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时 认识图形(一)与分类
教学内容
教材103页 简单立体几何的认识以及简单的物体分类
教学提示
学生已经学习认识图形(一)以及分类,本课时主要帮助学生梳理这部分内容。教学时,充分利用教材上习题,让学生独立动脑思考,动嘴交流,从而再次巩固加深掌握认识图形(一)以及分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看一看、认一认的活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四种立体图形,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和区别这四种立体图形;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引导学生初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培养初步的分类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简单事物,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判断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整理物体的过程中,体会整理与分类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培养善于表达和倾听他人意见的学习品质。
通过学生活动,一方面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养成有条理的生活习惯,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1.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的实物与图形。
2.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一些分类方法,让学生思考得出一些分类规律。
难点:1.通过体会四种立体图形的特征,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2.体验分类标准多样化,会按自定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主题图、课件、各种立体图形的实物和模型。
学具准备:各种立体图形的实物、学生学具(积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学生:想)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智慧爷爷还提出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板书:认识图形(一)与分类)
设计意图:通过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探求新知。
认识图形(一)。
(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最后小组汇报)
师: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生1:长方体分成一组;正方体分成一组;圆柱体分成一组;球体分成一组。
生2:长方体都是长长方方的,所以把它们放在一组;正方体都是四四方方的,所以把它们放在一组;圆柱体都是直的,像柱子,所以把它们放在一组;球体都是圆圆的,所以把它们放在一组。
师:观察你们手中的这些立体实物,你们能详细说一说这四种立体图形各自的特征吗?
生1: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生2: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生3:圆柱体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生4:球是圆圆的。
(如果学生还能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教师给予肯定,但是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按物体的特征把物体分一分,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观察,进一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的特点,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
(出示一组建筑物的图片:故宫、赵州桥、东方明珠电视塔、凯旋门、世贸大厦)
师:这些壮观美丽的建筑都是设计师和建筑工人的杰作,搭建得漂亮吗?想不想自己也造一幢?我们来做一次小小建筑师,造一幢你喜欢的房子,好吗?
(先让学生想一想,用不同形状的实物(积木)能搭出什么来?再按照自己的想法搭一搭;最后全班展示交流)
设计意图:1.在生活中寻找相关的物体。通过对积木的研究,带着这些“体”的表象回归生活,加深对四种立体图形更深的了解。
2.通过搭一搭,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分类。
师:在新课导入,我们观察智慧爷爷口袋的礼物之前,智慧爷爷对我们有什么要求?
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师:没错,其实智慧爷爷想让我们用分类的方法去整理已经学过的四种立体图形。(课件出示小明的房间)小明搬家了,小猴子要带我们一起去参观。瞧!这就是小明的房间,你们看了以后觉得怎么样?
生:小明的房间太乱了。
设计意图:复习分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师:既然房间里乱七八糟的,那你们能不能帮忙做点什么?
(请同学们观察后,先想一想,然后和同学说一说自己准备怎样帮助小明整理房间)
(在同学们观察和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必要时进行简单的提示,最后学生汇报;教师并随着学生的汇报,课件出示小猴子帮小明整理后的房间)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第一幅图,自己整理归纳得出结果;并与第二幅图进行比较,发现自己的想法和小猴的想法差不多,觉得自己是最棒的,这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复习并再次感知分类的含义,以及了解分类的方法。
(课件出示三个玩具娃娃(两红一白)和三辆玩具车(两白一红))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同桌讨论怎样把这些玩具分一分)
(最后请学生展示自己的分类结果,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分)
设计意图:通过对玩具进行分类,学生对分类的感性认识有所增加。学生对按颜色和按种类分这两种简单的分类得到充分地巩固,对分类的感知复习更加深刻。
师:下面我们用已经学过的分类方法把熟悉的铅笔分一分,可以吗?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学具:彩色铅笔盒写字用的铅笔)
(引导同桌两个人合作,把两个人的笔放在一起,然后分一分;在分的过程中,老师巡视必要时作适当的提醒;请同学上台展示自己的分法,并讲讲为什么会这样分)
设计意图:通过分铅笔的过程,学生不仅巩固了前面的按颜色分和按种类分两种分法,还发现了铅笔的其他分类方法,如:按长短分、按是否削过头、按有无橡皮头分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动手、动脑,不仅巩固了新学的知识,还探索到了新的方法,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了学习的兴趣。
三、巩固知新。
1.教材第103页第13题。
(1)出示示意图,让学生观察,说说从示意图中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2)引导学生独立数一数每种图形有几个。
(3)同学之间交流数数结果,并指名读出自己的答案。
2. 教材第103页第14题。
引导学生观察示意图,并按自己确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最后全班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画面,实际演示等方式,引导学生大胆讨论,全班交流,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
四、达标反馈。
1、圈一圈(把每组中不是同一类的圈出来)。
/
数一数。
/
3、把能滚动的物体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
答案:
/
3;3;2;4.
/
五、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复习了认识图形(一)与分类。谁能说说你学到了什么?
不要求学生描述得特别准确,只要意思对就可以。最后,师生进行概括。
1.长长方方的是长方体;四四方方的是正方体;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能滚动是圆柱体;圆圆的,能滚动是球体。
2.对身边的事物,可以选择适当的标准进行分类(把样子相像的东西放在一起)。
六、布置作业。
1、数一数。
/
涂一涂(把车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
3、连一连。
/
答案:
/
/
/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一)与分类
长方体:长长方方;正方体:四四方方的;
圆柱体: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能滚动;圆圆的,
球体:圆圆的,能滚动。
教学反思
学生已经学习认识图形(一)与分类,在复习本节课时,把复习旧知识融入游戏活动中,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通过富有儿童情趣的“猜一猜”,从箱子中依次拿出四种立体图形实物(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并对这些实物进行分类;在活动中让孩子学到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发展思维;最后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让学生感受数学之美。在学习了新知识之后,学生很兴奋,在最后的教学环节中,还安排让学生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图形,让他们感受到了数学在生活中不仅很有用而且数学还很美。
教学资料包
教学精彩片段。
(一)师:通过学习数学,我们发现生活中有许多数学(举起数学教材书),你知道它是什么形状吗?(学生:长方体)数学是很有用的知识,学会它,你们可以知道很多事情,还能增长本领,会解决很多数学问题。我们的数学书上有许多有趣的游戏和活动,那可是一个神奇的数学天地呀!同学们,你们愿意学好数学吗?只要你们爱动脑筋,多和同学们和老师一起交流、讨论,就会发现数学是多么的生动有趣!当你们感到自己的本领一天一天地增长时,该是多么愉快呀!(板书:认识图形(一)与分类)
(二)请一些同学上台,让台下的同学对台上的同学进行分类。
(台下的同学对台上的同学进行仔细观察,然后结合刚才所学知识对台上的同学进行分类,可以同桌讨论)
(请同学上台实际操作,分一分,这一过程中有些环节老师进行适当的提示与指导---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对有些知识的认识是模糊的,思维也不太开阔)
设计意图:经过自己的努力和老师的帮助得出分类这一过程,既巩固了学生把已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的能力,并在实践中探索新的方法,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
二、教学资源。
用认识图形(一)与分类描述生活中的事物
1.长长方方事物形状是长方体;四四方方事物形状是正方体;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能滚动事物形状是圆柱体;圆圆的,能滚动事物形状是球体。
2.对身边的事物,可以选择适当的标准进行分类(把样子相像的东西放在一起)。
?三、资料链接。
(一) 王叔叔的故事
王叔叔是个统计学家,在家从不照顾自己的孩子。一个星期日下午,王叔叔的妻子要外出办事,让王叔叔照看一下他们5岁的孩子闹闹,虽然知道闹闹好动,但王叔叔还是答应了。
晚上,王叔叔的妻子回家时看见桌子上放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擦眼泪8次,喝水12次,吃东西5个,摔东西10次,扔玩具15次,警告孩子不要扔玩具15次,我还想过这样的星期日0次。
王叔叔的妻子看了,对王叔叔说:“你现在知道带孩子有多么辛苦了吧!”
(二)说谎的放羊娃
有个放羊娃赶着他的羊群到村外很远的地方去放牧。他老是喜欢说谎,开玩笑,时常大声向村里人呼救,谎称有狼来袭击他的羊群。开始两三回,村里人都惊慌得立刻跑来,被他嘲笑后,没趣地走了回去。后来,有一天,狼真的来了,窜入羊群,大肆咬杀。牧羊娃对着村里拼命呼喊救命,村里人却认为他又在像往常一样说谎,开玩笑,没有人再理他。结果,他的羊群全被狼吃掉了。
这故事说明,那些常常说谎话的人,即使再说真话也无人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