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6-11-08 11:3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6张PPT。第六章 中华 民 族的抗日战争
第一节抗日战争的爆发
一、基本考点
考点1、“七七事变”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七七事变
1. 历史背景
(1)1936年,日本制订所谓“国策基准”的侵略方案。
(2)1937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旧病未愈,新患迭起。(3)德、意、日法西斯为摆脱困境,决意扩大侵略战争,同英法美帝国主义争夺世界霸权。
2.概况:1937年7月7日、卢沟桥。
3.意义:全国的抗日战争由此开始。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1)1937年7月8日,中共发表抗日通电。
(2)几天后,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
(3)8月14日,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表示要“抵抗暴力”。
(4)八·一三事变后,根据国共两党协议,在西北的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后来,又把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
(5)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至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考点2、国民党正面正面这场的抗战
1.淞沪会战(1)历史背景:日军在占领平津后妄图在三个月之内灭亡中国。
(2)时间;1937年8—11月。
(3)结果:激战三个月后上海失守,但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梦想。
2.太原会战(1)平型关大捷:八路军115师伏击日军,取得了中国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2)忻口保卫战:国民党军队在忻口阻击日军,战斗十分艰苦。
3.南京大屠杀
(1)时间: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
(2)惨绝人寰:南京30多万人被害。
4.徐州会战
(1)时间:1938年春。
(2)中方指挥官:李宗仁(3)台儿庄大捷:歼敌一万余人,是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
评价国民政府抗战初期的功过:第一,在抗战防御阶段,国民党对日作战是比较了努力的;第二,从总体上讲,除个别战役外,中国打的是败仗。第三,失败的客观原因是敌强我弱。第四,失败的主观原因是国民党实行片面抗战路线。
考点3、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
1.洛川会议
(1)时间、地点:1937年秋,陕北洛川。
(2)主要内容:中共制定人民战争路线,即全面抗战路线。
2.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
(1)背景:洛川会议后,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
(2)主要的抗日根据地(华北):
A.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冀鲁豫。
B. 陕甘宁边区是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
考点4、毛泽东《论持久战》的发表
1、背景:国民党亲日派散布“亡国论”,亲英美派宣扬“速胜论”。
2.目的:为了向全国人民指出抗日战争的正确道路。
3.主要内容
(1)抗日战争是持久战。
(2)兵民是胜利之本,最后胜利属于中国人民。
二、拓展考点、
考点6、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广泛的民族性。它不仅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而且还包括以蒋介石为首的亲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和其他爱国人士;而革命统一战线是前四个阶级的革命联盟。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没有一个正式的组织机构,也没有一个为国共两党所共同承认和正式公布的统一政治纲领;而革命统一战线有统一的政府机构,有统一的政治纲领—新三民主义。
(3)合作方式不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两党是党外合作,革命统一战线中是党内合作方式。
(4)政权和军队的掌握不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双方各自拥有军队和政权;革命统一战线的军队和政权则是由国民党掌握。
(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部始终存在着两条不同的抗战路线,即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和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革命统一战线内部存在着国民党右派争夺领导权的斗争。
考点6、两条不同抗战路线的比较
(1)依靠的力量不同。片面抗战路线是由国民政府和军队包办抗战,依靠英美等国的“外援”,不给人民以抗日所必须的民主自由权利。全面抗战路线依靠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并争取和团结一切抗日力量。为此,共产党提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给人民以充分的抗日民主权利,充分动员、组织和武装民众抗战,使抗日战争成为真正的人民战争。洛川会议通过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就是全面抗战路线的具体体现。总之,两条抗战路线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抗战。
(2)抗战的结果不同。片面抗战路线挫伤和打击了人民群众的抗日积极性,影响到国民党前线官兵的士气和战斗力,导致了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的节节败退,丧失了华北、华中、华南大片领土。八路军、新四军执行全面抗战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使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日益壮大和发展,严重威胁日军后方,成为抗战后期对敌作战的主要力量。
(3)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片面抗战路线是由国民政府的阶级本质决定的,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与广大工农群众处于阶级对立状态,因此不愿意让人民的力量在抗战中发展壮大,以防威胁其日后的统治。全面抗战路线是由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领导的,它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使抗日战争变成了真正的民族解放战争。
考点7、中共开辟抗日根据地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必要性:①敌强我弱,日军凭借其军事优势,很快占领中国大片领土。开辟敌后战场,一方面可以避敌锋芒,另一方面可以缩小敌占区,牵制其兵力,使敌人后方不得安宁。②开辟敌后战场,可以有效地积聚、发展人民群众的抗日力量。可能性:①日军占领中国大片领土后,必然出现战线过长,兵力不足问题,因此,他们只能据守大城市和交通线,广大农村是其统治薄弱地区,,在这一地区,抗日力量,发展壮大是可能的。②广大农村基本上是自然经济,不怕敌人封锁,自我生存能力强。③农村地区条件有利,又有广大人民群众地配合、掩护,开辟根据地是完全可能的。
考点8、农村革命根据地和敌后根据地的异同三、综合应用创新考点
考点9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革命统一战线的比较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广泛的民族性。它不仅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而且还包括以蒋介石为首的亲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和其他爱国人士;而革命统一战线是前四个阶级的革命联盟。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没有一个正式的组织机构,也没有一个为国共两党所共同承认和正式公布的统一政治纲领;而革命统一战线有统一的政府机构,有统一的政治纲领—新三民主义。
(3)合作方式不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两党是党外合作,革命统一战线中是党内合作方式。
(4)政权和军队的掌握不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双方各自拥有军队和政权;革命统一战线的军队和政权则是由国民党掌握。
(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部始终存在着两条不同的抗战路线,即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和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革命统一战线内部存在着国民党右派争夺领导权的斗争。
(6)结果不同:革命统一战线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而中途破裂,导致大革命失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尽管存在矛盾和斗争,但在中共的努力维护下,坚持到抗战的全面胜利。
(7)任务不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任务是打败日本法西斯,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革命统一战线的任务是“打倒列强,除军阀”,实现国家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