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时 6~10的加减法(一)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课时 6~10的加减法(一)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2-07 18:50: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课时 6~10的加减法(一)
教学内容
教材40~41页 能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算式
教学提示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一图二式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教学时充分利用情境图,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动嘴描述,体会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式计算,理解知识的发展过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经历从情境图中发现数学信息、解决教材中的问题、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式计算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会计算得数是6、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能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算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老师的指导下,能根据情境图中的信息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进一步巩固、运用加法的意义;准确口算10以内的加法。
难点:能根据情境图中的信息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写出两个算式。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小朋友放风筝的动画片、树木图片、各色蝴蝶的图片、课件。
学具准备:树木图片、各色蝴蝶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你们放过风筝吗?和谁一起放的?谁能说说你放风筝的经历?
(给学生充分讲述自己放风筝的经历,描述不清的及时进行指导)
师:今天有几个小朋友也去放风筝了,他们带着自己喜欢的风筝来到了郊外,你们瞧,他们放得多起劲啊!(教师播放动画片)我们跟随着放风筝的几个小朋友一起学习6~10的加减法(一)。(板书:6~10的加减法(一))
设计意图 :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经历入手,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欲望。
二、探求新知。
(一)放风筝问题。
师:在刚刚播放的动画里,你能说一说发生了什么事情吗?从中又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教师随学生汇报把相应图片贴到黑板上)
生1:几个小朋友带着自己喜欢的风筝在放风筝。
生2:放风筝的有3个男同学,4个女同学。
生3:有5个同学的风筝在天上飞着,2个同学的风筝落在地上。
生4:图中共有7棵树,其中有1棵大树,6棵小树。
生:5:有7个风筝,其中有5个飞起的风筝,2个落下的风筝。
......
师:同学们不但观察的仔细,说的还特别完整!这是一幅放风筝的情境图,放风筝的同学中有3个男生和4个女生,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问一个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
生: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师:这个问题你会解答吗?
生1:3个男同学+4个女同学=放风筝的小朋友的总数。
生2:3+4=7。(学生边说算式,教师边板书)
生3:4个女同学+3个男同学=放风筝的小朋友的总数。
生4:4+3=7.(学生边说算式,教师边板书)
设计意图:经历观察、发现、交流所给情境中数学信息的过程,并学习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师:刚才我们根据放风筝的男同学、女同学人数,解决了一共有几个小朋友的问题,你们真棒!同学们想一想,解决这个问题,还可以怎样想?
(给学生充分交流时间,描述不清的及时进行指导)
生1:风筝在天上飞着的5个同学+风筝落在地上的2个同学=放风筝的小朋友的总数量。
生2:5+2=7.(学生边说算式,教师边板书)
生3:风筝落在地上的2个同学+风筝在天上飞着的5个同学=放风筝的小朋友的总数量。
生4:2+5=7.(学生边说算式,教师边板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从不同角度观察情境图并从中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的过程,给学生充足的展示、交流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满足。
提出用加减法计算的问题并解答。
师:图中除了放风筝的同学,还有风筝和大树......(教师边指黑板粘贴的相应图片,边说),从风筝的状态中,你能说一说你知道的数学信息并分别提出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并列式解答吗?
(给学生充分交流时间,对于描述不清以及理解不明白的同学及时进行指导)
生1:有5个风筝在天上飞着,2个风筝在地上落着,一共有多少个风筝?
生2:5+2=7或2+5=7.(学生边说算式,教师边板书)
生3:有7个风筝,其中2个风筝在地上落着,空中还剩几只风筝?
生4:7-2=5.(学生边说算式,教师边板书)
生5:有7个风筝,其中5个风筝在天上飞着,地上还剩几只风筝?
生6:7-5=2.(学生边说算式,教师边板书)
师:请小组交流:你能从树的大小角度,说一说你知道的数学信息并提出加法和减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并列式解答。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根据情境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分别从风筝的状态、树的大小等不同角度提出用加减法计算的问题,并算一算。更好的培养学生根据情境图中的信息发现、提出简单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简单数学逻辑思维。
三、巩固知新。
1.算一算。(教材第41页)
(1)出示示意图,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意以及从中知道的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
(2)师指导学生集合圈中有一条虚线,表示把6只蝴蝶分成两部分,从6中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是多少。引导学生选择合适方法列式计算。
(3)同学之间交流各自的算式,最后请同学读出自己的答案。
2.数学游戏。(教材第41页)
出示数字卡片,并说明游戏规则:翻过一张数字卡片后,尽量多说出一些算式。最后一个说出算式的同学,继续翻一张数字卡片。重复上面的做法。
设计意图:1.运用孩子们喜欢的事物引出教学内容,使学生队学习充满兴趣。
2.游戏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活动,通过游戏既能完成任务,又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
四、达标反馈。
1.看图列式计算。




2.从2、7、4、6中选出3个数,写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



答案:1. 3+4=7 4+3=7 7-4=3 7-3=4
2. 2+4=6 4+2=6 6-2=4 6-4=2
五、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算式。谁能说说根据情境图中发现数学信息、解决问题,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式计算的过程?
不要求学生描述得特别准确,只要意思对就可以。最后,师生进行概括:
1.观察情境图,从中发现数学信息。
2.从不同角度观察情境图,提出相应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
设计意图:一方面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学习的数学知识点,另一方面激发学生认真听课,积极回答问题的好习惯。
布置作业。
1.看图列式计算。


2.填正确的算式。
6+1 5-2 4+3 2+4 3+3 7-1 6-1 2+5 3+4 1+5


3.想一想,可以怎样列算式?



答案:1. 6-1=5 6-5=1

图中黑色图形有2个,白色图形有5个,共有图形个数:2+5=7,5+2=7;
图中正方形有3个,三角形有4个,共有图形个数:3+4=5,4+3=7。
.......
板书设计
6~10的加减法(一)
3+4=7 4+3=7 把两部分合起来求总数——加法
5+2=7 2+5=7 7-2=5 7-5=2 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减法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1-5的加减法和6和7的组成的基础上,学习6和7的加减法。教学时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在摆一摆,写一写,说一说的环节中引导学生用3句话说说图的意思,为学习应用题做好铺垫。通过交流、反思等活动逐步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学生在观察中理解,在操作中感知,不仅拓宽了思路,获取了新知识,而且沟通了知识的内涵,领悟了学习方法,转变学习方式,激活学习热情,学生全员参加数学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初步感知所学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资料包
一、教学精彩片段。
(一)游戏《手指对数》
师:还记得6和7的组成吗?请你通过操作你的手指,先告诉大家6得组成,再告诉7的组成。(学生先伸手指,再说一说其组成)。今天我们再学习6、7的组成的基础上继续来学习它的加减法。(板书:6~10的加减法)
(二)猜数游戏
师:拿出我们课前准备的7根小棒,请一名同学到前面用双手演示,其他同学猜一猜,并说出所有得数是7的加法算式。
展示1:(左手出示1根小棒,右手出示6根小棒)
生1:1+6=7。
生2:6+1=7.
展示2:(左手出示2根小棒,右手出示5根小棒)
生3:2+5=7. 5+2=7.
......
(改变猜数形式,用单手猜数再引出相应的减法)
展示1:(左手出示1根小棒,右手出示6根小棒)
生1:7-1=6. 7-6=1.
展示2:(左手出示2根小棒,右手出示5根小棒)
生2:7-2=5. 7-5=2.
......
设计意图:教师变换猜数游戏形式,从而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加深7的加减法。并使学生充分地感知加减法之间的相互联系。通过同学们边说边做,一方面可以预防学生因疲劳走神,另一方面考查了学生的反应能力,引起学生继续学习的欲望。
二、教学资源。
如何选择加法和减法
把两部分合起来求总数——加法
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减法
?三、资料链接。
(一) 西方国家的数字7
在西方国家7代表幸运数字, 历史学家们表示,数字7在西方国家被视为幸运数字,是由于它在《圣经》里频繁出现。 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宗教研究与历史系教授大卫·弗兰克福特尔说:“数字7在公元前的最后几百年代表‘完美’。 一些由几个7组成的东西的意思是:它符合上帝的安排。 ”弗兰克福特尔表示,一些人相信数字7会带来好运,只是人们想在世界上拥有部分控制权的一种方法。 西方人相信,666是魔鬼数字,777则是最幸运的数字。
(二)八岁的高斯发现了数学定理
德国著名大科学家高斯(1777~1855)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高斯在还不会讲话就自己学计算,在三岁时有一天晚上他看着父亲在算工钱时,还纠正父亲计算的错误。
长大后他成为当代最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他在物理的电磁学方面有一些贡献,现在电磁学的一个单位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数学家们则称呼他为“数学王子”。
他八岁时进入乡村小学读书。教数学的老师是一个从城里来的人,觉得在一个穷乡僻壤教几个小猢狲读书,真是大材小用。而他又有些偏见:穷人的孩子天生都是笨蛋,教这些蠢笨的孩子念书不必认真,如果有机会还应该处罚他们,使自己在这枯燥的生活里添一些乐趣。
这一天正是数学教师情绪低落的一天。同学们看到老师那抑郁的脸孔,心里畏缩起来,知道老师又会在今天捉这些学生处罚了。
“你们今天替我算从1加2加3一直到100的和。谁算不出来就罚他不能回家吃午饭。”老师讲了这句话后就一言不发的拿起一本小说坐在椅子上看去了。
教室里的小朋友们拿起石板开始计算:“1加2等于3,3加3等于6,6加4等于10??”一些小朋友加到一个数后就擦掉石板上的结果,再加下去,数越来越大,很不好算。有些孩子的小脸孔涨红了,有些手心、额上渗出了汗来。还不到半个小时,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老师,答案是不是这样?”
老师头也不抬,挥着那肥厚的手,说:“去,回去再算!错了。”他想不可能这么快就会有答案了。
可是高斯却站着不动,把石板伸向老师面前:“老师!我想这个答案是对的。”
数学老师本来想怒吼起来,可是一看石板上整整齐齐写了这样的数:5050,他惊奇起来,因为他自己曾经算过,得到的数也是5050,这个8岁的小鬼怎么这样快就得到了这个数值呢?
高斯解释他发现的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古时希腊人和中国人用来计算级数1+2+3+?+n的方法。高斯的发现使老师觉得羞愧,觉得自己以前目空一切和轻视穷人家的孩子的观点是不对的。他以后也认真教起书来,并且还常从城里买些数学书自己进修并借给高斯看。在他的鼓励下,高斯以后便在数学上作了一些重要的研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