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8-2019学年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10《螳螂捕蝉》同步练习
一、基础运用(共6题;共27分)
1.看拼音,写词语。
háo bú jiè yì
bǐnɡ bào
?huò huàn
zhuó shí
zhū hóu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形近字组词。捕________? ?????????供________ ???????????待________铺________ ??????????拱________ ???????????侍________?
3.写出近义词。议论—________ ??????召集—________ ??????准备—________ ?????????执意—________
4.填空。①本文讲一位少年以“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告诫吴王,并使吴王消了________的念头。少年讲的故事与“________,________”这个寓言故事的意思很相近。②《螳螂捕蝉》是一个寓言故事,我们学过的寓言故事还有: ________
5.给下面句子中划线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死:A失去生命???? ?B不顾性命????? C表示坚决???? D不活动,不灵活?①吴王已住下了死命令,怎么办呢?________②吴王固执地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________③这条沟多年没有人清理,曾经哗哗直流的水成了死水。________④战士们个个满腔热血,希望同对岸的敌人决一死战。________
6.下列人物、朝代、作品、名句匹配有误的一项是(??? )
A.?杜甫—唐朝—《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B.?李煜—南宋—《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C.?白居易—唐朝—《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D.?王安石—北宋—《元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二、阅读理解(共2题;共36分)
7.阅读课文《螳螂捕蝉》,回答问题。? ? ? ?吴王准备出兵攻打楚国,遭到了一些大臣的反对。大臣们认为,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可是吴王固执地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他说:“你讲得太有道理了!”于是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1)“恍然大悟”是什么意思?
(2)吴王由“固执”到“恍然大悟”,我们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3)大臣和少年的话产生了不同是结果,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结果?
(4)仔细阅读这两段话,大臣的劝和少年的劝共同之处是什么?
(5)大臣的劝和少年的劝带来的结果是怎样的呢?
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 战国时魏国有一个有名的射箭能手叫更羸。
??? 有一天,更羸跟随魏王到郊外去游玩。玩着玩着看见天上有一群鸟从他们头上飞过,在这群鸟的后面,有一只鸟吃力地在追赶着它的同伴,也向这边飞来。更羸对魏王说:“大王,我可以不用箭,只要把弓拉一下,就能把天上飞着的鸟射下来。”“会有这样的事?”魏王不相信地问。更羸说道:“可以试一试。”过了一会儿,那只掉了队的鸟飞过来了,它飞的速度比前面几只鸟要慢得多,飞的高度也要低一些。这只鸟飞近了——原来是只掉了队的大雁,只见更羸这时用左手托着弓,用右手拉着弦,弦上也不搭箭。他面对着这只正飞着的大雁拉满了弓。只听得“当”的一声响,那只掉了队正飞着的大雁便应声从半空中掉了下来。
??? 魏王看到后大吃一惊,连声说:“真有这样的事情!”便问更羸不用箭凭什么将空中飞着的鸟射下来的。更羸笑着对魏王讲:“没什么,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大雁。”“你是怎么知道这只大雁是受过了箭伤的呢?”魏王更加奇怪了。更羸笑着对魏王说:“从这只大雁飞行的姿势和叫的声音中知道的。”更羸接着讲:“这只大雁飞得慢是它身上的箭伤在作痛,叫的声音很悲惨是因为它离开同伴已很久了。旧的伤口在作痛,还没有好,它心里很害怕。当听到弓弦声响后,更害怕再次被箭射中,于是就拼命往高处飞。它心里本来就害怕,加上拼命一使劲,未愈的伤口又裂开了,疼痛难忍,翅膀再也飞不动了,它就从空中掉了下来。”
?(选自《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1)给本文加个合适的题目。________
(2)填空。
①这是一篇________故事,故事发生在________时的________国。
②更羸不用箭就把大雁从天上射下来,原因是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更羸是一个________的人。
(3)细读短文,回答问题。
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三、语言表达(共1题;共5分)
9.完成写作。
???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自然之道无处不在,一个个奇妙而有趣的疑问在召唤我们去探索和解决。请你以“我的发现”为题写一篇400字左右的文章。
答案解析部分
一、基础运用
1.【答案】毫不介意;禀报;祸患;啄食;诸侯
【考点】拼音,词形,螳螂捕蝉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掌握生字的结构特点。书写时要注意“禀、祸、啄、侯”容易写错.【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2.【答案】逮捕;提供;接待;店铺;拱形;侍奉
【考点】字形,螳螂捕蝉
【解析】【分析】捕为提手旁,铺金字旁,这两个字为形近字,要注意区分;供为单人旁,拱为提手旁,这两个字为形近字,不要弄混;待为双立人旁,侍为单立人旁,这两个字为形近字,不要弄混。【点评】字形,指个别字元的外形、形体、写法。学生在书写时要注意辨认形近字和同音字,不要弄混。形近字是指几个字形结构相近的字,而形近字的含义却不一样。解释形近字是指几个字形结构相近的字。特点形近字的搭配有一定的规律,并有各自的特点。
3.【答案】讨论;调集;预备;执拗
【考点】词义,螳螂捕蝉
【解析】【分析】议论:一般是论说文的论述方法。亦为文学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召集,通知人们聚集在一起。例,所有人被召集到船尾。准备:预先安排或筹划。执意:就是坚持自己的意见和主张。【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比如:“议论”理解为“一般是论说文的论述方法。”那么,它的近义词是“讨论”。
4.【答案】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攻打楚国;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刻舟求剑、掩耳盗铃、守株待兔、狐假虎威
【考点】课文内容理解,螳螂捕蝉
【解析】【分析】①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书写时一定注意不要写错别字。本文讲一位少年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告诫吴王,并使吴王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少年讲的故事与“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个寓言故事的意思很相近。②考查寓言故事的识记。我们学过的寓言故事还有:刻舟求剑、掩耳盗铃、守株待兔、狐假虎威。【点评】①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熟悉和理解程度,锻炼了学生阅读和综合能力,特别是语言表达能力。②本题考查对学过的寓言故事的识记能力。
5.【答案】C;A;D;B
【考点】词义,螳螂捕蝉
【解析】【分析】这道题主要考察的事对词义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在回答这道题目是,要掌握字的意思,然后根据具体的情景选择正确的含义。【点评】这道题是对“死”这个字的意思的考察,死:A失去生命B不顾性命C表示坚决D不活动,不灵活,要根据具体的情景来填空。
6.【答案】B
【考点】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文学常识的信息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阅读作品时要注意记忆,根据考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解答。B李煜—南唐????? 《浣溪沙》作者:晏殊?(北宋)—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诗人、诗题、名句的掌握能力。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二、阅读理解
7.【答案】(1)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2)我们体会到:少年是睿智的,他找到适合劝说吴王的方法,让吴王自悟其理。(3)因为大臣们是直言相劝,令吴王感到没有威严;而少年的“劝”是智劝,既维护了吴王的面子,又令吴王茅塞顿开。(4)都是想劝吴王放弃攻打楚国。(5)大臣是直接劝说的,结果失败了;而少年是通过一个例子让吴王自己领悟到其中的道理,结果让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考点】课文内容理解,螳螂捕蝉
【解析】【分析】(1)考查的是对词义的掌握,(2)是对课文中“恍然大悟”这个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的考查。本题涉及课文的理解,包括课文脉络、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重点句子的理解等,在认真领会课文中作者的感情,就会不难填出正确答案。(3)这道题是对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与掌握,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要注意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掌握大臣和少年的话产生了不同是结果的原因。在认真领会课文中作者的感情,就会不难填出正确答案。(4)是对大臣的劝和少年的劝共同之处的考查,(5)是对大臣的劝和少年的劝带来的结果的考查。【点评】恍然大悟: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吴王由“固执”到“恍然大悟”我们体会到:少年是睿智的,他找到适合劝说吴王的方法,让吴王自悟其理。(4)大臣的劝和少年的劝共同之处是他们都是想劝吴王放弃攻打楚国。(5)大臣是直接劝说的,结果失败了;而少年是通过一个例子让吴王自己领悟到其中的道理,结果让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8.【答案】(1)惊弓之鸟(2)古代寓言;战国;魏
;当听到弓弦声响后,更害怕再次被箭射中,于是就拼命往高处飞。它心里本来就害怕,加上拼命一使劲,未愈的伤口又裂开了,疼痛难忍,翅膀再也飞不动了,它就从空中掉了下来。
;聪明(3)①受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②说出读了短文后的感想,也可联系实际说一说。
【考点】课文内容理解,螳螂捕蝉
【解析】【分析】(1)考查拟定标题。阅读短文,梳理段落,就可以概括出短文的主要内容,再进一步提炼标题。此题主要考查提炼文章标题的能力。(2)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书写时一定注意不要写错别字。(3)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①受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②说出读了短文后的感想,也可联系实际说一说。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给短文拟定标题的能力。(2)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熟悉和理解程度,锻炼了学生阅读和综合能力,特别是语言表达能力。(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的能力。
三、语言表达
9.【答案】略
【考点】叙事
【解析】【分析】从文章的题目看,这是一篇写事的作文,写事的文章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②一般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写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③要突出重点,不要平铺直叙,重点的场面或过程要详写,写具体;④环境描写对反映文章的中心很有作用,所以在叙事时,有时也要注意写清楚环境。【点评】选定题目后,我们就根据所选内容进行写作,注意内容具体,结构清晰,语句通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