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2张PPT。百日维新103日的斗争维新酝酿: 1895年4月,日本逼签《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发动在北京应试的1300多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痛呈民族危亡的严峻形势,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的主张。这次上书
虽然没有成功,
但“公车上书”
揭开了维新变
法的序幕。 维新始末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农历戊戌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实行变法,史称“戊戌变法”。“明定国是”诏书维新始末9月21日凌晨,慈禧太后和荣禄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志士,废除变法法令,慈溪重新临朝训政。
1898年9月28日,“戊戊六君子”被害。
从6月11日至9月21日,戊戌变法前后共历时103天,因此又称“百日维新”。维新过程在变法实行期间,光绪皇帝根据康有为等维新派的建议,颁布了一系列除旧布新的变法诏令。
这些革新政令,目的在于学习西方文化、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政体,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权,使国家富强。
光绪帝戊戌变法主要内容:经济上:设立农工商局,鼓励私人办企业;设立路矿总局,修筑铁路,开采矿藏;开办邮政局,裁撤驿站;组织商会;改革财政。
政治上:允许士民上书言事;创立报馆、学会,言论、出版自由 ;裁撤闲散重叠机构。
文化上:废八股,兴西学;在北京创办京师大学堂,各地设立中小学堂;设译书局,派留学生;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
军事上:裁减旧式军队,训练新式陆海军,加强国防。维新受阻新政措施虽未触及封建统治的基础,但是,这些措施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为封建顽固势力所不容。清政府中的一些权贵显宦、守旧官僚对新政措施阳奉阴违,托词抗命。慈禧太后在光绪皇帝宣布变法的第五天,就迫使光绪连下三谕,控制了人事任免和京津地区的军政大权,准备发动政变。 慈禧太后两派对立“百日维新”开始后,清政府中的守旧派不能容忍维新运动的发展。有人上书慈禧太后,要求杀了康有为、梁启超;奕劻、李莲英跪请太后“垂帘听政”;御史杨崇伊多次到天津与荣禄密谋;甚至宫廷内外传言将废除光绪,另立皇帝。 9月中,光绪皇帝几次密诏维新派商议对策,但维新派既无实权,又束手无策,只得向光绪皇帝建议重用袁世凯,以对付荣禄。16、17日,光绪皇帝两次召见袁世凯,授予侍郎;18日夜,谭嗣同密访袁世凯,劝袁杀荣禄,举兵救驾。事后,被袁世凯出卖。 守旧派维新派两大将军荣禄袁世凯戊戌政变1898年9月21日凌晨,慈禧太后突然从颐和园赶回紫禁城,直入光绪皇帝寝宫,将光绪皇帝囚禁于中南海瀛台;然后发布训政诏书,再次临朝“训政”。 “戊戌政变”成功!“百日维新”失败!从6月11日至9月21日,进行了103天的变法维新,以戊戌政变宣告失败。
戊戌六君子戊戌政变后,慈禧太后下令捕杀在逃的康有为、梁启超;逮捕谭嗣同、杨深秀、林旭、杨锐、刘光第、康广仁、徐致靖、张荫桓等人。
9月28日,在北京菜市口将谭嗣同等六人杀害;徐致靖处以永远监禁;张荫桓被遣戍新疆。
所有新政措施,除7月开办的京师大学堂外,全部都被废止。 通过变法维新,使得没落的清王朝暂时出现了一线生机。但由于守旧派的实力过于强盛,变法以失败而告终。此后的清王朝越加腐朽,等待他们的,只有灭亡!结语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