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 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9、《词两首》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语文 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9、《词两首》说课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2-10 12:04:22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词两首》说课稿
一、说教材??
??《如梦令》是第9课的一首词。“常记溪亭日暮”一词所记述的内容十分平淡,大意是讲述诗人曾经饮酒溪亭,被自然界景致和美好生活气氛所熏染,以致酒醉,找不到归家之路,撑船到处转,没想到闯到了荷花丛中,惊醒了一群同样“沉醉”的鸥鹭。作者用语、造句一如内容一样的平实、自然。它侧重在写景,融情于景。通过景物的描划来抒发和表达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故而意境创造含蓄深沉。通篇见景不见人。而事实上作者的行踪早就融入到景物中去,成为意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渔歌子》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9课《词两首》中一首词。作者是唐代诗人张志和,张志和不仅是诗人,也是一位画家,因此他笔下是一片诗情画意。这首词描绘了江南秀丽的山光水色,表达诗人寄情山水,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
二、说学情?
??六年级的学生目前通过反复的诵读,能大致理解诗词表现的意思和所叙述的事情。但由于其本身的年龄和阅历的限制,还是不能深入真切理解词人所表达的真实情感。必须结合词人当时的生平和时代背景,教师的适当指导品悟才能体会词所表达的情感。学生可能会在品悟的“意象”(形象)的时候把握不准,而是对一个图象有个感知的认识,这里需要教师的耐心带着品悟。?
三、说学法?
朗诵法:在反复散读、诵读、品读等各种朗读形式下,能让学生对诗词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和情感上的调动?
想象法:通过词中所描述的景象,展开想象,想象词外作者所隐含的景象。?
比较法:通过分析比较两首词不同之处,感悟作者的风格?
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写出来。?
方法与过程:以读促品,通过朗读、品读词句,理解作者情感,了解作者作品的风格?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读、品、吟,培养学生学习宋词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词内容,想像诗句所描绘的图景,体会诗人思想感情。?
难点:借助资料的阅读,反复品悟,理解作者当时的情感?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二)明确任务,学有方向?(三)结合字词,体悟词境?
1.结合注释,参看材料,找出你觉得理解困难的词句????
2.学生质疑,教师引导解疑?
3.过渡:红日西沉,晚霞映照着溪亭,玩了一天的游人渐渐归去,独有年少的词人依依不舍,流连忘返。是刚饮过美酒,还是酒意未消?是景色宜人,惹词人陶醉?她游玩兴尽方驾回舟。湖上娇艳的荷花向她绽开笑脸,轻柔的晚风推着她的船儿。她情不自禁的荡起双桨,往前划去。划呀,划呀,竟不知不觉误入荷花深处,进也不能,退也不能,怎么办?她用足力气,蓦然间响起一阵扑簌簌的声音,原来沙滩上的沙鸥和鹭被她惊飞了。提问:“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的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情感?她又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呢??????
4.落实对词句的品读,重点打磨,重拳出击。?
5.引导学生结合材料中的作者经历,写作背景等分析(方法指导)小结:李清照这首词(“常记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四)依照学法,学习新词?
??学生依照上法小组学习张志和《渔歌子》。?
感情朗读,悟诗情。?
(六)拓展写诗境。?
??从两首词中任选一首,想象它所描绘的景象,先说一说,再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