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遣唐使和鉴真东渡/唐与新罗的关系/玄奘西行
1
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一 遣唐使
学习新知
1 含义: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由官员、医师、画师、乐师、译师、史师,各类工匠等组成。
遣唐使船
遣唐使印
从公元7世纪到9世纪
前后十多批
少则两百人,多则五六百人
精挑细选的优秀人才
时间长
次数多
规模大
素质高
唐朝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3)影响:遣唐使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代仕女
日本和服
遣唐使
最多一次500多人
唐朝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代仕女
日本和服
长 安
平城京
日本 朝鲜半岛(新罗)
派遣人员名称 遣唐使,留学生、
留学僧
目的 学习唐朝先进文化
内容及影响 遣唐使把唐朝的先进文化(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使节、留学生
学习唐朝先进文化
新罗仿照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度选拔官吏、还引进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法等科技成就。对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与此同时,朝鲜的音乐也传入中国,不仅在唐朝宫廷演出,而且广泛的流行与民间
对比中日文化交流,请同学们合作探究唐与新罗的交往
双向交流
鉴真是扬州大明寺的高僧,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前5次都没有成功,但他仍矢志不渝,继续进行第6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
成果:鉴真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鉴真东渡示意图
鉴真准备东渡
鉴真东渡对日本的有怎样的影响?
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
次数 概 况
1 未出海便夭折:遭诬告与海盗勾结 鉴真一行东渡的船只被官府查没。
2 被风浪所阻:突遇风暴,船被汹涌的波涛击破,不得不上岸。一个月后,鉴真一行又下海,再遭风浪,船触礁搁浅,被渔民救上岸。
3 东渡未能成行:因官府出面阻止。
4 未果:因弟子的好心阻拦。
5 遭遇台风失败:海上漂泊14天后到了海南岛,鉴真因暑热患眼疾双目失明。
6 东渡成功:753年鉴真一行终于抵达今日本九州南部的鹿儿岛。
鉴真在日本设计和主持修建的唐招提寺
唐招提寺
孝谦天皇仿二王字体所写
唐与新罗的关系
2
《题伽倻山读书堂》
崔致远??
狂奔垒石吼重峦,
人语难分咫尺间。????
常恐是非声到耳,
故教流水尽笼山。
根据课文说一说新罗和唐朝交往的史实。(提示:双向)
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还引人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朝鲜的音乐也传入中国,不仅在唐朝宫廷演出,而且广泛流行于民间。
崔致远,谥号文昌。朝鲜半岛新罗王京(今韩国庆尚北道庆州)人。十二岁时,即唐懿宗咸通九年(公元868年)乘船西渡入唐。初在都城长安就读,曾游历洛阳。唐僖宗乾符元年(公元874年)进士及第,出任溧水县尉,任期届满,被淮南节度使高骈聘为幕府,后授职幕府都统巡官。其二十八岁时,即唐僖宗中和四年(公元884年),以"国信使"身份东归新罗。
概括新罗与唐交往的目的、方式及影响。
目的 交往方式 代表人物 影响
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派遣使节和留学生
新罗商人
对新罗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朝鲜音乐传入中国。
(双向)
崔志远(新罗人)
知识总结
玄奘西行
03
我不是玄奘,我是唐僧
玄奘简介
玄奘(602~664),名陈祎,世称三藏法师,俗称唐僧,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缑氏镇)人。
玄奘13岁出家。贞观三年(629),从长安(今西安)出发,历经4年至印度那烂陀寺,拜名僧戒贤为师,经过艰苦努力,他精通了佛教经典,掌握了深奥的佛学理论。十九年携大、小乘佛教经典回到长安。后在太宗、高宗的支持下,召集各大寺高僧组成译经场,译出经、论七十五部、凡一千三百三十五卷。玄奘及其弟子还根据旅途见闻,写成长达12卷的游记《大唐西域记》。
3
玄奘西行
玄奘为什么要西行,前往天竺?
玄奘西行的时间是?
玄奘西行与回国路线图
1.玄奘前往天竺
唐朝与天竺(包括今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有频繁的交往。
贞观初年,高僧玄奘前往天竺取经。
(唐太宗在位时期,西行至天竺)
脑洞时间
西行路上孙悟空猪八戒等哪里去了?
过了玉门关,进入了一望无际的莫贺延。莫贺延碛是现在安西到哈密之间的大沙漠,有八百多里长,又称八百里流沙。白天“热风如火”,晚上却又“寒风如刀”,气候变化无常。茫茫黄沙之中,上不见飞鸟,下不见走兽,地上连小草也不长。
玄奘一行来到了终年积雪的凌山(今天山山脉的穆素尔岭),山高七千公尺,山上有千年不化的冰河,狂风暴雪袭来,飞沙走石,往往把人埋没、砸死,或者冻死。玄奘一行人在冰雪封盖的大山中挣扎了七天,随行人员冻死了十分之三四。
......
玄奘西行会碰到哪些困难?他如何面对这些困难?
“不至天竺,终不东归一步!”
“宁可就西而死,
岂能东归而生!”
思考
玄奘像
2.玄奘同学的贡献
他遍访天竺的名寺,研习佛法,曾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10多年后,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3.《大唐西域记》的影响
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离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玄奘西行的概况
2.玄奘为什么要西行,前往天竺?
3.玄奘的重大贡献有哪些?
1.玄奘西游的时间是?
佛经中有些疑难问题,众说纷纭,难得定论。
带回大量佛经;写成《大唐西域记》
贞观初年
(唐太宗时期)
《玄奘取经回长安图》
学习了鉴真和玄奘的故事,我们应学习他们怎样的精神?
精神:勤奋刻苦、持之以恒、不图名利、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对外友
好往来
日本
印度
玄奘西行天
《大唐西域记》
遣唐使来华
鉴真东渡
双向交流,兼容并蓄
唐朝对外交流频繁的原因
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2.科技文化先进,领先世界,吸引各国来唐
3.陆海交通发达,为交往提供便利条件
4.开放的对外政策
5.杰出人物的重大贡献,比如鉴真、玄奘等。
学习佛经
传授佛法
天竺
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贡献
日本
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贡献
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百折不挠﹑开放进取
玄奘西行
鉴真东渡
“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对比表
(1)相同点:都是唐朝著名的僧人;都为完成的使命出生入死,具有顽强的毅力;都为加强唐朝与邻邦的友谊,促进了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2)不同点:玄奘是去天竺取经,鉴真是到日本弘扬佛法,一个是“取”。一个是“送”。这一“取”一“送”,恰恰反映了唐文化的兼容并蓄和开放性。
贡献
到达
地方
目的
优秀
品质
◎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国力( )
经济( )
交通( )
文化( )
实行对外( )的政策
强盛
繁荣
发达
开放
昌盛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双向交流
日本
遣唐使来华
鉴真东渡日本
天竺
玄奘西行
新罗
多个层面相互借鉴
小结
唐朝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社会安定,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交通发达。。。
1.唐朝时候为什么世界各地的人们要飘洋过海、不远万里地到中国来?
2.唐代的对外交流给我们什么启示?
只有对外开放,鼓励交流,才会进步。
各国均有所长,应多向他人学习。
。。。
延伸
推动“一带一路”进程中,能从唐对外关系中获得什么启示?
国家强盛才有辐射力和吸引力
主权独立才是国家开放的前提
坚持平等合作与开放发展方针
鼓励与支持各行主动走出国门
以史为鉴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