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第四单元14《学会合作》同步练习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第四单元14《学会合作》同步练习 (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2-05 13:57: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教版2018-2019学年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14《学会合作》同步练习
一、基础运用(共6题;共27分)
1.按拼音写汉字 hé zuò________?? gū lì________?? xùn liàn________?? pèi hé________
2.形近字组词 。 谈________? 难________? 住________ 淡________ ?堆________ ?往??________?
3.写出反义词。 合作—________?? 成功—________? 孤立—________?? 配合—________
4.缩句 ①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________②一位外国的教育家邀请中国的几个小学生做了一个小实验。________
5.下面故事分别出自哪部书,请写出书名。
过五关,斩六将——《________》
西天取经——《________》
刘姥姥进大观园——《________》
逼上梁山——《________》
6.将序号填在相应的著作后面
①红孩儿???? ②乔奇?????? ③美猴王???? ④王熙凤???? ⑤汤姆?
?⑥林冲?????? ⑦刘姥姥???? ⑧哈克?????? ⑨武松?????? ⑩贾宝玉
(1)《西游记》________
(2)《汤姆·索亚历险记》________
(3)《水浒传》________
(4)《红楼梦》________
二、阅读理解(共2题;共40分)
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红叶与白莲
???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像小船般漂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hán ?bāo ?yù ?fàng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 仍是不舒畅!——徘徊了一会儿,窗外雷声发作了,大雨接着就来。越来越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摇摆。在那无遮蔽的是空之下,我不敢出去,也无法可想。
??? 对面屋里母亲呼唤着,我便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身边——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倒下来,正fù ?gài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 雨势并未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
??? 雨点不住她打着,只能打在勇敢慈爱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 我心中深深地受到了感动——
??? 母亲啊!您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您,还有谁能为我遮挡?
(1)根据文中的拼音写出词语。
hán? bāo? yù ?fàng
fù? gài
________
________
(2)文中的“唤”还可以换成________。
(3)找出文中的反问句,并把它改成陈述句。
(4)读句子,联系短文回答问题。
①“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摇摆。”这句话与下文哪一句相照应?写出相照应的句子:________
②“母亲啊!您是荷叶,我是红莲。”这里作者把母亲比作什么?________为什么要这样比喻?________
(5)你还学过哪些描写荷花的诗句?请把印象深刻的几句写下来。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
父亲的打与不打
??? 小时候,宁涛是个调皮的孩子,爬树掏鸟蛋,下河摸虾,不是把裤子撕开一条口子,就是把衣服挂个洞,父亲见了,却从不打他,而是笑呵呵地跟他的母亲解释:“孩子嘛,都这样,我小时候也是这样的。”
??? 可有一次,宁涛偷了邻居的五块钱。五块钱在当时已经是一个不小的数目。父亲知道后,把他用皮带捆在树上,狠狠地抽了好几鞭。边抽边说:“小时偷针,长大偷金,我看你还敢不敢偷,下次再偷,我剁了你的手!”那一次,他被打得皮开肉绽,母亲看了极其心疼,说父亲下手太狠,和父亲吵了一架后回娘家了。那一次,父亲破天荒地没有去外婆家接他们,他这才意识到偷是让父亲最痛恨的事情。他再也不敢偷了,他怕说到做到的父亲真砍了他的手。
??? 九岁的时候,宁涛带6岁的弟弟去外婆家,刚好那天村里放电影,他带弟弟去看电影,电影看到一半,宁涛出去上厕所,结果回来的时候没有看见弟弟,当时,他猜想弟弟可能是跟着熟人回家了吧,便没有放在心上。直到他回到家,没有看见弟弟,他才慌了神。全家人奋力寻找,也没找到弟弟。——闯下这么大的祸,父亲肯定会狠狠地打他一顿吧,可是,父亲却一句话也没有说。之后,弟弟就像一根刺,梗在宁涛的喉咙里,他不提起,父母也不提起。但他知道,父母都想念弟弟,特别是年纪越来越大,对弟弟的思念与日俱增。但父母从来没有责怪他。他其实很希望父亲打他一顿,哪怕是狠狠地打他一顿,他也不会怨父亲一丝一毫。
??? 在弟弟失踪后的第26年,宁涛看到了中央电视台的寻人节目,才又燃起了一丝希望。通过央视节目组的多方寻找,他终于找到失散26年的弟弟。那一刻,他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节目现场,父亲老泪纵横。主持人问他的父亲:“弟弟丢了,你打了哥哥没有?”父亲坚定地答:“没有。”主持人问为什么没有。父亲说:“弟弟丢了,他心里已经很自责了,我们已经丢了一个小孩了,我们得把爱加倍地放到哥哥身上。”
??? 那一刻,宁涛泪流满面。父亲的打与不打,都是因为爱他。父亲的打,是因为怕儿子染上恶习,走上不正当的道路;而父亲不打他,是因为怕儿子心理负担过重,希望他健康快乐地成长。
(1)文章是按________顺序来叙述的。( ???)
A.?空间???????????????????????????????????????B.?时间???????????????????????????????????????C.?事情发展
(2)文章围绕父亲的“打”与“不打”来叙述,这样的写法是( ???)
A.?正反对比??????????????????????????????????B.?前后对比??????????????????????????????????C.?前后照应
(3)简要概括文章所叙述的父亲“打”与“不打”的三件事。
(4)在这三件事中,作者详写的是哪一件事?为什么?
(5)文章刻画父亲主要运用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他是一个________的人。而第4自然段则主要运用的是________描写,让我们感受到宁涛是一个________的人。
(6)读了这篇文章,对照文中父亲的教育方式,你想对你的家长说些什么?
三、语言表达(共1题;共5分)
9.回想你的生活,相信你和家长、老师、同学之问也有说不完道不尽的故事。比如,一次争吵,一次误会;比如,一次挫折,一次惊喜;再比如,一次欢笑,一次流泪……正是因为经历了一个又一个的“一次”,你才学会了珍惜,懂得了感恩……请用“一次_________”为题,完成习作。
提示: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内容生动具体;③有真情实感;④文中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⑤450字左右。

答案解析部分
一、基础运用
1.【答案】合作;孤立;训练;配合
【考点】拼音,学会合作
【解析】【分析】合作:就是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方式。孤立:表单独、独立。训练:在计划有步骤地使具有某种特长或技能。配合:指各方面分工合作来完成共同的任务,或指合在一起显得合适,相称。 【点评】“合”不要错写为“和”这两个字为同音字,要注意区分;“训”为言字旁,“练”为绞丝旁,这两个字在书写的时候要注意偏旁,不要写错。
2.【答案】谈话;困难;记住;冷淡;土堆;往日
【考点】字形,学会合作
【解析】【分析】谈为言字旁,淡为三点水旁,这两个字为形近字,要注意区分;难为又字旁,堆为提土旁,这两个字为形近字,要注意区分;住为单立人旁,往为双立人旁,这两个字为形近字,不要弄混。 【点评】字形,指个别字元的外形、形体、写法。学生在书写时要注意辨认形近字和同音字,不要弄混。形近字是指几个字形结构相近的字,而形近字的含义却不一样。解释形近字是指几个字形结构相近的字。特点形近字的搭配有一定的规律,并有各自的特点。
3.【答案】单干;失败;团结;刁难
【考点】词义,学会合作
【解析】【分析】合作:就是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方式。一种联合行动的方式。成功:达成所设定的目标。孤立:表单独、独立。配合:指各方面分工合作来完成共同的任务,或指合在一起显得合适,相称。 【点评】词义:包括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一个词的最初的含义称作本义。以本义为出发点,根据它所反映的事物或现象的各个特点,词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又会产生若干个与本义相关但并不相同的意义,这就是词的引申义。词义的性质包括概括性、客观性和民族性。[来源:学科网]
4.【答案】①社会是社会。 ②教育家邀请小学生。
【考点】扩写、缩写句子,学会合作
【解析】【分析】缩句,就是把“枝稠叶茂”的长句子,缩短为只留“主干”的短句子,并且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意思,就是去枝减叶。无论多么复杂的单句,只要层层压缩,就会越来越简单,最后剩下的就是这个句子的“主干”,主干也就是主语 谓语 宾语。换句话说,“主干”就是把所有的定语、状语、补语都压缩了之后余下的部分。 【点评】缩句既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语,也不能改变陈述主语的谓语,缩句只能压缩掉次要成分,如果是属于主要成分的词语,也不能压缩掉。
5.【答案】《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
【考点】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内容、人物故事情节的识记能力。答题时要回忆学过的文章,结合题目所给的条件和提示作出正确的回答。做好此类题,平时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有意识地积累教材中的名家名篇。
故答案为:《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 【点评】对于推荐初中生必读名著,平时要认真阅读,识记文学常识,掌握主要内容,故事情节,主要人物等。
6.【答案】(1)①③ (2)②⑤⑧ (3)⑥⑨ (4)④⑦⑩
【考点】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人物的识记能力。答题时要回忆学过的文章,结合题目所给的条件和提示作出正确的回答。做好此类题,平时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有意识地积累教材中的名家名篇。 故答案为:(1)①③;(2)②⑤⑧;(3)⑥⑨;(4)④⑦⑩。 【点评 】对于“课标”推荐初中生必读名著,平时要认真阅读,识记文学常识,掌握主要内容,故事情节,主要人物等。
二、阅读理解
7.【答案】(1)含苞欲放;覆盖 (2)喊 (3)反问句: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您,还有谁能为我遮挡?
陈述句: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您,没人能为我遮挡。
(4)①雨势并未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②把母亲比作荷叶;;因为在“我”伤心或遇到困难时,只有母亲才能安慰“我”,就如荷叶保护红莲那样。 (5)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考点】记叙文
【解析】【分析】⑴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汉字)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苞、欲、覆”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⑵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⑶反问句:是一种修辞方法,是用反诘的语气表达一个肯定的意思,答案已经蕴涵在问句中了,不需要对方来回答。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能……呢?”等。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⑷①考查照应句。解题思路引导:在一篇文章里有的内容前面说到了后面又作必要的交代;有的内容虽然主要在后面说但在前面也有必要提一下这就是前后照应要根据文章整体意思找相照应的句子。②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⑸考查对古诗、名句背诵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或信息筛选符合要求的诗句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故答案为:⑴含苞欲放;覆盖;⑵喊;⑶反问句: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您,还有谁能为我遮挡?陈述句: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您,没人能为我遮挡。⑷①雨势并未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②把母亲比作荷叶,因为在“我”伤心或遇到困难时,只有母亲才能安慰“我”,就如荷叶保护红莲那样。⑸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⑵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⑶考查学生对反问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掌握反问句改陈述句方法,平时注意多练。⑷①此题考查对照应句的把握能力,要求会判断写作时会应用。②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⑸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句的含义,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8.【答案】(1)B (2)A (3)①小时候,宁涛饲皮,父亲不打。②宁涛偷邻居家钱,父亲为让宁涛警醒,狠狠打骂。③宁涛带丢弟弟,父亲因怕其过度自责,没有丝毫责备。 (4)作者详写了第三件事:弟弟走失,父亲丝毫没有责备。因为此事宁涛犯错最严重,父亲却不忍责备他,更加凸显了父亲对宁涛深沉的爱。 (5)语言;神态;教导有方;心理;有责任心和孝心 (6)略
【考点】记叙文
【解析】【分析】⑴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找主关键词语来分析。 ⑵此题考查正反对比写作方法。正反对比把两种矛盾或对立的事物加以对照比较,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说理,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使所阐述的事理更加深刻,更有说服力。 ⑶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⑷文章材料详写略写安排是与中心主旨有关,一般详写部分与中心关系密切,反之,则与中心关系作用不大。 ⑸描写方法按人物描写概括为:肖像描写、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等。结合句子来分析。 ⑹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故答案为:⑴B;⑵A;⑶①小时候,宁涛饲皮,父亲不打。②宁涛偷邻居家钱,父亲为让宁涛警醒,狠狠打骂。③宁涛带丢弟弟,父亲因怕其过度自责,没有丝毫责备。⑷作者详写了第三件事:弟弟走失,父亲丝毫没有责备。因为此事宁涛犯错最严重,父亲却不忍责备他,更加凸显了父亲对宁涛深沉的爱。⑸语言;神态;教导有方;心理;有责任心和孝心;⑹略。 【点评】⑴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⑵此题考查对正反对比写作方法的把握能力。⑶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下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⑷此题主要考查对详写略写的把握能力。⑸此题主要考查对常用描写方法的掌握能力。要求平时阅读时会分辨,写作时会应用。⑹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表述正确,文通句顺即可。
三、语言表达
9.【答案】略
【考点】叙事
【解析】【分析】从文章的题目看,这是一篇写事的作文,写事的文章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②一般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写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③要突出重点,不要平铺直叙,重点的场面或过程要详写,写具体;④环境描写对反映文章的中心很有作用,所以在叙事时,有时也要注意写清楚环境。 【点评】选定题目后,我们就根据所选内容进行写作,注意内容具体,结构清晰,语句通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