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2、琴声叮咚
执行时间
月 日
分课时
1
总课时
电教课时
3
教学目的
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1、学习本课12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新词。
过程与方法:借助课外工具、资源,利用小组合作优势探究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弹琴的小姑娘感情的变化,对美的音乐的追求。
重点难点
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 学 程 序
个人随笔
一、激情导入。 1、上课前,教师播放一段优美的钢琴旋律(如《秋日的私语》),把学生带入美的音乐氛围。 师问:喜欢吗,为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著名文学家陈伯吹先生写的《琴声叮咚》。(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学生借助工具书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将课文读通、读懂,要求学生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读顺,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反馈质疑。 2、思考:课文中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尝试简要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教师要注意渗透方法。指导学生用文中关键句子或自己的话概括,语言尽量简洁。 2、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生读,并给生字组词。 重点指导读音:“叮、凝”的韵母是后鼻音,“钦、羡”的韵母是前鼻音,可比较认读。 重点指导书写:“慕、暴”是上中下结构的字,要注意它们下边的写法,可引导学生采用想像记忆或编字谜的方法记忆。 3、教师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及教师评议。
4、教师出示生词卡片,反复让学生读词语,并引导理解词语意思。 四、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流利。 2、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听后评议,师及时纠正。 3、引导学生交流初读课文的收获和感受,相互交流。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五、指导书写生字。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再指生读一读,然后说一说记忆生字的小窍门。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识记生字。 3、指导书写。 (1)指名学生上小黑板范写最拿手的生字,然后说一说自己书写时应注意哪些。 (2)学生评议。 (3)学生自由在作业本上书写。
板
书
设
计
2、琴声叮咚
叮、凝”的韵母是后鼻音,
“钦、羡”的韵母是前鼻音
“慕、暴”是上中下结构的字
教
学
反
思
分 课 时 电 子 教 案
课 题
2、琴声叮咚
执行时间
月 日
分课时
2
总课时
电教课时
4
教学目的
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弹琴的小姑娘感情的变化,对美的音乐的追求。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在读中感情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对创造美的人的感激之情。
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对弹琴的小姑娘感情的变化、对美的音乐的追求,对创造美的人的感激之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 学 程 序
个人随笔
一、复习导入。 1、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2、学生听写生字词。 二、再读品味,感受情境。 1、自由读课文,画出课文描写琴声的句子,朗读品味。 2、思考:读了这些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 三、抓关键问题,品读理解。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应抓住“清晨、傍晚”体会琴声出现的频繁;引导体会象声词“叮咚”的好处,它使读者身临其境,感觉亲耳所闻。 让学生找出课文中同样写法的地方,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2、学习2—14自然段。 学生齐读,分段读课文,谈感受。重点感悟以下句子。 “琴声常常伴着雨点轻轻细细地洒在树叶上,洒在马路上,洒在行人的雨伞上。” “我深夜回来,走进这条寂静的胡同,……迎接我这个风雪夜归人。”(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谈感受:为什么说琴声是“温暖的”?) 这琴声那样优美动听,有甜味儿,又是那样亲切熟悉,如逢故友。”(引导学生谈谈:“那样”是怎样的?) “我回到家里,刚在书桌旁坐下来,流水般的琴声,又响在我的耳边,流淌在我的心里。叮咚!叮咚!叮叮咚咚……”(此段与第1自然段形成首尾呼应。采用泛读、配乐读等多种方式带领学生反复咀嚼。)
3、品读完句子后,引导学生谈感受:你觉得这个弹琴的小姑娘是个怎样的人? (学生自由谈:练琴刻苦,锲而不舍,冬练数九、夏练三伏,琴艺高超等都可以。)
朗读体会“洒”字的韵味,它把琴声写活了,仿佛琴声感染了周围的人和景,突出了琴声的美妙。
4、小组合作,找出写“我”的情感变化的句子,想想都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 抓住课后题引导学生体会(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作者为什么要用上不同的词语。) CAI出示我钦佩这个弹琴的人。 我羡慕这个弹琴的人。 我感谢这个弹琴的人。 引导学生用换词等方法辨析带点词的意思,然后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文章中用词的准确。 5、抓住文中的四个疑问句和一个感叹句来体会“我”的情感。 CAI 我常想,这个弹琴的人是谁呢? 谁在弹琴呢?弹琴的是谁呢? 难道那弹琴的就是她? 我愣住了,真的就是她! 先让学生找到它们分别在课文中什么地方,然后联系上下文谈自己的感想:体现了“我”怎样的情感呢? 品读完这些句子后,引导学生继续深入思考:为什么“我”这么急切地希望知道并见到这个弹琴的人呢?(琴声太优美了,被她这种勤学苦练的精神感动了……) 6、充分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让学生在想像中诵读。 朗读时,语气要清缓抒情,饱含情感,表达出对优雅琴声的喜爱,对小姑娘的钦佩、赞赏之情。 四、拓展延伸,语言训练。 1、说说你的周围有小姑娘这样的人吗? 2、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夏天炎热,人们乘凉,小姑娘练琴,我当然“钦佩”;秋夜晴朗,琴声悠扬,怎不叫我“羡慕”;冬夜寒冷,我深夜归来,聆听亲切温暖的琴声,我自然是“感谢”了。
板
书
设
计
2、琴声叮咚
想见他。 勤学苦练
琴声叮咚 就是她? 琴技高超 就是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