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胆小鬼
教学目标: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正确、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说说瓦尼亚是不是真的胆小鬼。
体会瓦尼亚面对长毛狗时的勇敢,让学生学做一个勇敢的孩子。
教学重难点:
理解文章内容,体会瓦尼亚的美好品质。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备
一、质疑课题,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同学们,看看老师写在黑板上的课题,你们有没有什么疑问呢? 同学们非常有质疑精神,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吧。
什么叫胆小鬼?谁是胆小鬼?为什么要叫他胆小鬼?全班齐读课题,并质疑进入学习。
二、初读课文,理解生字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圈出不理解的生字词。
2.引导评价学生朗读情况。
3.出示本课词语,朗读,理解。
堡垒 链子 草坪 掷去 龇牙咧嘴 跌坐 脖链 凶恶 煎锅 恢复
胆小鬼:胆量小的人。甚至:表示所提出的是突出的、进一步的事例。 哇哇大哭:形容大哭的样子。
龇牙咧嘴:露出牙齿,裂开嘴巴。形容面目凶狠的样子。
4.指导学生轻声朗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
2.评价朗读情况。
3.朗读,理解本课词语。
4.轻声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一个名叫瓦尼亚的胆小鬼,在凶恶的长毛狗扑向弟弟时,勇敢地冲上去保护了弟弟,却在长毛狗走后害怕得大哭起来。
再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精读课文,交流体会。
1.自读1、2自然段, 并想一想:(1)瓦尼亚为什么被称为“胆小鬼” 呢?
(2)瓦尼亚在和谁一起玩?
(3)他为什么不和其他孩子一起玩呢?
2.自读3-10自然段,并思考:
(1)当危险来临时,其他孩子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用“——”画出相关句子朗读,你体会到了什么?(“长毛狗!长毛狗挣脱链子了!长毛狗来了!” 孩子们扭头一看,撒腿向四处跑去。)
(2)瓦尼亚是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用 “~~~~”画出相关句子朗读,你体会到了什么?(瓦尼亚忘记了一切,飞快地从栅栏后面冲到沙滩上,一只手抓起小铁铲,另一只手抓起为洋娃娃做饭的小煎锅,挺身站在堡垒前面,用身子护住安德留沙。 瓦尼亚猛地把煎锅朝它掷去,随即又把铁铲扔了过去,并用尽全力喊叫: “滚,滚一边去!”)
3.自读11-15自然段,并想一想:(1)谁制服了长毛狗?
(2)长毛狗走后,瓦尼亚为什么哭了?
默读自学。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你觉得瓦尼亚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你喜欢瓦尼亚吗?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3.如果面对凶恶的长毛狗的人是你,你会怎么办? 作业布置:1.把这个关于瓦尼亚的故事讲给自己的家人听。2.课外搜集关于勇敢的小故事。
板书:
12.胆小鬼
面对长毛狗 其他孩子——撒腿向四处跑去
瓦尼亚——勇敢地对抗、保护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