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分之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几分之一,并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这类分数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和同伴交流数学思考的结果,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分数和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突破方法:情景直观教学和动手体验。
难点:理解分数的含义,形成“几分之一”的表象。
突破方法:通过多种操作活动,在交流中突破。
教法与学法:教法:谈话、指导相结合法。学法:实践操作法。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纸若干张。学具:圆形、正方形纸若干张、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情境图。
把这4个苹果分给两个人,可以怎样分?如果分得比较公平,每人分几块?
2.把2瓶水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块?
3.把1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多少?让学生想一想、猜一猜。一半可以用什么表示呢?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引入新课。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直观感知,初步认识1/2。
1.根据学生回答,利用课件演示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的情境图(或用圆片代替月饼折一折)。我们把月饼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每份可以用什么数表示?一半是其中的几份?【板书1/2】。指出: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块,每块是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2.指导学生读、写1/2。
(先写——表示平均分,再写2表示平均分成的份数,最后写1表示其中的一份)
3.学生活动折一折:用圆片折出它的1/2,并表示出来。
4.小结: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1/2。
5.尝试练习:比眼力
下面哪些图形的阴影部分是原图的?哪些不是?说出理由。
6.还有什么可以用1/2来表示,进一步理解1/2的含义。
(二)动手操作,深化认识1/4、几分之一。
1.要得到一块月饼的1/4应该怎样分?这个1/4怎么表示?怎么写?
(1)如果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四份,每份又是多少呢?
(2)引导学生说出1/4是什么意思?
(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1/4)。并【板书】。
(3)想一想:你还可以表示一张纸平均分成几分?每份又是多少?
(4)小结:像1/2、1/4、……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2.教学例2。
(1)折一折:折出一张正方形纸的1/4吗?并涂色。
(2)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独立折纸,然后在小组里交流。
(3)全班集中汇报。展示不同折法,说一说各自的折法。
(4)小结:只要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四分,无论形状如何,每份都是这个整体的四分之一
3.完成第93页“做一做”第1题。
(三)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1、观察讨论1/2和1/4谁大?1/4和1/8谁大?2
2、1/16和1/4、1/8比呢?
3.让学生讨论合作。通过上面两组数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师生共同小结几分之一的分数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
4.完成第93页“做一做”第2题。
三、巩固应用,拓展深化
1、生活中找分数。(根据生活经验用谁是谁的几分之一说一句话。)我国用全球二十分之一的耕地,养活了全球四分之一的人口。
2、你知道吗?
在古代,人们在分果实、猎物等东西时经常出现结果不是整数的情况。于是,渐渐产生了分数。在我国,很早就有了分数,最初用算筹表示,像1/3就表示成,后来,印度人发明了数字,用和我国相似的方法表示分数,如的表示。再往后,阿拉伯人发明了分数线,就把分数表示成现在的样子了。
四、本课总结:
看来分数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只要我们善于用数学的眼睛去观察,生活里处处有数学知识,希望同学们都能做个仔细观察的人。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a、要得到一个分数必须要用平均分。b、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分,每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c、认识分数的意义,会读写几分之一,理解各部分的含义。d、会比较分数的大小。e、知道分数的历史。
还有什么疑问?
【板书设计】分数的初步认识
——几分之一
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1/2。
像1/2、1/4、……这样的数,都是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