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学习目标
1.掌握唐朝和日本的关系、遣唐史和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
2.鉴真和尚东渡日本的情况;
3.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自主学习
1.遣唐使
(1)含义:唐朝时,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____________”。
(2)概况: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最多的一次达到500多人,同行的还有许多留学生和留学僧。
(3)贡献:把唐朝先进的_________、天文历法、_________、典籍、___________、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遣唐使
制度
文字
书法艺术
一 遣唐使
学习新知
1 含义: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由官员、医师、画师、乐师、译师、史师,各类工匠等组成。
遣唐使船
遣唐使印
从公元7世纪到9世纪
前后十多批
少则两百人,多则五六百人
精挑细选的优秀人才
时间长
次数多
规模大
素质高
2.唐朝文化给日本带来的影响:
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遣唐使
最多一次500多人
唐朝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代仕女
日本和服
长 安
平城京
日本 朝鲜半岛(新罗)
派遣人员名称 遣唐使,留学生、
留学僧
目的 学习唐朝先进文化
内容及影响 遣唐使把唐朝的先进文化(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使节、留学生
学习唐朝先进文化
新罗仿照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度选拔官吏、还引进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法等科技成就。对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与此同时,朝鲜的音乐也传入中国,不仅在唐朝宫廷演出,而且广泛的流行与民间
对比中日文化交流,请同学们合作探究唐与新罗的交往
双向交流
2.鉴真东渡
(1)原因: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
(2)过程:754年,________第六次东渡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_________、文学、书法、________、绘画等。
(3)意义:为中日____________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鉴真
医药
建筑
文化交流
自主学习
鉴真东渡示意图
鉴真(688—763),俗姓淳于,扬州人,14岁出家为僧,法号鉴真。他对佛经深有研究,戒律部分尤其精熟。晚年受日僧礼请,东渡扶桑,履险犯难,双目失明,终抵奈良。在传播佛教与盛唐文化上,有很大的历史功绩。
鉴真东渡
时间:
唐玄宗时期
经过:
六次东渡到达日本
影响:
鉴真在日本坚持不懈传播佛学和唐朝文化,对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鉴真准备东渡
鉴真东渡对日本的有怎样的影响?
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
次数 概 况
1 未出海便夭折:遭诬告与海盗勾结 鉴真一行东渡的船只被官府查没。
2 被风浪所阻:突遇风暴,船被汹涌的波涛击破,不得不上岸。一个月后,鉴真一行又下海,再遭风浪,船触礁搁浅,被渔民救上岸。
3 东渡未能成行:因官府出面阻止。
4 未果:因弟子的好心阻拦。
5 遭遇台风失败:海上漂泊14天后到了海南岛,鉴真因暑热患眼疾双目失明。
6 东渡成功:753年鉴真一行终于抵达今日本九州南部的鹿儿岛。
鉴真在日本设计和主持修建的唐招提寺
唐招提寺
孝谦天皇仿二王字体所写
玄奘西行
1.时间:_________初年。
2.过程:玄奘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他遍访名寺,研习佛法,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
3.贡献:为中国_________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由其口述的《____________》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_______________的珍贵文献。
贞观
佛教
大唐西域记
中外交流史
自主学习
我不是玄奘,我是唐僧
玄奘简介
玄奘(602~664),名陈祎,世称三藏法师,俗称唐僧,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缑氏镇)人。
玄奘13岁出家。贞观三年(629),从长安(今西安)出发,历经4年至印度那烂陀寺,拜名僧戒贤为师,经过艰苦努力,他精通了佛教经典,掌握了深奥的佛学理论。十九年携大、小乘佛教经典回到长安。后在太宗、高宗的支持下,召集各大寺高僧组成译经场,译出经、论七十五部、凡一千三百三十五卷。玄奘及其弟子还根据旅途见闻,写成长达12卷的游记《大唐西域记》。
玄奘西行与回国路线图
1.玄奘前往天竺
唐朝与天竺(包括今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有频繁的交往。
贞观初年,高僧玄奘前往天竺取经。
(唐太宗在位时期,西行至天竺)
脑洞时间
西行路上孙悟空猪八戒等哪里去了?
玄奘取经图
玄奘像
2.玄奘同学的贡献
他遍访天竺的名寺,研习佛法,曾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10多年后,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3.《大唐西域记》的影响
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离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玄奘西行的概况
2.玄奘为什么要西行,前往天竺?
3.玄奘的重大贡献有哪些?
1.玄奘西游的时间是?
佛经中有些疑难问题,众说纷纭,难得定论。
带回大量佛经;写成《大唐西域记》
贞观初年
(唐太宗时期)
《玄奘取经回长安图》
学习了鉴真和玄奘的故事,我们应学习他们怎样的精神?
精神:勤奋刻苦、持之以恒、不图名利、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对外友
好往来
日本
印度
玄奘西行天
《大唐西域记》
遣唐使来华
鉴真东渡
双向交流,兼容并蓄
唐朝对外交流频繁的原因
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2.科技文化先进,领先世界,吸引各国来唐
3.陆海交通发达,为交往提供便利条件
4.开放的对外政策
5.杰出人物的重大贡献,比如鉴真、玄奘等。
推动“一带一路”进程中,能从唐对外关系中获得什么启示?
国家强盛才有辐射力和吸引力
主权独立才是国家开放的前提
坚持平等合作与开放发展方针
鼓励与支持各行主动走出国门
以史为鉴篇
学习佛经
传授佛法
天竺
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贡献
日本
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贡献
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百折不挠﹑开放进取
玄奘西行
鉴真东渡
“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对比表
(1)相同点:都是唐朝著名的僧人;都为完成的使命出生入死,具有顽强的毅力;都为加强唐朝与邻邦的友谊,促进了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2)不同点:玄奘是去天竺取经,鉴真是到日本弘扬佛法,一个是“取”。一个是“送”。这一“取”一“送”,恰恰反映了唐文化的兼容并蓄和开放性。
贡献
到达
地方
目的
优秀
品质
唐朝
唐朝
日本、新罗
欧洲、印度
双向交流
开放包容
西
东
原因
影响
启示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课堂小结
1.日本官方曾十多次派遣使节到唐朝访问的根本目的是( )
A、建立外交关系 B、援助中国
C、征服中国 D、学习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
2.753年,鉴真和尚东渡到达日本时,当时在位的唐朝皇帝是( )
A、唐太宗 B、唐高宗 C、唐中宗 D、唐玄宗
3.《大唐西域记》的作者是 ( )
A.玄奘 B.鉴真 C.法显 D.晁衡
4.唐太宗时期,历尽艰险,到天竺去研究佛经的是( )
A.玄奘 B.张骞 C.班超 D.甘英
(玄奘时皇帝是唐太宗)
基础巩固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1)根据材料一,说明日本人眼中的唐朝是个怎样的国家?为此,日本人是怎样做的?
法度完善,文明发达,是值得珍视的国家。派大批遣唐使来华,学习唐朝的先进文化。
材料二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2)材料二诗中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其中的“传道义”指的是什么?请你举例说明。
(3)诗中“唐风洋溢奈良城”表明了什么?
鉴真东渡。在日本十年,传播唐文化。如鉴真主持修建唐招提寺。
日本受唐朝文化的影响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