭六国,统一全国。
(2)秦朝建立后,秦始皇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
(3)秦朝建立后,为巩固封建统治,秦始皇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了货币,统一了文字,统一了度量衡等。
(4)由材料“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材料二中的“胡”指的是匈奴。秦朝建立后,为抗击匈奴,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故答案为:
(1)嬴政;灭掉六国,完成统一。
(2)郡县制。
(3)货币、文字、度量衡。
(4)匈奴;修筑长城。
【点评】本题以唐朝李白、胡增的诗句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秦灭六国和秦朝巩固统一措施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