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回延安 课件(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 回延安 课件(3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2-11 10:40: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回延安
贺知章
课前诵读:

知识与能力
了解作者,学会生字生词,了解民歌“信天游”。
过程与方法
掌握诗歌内容,体会其艺术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热爱革命圣地延安。



教学目标:
走近贺敬之
现当代诗人、剧作家。山东峄县(今枣庄市)人。1940年到延安,进入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1945年,鲁艺集体创作了歌剧《白毛女》,文学剧本由贺敬之、丁毅执笔。主要诗歌集有《朝阳花开》、《乡村的夜》、《放歌集》、雷锋之歌》、《贺敬之诗选》等。
介绍信天游
《回延安》是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格式写的


章法上:两句一节,节数不定。
韵律上:本节押韵,或一韵到底。
语言上:七言为基本句式,可长可短。
艺术上:多用“比兴”手法。
信天游,也叫“顺天游”,流行于陕北的一种民歌,两行一节,上下句押韵,一节一韵,诗行错落有致,读来高亢悠远。有的一节表达一个简单独立的意思,有的几节构成一组,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信天游形式自由,常用来抒情、亦可叙事。注意运用比兴手法,贴切、自然,增强了诗的音乐性;联想丰富,感情深切 。
信天游
走近延安:
延安革命旧址,位于陕西省延安市。1937年至1947年,延安一直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和陕甘宁边区首府,是中国革命的指导中心和总后方,是革命圣地。延安革命旧址包括凤凰山中央中央旧址、杨家岭中共中央旧址、枣园中共中央书记处旧址、王家坪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旧址、八路军总司令部旧址、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等,以及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延安宝塔、桥儿沟鲁迅艺术文学院(六届六中全会旧址)、南泥湾、清凉山新闻出版部门旧址、中共中央党校、中共中央西北局、陕甘宁边区银行、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旧址等遗址。

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6年9月,延安革命旧址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杨家岭革命旧址
毛泽东在枣园工作图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用三个字的短语概括每一节的主要内容
3、体会各种修辞运用和表达情感的效果。
走进文本:
一、听诵诗歌,感知文本:
1、听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边听边画,解决文中字词
3、感知诗歌的内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文章结构:
(1)回延安 (思念)

(2)忆延安 (感激)

(3)聚延安(欢喜)

(4)看延安(惊喜)

(5)赞延安(自豪)
这首诗,紧扣一个“回”字,写出了回延安的过程;并以此作为线索,抒发了对延安的热爱和歌颂。
二、再诵诗歌,分析文本:
1、大声朗读,把握情感。
2、小组讨论,分析文本内容,理解陕北民歌“信天游”的艺术特点。

第一部分,作者是怎样表达他回到延安时的激动心情的?
(1)用表示大幅度动作,富有力度的动词,来反映其内心的激动,如“抓”“贴”“搂”“扑”等。外在的动作,传神地揭示了他的内心,如果写一些“激动”“兴奋”等词语,无此效果。
(2)省略号的运用,能启发读者想象,让读者去体味、联想。
(3)拟人化的环境描写,反映出的恰恰是作者内心的自我感受;与其说是“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还不如说,这是作者的心儿在歌唱,在欢笑。
这些正是《回延安》一开始就抓住读者的重要原因。
第二部分中,延安母亲到底教会了作者些什么?为什么这样写?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这两句, 具体地写出了诗人在延安,学到了生产斗争的知识
和本领,又学到了文化,学到了革命道理。延安的“小米
饭”,延安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传统,哺育着作者长
大成人,因此,作者像吃奶的羊羔“眼望着妈”一样,对于延安,感激不尽;就像树梢树枝树根根,紧连一起一样,延安与作者,同样是血肉相连,那里是“亲山亲水有亲人”!
诗不宜直说。内容、文字要概括,形象与思想要具体,
正因为如此,这首诗运用了诗歌传统的表现手法——比兴、
借代、拟人等方法,揭示了诗人对于延安热爱、感激的原
因。
第三部分,写作者与延安亲人相见。读了这一节,我们看到了什么画面?作者是怎样表现这些内容的?
我们看到了亲人相见的热烈、真挚之情,看到了延安人的成长和美丽、淳朴的心灵,
(1)环境的烘托、渲染,说明延安人的热 情、好客;
(2)选取有代表性的老爷爷、中青年和娃 娃三代人,写出了延安人的贡献和成长
(3)运用夸张和比喻的方法,“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从侧 面反映谈话 的情 投意合,谈 话内容丰富异常。
表现方法
诗歌第四部分,是怎样来具体写“换新衣”的?
(1)用“换新衣”写延安的变化,是拟人手法,这样写,既有鲜明的形象,又包含着丰富的感情。
(2)在具体描写延安变化时,作者选择典型的材料,用夸张、比喻、排比的手法,延安十年来的巨大变化,便跃然眼前。
结尾一部分,写到了杨家岭、宝塔山、枣园。这些内容为什么放在最后一部分写?
这是进一步从革命历史的角度,歌颂延安的功
绩,歌颂党和党的领袖。这样,既突出了延安鲜明的
地方色彩即“个性”,又能进一步表达作者热爱延安
的原因。
三、鉴析诗歌,品味文本
1、找出本文所运用的各种修辞。
2、小组合作品味修辞在文中的表现作用。
把诗歌的内容表现得形象、生动,而且把作者的感情表现得亲切、热烈
比喻
拟人
排比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红旗飘飘把手招。
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 长江大河起浪花。
头顶着蓝天大明镜, 延安城照在我心中:
一条条街道宽又平, 一座座楼房披彩红;
一盏盏电灯亮又明, 一排排绿树迎春风……
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
母亲延安换新衣。
夸张
身长翅膀吧脚生云, 再回延安看母亲!
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 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
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
渲染
米酒油馍木炭火, 团团围定炕上坐。
满窑里围得不透风, 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夸张的手法,再次抒发了对延安母亲的眷念之情
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
比兴
比——即比喻
兴——先从别的事物引起所咏之物

信天游”每节的第一句常用“比”或“兴”,目的都是为了引出第二句的内容来。
一、采用多种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
对偶、借代
把诗歌的内容表现得形象、生动,
而且把作者的感情表现得亲切、热烈
诗中的枣园、窑洞、宝塔山、糜子等带有延安的色彩,诗中所采用的信天游形式,是陕北民歌;诗中“登时”‘莫要”“几根根”等,取自陕北方言。诗歌表达的是对延安的深厚感情,所以诗中景物的描写、形式的采用以及全诗的遣词造句,都带有鲜明的地方色彩,使诗的内容与形式达到了和谐统一。
二、鲜明的地方色彩
通过对延安见闻感受的描绘,表达了对革命圣地和乡亲们的热爱之情。
  请同学们课后模仿《回延安》的形式,试着创作一首信天游,要注意体现信天游的特点。