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蒲台的苇 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作者运用象征的手法表达对英雄的赞美之情。
2. 理清文章脉络,学会抓“文眼”。
教学重难点
象征手法的运用。?
精巧的布局,由物及人的过渡。
教学过程
一、明确研读目标。
1、今天,我们学习课文《采蒲台的苇》,(读课题)这篇课文是著名作家孙犁爷爷写的。(出示孙犁及介绍)
2、从题目看,课文应该写什么内容呢?(苇)
昨天,同学们预习了课文,一定了解了苇的一些特点。现在谁能说说,课文中的苇是怎样的苇?(出示苇的图片)
3、打开课本读一读书,我们觉得课文是写苇的笔墨多呢,还是写人的笔墨多?(板书:人)(写采蒲台的人的笔墨多)这是作者的疏忽呢,还是有意安排?
4、为什么课题是“采蒲台的苇”,课文却用了大量的笔墨来写采蒲台的人?(屏幕出示)(这是本课的中心研读题)
二、自主研读,交流评议。
(一)屏幕阅读,了解采蒲台的苇。(师:老师收集到了孙犁爷爷写这篇文章时的背景材料,有兴趣看吗?)
孙犁和《采蒲台的苇》
孙犁爷爷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的小说清新、流畅,短篇小说《白洋淀》被人们广为称颂。
1947年春天,孙犁在冀中安平地区采访,他遥望着白洋淀漫开的芦苇,感到有一股巨大的力量蕴藏在其中。白洋淀共由一百四十余个淀组成,占地四十多万亩,水道纵横交错,足有两三千条,就像迷宫一样。白洋淀地势低下,云雾很低,风声很急,淀水清得发黑,芦苇万顷,俯仰吐穗。它们生长得很快,狠狠往上钻,像一支支箭,直刺云霄。他想,这样大好的河山,怎容得日本鬼子玷污她?
在这里,苇就像充满灵性的人,人则像是有思想感情的苇。孙犁搜集了不少在采蒲台发生的感人的故事,这些故事让孙犁感到白洋淀人民在战斗中越来越坚定了,越来越成熟了。于是,他挥笔写下了《采蒲台的苇》等一系列文章。
师:读了这段文字,你对“采蒲台的苇”有什么新的了解?
(苇就像充满灵性的人,人像是有感情的苇;人就像是苇一样,就算是被火烧了,也会生根发芽,永远不屈服……)
师:课文中怎样告诉我们人和苇的关系的呢?(解释:寄生)
过渡:同学们说苇就是人,人就是苇,那么,到底是怎样的“采蒲台的人”呢?
(二)自主研读,相机落实训练点。
1、提出研读要求(出示):自读“最好的苇出在采蒲台”后面的内容,并联系课文前半部分,划出引起你思考的句子、词语或标点。思考后概括——这是()的采蒲台的人。
2、学生自主研读,边读边作旁注。
3、学生自由交流学习成果,师引导点拨:
?智慧的人
?团结的人
?善斗的人
?刚强的人
?宁死不屈的人
从课文的对话部分加以体会。
4、引读加深体会。
小结:同学们说的都有道理,从课文中找的理由也很充分,说明我们真正读懂了课文,既感受了课文的语言美,又感悟了采蒲台人的精神力量。这是一个宁死不屈的群体,是一个勇敢智慧的群体。
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当时那悲壮的场面吧。(引读课文)
5、插入训练点,体会最后一部分的深刻含义。
出示“这声音……话吧!”
“这声音”指的是什么?仅仅指的是“没有、没有”的声音吗?那永远响在苇塘附近,永远响在我们身边,一代代传下去的又是什么呢?(小组讨论)
(出示):
“没有!没有!”这句简短朴素的话中,包含着采蒲台人民(
)!
(对八路军战士的爱;对敌人的恨;采蒲台人民的聪明才智;不屈不挠的精神。)
小结:是的,这声音是震天地、撼日月的声音,这声音是采蒲台人民宁死不屈的精神,这决不是一般的否定的声音,而是一种中华民族的骨气。请同学们也挺起腰杆,让我们再来读读这简短有力的话吧!(齐读)
6、现在,我们应该理解“最好的苇出在采蒲台”的真正含义了。(赞扬采蒲台人民在敌人的血腥屠杀面前,敢于以高昂的斗志回击敌人,粉碎敌人的阴谋,这种宁死不屈的精神是——最好的。)
学到这儿,我们再来看看采蒲台的苇和人有什么共同点?(出示:纯洁、坚韧、顽强)
小结:采蒲台人民用他们的热血和生命抗击敌人对这片土地的侵犯,保持了苇的清白。而苇的这种纯洁、清白、坚韧的品格正是采蒲台人民的象征,所以课文以《采蒲台的苇》作题,这是一种借物喻人的写法。)板书:借物喻人
三、写体会,谈感受
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老师的心情很不平静,我想大家可能也都很激动。我们的心中一定都涌起了对日本侵略者的无比仇恨。我们一定会有许许多多的话要说,那么,就把我们对敌人的愤怒,把你对英雄们的敬仰通通倾吐出来吧!
学生写体会,谈感受(提示只写一个方面:敌人、英雄、自己)
小结:说得多好啊,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心声,虽然抗日战争已经过去了整整六十年,但是侵华日军的罪恶却不能因时间的流逝而被抹去,让我们:“牢记历史,勿忘国耻”,让我们永远记住采蒲台人民那宁死不屈的声音。
四、课外拓展,学习预告。(出示)
1、《采》选自孙的《荷花淀记事》,其中还有好多白洋淀人民的搞战故事。同学们可从网上下载有关故事阅读。
2、下周探究课上,我们以“我所了解的白洋淀“为专题编一张小报,其中一个内容是自己阅读了有关白洋淀故事的文章以后的心得体会。
课后习题
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