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沪科新版八上物理《第三章 声的世界》单元测试卷(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年沪科新版八上物理《第三章 声的世界》单元测试卷(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02-12 01:09: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9年沪科新版八上物理《第三章 声的世界》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在拨动吉他弦后,同学们发现,即使停止了对吉他弦的拨动,吉他也会“余音不断”,其根本原因是(  )
A.吉他声的回声仍在回荡
B.吉他弦还在振动
C.吉他弦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
D.人的听觉发生了”延长”
2.如图所示,玻璃缸的水中有金鱼,在鱼缸旁边拍掌,金鱼立即受惊,这时鱼接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  )

A.鱼缸→空气→水→鱼 B.空气→水→鱼
C.鱼缸→水→鱼 D.水→鱼
3.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如果计时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所记录的成绩比看到枪烟就开始计时的成绩(  )
A.少记0.294s B.少记2.94s C.多记2.94s D.多记0.294s
4.空气、水、钢铁都是传播声音的介质,声音在这三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  )
A.空气、水、钢铁 B.水、钢铁、空气
C.钢铁、水、空气 D.钢铁、空气、水
5.北京天坛公园内的回音壁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是(  )
A.声音的音调不同
B.声音被多次反射
C.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得传播速度不同
6.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且声速与车速均保持不变)(  )

A.汽车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204m
B.汽车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68m
C.汽车的速度约为26.15 m/s
D.汽车两次收到信号的时间差为1.3s
7.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耳听不到次声波,是因为响度太小
B.声音的音色不同,传播速度不同
C.声控开关是通过音调来控制电路的
D.乐队演出时,可通过音色来识别乐器
8.一般民俗艺人,在演奏二胡独奏时都会旋转一下固定弦线的旋纽,据说是在“调音”那么:他调的到底是(  )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振幅
9.如图是敲击音叉时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的二列声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低 B.甲的响度比乙的响度小
C.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高 D.甲的响度比乙的响度大
10.地震发生前,由于地壳的微动,会产生次声波,人对这些次声波没有感受,但能引起某些动物的听觉反应,由表提供的数据可知,对地震产生的次声波反应最为灵敏的动物是(  )
一些动物的听觉范围Hz
蝙蝠 1000﹣120000
猫 60﹣65000
狗 15﹣50000
大象 1﹣20000
A.蝙蝠 B.猫 C.狗 D.大象
二.多选题(共5小题)
11.端午节举行龙舟赛时,运动员喊着号子、合着鼓点有节奏地同时划桨。下列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鼓声是通过空气传到运动员耳朵中的
B.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C.岸上观众是通过音色分辨出鼓声、号子声的
D.运动员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音调越高
12.流星落在地球上会产生巨大的声音,但它落在月球上,即使宇航员就在附近也听不到声音,下面解释错误的是(  )
A.月球表面受到撞击时不发声
B.撞击声太小,人耳无法听到
C.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
D.撞击月球产生的是超声波
13.人们倾听地声,利用岩层发生形变时的地声异常来预报地震,这是利用了(  )
A.固体能够传播声音
B.固体比较坚硬,振动强烈
C.固体传播声音速度快
D.固体传播振动均匀
14.下列现象中利用回声的是(  )
A.蝙蝠用超声波捕蚊虫
B.录音棚内用软泡沫塑料隔音
C.渔民利用声呐捕鱼
D.雷雨天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15.利用回声定位的方法可以很方便地测出距离,这种方法可以解决下列哪个问题(  )
A.测海底深度
B.测敌机的远近
C.测与山峰间的距离
D.测雷电发生地与我们之间的距离
三.填空题(共5小题)
16.像竖笛这样的管乐器都是通过空气柱   发声;吹奏者抬起不同的手指来改变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声音的   。
17.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其声带的   产生,并通过   传到学生耳朵里的;物理课上,老师让大家玩一个游戏,某同学说“猜猜我是谁?”,其他闭着眼的同学立即说出了他的名字,同学们是根据   来辨别的;用抽气设备将真空罩内气体逐渐抽出,听到的罩内电铃发出的声音会逐渐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这个实验说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   。
18.百米赛跑的终点计时员听到发令枪响才开始计时,结果测得某运动员的百米跑成绩为12.7s,该运动员的实际成绩是   秒。
19.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在雷雨天,人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如果看到闪电3s后才听到雷声,那么闪电处距人约   m。
20.学习物理要学会利用书籍的信息进行反思,并从中获取新的信息。如关于声音的传播速度,课本上是这样描述的:15℃时空气中的声音传播速度是340m/s。”从描述中反思,我们可以得到:声音的传播速度与   和   有关。
四.作图题(共1小题)
21.如图1所示,根据给出的某一声音波形图,请在图2中画出响度是原来的一半、音调是原来的两倍的声音波形图。

五.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22.小丽同学利用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两个音叉进行实验,并将系在细线上的轻质小球靠近音叉来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实验中通过观察小球是否被弹开来显示实验现象。
(1)若在实验过程中小丽同学只敲击了乙音叉,听到乙音叉发声同时也看到小球被   弹开,说明它也在振动发声,由此说明   。
(2)轻质小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答:   。
(3)这种思维方法叫做   (填:“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23.在图中,小明与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   。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现象表明   。
(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   。
(4)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

六.计算题(共2小题)
24.在某金属管的一端敲一下钟,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第一次是由金属管传来的,第二次是由空气传来的),管长1020m,两次响声相隔2.5s.如果当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求该金属中的声速。
25.如图甲为某地距离传感器发出和接收超声波检测汽车速度的示意图。

(1)已知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某次检测车速时,传感器发出至接收超声波信号用了0.4s,超声波信号遇到汽车时,汽车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米?
(2)如果将距离传感器与计算机连接,可以将物体运动的距离(s)﹣时间(t)图象显示在计算机的屏幕上。利用传感器测得某一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的距离(s)﹣时间(t)图象如图乙所示,请在图丙中画出汽车运动的速度(v)﹣时间(t)图象。
(3)遵守交通规则是每个公民的自觉行为,为了他人的安全同时也能保障自己的安全。从标志牌上看,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标志牌到威海匀速行驶的汽车最快需用多长时间才能到达威海。
七.解答题(共2小题)
26.为了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有四个同学提出了以下四个实验现象:
甲:将一个正在响的响铃放在玻璃钟罩内,然后将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铃声明显减小;
乙: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激起水花;
丙:在鼓面放一些小纸屑,击鼓时纸屑随着鼓一起跳动;
丁: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上述现象中能够说明声音的产生条件的实验现象是   和   ;其中甲同学的现象说明了声音   ;丁同学的现象说明了声音有不同的   。
27.小明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用抽气筒将广口瓶中的空气抽出。
(1)抽气一段时间后小明发现听到的手机声音没有明显变化,造成这一现象可能原因是   
A.手机声音的响度太大
B.手机声音的频率太高
C.未塞紧瓶塞存在漏气
D.插入广口瓶中导管不足够长
(2)经调整使器件完好后,再次用抽气筒有效地向外抽气过程中,随着瓶内空气逐渐   ,小明发现听到的手机声音的音调   (填“变高”、“不变”或“变低”),响度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于是小明用抽气筒不停地向外抽气,经过较长的时间后,小明将   (填“不能听到”、“还能听到微弱的”)手机声音,由此现象   (填“可以”、“不可以”)直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




2019年沪科新版八上物理《第三章 声的世界》单元测试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B; 2.B; 3.A; 4.A; 5.B; 6.A; 7.D; 8.B; 9.D; 10.D;
二.多选题(共5小题)
11.ABC; 12.ABD; 13.AC; 14.AC; 15.ABC;
三.填空题(共5小题)
16.振动;音调; 17.振动;空气;音色;变小;介质; 18.12.994; 19.不同;1020; 20.介质种类;温度;
四.作图题(共1小题)
21.   ;
五.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22.音叉;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进行放大;转换法; 23.固体能够传声;金属丝的传声性能比棉线的好;阻止了声音的传递;不能;
六.计算题(共2小题)
24.   ; 25.   ;
七.解答题(共2小题)
26.乙;丙;传播需要介质;音调; 27.;减少;不变;变小;还能听到微弱的;不可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