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各具特色的民居
人教课标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基础知识过关
一、写同音字组词。
( )存 ( )米 竹( ) ( )草
( )意 ( )弱 轻( ) ( )盾
( )址 ( )言 消( ) ( )牛
二、辨字组词。
zhù
nuò
miè
máo
贮
注
住
糯
懦
诺
篾
蔑
灭
茅
矛
牦
傣族
棒球
掺杂
悲惨
八卦
马褂
俭朴
检查
三、你知道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吗?选择填空。
A.举例子 B.列数字 C.作比较 D.打比方
1.傣族村寨多则二三百户,少则一二十家,都由一幢幢别致的竹楼组成。( )
2.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 )
3.比如,承启楼大门上刻着这样的正楷对联:“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孙谋读与耕”。( )
四、读句子,回答问题。
1.在闽西南和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点缀着数以千计的圆形围屋或土楼,这就是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
“奇葩”的意思是__ _ 。 在这个句子中,“奇葩”指的是__ __。从“数以千计”这个词语可以看出__ _。
奇特而美丽的花朵,也比喻出众的作品
客家民居
客家民居很多
2.在土中掺石灰,以竹片、木条作筋骨,夯筑起墙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楼。
这句话运用了__ __的说明方法,请你用这种说明方法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卦与卦之间设有防火墙,整齐划一。
客家民居围成__ __,按__ __排列,这两大特点体现了客家人崇尚__ __,期盼__ __、__ __和__ __的民族心理和文化传统。
五、回顾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的选项。(多选)
1.客家民居的特点有( )
A.房屋建造在繁华地区。
B.房屋是营垒式的。
C.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
D.楼内房间大小一样,房屋分配平等,不分贫富与贵贱。
2.傣家竹楼的特点有( )
A.傍水而居,防酷热和湿气。 B.建楼先立柱架梁,再打地基。
C.内部结构简单,别致美观,宽敞通风。 D.藏在竹林之中。
BCD
ACD
关键素养提升
六、课内阅读。
客家人在治家、处事、待人、立身等方面,无不体现出明显的文化特征。比如,承启楼大门上刻着这样的正楷对联:“ ”,表现了先辈希望子孙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的愿望。楼内房间大小一模一样,他们不分贫富、贵贱,每户人家平等地分到底层至高层各一间房。各层房屋的用途惊人地统一,底层是厨房兼饭堂,二层当贮仓,三层以上作卧室,两三百人聚居一楼,秩序井然,毫不混乱。土楼内所保留的民俗文化,让人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久远。
A
1.选择合适的选项填入文中的横线上。(填序号)
A.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孙谋读与耕 B.村满寨,花满园
2.选文主要介绍的是客家民居体现出的_ ___。
3.选文列举的三个例子分别介绍了客家人怎样的民俗文化?请选一选。
(1)大门上的对联表现了客家人___ _;
(2)平分房间表现了客家人__ _;
(3)房间用途统一表现了客家人__ __。
A.生活秩序井然的特点 B.平等待人的品格
C.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的愿望
七、美文欣赏。
北京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 )有名,( )它虽为居住建筑,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
为什么叫“四合院”呢?( )这种民居有正房、倒座、东厢房和西厢房四座房屋在四面围合,形成一个口字形,里面是一个宽敞的中心庭院,( )这种院落式民居被称为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形制规整,十分具有典型性,在各种各样的四合院当中,北京四合院可以代表其主要特点。
之所以
是因为
因为
所以
首先,北京四合院的中心庭院从平面上看基本为一个正方形,其他地区的民居有些就不是这样。
其次,北京四合院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房屋各自独立,东西厢房与正房、倒座的建筑本身并不连接,而且正房、厢房、倒座等所有房屋都为一层,没有楼房,连接这些房屋的只是转角处的游廊。这样,北京四合院从空中鸟瞰,就像是四个小盒子围成的一个院落。
北京四合院的文化内涵丰富,全面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居住观念。
1.在短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用“ ”画出文中介绍“四合院”名字由来的语句。
3.理解短文,判断对错。
(1)北京四合院的中心庭院从平面上看基本是一个长方形。( )
(2)北京四合院都建为一层,没有楼房。( )
(3)从空中看北京四合院,就像是四个小盒子围成的一个院落。( )
×
√
√
八、趣味语文:仔细观察左边这幅漫画,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把你的感悟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