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
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1851—1864)
----民主革命先声
1.假如烂苹果就是道光、咸丰时期的社会,你认为它因何变成如此?
2.这时候的农民面对这样的生活境界会怎么做?
个人履历
1814年:出生广东花县,家境贫寒。幸得族人相助,7岁入私塾读书。
1828年:14岁,赴广州应试落第。
1836年:22岁,应试再落第,受到基督小册子《劝世良言》,未读,藏之。
1837年:23岁,第三次落第;沮丧返家;大病,产生幻觉:见上帝和耶稣;始读《劝世良言》;
1843年:29岁,第四次落败,创拜上帝教
轰鸣的大炮
腐败的统治
无情的天灾
激 化
加 剧
请结合教材、图片和提示词重新整理,归纳当时的背景
偶然中的必然
材料二: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搜刮,加捐加税。官府常抓人毒打交不起税的人。
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
一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
外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民族矛盾激化;
内因:清政府腐败统治,阶级矛盾激化;
诱因: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太平天国运动革命准备;
①理论来源:
基督教教义+儒家大同思想+农民平均主义。
②理论特点:
将农民平等自由思想通过宗教理论表达出来。
2.思想准备:
1.组织准备:
创立“拜上帝会”组织
?
?
?
?
?
?
开始:
1851金田起义
正式建立政权:1853,定都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军事全盛:
1856东征、西征胜利
转折:1856天京变乱
后期防御战;
颁布《资政新篇》
失败:
1864天京失陷
前后14年
初步建立政权:永安建制封王
1851.1
金田起义
1851.9
永安建制
1853.3
定都天京
1853.12
北伐、西征、天京突围
1856
《天朝田亩制度》
1856.8
天京变乱
1856
《资政新篇》
1859
干王:洪仁轩 燕王:秦日纲
英王:陈秀成 忠王:李玉成
1864.1
天京陷落
正式建立政权
初步建立政权
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进入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时间 史实(历史事件)
前期 开始
发展
建立对峙政权
革命纲领
全盛
后期
转折
重建领导核心
革命纲领
失败
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1、主观原因:
2、客观原因:
3、根本原因:
战略上的失误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1)历史意义:
①性质:
②评价:
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积极:
(1) 它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崩溃。
(2) 打破了西方侵略者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
(3) 一些领导人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4) 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反封建反侵略的性质。
消极:
①破坏了中国最先进的生产力
②提出的一些政策是历史的倒退。
2)历史教训: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说明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
太平天国的意义和教训
材料1:我主天王贵为天下万国太平真主,则天下万国皆当敬天以主,知所依靠者也。然特恐尔等不识天情,以为有彼国此国之分,而不知真道之无二也。为此特行札谕尔等,果能敬天识主,我天朝视天下为一家,合万国为一体,自必念尔等之悃恍,准尔年年进贡,岁岁来朝,方得为天国之居民,永沐天朝之恩泽,安居疆土,坐享荣光,本大臣有厚望焉。
——太平天国回复美国公使麦莲信件
1、缺少与世界交流之意识
一个自我封闭的政权
2、忽视对才识之士的重用
容闳(中国留学之父)
曾国藩(晚清名臣)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1.《天朝田亩制度》中对土地和产品分别按照什么原则,怎样分配?从规定可以看出它主要反对什么土地制度?体现了农民什么愿望?
2. 《天朝田亩制度》能否得到农民的欢迎?是否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什么?
一个非常态的社会结构
《天朝田亩制度》
1、目的:
2、内容:
建立一个“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
土地分配问题
以户为单位,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
产品分配问题
“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分配原则:
分配方式: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
分配原则:
分配方式:
进步性:
消极性:
3、评价:
革命性:
性质:
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
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落后性:
空想性:
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平均一切社会财富,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
追求小农经济的目标,违背社会发展规律
思考:《天朝田亩制度》为何无法实行?
①客观上:没有一定安定的环境保证实施分田方案。
②主观上:平均分配土地与生产、生活资料统归圣库的规定都是空想,根本无法实施。
③根本上: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
问题1:据材料,《资政新篇》提出了什么新的经济主张?
问题2:《资政新篇》能否得到农民的欢迎?洪仁玕的主张在当时能否实现?为什么?
太平天国的人们对《资政新篇》中由“百万家财者”设立银行,“准富人请人雇工”等,不用说是极为刺眼的。
19世纪五六十年代,江浙尚未诞生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和资产阶级,占据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依旧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资政新篇》
1.目的:
振兴太平天国
进步性:
局限性:
2.内容:
3.评价:
①先进中国人最早提出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的方案,
②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①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
②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
③处于战争环境,未能推行。
政治、经济、文化
思考:《资政新篇》为何无法实行?
①客观上: 当时处于战争环境;
②主观上:它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没有反映农民当时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
③根本上:由于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1.反映农民愿望,农民斗争结晶
2.绝对平均主义,脱离社会实际
1.未反映农民愿望
2.符合历史潮流
根本无法实施
缺乏实行条件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核心
评价
结果
天王府模型
材料5:颁布了一套“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的礼制,从天王到普通士兵,等级森严,君臣上下有了天渊之别,甚至连称号、服饰、仪卫舆马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不准逾越。
一个相悖主流的局势
转折:天京事变;
2)原因:
A、直接原因:
定都天京以后,领导者革命进取心减退,领导集团内部争权夺利。
B、根本原因: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个体的小生产者,不代表先进生产力).
1)概况:
转折:天京事变;
③影响:
A、直接影响:
严重削弱了太平天国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出现了“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危险局面。
B、间接影响:
从胜利发展滑向失败灭亡、从战略进攻走向战略防御的转折点。
C、深远影响:
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
从社会经济来说,太平天国虽然没有改变土地制度,但它对部分地主分子的人身消灭和整个地主阶级的经济勒迫,又造成了地主分子的出逃和地主经济的萎缩,部分农民因此可以得到一定数量的土地。
从社会政治来说,太平天国搅乱了整个封建制度,这种搅乱是统治阶级永远无法平复的。
太平天国运动作为一个历史事件对后来的许多政治力量也产生了间接的影响。在戊戌变法期间,金田起义常被康有为作为迫使皇帝变法的力量,这是用反衬来促成革新;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自觉地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和因争权夺利而导致分裂火并的反面教训。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一场未完的革命
胡绳:太平天国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崩溃;使西方列强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阴谋大大推迟了。
孙中山:太平天国即纯为民族革命的代表,但只是民族革命,革命后仍不免为专制,此等革命,不能算成功。
蒋介石:太平天国之战争,为19世纪东方第一之大战;太平天国之历史,为19世界在东方第一光荣之历史。
毛泽东:在分配土地问题上主张绝对平均主义的思想,它的性质是反动的,落后的,倒退的。
你又如何看待太平天国运动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贯彻新发展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