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通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抽象思维能力有所提高,但是,这一时期的学生还缺乏四个度,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还未形成体系,没有达到一定的广度;对历史现象的认识还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深度;分析问题还缺乏活度。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仍然要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已有知识水平采取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道两次鸦片战争基本过程及《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主要内容;通过阅读材料,归纳分析,能够认识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认识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及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材料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两次鸦片战争,学生能认识到先进的中国人在近代中国遭受的屈辱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民主救国的道路,从而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掌握《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2、难点:理解两次鸦片战争的的背景、影响
四、主要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采用创设新情景、问题探究法、对比分析法、归纳法
2、教学手段:多媒体、文本
五、教学过程
导入:热点聚焦(以最近的新闻——2018年04月10日在海南小镇博鳌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习近平主席发表了题为《开放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的主旨演讲。习近平指出,博鳌亚洲论坛成立以来,为凝聚亚洲共识、促进各方合作、推进经济全球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本届年会以“开放创新的亚洲,繁荣发展的世界”为主题,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各方期待。)——(以当前国家热点新闻引发同学们的关注)
教师提问:改开开放四十年中国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什么?
学生:……坚持改革开放
教师:但是180十多年前则迥然不同,由于闭关自守错过了发展的机会,落后与世界反战潮流,最终导致被动挨打和被动开放。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复习中注意掌握两条条主线,一条是列强的侵略,第二条中国人民的反抗外来侵略与追求民族的探索。
(课前学生已经做了简单整理,课堂上知识简单回顾第四单元知识主线,帮助学生构建单元知识框架)
(将考纲要求具体细化到本课课堂目标,以利于学生掌握和落实)
(一)基础知识回顾
1、为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 走私鸦片 ,
引发了1839年林则徐 虎门销烟 。
2、1840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1841年英军强占 香港岛 ,
1842年清政府求和,签订了中英 《南京条约》 ;1844年签订了中美 《望厦条约》 和中法 《黄埔条约》 。
3、为了进一步 扩大在华侵略权益 ,1856年英法发动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年与英法签订了 《天津条约》 ,1860年与英法美俄签订了 《北京条约》。
(二)思考与探究
1、思考与探究1 近代中国为什么会遭受列强侵略?
材料1
从1688年起,英国正式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的政治原则,并在以后的几十年里逐步建立起君主立宪制。
从18世纪末开始,英国的各个行业相继实行了工厂化……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它的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在当时就是英国一个国家能够对抗整个世界。
利用自身首屈一指的工业优势,英国开始积极推行自由贸易政策,逐步建立起了自由主义的经济体系。它率先采用取消贸易限制的办法来扩大国外市场,也就是用取消别国产品输入英国的限制,来换取别国取消对英国产品的限制。 “英国制造”从此在更大的世界市场里长驱直入。
——《大国崛起解说词·第四集 工业先声》
材料2
材料3:从18世纪末叶以来,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已显著没落,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危机……国内的阶级矛盾日趋激化,秘密结社遍及各省,农民起义不断发生,特别是1796年爆发的白莲教大起义与1813年爆发的天理教起义,给清王朝的打击尤为沉重。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清王朝的统治根基已经动摇。
——张岂之《中国思想史》
材料4:清政府只留广州一处为海港通商,关闭了其他海港,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东十三行统一经理对外贸易。“夷货非衣食所须,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矣也,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
材料5:1825年,英国建造了世界上第一条铁路,到1840年,全世界铁路总里程达9000公里,而中国还不知铁路为何物。
材料6:……英国军队的长枪大炮被视为妖术,军舰被视为怪物,广州守将杨芳对付英国人的是“驱邪”的马桶、秽物。
(通过材料呈现19世纪前期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情况对比。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材料,寻找原因。培养学生阅读归纳材料和对比分析能力)
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归纳,得出结论(注意论从史出观念的培养):
2、思考与探究2 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影响?
材料一:输入工业品、鸦片和掠取原料,这种经济势力的侵入使中国固有的小商品经济既受到摧残。这种情况,五口及其附近地区最早显露出来,例如厦门地区在开埠后的年余,即1845年,即因洋布的输入而使“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而闽浙之土布、土棉、遂亦因之壅滞不能出口”。
【一八四五年春福州将军兼闽海关敬奏(“历史研究”,一九五四年,第三号)。)】
材料二:也使大批农民和手工业者遭遇经济困难以至于破产。而他自己又由于家庭手工业被摧残,需要向市场购用某些日用的“洋货”,于是农民的自然经济日就破坏。
材料三:外国侵略者又利用口岸进行各种犯罪活动,其最堪痛恨的是掠夺人口的罪恶活动…频年粤东澳门有拐诱华人贩出外洋为人奴僕,名其馆曰招工,其实为图利,粤人称之为买猪仔。夫曰猪则等人于畜类…容闳于一八五五年在澳门也曾看到“无数华工以辫相连,结成一串牵往囚室,其一种奴隶牛马之惨状,及今思之,犹为酸鼻”的惨景。
【容闳:“西学东渐记”,第一一五页。】
2、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原始材料阅读分析,并结合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分析,从而认识到鸦片战争的影响,尤其是让学生真正认识到鸦片战争给近代中国带来的灾难,从而为后面中国人民的觉醒探索做好思想铺垫)
(1)给中国带来巨大屈辱和深重灾难
(2)中国大门被迫打开,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结合地图,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认识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对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对中国的危害程度进一步加深。从而更加清晰的认识到两次鸦片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
(3)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思考与探究3 面临近代被动挨打的局面,中国人民做出了怎么的选择?
材料:中华文明在连续、未间断地发展了五千年后仍然绽出新枝,……18世纪中叶以后,这个古老的文明受到西方……现代文明的咄咄逼人的压力。这种压力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特有的手段……迫使中华文明不得不经常地再“生存与灭亡”之间彷徨。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问题探究: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压力下,中华文明面临着“生存与灭亡”,先进的中国人做出了怎样的选择?(请以鸦片战争后到五四运动前的史实加以说明)
引导学生回顾近代先进中国人的探索:
(1)武装反抗外国侵略,维护民主独立;
(2)开眼看世界,开启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先河;(3)洋务运动学西方科技;(4)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学习西方制度;(5)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民主科学思想
认识提升 教师: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
近代中国由被动挨打 抗击外来侵略 探索民主道路的发展历程。
4、认识与探究 如何运用多元史观认识鸦片战争?
历史观又称“社会历史观”。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
(在一轮复习中,渗透史观,为高三历史学习能力进一步提升奠定基础。在此介绍高考中最常运用的两种史观。引导学生运用史观认识鸦片战争史实)
现代化史观:鸦片战争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与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推动了经济的现代化
全球史观: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闭关锁国”的状态,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
(三)当今热点解读
如何认识习主席所说的“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四)巩固练习(练习中,适当进行答题方法的指引。)
1、(2013年珠海调研)1820年前至1845年我国白银与铜钱的兑换如下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年份
每两白银可兑换的铜钱数量
1820年之前
约值1000枚铜钱
1827年
约值1300枚
1838年
约值1600枚
1845年
约值2200枚或更多一些
A、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大量外流
B、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
C、清政府滥铸铜钱,导致银贵钱贱
D、白银是当时主要的流通货币
2、(2009年广东高考) 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想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固守旧制度的清政府
B、“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英国侵华与鸦片无关
C、“对联式悲歌”是指中英两国在战争中两败俱伤
D、“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体现出人类的正义和道德
3、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条款中,最能反映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
①割香港岛 ②赔款2100万银元
③协定关税 ④五口通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2012北京高考文综)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主张。”若对此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西方国家希望通过“最惠国待遇”获得更多权益
B、西方国家想“借修约”名义攫取更多的在华利益
C、清朝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
D、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京的要求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其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近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材料二 1840年以前是我们对人家不公平,1840年以后是人家对我们不公平。 ——蔣廷黻 《中国近代史》
(1)简析材料一中“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的含义。
(2)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二中的观点。
课件45张PPT。在这场题为《开放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的演讲中:
习近平从中国自身改革开放的经验,
由此及彼谈到经济全球化:
他说中国40年改革开放的成功,
有一条最重要的启示——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
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
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
改革开放思想,贯穿于习近平在博鳌的整个演讲第10课 鸦片战争 1840年6月,由48艘舰船和6000人组成的英国远征军封锁了珠江口,鸦片战争由此爆发。中英两国相隔万里为何会爆发战争呢鸦片战争前夕中、英国情对比(背景)战争的根本原因:英国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急需打开中国市场中国顺差(出超)英国逆差(入超)英国最初打算用商品打开中国大门的,但是:吸毒人数:200万/35年
掠夺白银:3—4亿元/40年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数量激增表林则徐的上书(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
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
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将查禁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至6月25日结束,共历时23天,销毁鸦片19187箱和2119袋,总重量2376254斤。 中国禁烟运动 “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 ----《安得鲁· 韩德森致拉本特函》
“这是把我们将来和这个帝国(指中国)的商务,安放在稳固而广阔的基础之上的最有希望的机会。”
----《义律致巴麦尊私人机密件》直接原因:虎门销烟封锁广州攻陷定海直逼天津进攻厦门查办林则徐与英国议和第一阶段:
1840年6月—1841年5月本课开始的那一幕出现了!占香港岛切断京杭大运河南北交通,清政府无力再战南京第二阶段:
1841年6月—1842年8月1842年7月24日,清政府在英军炮口下,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危害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危害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危害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危害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危害《五口通商章程》
《虎门条约》《南京条约》附件领事裁判权:
破坏中国司法主权,开创了外国人在中国不受中国法律管辖的先例。
片面最惠国待遇:
中国将来给予其他国家任何权利时,亦准英国人一体均沾,以示公平。
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居留特权:
侵略者在通商口岸设立“租界”,把“租界”建成“国中之国”,作为侵略中国的据点。1844年美国和法国分别与清政府签订了《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获得了《南京条约》中除割地赔款以外一切特权。外加商船通航和传教自由(1)政治上: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2)经济上:中国大门被打开,自然经济开始瓦解,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社会性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重点)战后反思——漫长而艰难的觉醒一本著作的命运
《海国图志》:中国第一本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社会风俗的著作。在此书中,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对于一个长期以“天朝上国”自居的民族来讲,这是了不起的进步。【历史现场】 《海国图志》的遭遇 据统计,当时国内有士绅百万余人,有能力读此书的也多达三百多万人,然而却很少有人认真地阅读和领会书中的深刻内涵。相反,许多守旧的朝廷官吏的骂声却扑面而来,更有甚者主张将《海国图志》付之一炬,在他们眼中这无疑成了一本大逆不道的书籍。
遭到无端非议的《海国图志》最终在国内的印刷数仅有千册左右。
《海国图志》在日本被大量翻印,一共印刷了15版,价钱一路走高。
——周英杰《〈海国图志〉的孤寂与荣光》从19世纪50年代起,日本遭到了欧美列强的侵略,被迫由锁国变为开国。但与中国不同的是,在外敌环伺的刺激下,日本通过近代化革新运动,国家迅速强盛,步入列强行列。 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白失败的原因,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可惜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所以我们说,中华民族丧失了二十年的宝贵光阴。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西方人为打开这个广阔的市场而欣喜若狂,一个英国商人曾幻想:“只要中国人每人每年购买一顶棉织睡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不应求了。”人均 0.75便士1853年中国和洪都拉斯消费英国棉纺织品的数量1
1246战火再燃第二次鸦片战争①根本原因: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利益1、原因②直接原因:英联络美法两国向清政府提出修约、扩大侵略权益的要求,但遭到清政府拒绝(1856-1860)2、过程
第一阶段,从1956年3月英法挑起事端,攻陷广州,占领天津,到1858年6月清政府和英法俄美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英法联军退出天津。《天津条约》 1858.12
主要内容:
①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②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包括牛庄(后改为营口)、淡水、汉口、九江、南京等。
③对英赔款银四百万两,对法赔款银二百万两
④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⑤外国军舰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等第二阶段,1859年6月英法公使在进京换约的路线问题上与清政府产生分歧,英法联军突然向大沽口炮台发起进攻。1860年8月攻陷大沽口和天津,10月13日占领北京,抢劫、焚烧了圆明园。10月下旬清政府和英法交换了《天津条约》文本,同时又签订了《北京条约》。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主要内容:1860年
①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②增开天津为商埠
③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④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⑤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两次鸦片战争开辟的通商口岸营口 烟台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开放口岸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放口岸开放口岸呈现特点:
由东南沿海向整个沿海扩展
由沿海向内陆扩展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及前后,俄国也趁机跟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最终从中国北部割占了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大大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战争的影响1、中国领土主权进一步被侵害,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加深。
2、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 勾结起来,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通过学习两次鸦片战争大家能得出那些启示?封闭所以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挨打必须思变思变才能崛起4月15日网络上的一张照片刷爆了全世界,让无数人看感慨万千……
照片中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名叫巴沙尔·贾法里,他是叙利亚驻联合国的大使。4月9日,在美国纽约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的叙利亚化学武器问题紧急会议上,他愤怒指出:美国是以谎言为由发动侵略战争,怒骂美国自己就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可是他发言才刚一开始,美英法三国代表连听都不听,就不屑一顾的转身离场了。
他的血泪控诉,也没能改变自己的祖国被美国空袭的结果
当大家看到这一幕
是否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因为这一切,我们中国人都曾遭受过,100年前,有一位中国外交官在列强面前,和今天这位叙利亚大使一样,也是那样的无助,无奈!
他,就是顾维钧
在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上,他提出山东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有力地批驳了日本的无理要求。他的发言,缜密细致、畅快淋漓!但是,美英法等大国为了自己的利益最终决定,牺牲中国的合法权益,向日本妥协,并强迫中国无条件接受。
巴黎和会是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最真实写照道义在强者一边今天弱国无外交的现实再次上演!!从该事件中,大家能又能得到哪些启示?一、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仍然存在二、中华民族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增强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三、青年学生要刻苦学习,为祖国的发展和强大做出自己的贡献习近平: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谢谢大家瞠目结舌的数字
中国军队总人数80万人,英国远征军18000人。
鸦片战争,清军伤亡4600人(死3300人);英军伤亡401人(死59人)。清军牺牲高级将领11人,正一品到正三品。英军无一高级将领死亡。
——摘编自田秉锷《大国无兵》大清帝国为何如此不堪一击
——战争中发生了什么?匪夷所思的攘夷
杨芳“粪桶阵”御敌:1841年,清政府派“名将”杨芳前往广东“痛剿”英军。面对西方的洋枪洋炮,杨芳认为洋鬼子一定使用了什么“邪术”。为了对付这些“邪术”,杨芳传令各地保甲把百姓家的粪桶全部集中起来,装在木筏上。英军一到,马上用木筏迎上去,让污秽的粪便浸涂于英船、英炮上,必然大败英军。结果,粪桶未能抵御住英军,我们还是战败了。——战争中发生了什么?评测练习
1、(2013年珠海调研)1820年前至1845年我国白银与铜钱的兑换如下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年份
每两白银可兑换的铜钱数量
1820年之前
约值1000枚铜钱
1827年
约值1300枚
1838年
约值1600枚
1845年
约值2200枚或更多一些
A、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大量外流
B、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
C、清政府滥铸铜钱,导致银贵钱贱
D、白银是当时主要的流通货币
2、(2009年广东高考) 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想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固守旧制度的清政府
B、“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英国侵华与鸦片无关
C、“对联式悲歌”是指中英两国在战争中两败俱伤
D、“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体现出人类的正义和道德
3、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条款中,最能反映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
①割香港岛 ②赔款2100万银元
③协定关税 ④五口通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2012北京高考文综)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主张。”若对此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西方国家希望通过“最惠国待遇”获得更多权益
B、西方国家想“借修约”名义攫取更多的在华利益
C、清朝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
D、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京的要求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其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近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材料二 1840年以前是我们对人家不公平,1840年以后是人家对我们不公平。 ——蔣廷黻 《中国近代史》
(1)简析材料一中“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的含义。
(2)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二中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