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8张PPT。激情史诗与悲壮画卷般的远征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1934.10-1936.10)游击战 阵地战大型半景画《广昌保卫战》:硝烟、瓦砾、颓墻,18天的广昌保卫战是最典型和最惨烈的阵地消耗战。
清平乐·会昌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四渡赤水,巧渡金沙:跳出国民党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战略转移-绝地强生22名战士踩着13根铁索,如神兵天降,突破了大渡河天险;茫茫沼泽草地军需处长把最后一件棉袄留给战士,自己却冻死在冰天雪地里!冲破四道封锁线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吴起镇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历时两年,穿越十一省,行程两万五千里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畏艰险,不畏牺牲,传播理想的远征!董希文油画《红军不怕远征难》回望长征路,
不是重复过去,
而是面对今天!忘不了,群众唱着《十送红军》惜别场景
忘不了,百姓给红军在乌江当向导和挑夫
忘不了,敌人搜到红军,村民说自家孩子忘不了,船工冒着弹雨勇士送过大渡河
忘不了,山民拿出辣椒和生姜帮着御寒
忘不了,放羊娃把羊毛马甲让给小伤员长征留给我们的仅仅是:凄美壮烈的油画?气吞山河的诗词?惊心动魄的故事?
还是?…… 还有?……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长征——我们行走在新长征路上——坚定走好自己的长征路是什么支撑着这些年轻的士兵浴血奋战走过漫漫长路?
今天追逐红军长征足迹回看这段历史的现实意义何在?1934年4月下旬,经过周恩来同意,毛泽东带了王首道、周月麟和朱开铨3个巡视员,离开瑞金到会昌视察并指导工作。赣南军区司令员龚楚去看他,两人促膝长谈。毛泽东喟然长叹,说:“我自从参加革命以来,受过3次开除中委和8次严重警告的处分,这次更将造成失败的责任,完全推在我的身上。现在,可不是我们井冈山老同志的天下了!”说时,竟凄然泪下。1934年4月底,广昌失守,国民党军队占领了中央根据地北大门,并继续向前推进。南方战线,国民党投入重兵,向寻乌、安远、重石、清溪、筠门岭等地区进攻,企图打开中央根据地的南大门,夺取瑞金。经过数月的鏖战,红军损失惨重,根据地的面积缩小。毛泽东却受到了“左”倾教条主义者的排挤,被剥夺了兵权,加上身体欠佳,心情十分苦闷。这首词作于1934年7月,毛泽东在会昌登山后所作。这一时期毛泽东在党内军内已无发言权,但他并不气馁,调整心态,坚持自己的观点。在他自己说的没有发言权的1931年到1934年的那些日子里,他埋头于做调查研究、读书、向中央提建议,而不是“赋闲”。“踏遍青山人未老”就是他的这种精神的艺术写照。作者自己曾说:“1934年,形势危急,准备长征,心情又是郁闷的。”《会昌》词的基调是昂扬的,语言是雄奇的,反映了毛泽东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和坚韧不拔的意志,但是字里行间也隐约表露了词人的忧虑和愤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