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2课《 雨巷》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2课《 雨巷》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2-11 17:56: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雨巷》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戴望舒的生平、创作及新诗的“三美”特征。
2、通过分析“丁香”这一意象,准确把握本诗情感。
3、学习诗歌的主要表现手法,重点把握象征和重叠复沓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分析和欣赏,培养学生的诵读诗歌、鉴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准确分析诗中所蕴含的迷惘感伤而又期待的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分析“丁香”这一意象,准确把握本诗情感。
2、培养学生的诵读诗歌、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方法】
诵读法 感悟法 情景法 讨论法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暮春时节,烟雨江南。有道是: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江南的小巷潮湿阴冷、悠长寂寥,只有细丝般的丝雨摩挲青石板的声音。忽而,一位撑着油纸伞的丁香姑娘彳亍而来,这个时候,你的心里会涌起一种什么样的思绪?今天,也让我们撑一柄油纸伞,化身一位瘦身的江南才子,跟着他,一起走进这《雨巷》,去品一品那番独有的韵味。
二、初读钟情,体会形式美
1、初入眼帘,请同学们比较课文和黑板诗歌对这首诗的展现,你更喜欢看哪种形式呢?请说出你的理由。
2、听老师的示范朗读,注意在过程中把握诗的节奏、停顿。
3、第一次听雨巷,它给你最强烈的情感体验是什么?是欢欣鼓舞、斗志昂扬、激动人心的,还是忧愁哀伤的。
明确诗的感情基调——伤感、忧愁。
三、再读倾心,探究意象美
1、这种忧伤来自哪里呢?诗歌是以象传情的文学体裁,诗中忧伤的感情就来自于诗中的意象。
2、那么,这首诗,诗人戴望舒主要通过什么意象来寄托情感的呢?最主要的?
板书: 丁香 雨巷
3、丁香是美丽忧愁的,那么丁香姑娘呢?她又有怎样的特点?诗人在诗中又是如何描述的?
4、为什么诗人“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明确:丁香表面上是说姑娘,实际上也是在说诗人自己。丁香姑娘象征着诗人心中理想和希望。
5、就是这样一个美丽忧愁的丁香姑娘,梦一样美丽的姑娘,走在江南的小巷里,大家去过江南的小巷吗?
小结:
所以说,《雨巷》不仅表达了诗人的一种爱情理想,更表现了他对人生理想的追求。诗人寻觅、邂逅、等待丁香姑娘,就是追寻人生理想的过程,其间虽有孤独、失落和惆怅,但朦胧的希望又让诗人为之不倦,矢志不移。我想,这种在理想与现实的挣扎和困顿的状态,就是诗人通过《雨巷》所呈现出的一种哀而不伤的意境美。
可以说,《雨巷》是诗人伤感寂寞心灵的痛苦歌唱。
四、反复诵读,体会音乐美
1、指导学生再读诗:
2、总结归纳:你从哪些方面感受到了诗歌的音乐美?
1、韵律美。每三行为一顿,每顿最后一个字押ang韵。
2、节奏美。短句、整句的结合,舒缓悠扬,形成一种回荡的旋律和流畅的节奏。
3、反复美。重叠反复的诗句,首尾两节的遥相呼应,构成了声音和情感的回环往复。
五、小结课堂,布置作业。
1、小结:江南的雨淅淅沥沥,淅淅沥沥的下了千年,今天,我一起跟随雨巷诗人戴望舒走进雨巷,感受了那种在雨巷中那种苦苦追寻理想而彷徨等待的美丽忧伤,《雨巷》兼具的形式美、意境美、音乐美,打开了我们了解现代新诗的一扇窗、一张门。我相信,今后我们会铭记今天得到的这份收获,在中国源远流长的诗歌海洋中自信畅游。
2、布置作业: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还有很多优美的意象,因不断被诗人们运用而让人们熟知,如:梅花、黄花(菊花)、松柏、杜鹃、月、雁等等,你能挑选一个你最喜欢的意象,并列出自己所积累的诗句,并分析这一意象的象征意义吗?
示例:
杜鹃(子规):
诗句: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蜀道难》李白
夜入翠烟啼,昼寻芳树飞。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越上闻子规》范仲淹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笆行》白居易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锦瑟》李商隐
象征寓意:
杜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所以,杜鹃常在诗中寄托诗人的思念。
板书设计:
雨 巷
形美
丁香 美丽愁怨
意美 象征
雨巷 悠长寂寥
音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